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贵廷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

2017-03-04 11:49张世珍吴范武
河北中医 2017年10期
关键词:瘀血教授糖尿病

张世珍 吴范武 李 伟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河北 唐山 063210)

梁贵廷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

张世珍 吴范武1李 伟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河北 唐山 063210)

2型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其病因主要有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在病机上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初多燥热阴虚,久则阴阳俱损,瘀血内生。梁贵廷教授认为,治疗2型糖尿病抓住病机关键,以脾、肾为中心,以益气养阴为治疗的基本大法,适时调肝柔肝,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糖尿病,2型;名医经验;梁贵廷

2型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约有4.15亿成年人患有2型糖尿病,其中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已达1.096亿,居世界第1位,如何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梁贵廷系河北省石家庄市名中医,河北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我们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其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整理如下。

1 2型糖尿病与消渴

中医古籍中无“2型糖尿病”病名,2型糖尿病易患因素、典型临床表现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的相关记载散见于“消渴”“消瘅”“消中”等疾病,与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极其相似。《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唐·王焘《外台秘要》指出“腰肾既虚冷,则不能蒸于上,谷气则尽下为小便者也,故甘味不变”,《素问·奇病论》阐述了过食肥美致消,“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刘完素在《三消论》亦云“三消渴者,皆由久嗜咸物,恣食炙煿,饮酒过度,亦有年少服金石丸散,积久石热结于胸中,下焦虚热,血气不能制石热,燥甚于胃,故渴而引饮”。上述记载表明禀赋不足、先天因素、肾气不充、饮食不节可致消渴。《儒门事亲》指出“故消瘅者,众消之总名;消中者,善饥之通称;消渴者,善饮之同谓”。刘完素在《三消论》指出“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若饮食多而又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记载了消渴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善饥、多饮、小便多、多食、消瘦。《儒门事亲》的“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疿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诸病源候论》的“消渴重,心中痛”“其病变多发痈疽”,《宣明论方》的“可变为雀目或内障”,均记载了聋盲、疮癣等消渴的相关并发症。

综上所述,梁教授指出2型糖尿病与消渴在易患因素、典型表现、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多相吻合,采用治疗消渴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多能获效,认为2型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这一认识也被中医界普遍认同。

2 对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认识

2.1 2型糖尿病病因 2型糖尿病是多因性疾病,前辈先贤对消渴病因病机认识各有所论。梁教授继承前辈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指出禀赋、饮食、情志、药石、纵欲等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诱因。

禀赋不足、五脏虚衰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内因。《灵枢·本脏》说“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清·张隐庵指出“盖五脏主藏精者也,五脏脆弱则津液微薄,故皆成消瘅”。饮食不节、药石不当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所谓“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饮噉无度,咀嚼酢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千金要方·消渴第一》),《诸病源候论》亦云“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此肥美之所发”“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诸丸散,积经年岁,石势结于肾中,使人下焦虚热”。张从正在《儒门事亲》指出“五石过度之人,真气既竭,石性独留,阳道兴强,不交精泄……石药之气悍,适足滋热,与热气相遇,必内伤脾”。情志失调、不节喜怒也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灵枢·五变》指出“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证治要诀·消渴》认为心火上炎致消,“因用心过度,致心火炎上,渴而消”。《临证指南医案》亦云“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渴大病”。《医宗己任编》明确指出“消之为病……皆由不节嗜欲,不慎喜怒”。《证治准绳》还指出消渴患者“不节喜怒,则病愈而可复”,说明情志因素既是消渴发生的诱因,也是消渴复发的原因。纵欲无度、劳逸失当也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因素之一。正如《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凡人生放恣者众,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房室不节之所致也”。《外台秘要》指出“房事过度,致令肾气虚耗故也,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明·孙文胤在《丹台玉案》阐述了纵欲伤肾致消的机制,指出“真水不竭,自足以滋养乎脾而上交于心,何至有干枯消渴之病乎?唯肾水一虚,则无以制余火,火旺不能扑,煎熬脏腑,火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阳盛阴衰,构成此病,而三消之患始剧矣,其根源非本于肾耶”。

