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意义

2017-03-07 20:08胡治艳王丹丹
关键词:异化本质劳动者

胡治艳,王丹丹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意义

胡治艳,王丹丹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着重要意义的理论,它有助于指导我国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协调好劳资关系、人与产品的关系、产品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等。

异化劳动;大学生;创业

一、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概念与赫斯的政治异化概念,借用异化来表示经济异化,即劳动的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异化是指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客体,即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个客体又作为一种异己的、外在的力量,束缚、反对和压制主体,凌驾于主体之上。”[1]马克思分析了异化劳动四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包括劳动者与劳动行为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和人与人相异化。

第一,劳动者与劳动行为相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具有内在的因果层次关系,而作为异化劳动的真正起源是劳动者与劳动行为相异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这种劳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的目的是人能动地改变外部世界,以便占有外部世界,占有生产资料,只有这样的劳动才是真正的人的劳动。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不是自由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劳动行为仅仅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资本家逼迫劳动者劳动,使劳动者在精神和身体两方面被摧残。马克思指出,“首先,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2](P53)“在一个交换价值起主导作用的社会中,人的一切活动都脱离了主体而独立存在,成了不受自己控制的异己力量,它直接把人变成经济社会过程的一个商品。”[3]可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行为的异化也是劳动者的自我异化,即劳动行为本身成为压迫和统治劳动者的东西。劳动活动与人的本质背离,即劳动行为已经不再是人的本质的表现。

第二,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生产出的产品不归劳动者所有,甚至劳动者束缚于自己生产的产品。劳动的产品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也可以说是人的本质的物化,劳动是把主体客体化的过程。劳动产品作为人的创造物本应归属于劳动者,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出卖劳动力,生产出产品后却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反而要用微薄的工资从资本家那里购买本来是他们生产的、那些已经转化为商品的产品,劳动者成为自己生产对象的奴隶。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创造的财富越多,他们的劳动力就相对来说变得越是廉价,他们越受到自己生产产品的压迫和统治,也就越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马克思是这样来表述这一点的,“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2](P52-53)

第三,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的生命活动是无意识的,仅仅是本能地生存下去,而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是被人自己自由选择的活动,人在能动地改造世界。马克思阐述到,“一个种的整体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2](P56)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行为不再是劳动者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自然提供的生产资料本该人类共有,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只能出卖劳动力来获取微薄的生活资料。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离人的本质 (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越来越远,人的活动成了一种生存活动。因此,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都变成了对人类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了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人相异化,同样也使在人之外的自然界同人相异化,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2](P57-58)

第四,人与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2](P58)马克思认为人与人相异化首先表现在工人与资本家相对立,他指出,“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 ”[2](P59-60)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除了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之外,无法生存。工人与资本家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已经造成了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另外,资本家还通过各种经济和技术手段层层剥削工人,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这些都造成了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总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同劳动疏远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的关系”。[2](P60)工人生产出一种劳动关系——与自由自觉的劳动相背离的劳动关系,即不能自由自觉地劳动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与人相异化还表现为工人和资本家两者与人的本质对立。这里,“人与人相异化”中的第一个 “人”是指工人和资本家,第二个“人”是人的本质,所以人与人相异化是指工人和资本家两者都与人的本质相背离,前者是不能自由自觉地活动,后者是不用劳动。

二、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国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居高不下,就业问题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成了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大学生创业政策全面推进和实施阶段。“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大学生创业,并多部门联合参与创业政策的制定;创业政策内容从单纯提供优惠政策向提供系统辅导转变,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实施成效日渐显现,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创新的重要引擎。 ”[4]

如何成功创业,成为大学生创业时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是,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有助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学习好和运用好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有利于有效预防异化劳动现象,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

首先,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了解我国经济制度,随时关注经济政策的调整,为防止异化劳动打下基础。我国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但是允许并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的企业一般为个体企业或私营企业,但这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私有制有着根本区别。所以要防止非公有制经济中出现异化劳动现象,不为异化劳动提供滋生和发展的空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异化劳动与私有制关系密切,所以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开始不断改造私有制经济,从没收官僚资本经济到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再到改造个体私有制,就是要消除私有制的不利影响。马克思这样论述私有制与异化劳动的关系,他指出,“诚然,我们从国民经济学得到作为私有财产运动之结果的外化劳动(外化的生命)这一概念。但是,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但确切地说,它是外化劳动的后果,正像神原先不是人类理智迷误的原因,而是人类理智迷误的结果一样。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2](P60)“……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2](P61)马克思在论证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关系过程中看似陷入循环论证,其实马克思并没有让同一个概念既做原因又做结果,而是分别使用了两种“异化劳动”概念和两种“私人所有”概念。“浮现在马克思脑海中的应该是‘异化劳动I→私人所有I→异化劳动II→私人所有II’这样一个概念序列。它所表达的含义是:一般的‘人类劳动’带来了基于自我劳动的‘私人所有’,这种私人所有又带来了属于他人的‘异化劳动’,而这种异化劳动最终生产出了资本主义的‘私人所有’”。[5]目前,我国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是在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利用私有制经济中有利于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成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国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该牢牢把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社会主义本质保障的意蕴,记住企业的一切活动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合法经营,积极主动防止因过分追求自身利益而做破坏“三个有利于”的事情。

