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稻连作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17-03-03 11:19枝江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赵翠红
湖北农机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播种量长江流域秧苗

枝江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赵翠红

油—稻连作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枝江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赵翠红

0 前言

长江流域是我国双季稻的主产区,也是我国冬季油菜作物的主产区,其中冬油菜的种植面积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80%。其主要种植模式稻—油连作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长江流域稻—油连作区域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油稻连作生产迫切需要以机械化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种植技术。目前,水稻、油菜2种作物的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较以往虽然都有大幅度提高,但作为稻—油连作主产区的湖北省,2016年水稻种植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41%,其中耕整环节机械化水平98.65%,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97.09%,而种植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只有 46.06%;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42%,其中耕整环节机械化水平93.32%,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只有40.98%,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52.66%。且适应稻—油连作农艺生产要求的油菜播种、收获等机械及技术以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育插秧尤其是环保低成本育秧等相关的配套技术短缺,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长江流域稻—油连作全程机械化的发展,面对我国长江流域水稻、油菜主产区和稻—油连作种植模式下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能否做到适时、高效、优质、低耗,不仅直接关系到作物自身丰产丰收,节本增效,还直接影响到相关作物的适时栽播,增产增收。因此,解决稻—油连作全程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突破瓶颈,探索适合长江流域的稻—油连作全程机械化途径,形成相应的技术模式,已成为稻—油连作主产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油—稻连作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育插秧环节存在的问题

1.1.1 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

培育壮秧是机插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播种量与漏插率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大多农户采用高播种量的方式来降低漏插率。由于播种量大,秧苗密集,个体间间隙小,秧苗瘦弱细长,秧苗器官分化发育不充分,分蘖不能达到要求,导致产量不高。同时,杂交稻种籽价格昂贵,用种量大,成本增加。

1.1.2 秧苗不能适龄移栽

符合机插的秧苗指标中,适龄最为重要。目前,秧龄弹性普遍过小,不能及时适龄移栽,栽插超龄秧是个突出问题。而秧龄越大,秧苗素质越差,且机插对秧苗的损伤越重,不利于机插作业。

1.1.3 机插秧缓苗期长

机插秧由于取秧量小,带土少,秧苗机插后根系大量受损,影响秧苗返青分蘖,早生快发。

1.2 茬口秸秆处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稻—油连作模式下,由于2种作物之间茬口紧,加之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锐减,秸秆回收成本高,大多农户对秸秆的处理仍然采用焚烧的方式或直接抛撒田间,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这种现象仍然存在。由于前茬作物秸秆未得到妥善处理,导致后期作物播种(机插)出现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后期作物的种植效果。

1.3 油菜机播环节存在的问题

随着气候变暖和晚稻种植面积的扩大,长江流域水稻收获期越来越迟,一般都在10月底甚至到11月上旬,此后油菜采用机械直播,冬前已很难长到足够大的个体,越冬安全性降低。同时,播期与产量有着密切关系,试验表明:10月20日以后播种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加上本地目前使用的油菜播种机械对天气、土壤干湿度等条件要求较高,导致油菜机播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1)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还是采用复种模式,生长季节短。大多品种不能满足直播油菜生长期生长的要求。

(2)油菜直播机具选择范围小,大多油菜播种机具还需要进行地域适应性改进。

1.4 油菜机收环节存在的问题

油菜收获是油菜生产机械化的一个关键性环节。长江流域是油菜的主产区,也是粮食生产的多熟制区,油菜收获能否做到适时、高效,不仅关系到油菜自身节本增效,还直接影响到下茬作物的适时播栽,但目前油菜收获环节机械化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归纳起来存在以下问题:

(1)种植品种不适合机收。主要表现在:角果易炸裂,成熟期短,成熟度不一致。

(2)种植模式不配套。现在油菜大多为人工种植,油菜植株大,茎秆粗,不宜机收。

(3)机械收获损失率高。首先,油菜机械收割损失率受成熟度、干湿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不易掌握。其次,机械收割本身也存在损失,其损失主要由割台损失、夹带损失、碰擦损失等组成。另外,机械收割时易出现堵塞现象。尤其是在收割倒伏、成熟度不够、田间杂草多的油菜时,更容易出现堵塞。

2 解决方法

2.1 育插秧环节问题的解决方法

2.1.1 实现育秧和机插的精确定量定位

通过定量定位播种育秧和机插(包括基本苗的精确计算、栽插深度的调节以及插秧机具的选配等相关措施的配套),解决低播种量下漏插率高的问题。一般双季杂交稻每盘播种量控制在80~90 g,每hm2用330盘左右,每hm2插秧30万穴,用种量控制在28~30 kg。另外,研制适合复式种植模式或双季杂交稻种植的窄行钵苗插秧机,实现钵苗精量机插,提高机插质量,降低伤秧率,促进秧苗早生快发。

2.1.2 农机农艺措施融合,促进早生快发

选育早熟、生育期短、分蘖力强的优良品种,采用化学控苗和肥水管理结合的方式,同时使用机插秧早生快发的促蘖剂和相应的调控技术,促进机插秧返青分蘖,实现增产增收。

2.2 茬口秸秆处理环节问题的解决方法

(1)在油菜联合收割机上加装秸秆粉碎装置(同轴异速抛撒),可以解决油菜秸秆木质化程度高、难粉碎、抛撒不均匀的问题。

(2)联合收割机收割后,采用捡拾打捆机等秸秆处理机械处理茬口秸秆。

2.3 油菜机播环节问题的解决方法

(1)农机农艺高度融合。选育生长期短、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并通过栽培技术改良等手段来创造有利于机械直播的农时条件。

(2)通过科研院校、农机企业、农机推广等各相关部门的配合,研制适合长江流域种植模式的高性能油菜播种机械,提高机具的可选择性。

(3)广泛吸收农艺专家参与油菜生产机械的研发工作,促进农机科研单位与地方科研单位相结合,确保所研发的油菜生产机械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3 油菜机收环节问题的解决方法

(1)农机农艺融合,选育适合机收的品种。

(2)改变种植模式,在播种环节尽量选用与现有油菜收获机械配套的油菜播种机械,油菜机械直播采取适宜机收的农艺措施,使种植模式与收获机械相配套。

(3)产、学、研紧密结合,对油菜收获机械在细节上进行一些适应性改进,达到应用水平。

2017-02-23)

猜你喜欢
播种量长江流域秧苗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农民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试行)》
长江流域园区的府际合作研究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