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认同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炫耀性消费思考

2017-03-07 20:08李新
关键词:炫耀性身份农民工

李新

(中共界首市委党校 教务处,安徽 界首 236500)

基于社会认同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炫耀性消费思考

李新

(中共界首市委党校 教务处,安徽 界首 2365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市中一个不可漠视的群体。面对大中城市的生活样板,这群生命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迹象出现了有悖于常理的情况,趋于明显的炫耀性质的消费引起更多的关注。基于社会认同的视角下,新时代农民工的这种炫耀性消费行为是在对商品的外在显性符号的盲目考虑,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这种与自己群体特征不相符合的行为刺激民众的视觉和认知,重新构建自己市民乃至社会对其的认同程度。按照理性分析,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在为自己的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变向抗争,并在追求身份地位的重新认同时,借以无痕的融入城市生活板块中。

新时代农民工;炫耀性消费;重新构建;社会认同

目前,新时代农民工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中主力军,他们为城市改做出巨大贡献,为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在2010年也有“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等问题”决策号召,新时代农民工在某种意义上真的备受关注。

一、新时代农民工思想动机和消费动机洞悉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时代和老一代的农民工务工的思想动机和消费动机是截然不容的。单从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两方面观察就可以得出新时代农民工的务工新结论。生存理性界面上的动机已然完全不符合他们的需要,寻找城市生活的立脚点和发展的契机,彻底的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自然的融入大中城市的主流生活中。这种动机愿望是强烈的,所以他们解放了、改变了农民工固有的低消费,保守生活的根深蒂固思想,灼眼的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等同于城市,而且,电脑、手机、高档服饰、高档酒店都是他们觊觎的。

最值得关注的是新时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已经难以让人认同。炫耀性的消费让他们的生活几乎是入不敷出,严重的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常规生活。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行为的确匪夷所思。

二、炫耀性消费理论简析

炫耀性消费一词本归属于富裕群体在名贵物品上大量消费以炫耀财富的一种行为。这种理论首次提出者是凡勃伦,当是“消费”和“炫耀”是理论研究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炫耀性消费的主客体也在不断扩大,研究的对象已经从富裕群体发展到各个层次的炫耀消费,而且炫耀的行为有所纵深拓展

从消费学的视角出发考虑炫耀性消费目的是示同和示差,前者指的是消费的宗旨意在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属性,后者指的是消费的宗旨说明自己不同于群体之处,并从群体中分离出来。而两种不同宗旨的消费都是在追求一种社会认同。所谓的社会认同就是指个人对自身所属社会群体以及群体带给自身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的认识。也就是说通过转型达到大众化的认可。

三、科学解释新时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

新时代农民工是第三元群体,他们非城市户口、非农民,大多凭体力务工获取报酬,收入低微,没有资本跻身于高消费行列之内。然而,他们的这种心理却符合消费理论。

(一)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中指出,激烈和频繁的阶层流动会导致正比例的炫耀性消费更加普遍的发生。而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城市出现大规模的改造,人力物力并非城市本身人员所能完成的,于是出现了大规模流动阶层。而新时代农民工这符合这两个炫耀性消费理论条件。第三元新时代农民工的逍遥行消费旨在提高自身地位的社会认同、转变自己的身份。进过多年的研究,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理论也初见成熟。并且依据新时代农民工的消费现状分析,拓宽了研究的领域。而且得出,新时代农民工炫耀性消费的人群躲在年轻人群体中,他们迫于社会认同的压抑,把自己务工的成就无度的挥霍掉,以追求一种认可,这是有悖常理的消费表现。

(二)新时代农民工炫耀性消费现状汇集

新时代农民工炫耀性消费行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返乡时都有所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服饰品牌的追求和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拥有,比较热衷的是运动品牌,诸如耐克、李宁、安踏等商品外显符号的强烈炫耀。而且还出现观察正品的流行款式,去批发市场购买仿制品,以次充好来满足自己的炫耀性消费形象。昂贵的化妆品、触屏的手机、山寨机等,因为在所以的炫耀性商品中,品牌服饰和时尚手机是最具有外显功能的两种产品。这种带有展示符号和意义的产品也是炫耀性消费研究的对象之一,这些物体更能体现炫耀性消费特征。

四、洞析新时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悖论

从人的平等角度来看,无论是那个层面的人只要自己活得有尊严,有理性、有价值,都可以被身边的人或者被同行人认可。而不必因为自己的出身把自己列入某个行列套上一辈子的精神枷锁,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一)身份是诱发矛盾的根源

每个生命的个体都渴望被尊重和认可,这是生活常理。然而,为了达到被认可的目的而采取一些又被寻常的行为甚至过激行为就只能定位为悖理。新时代农民工不是麻木靠出卖劳动力的群体,他们渴望自己出生农村的卑微事实有所改变,渴望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城市的一个真正分子,期望得到城市人民的尊重、认可、赞誉。这本属于一种正常的追求。然而在九十年代的中国,不误农跑来城里寻找生机会、寻找生活出路的农民工是备受歧视的。甚至社会层次不同的观念在今天的社会里依然存在并根深蒂固。具有创新意识和敢作敢为胆量的新时代农民工只能用自己的违背常规的炫耀性消费同顽固的思维定势抗争。

