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工厂化栽培之我见

2017-03-03 07:04
食药用菌 2017年1期
关键词:菌类菌棒工厂化

黄 毅



灵芝工厂化栽培之我见

黄 毅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 350000)

介绍灵芝栽培分代料栽培和短段木栽培两种模式,短段木栽培多以收集孢子粉为目的。代料栽培分传统季节性栽培和工厂化栽培。详述工厂化代料栽培灵芝的管理要求及与其他木腐菌管理的区别,指出工厂化瓶式栽培灵芝不可行及其原因。以图片形式说明灵芝短段木栽培模式,指出其限制性因素是连作障碍。

灵芝;代料栽培;短段木栽培;工厂化

灵芝栽培模式分为代料栽培(图1,图2)和短段木栽培(图3)两种。以采收子实体为目的,多采用墙式代料栽培;以收集孢子粉为目的,多采用短段木埋地栽培。代料栽培栽培容器分为短袋和长棒两种。栽培包的制作流程与木生菌类的菌包制作大致相同,代料栽培模式具有多样性(图4~6)。

图1 墙式栽培

图2 架式(大棚)长棒栽培

图3 短段木埋土畦式栽培

图4 台湾工厂化栽培灵芝

图5 大陆网格式栽培灵芝

图6 广东箱式重叠栽培灵芝

1 灵芝工厂化代料栽培难点

灵芝代料栽培在国内已十分普及,但大多是小农作坊式栽培,设施相对简陋,栽培水平差异较大,质量参差不齐。产品的质量对于规模化企业是生命线,保证产品无任何农药残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又由于木生菌类工厂化栽培技术在我国相对较成熟,因此,不少企业认为,同样属于木生菌的灵芝可以仿照其他菌类进行工厂化栽培,可从栽培源头开始,全过程使用机械化标准化操作管理,进行有效的安全生产控制。然而,目前国内工厂化规模栽培灵芝成功的实例较少,存在一些难点,有待克服。

1.1 设备重复利用指数过低

工厂化栽培灵芝的核心是提高复种指数和设备应用率,以摊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灵芝的芝蕾发生起始温度为22 ℃,发育适宜温度为26~32 ℃。灵芝属于多孔菌科的革质菌类,子实体生长发育较慢。代料栽培菌丝长满栽培包需要35天,至生理成熟,还需要15天,出芝期需要35~40天,整个栽培期至少需要90天。因此,灵芝栽培从接种到栽培包生理成熟,可以模仿其他木生菌类集中生产及培养。但相比金针菇子实体发育阶段的23天,杏鲍菇的19天,香菇的12天,灵芝出芝期长达40天,是所有商业化栽培菌类中最长的,对企业来说是沉重的投资负担。

虽然各地气候条件不同,但除了海南为热带气候,进行工厂化栽培不需要购置冬季加温设备外,大多数区域都须添加大量夏季降温、冬季加温的设备,设备的投资远超肉质菌类,如金针菇、杏鲍菇等(下同)。此外,灵芝无法像金针菇、杏鲍菇一样进行密集型栽培,其栽培包出芝阶段时相互需间隔一定的距离,否则芝盖会粘结。且受灵芝管理操作的限制,难以充分利用培养库上层空间,单位空间利用率相当低。因此,须添置较多的栽培层架才能够满足其摆放要求,栽培量相同,所需的灵芝栽培架的投资额是金针菇和杏鲍菇的2倍以上。

灵芝子实体含水量较低,生物转化率低,同样重量培养基的产量仅为肉质菌类的十分之一(40~50克)。灵芝属于保健药用菌类,有苦味,阻碍其产品流通,社会需求量与肉质菌类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其不适合工厂化流水线大量生产,否则会导致产品积压,效益受损。企业多采取顺自然季节栽培,以福建省气候为例,4月1日至10月15日为适宜出芝期,全年适合灵芝子实体形成的时间不足200天,最多只能重复栽培2批次。

1.2 企业运行费用高

灵芝子实体生长需要散射光、充足的氧气和一定的湿度,进行室内工厂化栽培困难较大。散射光不足,灵芝菌盖会失去光泽。采用局部阳光板栽培库房,保温性能较差,易老化。出芝期全程需要大量氧气,一旦通风不足,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超过1.5‰),芝盖即无法展开,成为鹿角灵芝。在早春和晚秋,如要采用加温形式使库内昼夜保持22 ℃以上是相当困难的,虽然可引进新风进行加热预处理,但同时也需进行间歇性排风,导致出芝库内环境条件不稳定,容易引起芝体发育不同步,产生畸形。且长期对新风预热与出芝库不断间歇性排风,运行费用高,企业难以承受。

