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03-07 20:08罗如学
关键词:技能型应用型校企

罗如学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罗如学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校企协同育人问题,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改革思路,以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模式研究,提出了“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的校企全程参与的协同培养模式,最后对实践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效提供理论依据。

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育人模式

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立足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自2011年起,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先后在湛江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东莞三正半山酒店建立实训实习基地,逐步发展并建成校企合同、协同育人平台。本成果基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确立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具备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加强创新应用型教育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本研究成果定义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内涵;探索与实践了校企合作、协同培养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出“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培养创新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应用技能型本科人才。

一、改革思路

改革的总体思路,既要保证学生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应用技能,满足社会需求,创建开放式的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协同育人培养目标的确定应该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完成。企业将未来发展及对员工的需求反映到人才培养中,以制定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作为应用人型本科院校,理应为培养符合用人单位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将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校企共建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培养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教学方法单一将严重地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程结构只把目标放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框架上,针对性不强,培养的学生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在学校的主导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

(三)校企协同培养

积极探索和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的校企全程参与的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建立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搭建校企协同对接和沟通的平台,校企协同,共同培养专业、职业型人才,实行资源共享。企业为应用型高校搭建实习平台,应用型高校成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合作与人才培养基地,双方共同打造“合作、互动、共赢”的校企协同综合平台。同时这种校企协同教育可以通过集合双方各自优势来共同培养企业、社会所需人才,对企业与高校育才机制以及对社会公益贡献有着重大的意义。资源共享也使企业的科技创新以及企业求人、育人机制方面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第一,该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很高的要求,须充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先后建立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实训操作实验室、旅行社管理实训操作实验室专业综合实训室、管理综合实验训室和营销综合实训室等。

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进行大胆尝试,在企业的协助下开设 《前厅与客房实训》、《餐饮管理实训》、《旅游服务礼仪实训》和《模拟导游实训》等,这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创新型的实验和实训课程来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障碍,促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第二,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从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手,通过教学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技术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将常规实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第三,开设第三学期。将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之间的暑假称为第三学期,运用第三学期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实习安排。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企业实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也会将下一学期所要学的内容提前渗透给学生,学生在实践中,先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这种学习与实习相互交替,创新的“交互式”的实习方法弥补了传统的“3+1”的教学模式的不足,能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学生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回课堂,由同学和老师共同解决,也使教师的能力和学生一起得到提升。

(五)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和主要内容,选用科学、合理的本科教材直接关系到本科学生对该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系统掌握和科学知识结构的形成。我们将在教材选定上坚持先进性原则,明确要求任课教师选用教材应本着权威性、适用性及先进性的原则,优先选用21世纪教材或国家或省部级推荐的近三年出版的教材,并以此教材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建成由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同时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和企业根据实践经验并针对学生能力和水平自编教材和讲义,配合统编教材进行教学。

(六)构建立体化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

大学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应该尊重认知规律和新时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手段方法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根据管理类学科特点,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确定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任务筐”和“问题引导”,使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完成相关任务。

(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立了专业认知实习、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第二课堂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基本素质,要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建立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制度

第一,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依据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实行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工作评价制度,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每个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

第二,校企共同建立教学效果评价制度。校企共同建立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并有效执行。学校对学生进行毕业综合考核时,邀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建立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制度;制定毕业生跟踪走访制度,了解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情况。建立企业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制度,由用人单位对毕业工作一年后的毕业生进行考核及评价,并给予反馈。

二、创新点

探索性了校企合作、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认真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尝试,该模式的实践又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和人才观;提出确立和建设校企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的理念。

(一“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模式的总体框架

“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模式的由三个系统组成,即运行系统、评价系统和保证系统。运行系统包括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的确立、选择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合作教育组织、建立兼职教师队伍、联合设计教育教学方案、实施教育教学等环节。评价系统包括过程评价(方案、实施)和最终评价。保证系统由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条件保证和机制保证组成。

(二)“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模式的内涵和指导思想

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模式为实现。从内涵上讲是指四年教学,全程以学校组织为主线,在这四年中以企业运作、专业技能实践和能力的提高嵌入式协同培养。其本质特征是校企两个育人主体的培养下,使学生真正成为掌握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使所培养的人才尽可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模式的具体内容

