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01 01:18林事成徐全壹张伟道李灵剑李坤张梦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问卷实验组

林事成 徐全壹 张伟道 李灵剑 李坤 张梦楠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泸州646000)

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林事成 徐全壹*张伟道 李灵剑 李坤 张梦楠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泸州646000)

目的探索“医研教”一体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医本科生临床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影响。方法从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2013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中选取实验组(48人)对照组(48人),实验组在中医教学中采用新型培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学院教学方案。结果2组在学校安排课程上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在科研创新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相关问题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研教”一体式人才培养模式较单纯的学院培养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学生临床思维与创新意识。

复合型;中医临床;创新思维

近年来我国正大力支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而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中医人才的培养。建国以来借鉴西医教学模式探索出一套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医药的传承取得重大成绩,但现行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完善之处。因此有必要提出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系统地规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相应的教学组织和运行方式。“医研教”一体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具备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科学创新精神、传播中医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初级人才为目标,将传统中医师承模式与现代医学需求的结合,以导师制的形式开展。

本课题组有随机选取本校2013级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生48人,让他们全面参与到老师的临床工作和科研项目中,在完成全部课题工作后作调查问卷,收集反馈信息,整理后通过SPSS软件分析所有材料,评价这种教育模式对中医本科生的培养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以创新探索水平、中医临床水平、语言交际水平为线索排列问题,旨在了解参与培养学生的中医综合能力是否有积极影响。

1.2 调查方式于2016年3月发放问卷给参与培养的48名学生及随机选取本院同年级学生48名,共发放问卷为96份,共收回有效答卷96份,问卷测试有效率占100%.

1.3 入选标准已参与培训学生标准为:全程参与导师临床及课题,完成1~2篇学术论文并发表,参与科研标书的撰写,研读3~4部中医经典。随机选取学生标准:选取不同成绩段同专业同年级本科生,部分曾参与学校创新项目,部分有假期跟师临床经历。两组学生均从大一入学时随机选取跟踪观察,仅在培养方式上有所差别,具有对比性。

1.4 “医研教”一体式人才培养方法选取中医基础扎实,热爱中医的学生以6人为单位组成8个团队,由老师带领采取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的三步走方式。以半年为一个周期,制定半年计划,让他们全程跟师进行临床与科研的学习,包括假期门诊实习,研读经典,科研标书撰写,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分析,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最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评价“医研教”一体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答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结果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的方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见下表,所得结果有3/4的问题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上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例)

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本项目培养的学生与仅通过学校授课培养的学生在科研创新上有一定水平的提升,有2/3的学生可以熟练的运用数据库收集资料,在信息时代,网络数据库的资源要远比图书馆资源更加丰富、快捷。学会运用数据库资源是科研创新的第一步;本课题选取的48名学生6人为单位组成一个活动团队,通过长期的合作与竞争,实验组的团队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撰写论文方面,实验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发表学术论文,而本科阶段的大部分同学仅达到了解论文的结构,撰写论文仅作为学科作业,未能进行发表;善于发现问题与独立或参与完成课题是本次培养中创新部分的核心,对比两组的结果可以发现全程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有优势;在中医临床上通过长期的学习,实验组的学生至少都能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处方用药,这比传统的学校培养的学生增加了临床经验并能使学生亲自体验医者的乐趣,增加对中医的兴趣。在临床跟师阶段本课题采取传统培养模式从辨识中药开始,以避免现代中医师“医不识药”的尴尬。因此实验组的中药辨识率普遍高于对照组。

从表中可以发现有三项问题实验组并未占有优势,这或许与学校课程的安排有一定的关系,统计学作为医学课程的必修课,学生都有通过课程安排进行系统学习故此差距不大;在中医院校逐渐强调回归经典的大背景下,学生对于经典的研读也有所增加,更愿意从经典中理解中医的内涵;而对于医患沟通上,主要的是语言技巧与平常的生活也有所相关并且通过学校的见习课都能有所基础,因此,在这些问题上二者的差距并不明显。

3 讨论

经过本项目的实践中可以发现,现行的中医人才教育并非完全无效,这也是其实施几十年并能为中医界输送大量人才的原因所在;同时也能发现参与本项目的学生较普通本科生在发展上更为平衡,这些学生可以更为系统的在“医研教”三个方面得到锻炼,成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初级中医人才。因此本项目所推行的“医研教”一体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对现行教育的补充,通过学校开展导师制的形式参与到中医人才培养中,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具有多重意义。

3.1 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统一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人才的培养不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更应该与临床相结合。传统中医的培养模式是师承教育为主,这种模式与现行的学院培养最大的区别是以临证为本,融理论教学与临证实践于一体,将老师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身的直接经验。本课题组所提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借鉴传统的师承模式,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注重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培养,扎实中医基础知识,在导师的指导下,因材施教,发扬每个成员的特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诊疗活动。

3.2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土壤在传承中医经典的同时应该让同学们认识到往昔的经典也是源于古往的创新,中医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创造土壤:(1)教师创新意识的提高,本科生由于经验的缺乏,在创新的路上需要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创新的培养者和示范者,以自身的创新思维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2)创新团队的稳步发展,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合作,一群默契的队友使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事半功倍,灵感的产生来源于思想的碰撞,学校应鼓励学生组建稳定的创新团队。

3.3 培养中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中医理论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于初学者而言,或许过于玄奥而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本项目将从中医文化开始,引学生入中医的殿堂引起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在培养过程中大胆放心的让学生参与到临床与科研中,让他们感受到工作中的乐趣,同时不定期布置一些任务,这无形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与动力,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能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这些正是目前单一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吸收所缺乏的。

目前国家颁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未来15年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在新时期要求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这将是中医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纲要》明确将推进中医药继承,中医药师承教育作为重点任务。在未来中医发展的潮流中,本课题组提出的“医研教”一体式人才培养模式赋予“师承模式”新的内涵,该模式将与过去的学院培养模式相结合,使学生在创新探索、中医临床、语言交际上得到较为系统的培养,并已在实践中取得较满意的成果。这一新的模式是对现代中医教育的重大突破,将会为未来的中医队伍注入新的生命力,有利于巩固我国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中的引领地位,有利于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为建设我国的健康卫生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1]王艳杰,曲姗姗,黄泳,等.“名老中医传承班”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2):213-245.

[2]赵维婷.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5.

[3]谢雪姣,卓海燕,熊辉,等.大众化教育视野下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2,34(9):143-147.

[4]张玉苹.略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 (5):486-48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N Shicheng,XU Quanyi*,ZHANG Weidao,LI Lingjian,LI Kun,ZHANG Mengnan
(College of Intr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Xi'nan Medical University,Sichuan Province,Luzhou 646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pound type of Chinese medicine training mode on clinical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Methods Student of Grade 2013 of intr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linical medicine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48 students)and the control group(48 students).The compound training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while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mode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school to arrange teach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issues related to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nd TCM clinical thinking culture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training mode of 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ure college,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clinical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compound;TCM clinical;innovative think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4.010

1672-2779(2017)-04-0021-03

:张文娟本文校对:肖力强

2016-10-11)

西南医科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 JG2015035】

*通讯作者:54520057@qq.com

猜你喜欢
中医药问卷实验组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问卷网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