以繁殖障碍为共症的两种病毒性猪传染病的诊疗

2017-02-28 22:42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7年4期
关键词:眼病公猪病原

李 密

(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畜牧兽医站 123203)



以繁殖障碍为共症的两种病毒性猪传染病的诊疗

李 密

(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畜牧兽医站 123203)

1 猪蓝眼病

猪蓝眼病是由蓝眼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以仔猪脑炎和角膜混浊、发蓝,母猪繁殖障碍和公猪暂时不育为特征的传染病。

1.1 病原

本病病原为蓝眼副黏病毒,可在猪肾、猪睾丸、BHK-21、PK-15细胞培养中生长,产生细胞病变。本病毒能凝集哺乳动物和禽类的红细胞。56℃ 4 h可将其灭活。猪是自然感染蓝眼病后唯一出现症状的动物。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以4~7月最为流行。一次流行的持续期为2~4周,流行后在没有引进新的易感猪的情况下,不再会出现新的临床病例。病猪和亚临床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是本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运输工具、人、鸟和风可起到传播作用。研究表明,蝙蝠也可能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自然感染可经呼吸道感染,气管内或鼻腔内的实验性滴注或气雾吸入,是感染的有效途径,能引起与自然感染病例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本病以2~15日龄仔猪最易感,发病率为20%~50%,死亡率可高达90%左右。耐过猪能产生抗体,并能终生免疫。

1.2 主症

本病的临床症状与猪的年龄和性别有所差异。现分述如下。

2~15日龄仔猪:患猪表现发热,厌食,后背弓起,常有便秘和腹泻,共济失调,肌肉震颤,惊动时异常亢奋,发出尖叫或划水样移动。有的不愿活动,嗜睡,瞳孔放大,失明,眼睑肿胀和流泪,1%~10%的病例有单侧或双侧的角膜混浊、发蓝,故称蓝眼病。有的病猪出现症状后48 h死亡,一般经4~6 d死亡。暴发阶段有20%~65%仔猪被感染,病死率可达87%~90%。

30日龄以上的猪:有较温和短暂的临床表现,如厌食、发热、打喷嚏和咳嗽等。精神症状一般不常见或不明显,但有时出现倦怠、共济失调和转圈等症状。在没有其他症状时,单侧或双侧的角膜混浊和结膜炎可持续2个月。一般只有1%~4%感染,且死亡率低。

母猪:繁殖母猪怀孕率和窝产仔数显著下降,怀孕母猪的重发情次数增加,并可持续6~8个月。有的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在产下的仔猪临床症状出现前,一些母猪有1~2 d中等程度的厌食,也可见到角膜混浊。

公猪:感染后少数猪呈现厌食和角膜混浊,29%~73%的公猪繁殖力降低,睾丸和附睾肿大,通常是单侧的,后期附睾变硬,睾丸萎缩。剖检通常缺乏特征性的肉眼病变。仔猪可见肺发育不全,在肺前叶有轻微肺炎,胃轻微扩张,膀胱膨胀以及腹腔中有少量纤维蛋白液蓄积。脑充血和脑脊液增加。眼有结膜炎、结膜水肿和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角膜可见水疱、溃疡和混浊并发蓝,眼前房有渗出物。有的可见化脓性心肌炎,心包和肾出血。公猪可见睾丸炎和附睾炎,后期可出现附睾肉芽肿形成的睾丸萎缩。在临诊时,必须注意将本病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炎和繁殖障碍性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区别开来。有条件时,可进行血凝抑制抗体(HI)、病毒中和抗体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检查,进一步确诊。

1.3 防治

搞好综合性预防措施是防止猪场中蓝眼副黏病毒感染的最可靠的方法。要抓住以下几点:第一,引种时必须经血清学检测,禁止将阳性猪引进。第二,感染本病的猪群,应采取净化措施,如封锁猪群,清扫卫生并严格消毒,扑灭临床感染猪和对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等。第三,对猪群进行血清学检查,进行评估分析,确认本病被扑灭后,再引进血清学阴性猪。第四,国外已有实验室用细胞培养制成油佐剂灭活苗或氢氧化铝佐剂灭活苗,可用于本病的防治,但尚未商品化。目前,本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抗生素疗法通常用于防治继发感染。

2 猪盖他病毒感染

猪盖他病毒感染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一种传染病,怀孕母猪感染盖他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胚胎死亡和仔猪发病。

2.1 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盖他病毒,是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成员。pH为6~9时稳定,对热不稳定,在56℃ 15 min、60℃ 10 min可被灭活。在pH为6~6.5时能凝集成年鹅和1日龄雏鸡的红细胞。该病毒能在多种传代细胞系中适应增殖。蚊是本病毒的天然宿主,病毒能在蚊体内增殖,但对蚊无致病性。猪对盖他病毒极为易感,是导致出生仔猪死亡的原因之一。实验感染怀孕母猪证明,盖他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而引起死胎。猪从4月份开始感染,7~9月份达到高峰。

2.2 主症

成年猪感染不显示症状,但妊娠初期的母猪感染本病,可导致胚胎死亡并被吸收,从而使产仔数减少。即使产下的,大多数仔猪也呈现精神沉郁、颤抖和排棕黄色腹泻物,3~5 d后病死。少数耐过而康复的猪,短时间内发育不良。病死乳猪一般无肉眼和显微可见的病变。确诊必须进行病毒分离或进行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检查。

2.3 防治

接种疫苗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手段,日本已采用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此外,还有商品化的猪脑炎-细小病毒-盖他病毒病三联弱毒苗,在蚊虫出现的季节前接种,防治效果确切。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2017-04-02

李密(1964-),男,大专,助理兽医师。

S858.28

B

1005-2739(2017)04-0053-03

猜你喜欢
眼病公猪病原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九 得了眼病,是热敷还是冷敷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八 看眼病,有急也有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