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文化育人建设初探

2017-03-06 19:50史虹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30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文化育人

史虹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为例,对高校文化育人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这里的文化育人就是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人类正向文明理念引领育人行为。文章从《外设》课程的文化性质IT文化入手,分析了对该课程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文化育人的契机及地位。并介绍了该课程当前的建设基础,分析了对该课程文化育人的建设目标与内容、建设方案与预期成效的探索方向及落地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文化育人;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141-03

1 建设之初

1)顺应社会形势需要,顺应学校文化育人需要,挖掘行业文化元素,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文化素养添砖加瓦。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北京大学提出了要建设“大美北大”,华东师范大学提出了打造优雅学府,高校文化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还是文化的发展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高校既是一个文化汇集的场所,又是培养人才的机构,探索高校文化的育人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和实践意义。

而随着当前社会IT技术的发展,IT技术越来越深入到大众的生活、工作中的时机,尤其在日常生活和基础办公方面更是日益深入和广泛,君不见智能穿戴人人有,您不闻电脑设备处处存啊!可见,IT相关应用也日益成为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一种人类的正向文明,一种新的“文化”,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逐渐与人以不可磨灭的亲近感。

《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正是顺应这种社会需求及文化倾向,给全校同学普及相关的IT文化发展和感受IT文明生活的课程。

该课程的拓展班部分,就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筹建初衷是希望这些同学在当今的IT时代,能够在原本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再拓宽计算机办公及外设的使用和了解,从而顺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增加时代元素,体现时代文化,契合企业需求,增加社会竞争力,充分体现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的“三育人”理念。

2)课程前期建设,实用受欢迎。

根据历年企业对文员的需求量不断持续,本专业众多学生尤其是女生选擇文员岗位作为就业目标,以及有过文员兼职经历的学生就业录取率及后期发展良好等就业经验,经过用心筹备,面向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最初开设于2011年9月份。课程目标是使本专业学生拥有计算机外设基本应用及维护能力,增强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提升相统一,满足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与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相统一的原则。

目前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对很多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表示很有收获,可以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在拓展班,第一节课都会了解同学们选择该专业拓展的原因,大多都是希望能多学习计算机方面应用知识,用以管理和提高自己的相关技术应用,表示这样可以方便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帮助到自己本专业学习的成长和进步。比如媒体学院的某同学,希望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电脑,熟练使用相关办公设备,为就业做文员打好基础;还有某个喜欢玩航模的男生,看着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模型,规划着自己也买一台,来打印自己易损的航模零件,并且关心的询问价格及厂商等信息。

课堂上,我们采取“集中听课,分组实践,了解市场,弱化理论,书面总结”的原则进行安排。重点强调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了解市场能力,回顾复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原理及使用,再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实现完成操作,在对设备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上网调查该设备当前市场行情、主流参数及未来发展及定位,最后对所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书面报告。这样全方位的操作流程使得学生对相关设备既有直观了解,又有走进虚拟市场,对相关资讯进行全面了解。

考核中,我们采取针对每个同学进行随机抽取题目的做法进行实操考核,并将平时成绩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督促学生能够依据平时总结的书面报告,做到认真回顾,仔细复习,扎实掌握。

3)当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课程建设,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改进。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提升空间:①课程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体系化;②课程实训单内容的进一步提炼和系统;③实训室设备管理及故障处理流程梳理和完善;④实验用设备更新有限与社会需求发展之间的矛盾尽量缩小;⑤更适合的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的进一步探讨和积累。

针对这些问题,在该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施中,不断进行各种有益有效的尝试,深入思考,探寻一些核心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以实践教学效果为目标,创新性的解决好各项主要问题。

2 建设目标与内容

建设文化育人课程,就是要立足于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文化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改造和优化。要综合课程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课程要素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实现课程建设的协调发展与整体推进。要围绕“挖掘课程文化内涵,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建设任务,努力寻找课程与文化的最佳结合点,以此来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课程文化特色,使其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针对以上原则,再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建设有如下目标和内容:

1)调整目标定位

《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原本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外设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发展过程和方向;初步掌握常用计算机外设及办公设备。”

本着“文化育人示范课程”的“坚持人文与科学高度有机整合的课程价值取向,厘清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课程功能。课程目标定位要与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要求相统一,体现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建设目标,我们需要在原有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深挖该课程的文化内涵,扩充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①关于企业文化的探讨;②个人职业素养的性内容和养成;③当代IT文化的关注与了解三个方面与该课程接轨,增加该课程文化素质结构的比重。

2)教学模式

该课程原来是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文化育人的理念和需求,我们将在学生素质提升方面加大比重:首先,在课堂上以一线企业为依托,进行新产品、新理念、新文化的引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可以了解企业和社会,对现实社会更具参与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设备为引导,以实验为手段,以市场为拓展,以企业人文为外延,以实训单为载体,构建完整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相交互的立体课堂;第三,经过学习,对学生进行分层选拔,适度提升,进入相适合的提升通道;第四,利用课余增加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各项自主学习任务,如指定相关课程课题的引导下进行个人感兴趣的相关课题的研究与探讨以及介绍,以此主动接触社会,了解行业发展,关注企业行为,表达完善自我观点。从而达到课程需要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相关文化素质提高的目的。

