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原料制作平菇栽培种的比较试验

2017-03-03 07:05胡晓艳贺国强邓德江魏金康吴尚军赵海康
食药用菌 2017年1期
关键词:棉籽壳木条玉米粒

胡晓艳 贺国强 邓德江 魏金康 吴尚军 赵海康



不同原料制作平菇栽培种的比较试验

胡晓艳 贺国强 邓德江 魏金康 吴尚军 赵海康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

以生产上常用的棉籽壳、木屑、玉米粒、麦粒、木条为原料制作平菇栽培种,比较发菌速度、菌丝形态、菌丝活力及接种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麦粒种发菌速度快,菌丝健壮,菌丝外观形态及扫描电镜1 000倍下的微观形态均优于其他菌种;玉米粒菌种次之;木条种发菌速度较慢,菌丝较细,但接种效率高,用种量少,所接菌袋16天即可长满。

平菇;栽培种;原料;菌种质量

同其他作物种子一样,菌种质量是影响食用菌生产的关键因素,而制作菌种的原材料对菌种质量又有很大影响。目前,生产上常用棉籽壳、木屑、谷粒及木条为原料制作平菇栽培种[1],大部分种植户对原料的选择没有充分的认识。本试验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常用原材料菌种的自身发菌速度、菌丝形态、菌丝活力、接种效率等指标,分析评价不同的制种原料及制种方法对栽培种质量的影响,以便为因地制宜地指导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2015年3~6月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及中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实验室进行。

1.2 试验材料

(1)供试菌种。平菇西德89,母种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原种为自繁的玉米粒种。

(2)栽培种原料。棉籽壳、木屑(粗︰细=1︰2)、麦粒、玉米粒、木条、石膏、玉米粉。

1.3 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5种栽培种原料分别为纯棉籽壳、麦粒、玉米粒、木条(雪糕棒)、棉籽壳+木屑(1︰1)。每种原料为20袋,栽培袋规格为11.5×23.5(cm)。

(2)测定指标及方法。测定发菌速度、菌丝形态、菌丝活力、接种效率、成本核算5项指标。①发菌速度:菌丝吃料封面后选取5棒进行标记,每天划线测量菌丝生长量及长满菌袋时间。②菌丝形态:菌种发满时的菌丝体颜色、粗细程度、浓密程度、均匀程度,通过肉眼观察及扫描电镜(1 000倍)检测。③菌丝活力:菌丝发满时测定漆酶活力(ABTS法)、丙二醛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SOD活性(显色法)。④接种效率:比较不同原料菌种的接种出菇袋的数量及出菇袋发菌速度。⑤成本比较:计算不同原料栽培种的生产成本、接种用量,核算单位面积生产用菌种成本。

(3)试验管理。2015年3月9日制作栽培种菌袋,3月12日接种。接种后25 ℃恒温避光培养,2天后吃料定植;4月8日接种制作出菇袋,接种后25 ℃恒温避光培养。

(4)统计方法。用D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原始记录的菌丝生长量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以确定不同原料对平菇菌丝生长情况影响的差异程度,用Excel的统计功能对各培养基的各主要成分和菌丝各期生长速度,以及第一潮菇产量分别作回归分析,确定单因素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菌速度

从表1可以看出,麦粒种和玉米粒种发菌速度最快,平均每天菌丝增长1.01 cm,木条种发菌速度最慢,平均每天菌丝增长0.85 cm。

2.2 菌丝形态

(1)菌丝外观形态。从菌丝颜色、粗细程度、浓密程度和均匀程度4个指标来看(表2),以玉米粒种最好,麦粒种次之,木条菌种菌丝较细,棉籽壳种和棉籽壳+木屑种外观形态差异不明显。

表1 不同原料平菇栽培种的发菌速度(单位:cm/d)

注:发菌速度为5棒平均值。

表2 不同原料平菇栽培种的菌丝外观形态

注:“+”越多表示菌丝越白,越粗,越浓密,越均匀。

(2)菌丝微观形态。通过扫描电镜放大1 000倍观察不同原料平菇菌丝,发现菌丝的微观形态有较大差异(图1~5)。其中,麦粒菌种的菌丝较粗壮,且密度较大;其次为玉米粒种;木条种 菌丝较细;棉籽壳种和棉籽壳+木屑种菌丝均一性较差。

图1 棉籽壳种的平菇菌丝(×1 000倍)

图2 麦粒种的平菇菌丝(×1 000倍)