2.2 2型糖尿病病机 历代医家认为消渴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临证指南医案》指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梁教授认为,阴虚燥热是基本病机,随着2型糖尿病病情发展、演变,其病机也在不断变化,结合临床实践,梁教授提出2型糖尿病的发生病在脾肾,与气血阴阳失调、气滞血瘀密切相关的论点。

梁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虽与多脏腑相关,但与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藏有先天之精,主封藏和固摄。先天之精秉承于父母,与生俱来;先天之精须得到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充盛不衰。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劳欲伤肾,或精血暗耗,则肾中精气虚衰,不能充养五脏六腑,导致“五脏(薄)脆”;肾精不足,阴不制阳,虚火内生,而加重阴虚;肾气虚不能固摄,致精气外泄,发为消渴。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全赖于脾的运化转输升清功能才能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若脾胃虚弱则运化升清失职,水谷不化精微而化浊化热,积热化燥,耗气伤津消谷,发为消渴。

梁教授还指出脾运化升清功能的正常发挥,尚有赖于肝的疏泄,《医碥》指出“脾主中央湿土,其体淖泽……其性镇静是土之正气也。静则易郁,必借木气以疏之”,《血证论》指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说明脾胃运化、升清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若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木壅土郁,脾失运化升清,则水谷不化,精微壅滞,同样促发消渴之证。

消渴日久则阴损及阳,阴阳俱虚,变证丛生。《圣济总录》指出“脾土也,土气弱则不能制水,消渴饮水过度,脾土受湿而不能有所制,则泛溢妄行于皮肤肌肉之间,聚为浮肿胀满而成水也”,“消渴病日久,肾气受损。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节,开阖不利,水湿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肺失滋养而表卫不固,易为瘵虫等外邪感染而发为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濡养,肝肾精血不能上乘耳目,易致雀目、耳聋;燥热内结,煎灼津液,血液凝滞,脉络瘀结,瘀久化热,则易成痈疮疔疖。

梁教授认为,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气滞血瘀贯穿始终[2]。研究表明,微循环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3-4]。微循环障碍是瘀血产生的先决条件,瘀血既是2型糖尿病发病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又为2型糖尿病的病理因素。2型糖尿病产生瘀血的机制有以下4点,①气虚: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元阴元阳之脏,脾肾两虚,则气无以生,气不帅血,推动无力则血行涩滞,血流缓慢而成瘀血;②阴虚,燥热内生:脾肾两虚,则精微不化而蕴热生湿,燥热煎熬津液,耗伤阴血,血液黏稠,血行不畅,瘀血停滞;③津亏血少:阴虚津亏,脉道失于濡养,经脉不能滑利通畅,瘀血内停;④气滞血瘀:气机不畅,无法行血,则血停而瘀生。瘀血滞留体内,致变证丛生。阻于心脉,则见心绞痛等大血管病变,表现为胸闷,气短,喘促不能平卧,口唇紫绀等,或心脉猝然闭阻发为真心痛;阻于清窍,则发为中风,或见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或眼底动脉闭塞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阻于经络,经脉痹阻,气血不达四末,出现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内停,脏腑失养,脾失运化水湿,肾失气化,水湿泛溢肌肤,发为水肿。可见,瘀血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加重、缠绵难愈及众多并发症产生的重要因素。

3 临床治疗特点

基于2型糖尿病阴虚燥热、脾肾两虚、气滞血瘀的病机认识,治疗上梁教授以脾、肾为中心,以益气养阴为治疗的基本大法,适时调肝柔肝,将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梁教授在借鉴祝谌予降糖对药[5](生黄芪、生地黄、苍术、玄参、葛根、丹参)基础上,随证加减。重用生黄芪善补一身之气,健脾益气升清,益卫固表,生地黄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生黄芪与生地黄相须为伍,气阴并补;玄参滋阴不腻脾,苍术燥湿健脾,尤善收敛脾精(祝谌予语),其性虽燥,但伍玄参之润,而益脾气,燥脾湿,敛脾阴;葛根升清气,助水谷精微之敷布,生津止渴,活血化瘀[6],丹参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两药合参生津通脉[7]。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8];生地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9]。脾气虚,不摄水谷精微则小便味甘,不能濡养肌肉则形体消瘦;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则口渴多饮,多食易饥。梁教授常用山药、炒白术、茯苓、北沙参、麦冬、石斛、黄精之品以益脾气,滋脾阴,脾气健,脾精得敛,燥热得去。