本项目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企业全程参与培养的模式,具体来说: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学院进行专业“双介绍”的同时,即一方面由专业教师进行专业介绍,另一方面由企业人员进行相应行业、就业方向等方介绍;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到企业进行至少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和了解,一方面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相关的企业的运作;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到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专业技能实训;第二学年结束前,利用第四学期后一个月、暑假时间及第五学期第一个月共20周的时间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的实践,我们将这段专业实习的时间称之为”第三学期”;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

三、应用情况

(一)教学改革实践实施情况

1.理论研究

项目组成员基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理论研究成果,首先在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试点实施,并在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推广实践,并在大学学报、省级以上等重要期刊上发表,或作为交流材料在不同会议(场合)与省内同级院校上共同分享、交流。

2.应用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的实践情况

学校探索性了校企合作、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以应用型人才培育为核心。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协同培育教育在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培养应用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是学校实施校企合作、协同培育的一个亮点,并真正实现理论和应用相应结合,使学生真正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掌握应用技能,让学生在企业中得到充分锻炼的人,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了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理论不掌握技能的问题。

首先,以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为根本,理论与技能培养相结合,促进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协同培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整合校企双方的资源,学校充分发挥合作教育在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了“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并实施。在校企合同、协同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 企业全程参与培养的模式,具体来说: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学院进行专业“双介绍”的同时,即一方面由专业教师进行专业介绍,另一方面由企业人员进行相应行业、就业方向等方介绍;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到企业进行至少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和了解,一方面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相关的企业的运作;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到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专业技能实训;第二学年结束前,利用第四学期后一个月、暑假时间及第五学期第一个月共20周的时间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的实践,我们将这段专业实习的时间称之为“第三学期”;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

新构建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首先在2010、2011、2012级旅游管理、2012级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专业及2013、2014级经济管理系所有专业教学实践中全面实施,对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协同培养成效

自2011年起,与湛江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和东莞三正半酒店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协同培养,2011至2015级各年级学生,共有300多名同学参与该模式培养。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本科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富有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掌握了专业技能,提高了应用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强化了实践教学,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相关专业学生参加各项技能比赛中获得佳绩,如获得了2012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三等奖、2014年广东省首届酒店职业英语口语大赛二等奖、2014年东莞三正半山酒店优秀实习生一等奖(10人),充分展示了我校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成效。

第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通过协同培养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了99.8%,以上。凡是通过校企业合作培养的毕业,毕业后可以直接选择回到原实习单位工作,可以免试用期直接成为正式员工;在实习期间被企业评为优秀实习员工的,直接被聘用为基层管理者。在学院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所建立起的协同培养机制,有效地支撑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到了校企直通的成效,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通过人才地协同培养实践,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首先本系的教师通过企业的实践与学习,提高了个人的专业技能能力,同时也根据实际需要,外派一部分教师外出培训,提高教学的专业能力。第二方面,通过聘任实习基地的领导、部门经理等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

第四,通过人才协同培养实践,院系获得了一批项目、建设经费。其中包括2014年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独立学院应用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13年广东省“创新强校”质量工程项目: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2012年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广东省“服务地方型”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2011年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项目: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对策研究;2009年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教改项目: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培养创新模式的研究。

(三)成果交流及推广

我系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模式,“始了解、中实训、末实习”人才培养体系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正逐步在全系推广,学生的受益面不断扩大。

协同培养模式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关心与指导,受到了省内兄弟院校的关注。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等多所高校专家、教师就该培养模式进行交流与探讨。

[1]林守忠,王宇晖.广东财经大学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5,(10):9-10.

[2]金祥雷,赵继.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构建科教协同育人平台[J].中国大学教育,2013,(5):21-22.

[3]蔡志奇.应用型本科协同育人模式多样化刍议[J].教学研究,2014,(4):5-11

[4]孙慧敏,赵明月,张小村.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4,(3):27-29.

[5]罗如学.独立学院技能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为例 [J].鸡西大学学报,2015,(2):25-28.

[6]倪潇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3):14-17.

2014年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独立学院应用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罗如学(1976-),男,广东湛江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技能型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