图3 玉米粒种的平菇菌丝(×1 000倍)

2.3 菌丝活力

(1)漆酶活力。供试5种原料的菌种漆酶活力以麦粒种较高,表明其分解培养料中养分的能力强;木条菌种的漆酶活力较弱(表3)。

表3 不同原料栽培平菇种漆酶活力

(2)丙二醛含量。丙二醛含量可以反映细胞在遭受逆境时膜脂过氧化程度,即受到伤害的程度。从试验结果(表4)看,以棉籽壳菌种的数值较高,表明在不良环境中棉籽壳菌种受到伤害的程度较深;棉籽壳菌种加一半的木屑,其丙二醛含量大幅降低,与玉米粒菌种相当;菌丝抵抗力较强的为麦粒菌种,其次为木条菌种。

表4 不同原料栽培平菇种的丙二醛含量

表5 不同原料栽培种接种效率比较

2.4 接种效率

(1)接种袋数。以棉籽壳、麦粒、玉米粒、木条、棉籽壳+木屑为原料的栽培种接种培养料,比较接种效率,结果接种袋数分别为30、50、40、75、30袋。其中,木条菌种的接种袋数最多,为75袋,是麦粒菌种的1.5倍,玉米粒菌种的1.9倍,棉籽壳和棉籽壳+木屑菌种的2.5倍。

(2)发菌速度。接种后发菌速度以木条菌种较快,平均满袋时间为16天,其他几种均在20天以上(表5,图6)。

图4 木条种的平菇菌丝(×1 000倍)

图5 棉籽壳+木屑种的平菇菌丝(×1 000倍)

接种后7天 接种后11天

综合评价几种原料的菌种,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不同,表现较突出的为麦粒种和木条种。其中 麦粒种发菌速度快,菌丝健壮;木条种虽然本身发菌速度较慢,但接种效率高,接种后发菌速度快(图6)。在生产中农户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选择。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对生产上常用的棉籽壳、木屑、玉米粒、麦粒、木条5种原料的平菇栽培种的长势、生理指标、微观形态和接种效率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谷粒菌种(包括麦粒菌种和玉米粒菌种)菌丝强壮,木屑菌种菌丝弱,木条菌种的接种效率高。田艳春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谷粒原料营养丰富,菌种萌发力强,吃料早,发菌快,菌丝生长旺盛、粗壮[2]。王坚科等以玉米粒、玉米渣及高梁粒等谷物制作凤尾菇菌种,其生物效率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小麦粒菌种,而普遍高于木屑菌种[3]。都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一致。施盛研究认为,棉籽壳中含有抑制蘑菇菌丝生长的物质,但通过生物发酵可降解抑制物质,并将其转化成菌体蛋白而被蘑菇菌丝吸收或分解[4],表明用棉籽壳作为原料时,应先进行发酵处理,这可解释本试验中棉籽壳菌种中丙二醛含量较高的原因,但这一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由于木条菌种可插到培养料内部,接种面积大,通气性好,属于立体发菌,因此虽接种初期看不到菌丝生长,但后期菌丝满袋快,全袋菌龄一致。这与彭学文等利用枝条制作白灵菇菌种的试验结果相吻合。其试验结果显示,枝条菌种接种效率较常规方法提高7倍,每小时可接种320袋,而且菌丝满袋时间仅为20天,较常规接种方法提前15天[5]。

[1] 贾身茂. 中国食药用菌栽培的菌种技术沿革述评[J]. 食药用菌, 2011, 19(4): 54-57.

[2] 田艳春. 谷粒制平菇菌种的研究与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1(1): 36.

[3] 王坚科, 何淑岩, 韩淑兰. 几种凤尾菇谷粒菌种的比较试验[J]. 中国食用菌, 1985, 3: 36-37.

[4]施盛. 棉籽壳制菇菌种新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 1998, 10: 36.

[5] 彭学文, 高欣, 周廷斌. 白灵菇枝条菌种制作及应用试验[J]. 食用菌, 2016(5): 40-41.

2015年北京市创新团队食用菌团队项目

胡晓艳(1977—),女,博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S646

B

2095-0934(2017)01-051-04

猜你喜欢
棉籽壳木条玉米粒
耍小聪明的鹅
鲁班锁玩法大解密
有趣的『玉米粒抖字』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棉籽壳饲用现状研究
钉铁钉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每天做好一件事
食用菌主要原料棉籽壳价格或以稳中震荡波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