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苋外洗方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7-03-08 05:24刘少芬杨玉峰深圳518033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湿热型马齿苋野菊花

刘少芬 杨玉峰(深圳 51803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中医院

马齿苋外洗方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研究

刘少芬 杨玉峰(深圳 51803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中医院

目的:研究马齿苋外洗方对湿热型湿疹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型湿疹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马齿苋外洗方外用,对照组30例给予炉甘石洗剂外用,4周为1个疗程,每周复诊1次,观察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ASI)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改善情况。结果:2组皮损EASI及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比较2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马齿苋外洗方治疗湿热型湿疹疗效确切、满意。

马齿苋外洗方;湿热型湿疹;湿疮;浸淫疮;奶癣;四弯风;炉甘石洗剂

湿疹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1]中医称之为“湿疮”“浸淫疮”“奶癣”“四弯风”等。以对称分布、多形损害、渗出倾向、剧烈瘙痒、易复发等为临床特点。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湿疹以丘疱疹为主,炎症明显,易渗出。急性湿疹相当于中医的湿热型湿疹。由于目前尚无治疗湿疹的特异性疗法,故病情无法抑制或易复发,致使患者焦虑烦躁,身心痛苦。笔者采用马齿苋外洗方治疗湿热型湿疹,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于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在2~40岁之间,平均年龄(21.57±10.21)岁;病程范围在15~45d之间,平均病程(28.37±8.26)d;治疗前严重度指数评分(EASI)及瘙痒程度评分53.90±8.98。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范围在3~38岁之间,平均年龄(22.33±9.26)岁;病程范围在14~44d之间,平均病程(27.97±9.06)d;治疗前EASI及瘙痒程度评分53.63±7.24。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EASI及皮肤瘙痒程度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关于急性湿疹的诊断制定:⑴皮损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渗出、糜烂或结痂,皮疹常中心较重,外周有散在丘疹、红斑、丘疱疹,故边界不清楚。当合并感染时,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液渗出或结黄色或褐色痂。⑵皮损可发生于皮肤任何部位,常对称性分布。多见于头面、耳后、四肢、手足、乳房、肛门及外生殖器等部位。⑶自觉症状较明显,如剧烈瘙痒,搔抓、饮酒、热水烫等均可使皮损加重,痒感增加,甚者影响睡眠。⑷起病较快,病程相对较短。若不转化为慢性,1~2个月脱痂可愈;或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或转化成慢性湿疹。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关于湿疮湿热证的诊断制定。发病迅速,病程较短,皮损潮红,有丘疱疹,灼热瘙痒无休止,抓后渗出流滋;或伴心烦口渴,身热不扬,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1.3 纳入标准 ⑴西医诊断符合急性湿疹并中医证候诊断符合湿疮湿热证的患者。⑵年龄1~40岁,男女不限。⑶实验治疗前1周内未服用或外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者。⑷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无明显异常者。⑸自愿接受本药物实验治疗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给予马齿苋外洗方,金银花、野菊花、百部、地榆、马齿苋各30g(以上剂量为成人量,小儿剂量酌减)水煎外洗,日1剂,每日2次。

1.4.2 对照组:给予炉甘石洗剂外洗,每日2次。

1.4.3 疗程: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4周后对比EASI及瘙痒程度评分和疗效。

1.5 疗效观察

1.5.1 评分标准:参照赵辩的湿疹面积、EASI及瘙痒程度评分。[1]

1.5.2 疗效标准:基本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症状消失,化验指标正常,积分值减少≥95%,完全不痒;显效,皮损大部消退,症状明显减轻,化验指标接近正常,95%>积分值减少≥70%,瘙痒评分降低等级2级;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70%>积分值减少≥50%,瘙痒评分降低等级1级;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见减轻或反见恶化,积分值减少不足50%,瘙痒评分等级未下降或加重。疗效指数=[(治疗前EASI及瘙痒程度积分-治疗后EASI及瘙痒程度积分)/治疗前EASI及瘙痒程度积分]×100%。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

2 结果

2.1EASI及瘙痒程度评分对比 治疗4周后,EASI及瘙痒程度评分治疗组(40.66±10.05)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6.66±7.00),且t=2.68,P=0.01<0.05,故2组治疗后EASI及瘙痒程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

2.2 临床疗效对比 比较2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χ2=2.39,P= 0.017<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体见表1。

