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才思想述论

2017-03-07 22:25李平辉邱若宏
关键词:强国院士科技

李平辉,邱若宏

(1.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思政部,广东 广州 511300;2.广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习近平人才思想述论

李平辉1,邱若宏2

(1.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思政部,广东 广州 511300;2.广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高度对人才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人才思想。他认为治国之要,首在人才,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要有海纳百川、不拘一格的胸怀,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形成人才奔涌的环境。这些宝贵思想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习近平;人才;人才思想;第一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对人才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阐述了人才对于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识才、选才、用才、育才等多方面的具体主张,展现了我们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高度关心与重视。习近平的人才思想博大精深,不但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继承,而且是对历届中共领导集体人才思想的新发展;同时,也是一个尚处在不断发展中的理论体系。我们现在研究它,领会它的理论特色和实践价值,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地位和意义:治国之要,首在人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自古至今,人才总是被视为立国之根本、兴邦之要件,尤其在当今21世纪,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人才方面的比拼。2012年习近平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便经常在不同场合反复宣讲人才的重要性,强调要增强人才意识,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要识才爱才惜才,充分发挥人才在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中的巨大作用。

十八大后第一次以总书记身份外出考察时,习近平就高屋建瓴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1]107第二年10月,他又在欧美同学会纪念大会上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如果不能迅速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的优秀人才队伍,那么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一句空话。当今时代,人才资源已经毫无疑义成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竞争也当之无愧上升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今后谁能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必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立于不败之地[1]112。

习近平还从科技创新的视角来突显人才的价值和地位。他指出,“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1072013年9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和理论研讨时,他又高瞻远瞩地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1]110-111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如果没有人才上的优势,那么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都无从谈起。上海应利用好现有人才优势,尽快建成人才高地。6月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他再次重申,人是创新的第一要素,创新的事业呼唤着创新的人才。我们要建成创新型国家以及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在前进道路中大胆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吸引人才,迅速养成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2]1272015年3月,在参加人大会议上海团审议时他进一步谈到,“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创新的主体,创新驱动的本质便是人才驱动。所以,只要拥有卓越的创新人才,定能掌控科技创新的先机和话语权。

不仅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实质上,建设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军事强国、信息强国哪一项都离不开人才,都必须人才先行。习近平在2013年11月就指出,抓军事变革,实现新时期的强军目标,固然有经费和装备上的问题,但最棘手也最关键的仍然是人才不足问题。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他指出,“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信息领域的竞争,同样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没有形成人才辈出、活力涌现的局面,那是难以想象的[3]。同年5月30日,习近平在“科技三会”(即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郑重提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不但要有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更要有持续激发人才队伍潜能与活力的良好体制机制。

总之,治国之要,首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深感历史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光荣,他多次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的爬坡过坎阶段,过去的改革成就主要依靠市场开放而取得,今后的改革只能依靠人才和创新推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实现各项战略目标和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是习近平人才思想中的核心观点。这一观点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抓好人才工作这个“牛鼻子”,充分调动广大各级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顺利实现中国梦这个远大的战略目标。

正因为人才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各级各类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他在一次全国政协会议的分组讨论中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广大人才施展抱负、奉献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要鼓励各级人才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国家民族的迫切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他还专门针对留学人员诚恳地呼吁,希望他们“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4]他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也满怀深情地寄语: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青春、勇于拼搏,做站在时代前列的创新者和弄潮儿,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选拔和任用: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滨海新区考察。他叮嘱新区人要特别注重发挥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才荟萃的优势,大踏步推进科技创新,力争早日将新区建成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干部队伍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要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知人善任、奖惩分明、各得其所,使好干部不断涌现;“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2]418-42010月,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广大留学回国人员是我国人才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党、国家和人民为拥有并将更多拥有这样一批宝贵的高端人才资源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他进一步提出,党和国家将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把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服务这项工作作为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来抓紧抓好,争取更多优秀海外留学人才为我所用。

