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驻企业工作站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2017-03-08 06:19庄玉琳仝泽民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工作站硕士

庄玉琳 仝泽民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 昌平 102249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上海 松江 201620)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党建工作背景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两种形式之一。自2009年起,全国高校开始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收数量,专业学位硕士全日制培养进入正常轨道。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差异显著,前者更加注重职业背景教育,主要以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主。近些年,专业学位教育模式得到了高校、社会的普遍接纳,专业学位教育正迅速普及,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招生比例在持续提升,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数量相当、比重均等的研究生教育类型。2017年,全国共有201万名学生报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中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人数持续增加,各省市已经逐渐出现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超过学术型学位硕士人数的现象。以北京为例,2015年、2016年专业学位硕士报名比例分别占比为43%和46.3%,2017年报名考生28.9万人,其中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人数为15.09万人,占比52.2%,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比例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最大的优势就是学习期间必须做到理论结合实践,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计划明确要求:必须参加企业实习环节,了解企业工作实际需要,在企业实践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由于参加企业实践学习环节基本都在校外,很多学生远离学校在企业工作站实习,这就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即学生党员的驻校外组织生活如何开展日常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党章》第九条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 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这一规定表明,连续 6个月在大学校园外参加学习、社会实践、出差公干和企业工作站现场实习等活动的大学生党员应该参加组织生活,这是一个新常态问题,也是基层党建的一个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围绕学校党组织如何做好驻企业工作站的专业学位硕士的党建工作展开研究和论述。

二、驻企业工作站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驻企业工作站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尚未完善,党建日常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驻企业工作站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相对单一,仅以听报告、学文件、参加各类党员主题活动为主,活动形式老套缺乏多样性,内容呆板缺乏创新性,思想碰撞缺乏深度,活动缺乏热点性,这也就削弱了大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关注度。同时,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比例高、数量多,但企业工作站的学生党建工作管理还处在“粗放”管理状态,尚未建立全面、完整、科学、细致的日常管理体系,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日常管理、党员思想教育、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等诸多环节都未能因地制宜、因势而新、与时俱进。

(二)驻企业工作站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不完善,培养教育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驻外工作站大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存在一定数量的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重使用轻培养、重发展轻教育、重结果轻过程、重前期轻后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只重视大学生党员入党前的考察、培养、教育和使用,对其入党后的日常管理和再教育有所弱化,这就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后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入党前后表现变动幅度较大。同时,由于驻企业工作站学生党员远离学校,学校的党员再教育资源很难覆盖到企业工作站,这就削弱了驻企业工作站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效果。

(三)驻企业工作站大学生党员意识心态教育缺乏,理想信念教育不足

企业工作站实质上也是一个大社会,各种思想汇集,部分大学生党员政治敏锐性不足,鉴别力较差,易受企业工作站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冲击,导致政治立场不坚定,理想信念不稳定;部分大学生党员过度看重个人利益,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缺少奉献牺牲精神,违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背道而驰;部分大学生党员责任感和进取心薄弱,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扎根基层的思想准备,不能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站的环境,学习、生活和工作状态不佳;部分大学生党员引领和团结身边同学的能力不足,主观能动性较弱,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驻企业工作站大学生有效沟通交流平台缺乏,基层党组织未能发挥有效作用

校园基层党组织与企业工作站基层党组织沟通较少,各自为战,尚未形成与企业工作站基层党组织和现场党员“导师”的合力。驻企业工作站的专业学位硕士分布范围广,分布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同一单位的学生又分属不同专业,加之日常工作较繁忙,班级同学联系较少。在这种情况下,班级活动、党支部活动也难以像在校园里那样经常、定期开展。而在企业工作站期间,企业工作站基层党组织和“导师”与学生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他们熟悉大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表现情况,熟知他们的思想变化。但由于存在学校与企业工作站基层党组织沟通交流少、对新问题缺乏关注的情况,导致企业工作站基层党组织和现场党员“导师”对驻企业工作站党建工作参与较少。

三、驻企业工作站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驻企业工作站党组织运行模式,发挥党组织在思政教育环节的核心作用

1. 当前创新驻企业工作站基层党组织运作模式是要建立学校、学院、基层党组织三级组织管理框架,重点是驻企业工作站基层党组织的构建、完善、日常管理和健康运转;搭建群众、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五个层面的专业学位硕士管理框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分类开展日常党建工作。根据企业工作站学生分布情况,构建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依托、以党支部活动为载体、以党员培养发展为基础、以党员日常管理教育为重点、以培养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综合素养为主题、以服务广大专业学位硕士为宗旨的基层组织工作新模式。