此外,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5%时,生长期灵芝芝盖外缘的纯白色扩展边易变成灰白色,导致无法继续扩展,必须采用间断喷雾保湿。在早春与晚秋,间歇性喷雾的水温与库温存在差距,须加温成热水再喷雾,用水量相当大,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灵芝喜高温、高湿,对环境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在现阶段进行灵芝工厂化栽培还存在技术性障碍,特别是投入与产出差距过大,还有待于实验探索。

1.3 解决途径

灵芝工厂化栽培困难重重,而保健品、药品加工企业又需要高品质的灵芝产品。因此,提高高投入工厂化栽培设备的利用率值得探究。建议:模仿近年来各地涌现的香菇、银耳菌棒制作中心的生产模式,设立灵芝菌棒(菌包)供应中心。出售菌棒(菌包)给灵芝专业户,进行分散管理,并回收灵芝产品,取得双赢。灵芝菌棒(菌包)制作时间集中在12月~翌年4月,也可寻找错季(秋冬季)大宗种植低温型菌类(如香菇等)混合生产。福建4月初灵芝生产结束后,可进行香菇菌棒(菌包)制作,自己使用一部分,大部分出售给菇农栽培,6月初香菇菌棒制作结束后,进行“#”形堆垛培养,过夏。秋季时将生产结束的层架式栽培的灵芝下架,换上香菇菌棒,4月初香菇菌棒下架,灵芝菌棒(菌包)又可上架。采用多种菌类混合错季菌棒(菌包)制作,是提高灵芝栽培企业设备利用率的一条途径。

2 灵芝短段木埋土栽培简介

灵芝短段木栽培经过多年发展已相当成熟,其灵芝质量和产量远好于代料栽培。多年生的乔木木质素含量高,可满足木腐生的灵芝对营养的需求,不需要添加其他营养物质(代料栽培培养料中时常添加约10%的麦皮)。短段木栽培因为是将生理成熟后的栽培袋脱袋埋土,可避免土壤中微生物侵染。短段木用材量的多少与灵芝子实体发育的大小成正相关关系,用材量越多,芝盖的表面积越大,菌管的长度越长(和栽培环境温度息息相关),孢子的弹射量越多。栽培者根据栽培目的考虑栽培模式,有的栽培者使用小口径的枝桠材栽培,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短段木栽培灵芝优质高产,也与埋土后土壤可保持菌丝发育空间的环境湿度有关,栽培时须维持高畦、空气流通,图7~18简介其大致工艺。

图7 手工劈成小木块

图8 机械辅助加工成小木块

图9 小木块扎成捆

图10 装入低压聚乙烯袋

图11 填充完毕后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

图12 置于高压锅内灭菌

图13 木屑菌种接种,封口后室外培养

图14 搬到室外,练包

图15 松土,整畦,埋土,浇透水

图16 出芝,梳蕾

图17 芝体发育

图18 卷纸套,准备收集孢子

3 其 他

灵芝不适合采用工厂化瓶式栽培(图19)。其产量的高低和质量取决于栽培物料的总量,栽培瓶的体积小,难以满足其生长需求。更重要的是,灵芝在菌丝培养过程中,一旦光积累到一定量,就会在栽培料的表面形成黄色菌膜(草酸钙结晶),非常强韧,导致栽培料难以从塑料瓶内挖出,常会出现瓶肩破碎现象。此外,相比袋式栽培时出芝口小,水分蒸发少,瓶式栽培瓶口大,出芝不定点,难以遮盖,水分散失快速,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图19 灵芝瓶式栽培

图20 鹿角灵芝

灵芝短段木栽培有埋地环节,灵芝埋地栽培也像西瓜栽培那样忌连作,种植3年后,就需更换地块。因此,所使用的遮阳设施折损大,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这个棘手问题,至今无法解决。

无论代料还是熟料短段木栽培,大多在遮阳棚下筑高畦或室内层架式栽培,须注意栽培棚朝向、畦走向、栽培架间走道等应与当地夏季风向相一致,否则栽培棚内空气难以流动。栽培架排放应与大棚长轴平行,否则容易产生“鹿角灵芝”(图20),失去商品价值。

从北至南。全国大力发展香菇生产,阔叶树种木屑日益短缺,灵芝短段木栽培段木来源也来越难,笔者建议,应先种树(枫树等速生树种),以保证今后有源源不断的短段木可利用,未雨绸缪是王道。

致谢 本文照片来自吉林农业大学李晓博士,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刘国辉先生,部分来自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S646

B

2095-0934(2017)01-020-04

本文原为黄毅教授在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和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灵芝大会的演讲稿,经补充修改后在本刊发表

猜你喜欢
菌类菌棒工厂化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在雨后,与菌有约吗?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