表 1 2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湿疹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较为复杂,现代医学对湿疹的病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其病因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遗传过敏、免疫异常、代谢障碍、精神变化、细菌或真菌感染等内因及生活环境、气候变化、接触或吸食入过敏原等外因,另外热水烫洗、日光照射、化学品、炎热、潮湿等可诱发湿疹;发病机制多认为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以Ⅳ型变态反应为主,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清·《杂病源流犀烛》认为:“湿之为病,内外因固俱有之。其由内因者,则本脾土所化之湿,火盛化为湿热,水盛化为寒湿……其由外因者,则为天雨露,地泥水,人饮食与汗衣湿衫。”《医宗金鉴·血风疮》认为:“此证由肝脾二经受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郁于肺经,致遍身生疮。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抓破时,脂水浸淫成片,令人烦躁、口渴、瘙痒,日轻夜甚。”近现代中医医家认为本病因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厚腻之物,脾失健运,化生湿热,复因肌肤腠理不密,外感风、湿、热邪,内外相搏,浸淫肌肤而发。故湿疹的病因离不开“风、湿、热”,其发病机制与心、肝、肺、脾等脏腑密切相关。

湿热型湿疹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瘙痒,局部渗出流滋或糜烂结痂,或伴有心烦口渴、身热、大便干、小便短赤等症状。中医认为治疗本病主要以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为主。本研究治疗湿热型湿疹采用马齿苋外洗方,主要药物有金银花、野菊花、百部、地榆、马齿苋。其中金银花性寒,归肺、心、胃经,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治疗痈肿疔疮、外感风热;野菊花性寒,归心、肝经,可清热解毒,治疔疮痈肿;百部性微温,入肺、脾、胃经,外用可杀虫灭虱止痒,主治头虱、疥癣、阴痒、皮炎、湿疹等;地榆性寒,入肝、肺、大肠经,可清热解毒、消肿敛疮、凉血,主治疮痈肿痛、湿疹、阴痒等;马齿苋性寒,归心、肝、大肠经,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治疗湿疹、皮炎、皮肤瘙痒。五味药归心、肝、肺、脾经,共奏清热解毒、凉血祛湿的功效,可直达病所。虽寒药为多,但外用不伤脾胃,可对症湿热型湿疹的潮红、灼热瘙痒,而且中药湿敷或外洗对于水疱、糜烂、渗出明显者,有收敛消炎的作用。故用马齿苋外洗方治疗湿热型湿疹甚宜。

现代研究[3-7]表明,金银花、野菊花、百部、地榆及马齿苋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有明显抑菌作用;野菊花水提物与挥发油具有抑菌的作用,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假单胞菌、福氏志贺菌等;百部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作用,尤其对苹果霉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地榆鞣质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能够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并破坏细胞的完整性;马齿苋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马齿苋鲜品榨汁后稀释到浓度12.5%时,仍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枯草孢杆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学者[8]采集湿疹患者皮损及健康人皮肤,进行细菌培养,实验结果显示湿疹患者皮损细菌阳性率为72.29%,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为主要的致病菌(58.33%);非皮损处也可分离出细菌,但细菌及金葡菌阳性率明显低于皮损处。故可以利用上述5味药的抑菌抗炎作用治疗湿疹。本研究治疗组予以金银花、野菊花、百部、地榆及马齿苋组成的马齿苋外洗方治疗,对照组予以炉甘石洗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马齿苋外洗方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收敛抗炎、抑菌的功效,治疗湿热型湿疹疗效显著。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72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5

[3]宋海英,邱世翠,王志强,等. 金银花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5):269

[4]任爱农,王志刚,卢振初,等. 野菊花抑菌和抗病毒作用实验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1999,6(4):241-244

[5]张院民,李荣华,杨正亮. 几种中草药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 594-10 595

[6]周本宏,松长青,姜姗,等. 地榆鞣质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研究[J].中国药师,2016,19(3):464-469

[7]马慕英.马齿苋抑菌作用的探讨[J].食品科学,1992, 12 (1):36-38

[8]田美华,刘彦群. 湿疹患者皮损微生物感染情况及局部抗菌治疗[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25(1):71-74

(2016-12-05 收稿)

杨玉峰,男,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R

A

1007-5615(2017)01-0023-03

猜你喜欢
湿热型马齿苋野菊花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马齿苋煎饼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亦食亦药马齿苋
野菊花
野菊花(外一首)
马齿苋
风中的野菊花
吃马齿苋要配酱醋和蒜泥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