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

2017-03-07 22:25
关键词:亚文化群体价值观

(福建商学院 信息技术系,福建 福州 350016)

论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

苏姜燕

(福建商学院 信息技术系,福建 福州 350016)

在我国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大学生群体自身既有的观念体系和对于世界的认知已经产生了极大地变化。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其自身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所在。在思政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针对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的青年亚文化因素,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大学生自身所处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不断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观念以及价值观体系,最终促使其对当前的普世价值观形成认同。基于上述分析,当前对于青年亚文化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直接影响和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青年亚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

在高等院校国际化水准不断提升,互联网新技术不断出现的当前社会,高等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展现出了一主多元的发展趋势。多元文化发展趋势是在大学生群体实际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往往会和普世价值产生一定的差异和对立作用,因此其在校园文化体系中也仅仅处于从属和边缘作用,基于此,在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迅速明确一主多元和校园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亚文化盛行的背景之下,明确校园主文化和大学生群体亚文化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继而归纳出大学生群体亚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影响。

一、青年亚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一)大学生是青年亚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共同载体

青年群体作为青年亚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共同载体,在我国的主要表现便是大学生群体。整体分析发现大学生不仅仅是是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创造和传播青年亚文化的核心所在。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机制为基础,以广大大学生为主要对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必须长期坚持该种理念,确保能够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分析其本质可以发现,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其实是一项有组织和目的以及计划的教育,其能够保证受教育对象的思想意识和个人品质得以提升。但是,在此过程中依然存在大量问题,即因为课题转化过重的影响,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进行的思政学习往往带有较强的自身主体性,在实际受教育过程中,该种性质直接限制了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正是受到该种因素的限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他文化发展过程中,都难以通过大学生实现有效对接。

(二)青年亚文化将会直接大学生思政教育介入的有效性

青年亚文化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而其自身传播的主要载体更是大学生。[1]当前来说,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逻辑的起点依然是现实社会的个人,针对该种性质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的思政教育并没有产生任何变化。通常来说,思政教育自身和所教育的对象都具有极为显著的时代性质,其自身都是以现实社会中的个体为基础的。虽然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确立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但是并不能脱离客体现实。西方思想家认为,人存在的本质其实是人的东西,而与之对立的思想则是现代社会关系的对立面。倘若从该种角度进行分析,发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经历给予了我们极大地教训,因为借助上述理论分析个人,其实并不是实证主义思想,其自身带有极强的主观性,该种理念也由此成为一种主观思想下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另外,受到青年亚文化的直接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教育效果大大降低,倘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逻辑起点不能遵照青年亚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那么其自身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生存环境和生产力水准的直接限制。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的思政教育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人,其自身具有传承和制造青年亚文化的能力。虽然青年亚文化分布在不同的群体,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时期也会展现出不同的性质,但是在其自身思政教育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必须明确青年亚文化产生的直接影响作用。

(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始终存在青年亚文化的影响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始终会受到青年亚文化环境的影响,基于此,可以发现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并不会存在罗尔斯所假设的初始状态,因此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其周围也不会存在单一的文化体系。当前,绝大多数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并未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形成系统性和理论化的分析与研究,倘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既定的经验性,那么将会对最终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可知,青年亚文化深入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同时,也会对其他教育产生影响。在特定社会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具有的有利条件和思政教育要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活动,从而保证大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根本价值和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亚文化的直接影响

(一)以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渠道为基础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

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依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指导阶段,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不断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方式便是标语式宣传,但是就大学生对该种宣传方式的认同来说,单一的教育方式并不能促使大学生,真正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根本意义和基本价值。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培养来说,其最基础的便是理性认同,而成败的关键则是情感认同,驱动的核心动力是内心需求,在此过程中体验的方式便是所选择的媒介。基于此,在求实的教育前提下,必须充分结合大学生群体具有的特定性情感和需求以及基本体验,借助情感和生活等多种隐性德育方式,实现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教育。大学生群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亚文化,其实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创建和传播的文化类别,其自身的传播方式也直接反映了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认同方式和性质。譬如,大学生群体更喜欢网络平台完成文化交流,因此其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更热衷于使用网络语言展现自身感受。虽然亚文化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自身的文化传播方式,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可以借鉴的基本方式。只有完全符合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需求,才能够实现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空间被开放式文化所挤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话语权的主导作用。在大学生群体流行着亚文化,其在极大程度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空间形成了压缩,继而对于教育和传播产生极大的限制作用。从物理空间层面进行分析,因为自身并没有直接获得学校管理,因此其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并不会受到太大的限制,所造就的文化空间必然是开放式的。[2]其不但可以通过类似运动等有形的方式,实现群体内部成员的文化认同和传播,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虚拟交流。随着物理空间的开放,其带给大学生群体亚文化极大地发展空间,加上该种文化形式复杂多样,因此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话语权的生存空间形成了极大地挤压。而通过精神层面分析,大学生群体亚文化受到自身内容和形式的影响,其能够有效迎合大学生的自我实现和群体归属感的基本渴求,在满足其个性化追求的同时,能够实现学习压力的环节,因此其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极大地吸引力和感召力,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亚文化更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所在,其产生教育效果的前提是学生对其形成深入了解,并将自身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去,受此影响,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学习中缺乏兴趣时,便会将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亚文化之中,最终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文化精神空间被挤占。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权威性被娱乐式的文化内容消解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方式主要以新媒体呈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意义碎片化已经成为其自身的主要展现方式,其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在亚文化背景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知,其不再直接对抗社会主文化,而是通过多种娱乐方式,不断模糊和削弱主文化的权威性。[3]大学生针对具有权威性的主文化,主要通过拼贴和戏仿以及反讽等多种方式进行调侃,继而获得喜悦感。只有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权威性,才能够确保其在大学生思政文化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避免娱乐式的文化内容对其形成消解作用。