2. 根据驻企业工作站学生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在有条件的企业工作站以工作单位或工作区域为依托建立党小组和临时党支部,开展日常学生党建工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所以要做好党小组和临时党支部主要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工作。在专业学位硕士入学后,充分观察广大学生党员在校一年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培养、选拔一批条件好的同志,提前对其进行党支部建设、党员发展、积极分子培养等环节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其进入企业工作站后马上开展工作。同时要规范日常党员管理教育工作,调动广大专业学位硕士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工作站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 提升党组织在企业工作站的影响力。

(二)创新党组织工作模式和日常教育手段,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引领作用

1. 学生驻企业工作站基层党组织要用有吸引力的活动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来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 使其成为思想统一、认识到位、作风过硬、行动一致的集体, 使广大学生成为企业工作站各项活动的积极参加者, 学生党员成为各项工作的积极倡导者、引领者、实践者,在企业工作站全面发挥党员引领作用,例如在企业工作站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创先争优做表率、我为党旗添光彩”、“一名党员就是一座堡垒、一面旗帜”、庆“七一”歌咏比赛、“献计献策谋发展”和“工作站党员挂牌服务”等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利用有效载体,既可以让学生党员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又可以通过自身的良好形象和先锋模范作用来影响、辐射、引领周边的同学,共建和谐、共进的基层党组织文化。

2. 吸引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基层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工作生活交流、时事热点讨论和企业工作站主题实践等活动, 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政治理想、政治需求,力所能及的帮他们解疑答惑,全方位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在企业工作站学习过程中, 穿插宣传党和国家的党政方针、国内外政治形势、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企业工作站各项具体的管理规定,在企业工作站进行宣传, 潜移默化中使广大学生知悉党组织动态并实时接受教育,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

3. 有条件的企业工作站要委派辅导员参与日常管理工作,在条件成熟的企业工作站可以设置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辅导员可以全职监督、指导、教育、服务驻企业工作站学生。要充分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和现场党员“导师”的作用,他们与驻企业工作站学生长期接触,熟悉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三方合力,共建企业工作站党建新平台、新模式,携手做好专业学位硕士企业工作站党建工作。

(三)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平台和教育手段,发挥新媒体和主流教育平台的导向力量

1. 在沿用传统的文件学习、座谈讨论和参观实践等形式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面对新形势新局面,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建设好红色网站、网上党校等主流党建教育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开展就必须将互联网思维方式中的开放性作为重要途径之一,要发挥好手机客户端的正面引导作用,以有趣、有用、有料来积极构建网络教育阵地,传播理想信念“微文化”,打破“信息茧房”,构建内容新常态。

2. 要从内容上抓住学生党员,这就要求内容设计上的新颖和人性化,除了包含理论教育等常规内容以外,还可以增添党员博客等新的内容,开展微信、微博客户端的党建教育,从而抓住党员的思想动态。要加强对网站的维护与管理,时常更新内容,使“网上党支部”成为学生党员的“网上之家”,成为他们更好地了解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党的大政方针的重要窗口,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党员,实现党建新阵地的功能。

(四)创新企业工作站党员的组织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精细化

1. 完善党员培养教育机制,增强思想教育的成效。完善企业工作站的组织生活制度、例会制度、培养教育制度和党员管理制度等,努力培养思想政治素养高、责任心强、积极性高、群众基础好的专业学位硕士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要增强吸引力,明确计划性,注重教育质量,增强培训效果。

2. 创新党员发展制度,保障培养发展质量。在选拔和发展过程中,要组织正式的党员发展大会,除了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参加外,也邀请普通群众列席监督,以保证发展党员的公开、公正、公平。此外,还要完善党员监督约束机制,确保学生党建工作文明规范。通过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建工作进程公示、党员挂牌服务、学生综合测评、现场工作交流汇报和现场工作答辩等途径,完善党员发展制度,保障企业工作站党员发展质量。

3.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驻工作站党组织活力。开展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表彰考评工作,要在工作站挖掘先进党员事迹、树立先进典型,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让工作站的党员时刻感受到党就在身边。通过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塑造一批典型、营造一种氛围、打造一个平台,激励党员同志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推动党建工作上台阶、上层次、上水平、出成果,为专业学位硕士搭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为企业工作站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章程[Z].2007-10-21.

[2]王会敏,林媛媛.“90后”大学生党建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21):177-178.

[3]庄玉琳,仝泽民,张日军.中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石油教育,2014(05):33-36.

[4]李灏.基层党组织党员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4.

[5]周善宝,季景涛,李文彬.全日制工程硕士选拔方式的调研与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6):5-7.

[6]应浩.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实证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7]吴卓平,张巍,钱甜甜.辽宁省全日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初探[J].大学教育,2014(07):75-102.

[8]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Z].2016-02-28.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工作站硕士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建立工作站 力促杂志健康发展
——《行政科学论坛》杂志工作站挂牌运行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