3)更新内容体系

按照“文化育人示范课程”的“以文化育人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定位和功能构建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增、删、并、简,进一步凝练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程的文化内涵,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和知识进行整合,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于一体。”的要求,可以有:①在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进行精简,增加企业代表当前IT文化发展的产品演示或实操供学生体验,增加极具代表性的企业文化介绍或讲座,增加企业人才素质需求的介绍和对学生的日常要求和培养,争取企业相关人士进校园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的技术和素养上的熏陶和触动;②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实训单的要求进行梳理,使其能起到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夯实课程内容的作用;③随着课程目标的改变,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既要有技术技能的考核,也要增加人文方面的考核,需要探索合适的考核方式,不断积累和调整,最后达到合理成熟有效;④厘清实训室设备管理的各项流程,制定设备故障报修处理流程,提高设备管理及使用的可靠性和效率,实训室设备更新有限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来尝试减小。

4)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目前的授课形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案例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今后可以在:①邀请企业员工走进课堂,带来新产品、新文化、新思路;②可以更多的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安排,活跃授课形式;③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入市场,开拓视野,使学生更贴近社会,更熟悉市场,拉近课堂与实践的距离;④建立学生相关兴趣平台,使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自主讨论相互启发,共同完成项目,并能得到一线优秀企业教师的亲临指导;5、针对该领域优秀的同学,可以提供进阶的机会,参与Server+的培训及考核,取得行业认可并得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规划。

5)调整课程评价体系

当前該课程的评价重点,还是放在“以计算机外设及计算机相关知识技术的掌握为主,兼顾相应职业素养养成为辅”上,相对于“文化育人示范课程”的“以职业素质评价为导向,围绕课程功能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建立“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评价体系,将知识性评价和能力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构建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类别的综合性考核方法。”的评价要求,对“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中的素质方面的评价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增加对职业素养方面的理解、感悟、认识方面的强化与评价机制。从对课程各项内容的参与度、实验完成度、调查报告、学期总结汇报涉及的广度及高度等四个向度来进行考核,分别涉及知识、技能、素养、综合四方面来进行评价。

3 建设方案与预期成效

针对上述建设目标及内容,可以从下列方案入手解决实施:

1) 加强现有校企合作,拓宽合作渠道和模式。

本学期开始,我专业已与联想公司进行校企合作,进行联想公开课,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最新联想产品的培训。联想公开课是联想与高校建立人才资源整合的一部分,意在加深了解,选拔人才,拓宽合作。

与联想的合作,未来可能的形式有:①联想产品众测。这是与联想合作初期的企业需求。就是面对联想研发阶段的产品计算机或外设产品,邀请对产品线完全不了解的人士参与测试,从而了解到未来的使用者全新的感受。这会是一个流动的长期的过程。可以提供给学生计算机硬件的一线测试内容方法及经验,与《计算机外设维护与维修》课程完全非常匹配,是不可多得的实践机会。②学生社团的建立。围绕联想一线的相关测试技术,可以针对感兴趣的同学开展社团活动,系列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作为校企合作的一部分,持续进行。③企业文化培训内容融入课堂。挖掘企业文化的内涵,从根本上了解和认识企业人文要求;④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在引入企业最新产品进行学习的同时,争取引入企业员工走进课堂,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企业的熏陶;⑤相关教师下企业学习。在师资建设方面,希望能争取相关老师参观参与企业,增强沟通和了解,互通有无,达到企业、学生、教师三方共赢;是源于联想新产品的测试,这与《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有较强的关联。

2) 团队作业,提炼和积累相关教学材料。

对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相关更新内容:①课程内容。随着拓展专业的授课进行,发现学生存在着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与本专业学生差异极大等特点,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使之更注重实操和素质培养,淡化计算机理论学习;②实训单。在原有实训单用来记录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更加系统的调整其内容,增加实验设备的市场调查内容及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记录,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帮助同学们回顾实验设备介绍、实验经过、故障解决、复习备考的好帮手;③考核方式。针对拓展专业,更多的要从文化育人角度出发,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讨论和梳理,尽可能地减少理论考试的比重,增加实操和内涵要求的考核,并反复提炼不断积累。

3) 依托学生,尝试全员共建共创新模式。

课程建设的目标群体是学生,可以从学生入手:①展开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兴趣点,从中寻找恰当的课程切入点,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与关注,从而增加参与性和主动性,增加兴趣;②根据自主学习原理,给学生一定的范围,提供感兴趣的相关问题或设备,甚至企业,做成开放式的调查或研究课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参与的组织,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最适合的指导和建议,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今后的规划能更加适应和科学。

4) 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对课程建设进行横向借鉴及纵向量化和推动。

在进行以上两项的同时,可以在横向上不断开拓思路,拓宽视野,增加新的企业和文化的认识和攫取,增加新的建设依据和突破点;在纵向上不断总结归纳,拔高夯实,使该课程建设达到需要的质和量。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

[2] 李楠.文化育人 复合育人 协同育人[N].中国教育报,[2013-4-23]

[3] 姜宗庆,余乐.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3):185-185.

[4] 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

[5] 刘洪一.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文化育人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背景下计算机应用研讨
诠释CFC精髓的大数据时代医学案例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技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