三、在青年亚文化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对策

(一)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融合

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主体的融合必须以思政文化为桥梁,在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必须保持相互之间的平等性,确保动态性的交流以应对思政文化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通常来说,主题的平等性不但展现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学习上,教育人员更应当具有极为敏捷的眼光,捕捉文化中具有的积极作用,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另外,受教育者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必须承认承认教育者具有的先学习定位,并将自身关于学习的实际感受传达给教育者,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和调整。另外,因为主体相互之间交流的动态性,必然会与思政文化产生密切联系。因此,思政教育工作必然不会完全封闭,而是在历史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继而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

(二)促使大学生思政教育生活空间的拓展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般情况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接受思想政治课堂教育,这在恨到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认知空间和对思想政治生活的空间。[4]大学生应该在利用亦有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对数字教育生活空间进行拓展,在很大途径上,大学生可以通过对一般食物进行积极的模仿和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途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可以通过对一般的社会环境进行渲染,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平台进行自身的思政知识学习,以此拓展自身的思政教育生活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平台是在新时达的基础上对有关思政学习途径进行创新和有效利用,这是新时达赋予的独特优势。同时,要不断注意对新的体制的发掘和引进,比如,可以通过在观看新闻的同时捕捉思政教育的关键词,在对十九大精神进行学习的同时注意对思政知识的渗透,在不同的基础上进行思政教育思考,不断扩宽自身的思考和思政教育生活空间。对于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生活空间有限问题,教育部和高校应该引起重视,不断开发新的知识交流机会和学习平台,致力于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同时扩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生活空间。

(三)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势和地位

一是应当有效提升文化的示范性,继而实现思政教育影响力的提升。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政文化中公私等多种价值观的解释,其实就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展现。由此可见,以完善的理论系统为基础,建立形成能够消除青年亚文化对于大学生群体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完善体系。[5]毫无疑问,大学生的思政文化自身具有极为显著和有效的示范带头作用,甚至大学生接受和认同的关键,出现该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青年亚文化的接受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正是受到该种因素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文化观念导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现实生活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目标得到落实。总而言之,只有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才能够迅速打破当前的教育瓶颈,继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主义文化氛围,最终促使大学生在青年亚文化的环境中正确应对。

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政文化主流传播渠道的巨大优势,继而主导文化信息的传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技术已经实现了急速发展,而大学生思政文化传播媒介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更新,而媒介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息传播作用是难以替代的。根据相关研究得知,倘若人们对于某一社会领域极为关注时,该种信息对于人们所产生的影响力将会被无限放大,甚至会产生引导或者主导作用,其也会更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基于此,大学生思政文化所发挥的主流传播媒介优势,必然会对社会成员产生引导作用,并借助科学的标准对烦乱的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筛检。在此过程中,大学生思政文化理念的教育和传播者,应当积极主动的承担起信息传递和调节的控制责任,通过分析评价的范例对大学生形成引导和教育,促使其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社会。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上使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并使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体,使用高尚的情操对人形成塑造,最终借助优秀的作品对个人形成鼓舞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青年亚文化在文化和社会以及心理层面都展现出了极强的活跃性。在该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研究领域无论怎么开展,都必须对其形成积极正面的回应,并且在思政教育内容机制建设过程中提升其合理性,形成更新颖的思政教育方式,在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实现大学生三观的合理构建。

[1]马中红.青年亚文化:文化关系网中的一条鱼[J].青年探索,2016,(1):74-83.

[2]陈一.新媒体、媒介镜像与“后亚文化”——美国学界近年来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述评与思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4):114-124.

[3]马中红.2012年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论略[J].青年探索,2013,(06):5-12.

[4]陈霖.新媒介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伦理冲突及其建设性资源[J].青年探索,2013,(6):13-18.

[5]征鹏,浦颖娟,孙艳.网络青年亚文化传播路径研究报告——基于江苏 21 所高校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3,(9):18-24.

苏姜燕(1988-),女,福建连江人,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福建商学院信息技术系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亚文化群体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把脉“腐败亚文化”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