农民工这三个字的身份定位在新时代农民工的思维意识里带有某种无法抹去的卑微,是低人一等的个性签名。为了证明农村走出来的人身份等同于大中城市,只能走捷径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来为自己的身份更名,为自己的能力印象扭转乾坤,更为了自己能名正言顺的成为城市里一个平起平坐的主角而步入非正规轨道。所以,就有了新时代农民工这个流动阶层的人不惜重金设置倾囊所有的去从外在形象改变自己低劣的出身,通过消费包装自己而彻底杜绝别人的贬低。

(二)认同构建中有悖真理的理论及分析

社会认同在1987年的时候被定义为一种自我认识,主要指某个群体针对自己的身份、身份价值、情感效应的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由群体承诺、群体自尊、自我分类三部分构建而成。群体承诺是参杂于情感于内的、个体融入群体、群体接纳个体的情感成分;群体自尊指的是评价态度,意在自己的身份得到的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自我分类指的是只是层面的一个划分,意在追求验证一个个体在群体中的分类归属。无论哪种都是有悖常理的一种心理活动,心理行为。

我国社会大体的表现形式是社会阶层流动少、情境稳定的情况下这种社会认同呈现的是比较稳定的现状,这种现状中的社会群体成员的社会认同意念淡泊,或者是认为彼此之间不是难以匹配,层次大相径庭,有统一而协调的自我分类、群体自尊、群体承诺,社会认同结构比较稳固。这类认同大多体现在社会上层建筑之中。反之,社会阶层流动快,社会变迁速度快,个体成员的社会认同结构就会有迥异的改变。这种不稳定通畅在社会底层人民之间表现出来。在社会形形色色的多个大群体融合之中,很多人非常有自知之明的把自己划分在某个特定的群体里,然而,这个群体的设分并不是这些人想拥有的,而且,这个群体的生存档次也不是该属于自己意愿的。他们渴望从这个并不能达成自己满意度的群体中迅速脱离出来、割裂开来,特别乡镇名自己身上虽然有这个群体的类别号,然而自己完全是另一个群体的正常人。

社会认同视角下的新时代农民工就符合这个群体特征。他们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来到了另一个境地,成为了第三元主题的主人公,成为了社会地位低下,靠出卖劳动力生存的底层群体。他完全知道自己的生活特征恰好符合这个底层的农民工称呼,然而他们不愿农民工这个精神枷锁永远归属于自己。所以,他们不据理力争,而是采取某种行为来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歧视,也改变别人对自己的歧视。可见,着眼价值维度,新时代农民工对自己的自尊形象定位很低,自己对本群的评价也属于地下层。虽然基于某种未泯灭的理智和情感依然承认自己就是农民工这个群体,但是,这个群体的存在价值已被农民工三个字抹杀了。无论怎么抹杀,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新时代农民工这个群体的大多成员想脱离这个群体,香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中一个有安身立命的、有身份的城里人。

可以毫不避讳的承认,新时代农民工这种企图通过炫耀消费来证明自己身份,来追求社会认可的混淆社会认同的悖论现象是不可取的。从表面上看,或许我们该认为新时代农民工是个聪明的群体,他们采用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来改变社会认同的重新构建,为自己成为城市人奠定了良性基础。岂不知,社会认同的重新构建是在一定的条件成熟以后才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单纯的靠挥霍自己务工报酬而就能改写研究理论,改写历史的。

可以想象,新时代农民工在进行炫耀性消费之前,在直接的说,在他们想通过花掉自己血汗钱换取别人认可之时,是难免有一番艰辛的心理历程的。再三的审时度势决定改写人生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开始,从炫耀性消费开始。所以他们经过挣扎,决定舍掉原来情感上许多承诺,许多有价值的纯真东西。从情感和心理学上分析,这种冒险的炫耀性消费是一场心里战争后所谓英明决策。农民工身份地位和城市群体的差异促使他们选择这条畸形的法抗道路。

新时代农民工这个游离于市民和农民之外的第三元群体,在农村,他们不认同自己是农民这一被弱视的群体,渴望脱离;在城市,他们带着农民工这个精神枷锁,忍受着不认同,追求着社会的认同,渴望市民群体能有朝一日重新构建对自己本群体,本人的重新认识和高度认识。他们通过炫耀性消费达到自己力争上游的渴望,宣泄自己固步自封的精神压抑,想摆脱精神和心里无形的桎梏。这是他们选择炫耀性消费的主管原因;此外,他们选择炫耀性消费还有客观原因不可忽视,城市生活的耳濡目染促进他们追求同样精彩的生活,再者我国二元户籍也是他们畸形消费的一个根源。这种悖理也是无奈之策,作为政府要积极改革户籍制度,拉近成像水平,淡化城镇对农村的歧视,同时要引导他们,转变他们的构建方式,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1]张祝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社会认同与社会融入:浙江两市调查[J].重庆社会科学,2011,(2).

[2]金晓彤,崔宏静.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建构与炫耀性消费的悖反性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13,(4).

[3]赵利梅.消费认同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消费行为和影响机理[J].农村经济,2013,(3).

[4]王琳娜,王梦怡,王英杰.消费认同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消费行为和影响机理[J].商业文化,2011,(8).

[5]王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与社会融合[J].北方经济,2011,(19).

李新(1972-),男,安徽界首人,中共安徽界首市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学、领导学和社会保障学等多学科领域研究。

猜你喜欢
炫耀性身份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为什么有人爱在朋友圈炫富?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浅谈炫耀性消费与奢侈品广告传播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