其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要应用异化劳动理论,防止企业中的人与人的对立。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劳资关系,使员工能够自由自在地劳动,并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习近平夜访纺织企业时对企业负责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习近平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多关心职工,多谋福利,多为社会和谐作贡献。”[6]这给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工作以重要启示:第一,肯定员工的价值。当员工认识自己的价值到并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被肯定时,员工就有了劳动的动力,不觉得劳动是一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压迫,并因为这种动力而更加努力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和提升自己的价值,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第二,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和谐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使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身心愉悦,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也就是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员工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关系使劳动行为变得更加轻松,是实现人自由自觉劳动的有效因素。第三,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长。和谐的劳资关系不等于放任员工不管,而是为员工安排合理的工作任务,使其在劳动中得到价值的实现和提升,不使员工因过多过重的工作任务而在身体和精神上被摧残。另外,针对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一定程度上的性别歧视现象,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6]这就要求企业在用工时,平等、公正对待男女员工,因才适用,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再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应用异化劳动理论,处理好人与产品的关系以及产品与社会的关系,防止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以及劳动产品偏离社会发展的需求。劳动产品的种类在不断增多,形态也更加丰富,不仅有实物性质的产品,劳动者提供的各种服务也成了一种重要的无形的产品。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主要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样由国家所引导,产品和服务的自由交换就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因此,研究异化劳动理论就对预防异化起到了指导作用。第一,劳动者是产品的生产者,为生产产品付出了体力和脑力,在劳动产品上应该得到合理地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并注意在分配时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我国的劳动者是自由自觉工作的人,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只能出卖劳动力以获得劳动力价值是截然不同的,但我们可以以此理论为借鉴,更合理地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进行分配,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保障。第二,防止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异化,不仅要使劳动者可以拥有和支配劳动产品,还要防止劳动者被自己的劳动产品支配,防止人过度依赖物,这也就有了教育员工的需要,以防止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蔓延。第三,防止劳动产品与社会需要相背离,这就需要在创业初期做好调查,认清社会上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以及什么样的产品能够真正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另外,创业者要避免生产出的产品偏离社会要求,防止劳动者生产了产品,社会为产品的生产提供物质基础,而产品却反过来支配人及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应用异化劳动理论,处理好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李克强总理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近300年来,人类在工业化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7]不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与自然的对立也日益突出,在高科技的影响下,人类主体性不断降低,表现为对自然无限度的掠夺和索取。另外,发展的手段也越来越偏离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中心,人充分分享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发展的最高形式,社会发展要通过人的发展来衡量和体现,只有社会发展或者只有个人得到发展,都是不全面的,在这种发展状况下,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不协调的。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李克强总理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开幕上指出:“20世纪下半叶后,国际社会开始思考‘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等问题,提出了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等理念。……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继承和创新,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7]由此可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有重大意义。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总结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人会使用劳动工具进行劳动行为,还在于人的社会属性,所以要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要认识到人的社会属性,加强人与社会的联系,防止人的社会属性的异化。

异化劳动现象本身固然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利用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指导经济建设工作和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的扬弃,实现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最终目标,其他发展都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而人的发展反过来能促进社会的更新与完善。因此,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指导我国大学生如何创业成功,以及在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处理好各种关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做贡献,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1]周鑫.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前沿,2013,(7):5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匈]乔治·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M].王伟光,张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66.

[4]刘军.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演进逻辑及其趋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8.

[5]韩立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究竟是不是循环论证[J].学术月刊,2012,(3):64.

[6]中国共产党历史网.[EB/OL].http://www.zgdsw.org.cn/n/2013/1101/ c218988-23399689.html.

[7]中国共产党新闻.[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213/ c112851-19882008.htm.

胡治艳(1963-),女,湖北松滋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社会学研究;王丹丹(1992-),女,江苏南京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异化本质劳动者
劳动者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回归本质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童年的本质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