梁教授亦常用黄芪六味地黄汤加减以益肾气,滋肾阴。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固摄肾精无力,肾阴亏虚,虚火内生,上燔心肺,中灼脾胃,可出现腰膝痠软,耳鸣失聪,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等症。常用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桑椹之品以补肾益精,滋阴润燥。气阴互根,肾气充,先天之精得以补充,肾阴得摄,虚火得除,五脏益健,则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状态。

梁教授在临床上常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理气,一贯煎加减以滋阴疏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脾失健运,可出现情绪急躁、纳呆腹胀、口干苦、肠鸣泄泻、便秘等症;肝失疏泄,肾之闭藏开阖失度,可出现腰痠、尿糖、尿蛋白等;燥热伤阴,耗伤肝阴,可见眩晕耳鸣、胁痛目涩、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用药上常用柴胡、香附、枳实、枳壳、陈皮、木香等疏肝解郁;白芍、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等养血柔肝。肝气调达,肝阴肝血充盛,疏泄有权,脾之运化正常,肾之固摄如常。

梁教授认为,瘀血在2型糖尿病早期并无刺痛、痛有定处、舌紫黯等特异性表现,只是内在的病理基础早已形成,轻则血液黏滞,流动缓慢,重则致中风发生。1978年,祝谌予先生首先报道了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病例[10]。早期加入活血化瘀中药,瘀祛新生,血脉流利,能减少一部分燥热形成。后期并发症已形成,活血化瘀能明显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梁教授常用川芎、牛膝、鸡血藤、络石藤、桃仁、红花、莪术、三棱等。

梁教授在临床中生地黄、熟地黄同用。生地黄性寒,滋阴凉血,熟地黄性温,能温补精血,二者同用补血而不腻,不温不寒。苍术改为炒苍术减其燥烈之性。少用肉桂、附子之品,以防助燥伤阴。对于双下肢麻木冷凉、皮温低等周围神经、血管病变者,善用鸡血藤、络石藤、首乌藤等藤类药及僵蚕、全蝎、蜈蚣、鹿角霜等血肉有情之品以温经活血,通络止痛。少量尿蛋白者,加用金樱子、覆盆子、女贞子、墨旱莲、续断、杜仲以补肾涩精;大量尿蛋白伴双下肢水肿者,加用茯苓、猪苓、泽泻、泽兰、玉米须、酒大黄等通补兼施;视物模糊等视网膜病变者,加用谷精草、青葙子、密蒙花、枸杞子等以滋补兼施,明目聪耳。

综上所述,梁教授认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药石不当、纵欲无度可致2型糖尿病发生,2型糖尿病在病机上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气血阴阳失调、气滞血瘀共同导致了2型糖尿病的病情进展,治疗上也从脾肾入手,健脾补肾,敛脾精,滋肾阴,同时养肝柔肝,活血化瘀,临床疗效显著。

(指导老师:梁贵廷)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70.

[2] 祝勇,祝肇刚,王玉光,等.从瘀论消渴:祝谌予医话医案精读[J].环球中医药,2012,5(10):742-743.

[3] Houben AJ,Eringa EC,Jonk AM,etal.PerivascularFat and the Microcirculation:Relevance to InsulinResistance,Diabetes,and CardiovascularDisease[J].Curr Cardiovasc Risk Rep,2012,6(1):80-90.

[4] 刘明明,李爱玲,修瑞娟.糖尿病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8(7):439-442.

[5] 祝谌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34-135.

[6] 刘火安,王伯初,贾云,等.葛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06,17(1):43-45.

[7] 文颖娟,邓中甲.葛根与丹参配伍探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96-97.

[8] 张曼,王惠好,臧林泉.降血糖中药的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27(3):320-323.

[9] 唐年亚.生地、丹参对2型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4):6090-6091.

[10] 谢宁,王小博,吴颂.浅谈糖尿病与瘀血之间的关系[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6):828-829.

2017-07-09)

(本文编辑:习 沙)

10.3969/j.issn.1002-2619.2017.10.004

1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张世珍(1992—),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士。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代谢性疾病。

R587.105.31;R249

A

1002-2619(2017)10-1456-04

猜你喜欢
瘀血教授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刘排教授简介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