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筝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017-03-06 23:15黄冰
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古筝社团校本

黄冰

学校教育如何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备受关注的教育热点之一。自2010年起,笔者所在的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街道中心小学便以“浸润海洋文化,先学做人后学艺”的办学理念,通过“把老师请进来,让学生走出去”的方式,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大胆探索;并以分项教学及走课制的形式,开设各类艺术、体育特色课程,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特色课程改革之路,从而努力促使教师艺术整体素质的提高,促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综合发展,促使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的特色。为更好地促进社团的发展,学校确定开发古筝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

器乐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音準、节奏、乐感等音乐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筝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音色优美,易于入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学习;古筝艺术也得到了可喜的普及,渗入到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之中。在这样的情形下,古筝教学也渐渐深入和普及到中小学的课程,成为很多学校的社团学习课程。这几年,本校对古筝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充分分析学校现状,大胆探索,全面启动了古筝校本课程,对古筝教学的内容、形式与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确定古筝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古筝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索一套适合本校社团学生的古筝教学过程的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研究内容:选择和确定适合小学低中高年级学习的知识、作品欣赏、乐器演奏等方面的内容,实施校本课堂教学;古筝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古筝校本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

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是注意教材内容的渐进性。在古筝的教学过程,因为教材版本较多,每种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生的进度和问题不一,所以学校要优化古筝教学教材的内容,为每个年级的社团设立不同的练习技巧和演奏曲目。

二是设计有趣的练习。通过特定的练习,能解决学生们技巧上存在的问题,比如摇指问题。但是,仅靠机械性的训练不行,还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短小练习。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设计出许多有趣的练习,比如哼唱旋律,学生不仅可以熟悉旋律,而且起到了练习节奏和音准的作用,还为下一步的合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三是帮扶学习,培养团队意识。由于集体课教学形成了一个教学场,与一对一的教学相比,它具有很大的优势。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通过相互参照、相互探讨解决问题,即便有些问题一时做不好,也可以回家再练习。为了争取在老师和其他同学面前很好地表现自己,她们都会在家认真地练习。此外,教师还要抓住学生自尊心强、喜欢表现的心理特点,经常性地抽出某个学生进行单独演奏,或逐个抽出来按段落进行接龙似的演奏,这样,教师可以清楚地发现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四是制订固定的检查评价机制。为检查学生们的古筝学习进度,可以每个月对她们进行一次考核,从唱谱、技巧、乐曲演奏的完整性和表现力来评价每一位学生当月的学习情况。

五是利用微信平台,加强家校合作。利用微信群及时监督学生的练习情况,可以方便教师在第一时间进行指导;而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并把学生在家练习的视频发送给老师检查。

六是社团的文艺演出活动。演出活动是演奏者把音乐情感延伸到更高意境的一种表演形式。古筝演奏时配合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作为和观众沟通的桥梁之一,真正做到情态、乐态、形态的完美结合,而且能够提高团体的合作意识。而群体表演的观赏性更强。学校通过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演出中找到自豪感,训练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校本课程开发初见成效

学校通过开发古筝校本课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综合发展,促使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另一方面,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了学生的气质修养。因为学习古筝,也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此外,古筝学习是需要有传统文化底蕴作铺垫的,通过对曲目内涵的理解,才能更好地领会乐曲的宗旨,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和艺术修养。一个乐曲,无论技巧、旋律多么简单,它不是单纯模仿教师的演奏,而是通过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猜你喜欢
古筝社团校本
缤纷社团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