2014年初,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在会上谈到了汇聚网络人才的必要性。他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2]199他在国防科技大学考察时,也谆谆教导学校领导要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国防科大办成我军新型高端军事人才的培养基地,以及新型高端军事前沿技术的孵化基地,为实现新时期强军目标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习近平同志坚定地认为,我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善于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发现人才、凝聚人才,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进行体制机制上的改革,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他在谈到我国人才现状时指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面临着诸方面的不足和挑战,主要是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匮乏,高端创新型人才相对较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同生产实践相互脱节。因此,今后“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2]127

大胆选拔和任用人才,需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雅量,懂得不拘一格降人才。2016年4月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互联网领域的人才,就有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应该实行一些更有包容性的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薪酬、考核、评价等方面机制,以能力水平为衡量标准,突出业绩考核,而不应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称号。要建立更加灵活的奖惩激励机制,让业绩突出的人才真正有获得感。比如,让专业人员通过知识产权归属、技术入股等方式获得更大经济收益,并在税收方面予以优惠。在人才流动上也要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3]。习近平还专门谈到国外人才流转中的“旋转门”制度,认为人家的优点我们要大胆借鉴。

习近平强调,在人才选拔上一定要有全球视野,应该着重吸纳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人才和高端人才。他指出,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些外国人才确实也希望来我国发展。我们要顺势而为,改进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构建具有广泛吸引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这项工作,有些地区和单位已经开始做了,但需要进一步推广,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不断提高我们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养和管理:按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体制机制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人才培育、成长、使用的规律性,多次讲到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以利于形成人才荟萃、各得其所、人尽其才的局面。

2013年9月中央政治局第九次政治学习时,习近平就明确指出,要着力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设计出更加科学稳妥的人才管理制度,消除人才在流动、使用和发挥作用中的种种不合时宜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要改革现有教育制度,加强素质教育,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环境。还要充分利用境外人才资源,制订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优秀高端人才来我国工作。随后在视察国防科技大学时,他再次强调,要大力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不遗余力为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动提供机会与舞台;要慧眼识才,不拘一格,大胆提拔和任用优秀青年才俊,为他们的迅速成长创造条件。

在人才的培育方面,习近平一贯主张“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也就是要遵循人才成长的内在客观规律,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2014年6月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他严肃地指出:“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要广泛吸引海外优秀专家学者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服务。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2]127-128

习近平还专门谈到了中国院士制度的改革。他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院士制度在促进科技发展和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的院士制度在长期执行过程中日益表现出诸多缺陷和不足,比如院士的遴选,往往受到各种学术以外因素的干扰而出现不公,日常活动中,院士称号被日益功利化和非学术化,有些部门和地方将拥有多少院士纯粹作为政绩的一个标志。这些不良倾向损害了院士群体的信誉,必须立即予以改正。为此,习近平主张对院士制度进行完善,提出在院士遴选工作中要进一步突出学术导向,同时注重学科布局和年龄结构,要建立院士的退休或退出机制,以利于后备人才成长和涌现,在科学活动中要减少行政干预,避免院士称号庸俗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广大院士的引领作用,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

对外开放也是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最核心、最本质的应该是人的对外开放。因而,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就要首先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才、着眼于促使人们在观念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上海与一批外国专家座谈时指出,我们将制定更为开放的人才政策,不论国籍、不分肤色、不拘形式地引进海外人才、使用海外人才,尤其是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我们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并保证充分信任他们,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北京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习近平再一次提出,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积极吸引国际人才来华参与建设,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争取培育更多、更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2016年5月底召开的“科技三会”是十八大以来的一次科技盛会。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遵循人才培育和成长的规律性,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氛围和环境。尤其要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的选拔、引进、管理等机制,造就一大批科技战略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众多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要加强学术文化和学风建设,健全学术活动中的伦理规范,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逐渐推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以此激励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

四、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思想围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目标,紧扣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把握当今世界人才竞争的新趋势新特点,对我国当前的人才工作做出一系列精准判断与分析,提出了诸多具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的系统主张。这一人才思想体系完整,逻辑严密,既有深刻的理论剖析,又处处彰显实践性的特色,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宝库,为我们党和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对于我们在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全面提升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人才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4]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

广州市社科规划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基本内涵和实践要义研究”(2016 MZXY20)

李平辉(1975- ),湖南湘乡人,法学硕士,广州华商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邱若宏(1966- ),安徽岳西人,历史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强国院士科技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院士寄语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