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常见线虫病的防治

2017-03-08 07:16孙皓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混料蛔虫乳突

鸽常见线虫病的防治

鸽常见的线虫病主要有蛔虫病、毛细线虫病、四射鸟圆线虫病等。

1 鸽蛔虫病

鸽蛔虫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属中的鸽蛔虫寄生于鸽小肠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

1.1 鸽蛔虫虫体特征

鸽蛔虫虫体淡白色,呈圆柱形,两端狭小,角皮具有横纹,颈部具有侧翼。头端钝,口孔圈有3片唇。背唇有2个双乳头,侧腹唇各有1个乳突和2个小乳突。食道简单,后部稍扩大。雄虫长23.2~34.6mm,尾部削尖,具有狭小的尾翼。肛前吸盘类圆形,与肛门距离为0.34~0.40mm,尾长0.48~0.56mm,交合刺长度为1.76~2.04mm,尾乳突14~15对。在体腹面两侧各有1列小乳突呈等距离排列。雌虫长42~45mm,尾部尖,肛门距尾端0.96~1.28mm,生殖孔开口于虫体中部稍前方。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64~70)μm×(45~48)μm。

鸽蛔虫属直接发育型线虫。雌虫在鸽小肠内产卵后,卵囊随粪便排到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虫卵进一步发育成为感染性虫卵。当鸽在野外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卵内的幼虫于鸽的腺胃和肌胃处逸出,然后钻进肠黏膜进一步发育后返回肠腔再发育为成虫。鸽蛔虫从虫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需35~50d。

1.2 流行特点与临床症状

鸽蛔虫除感染鸽子外,还可以感染鸡。各种日龄均可感染,其中2~4月龄鸽最易感,有时成鸽也很严重。虫卵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的抵抗力很强,但对干燥和高温(50℃以上)较敏感。

轻度感染时常不表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病鸽出现便秘和下痢交替,有时粪中带血和黏液,精神委靡,食欲不振,贫血,乏力,消瘦。有时鸽蛔虫可移行到肌胃和腺胃交界处,个别病例鸽蛔虫可通过肠壁移居到鸽体其他内脏器官。剖检可见小肠内有大量线状虫体。

1.3 诊治方法

根据剖检时发现大量鸽蛔虫,或通过粪检检出大量鸽蛔虫虫卵即可确诊。

鸽蛔虫病是鸽子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的预防除了平时做好鸽舍的环境卫生外,还要提倡笼养,每2个月对鸽子统一驱虫1次。本病的驱虫药有很多,左旋咪唑,按20~25mg/(kg体重),混料1次喂服;噻苯咪唑,按100mg/(kg体重),混料1次喂服;哌嗪类药物,按0.25g/(kg体重),混料1次喂服;阿苯达唑,按10~25mg/(kg体重),混料1次喂服。驱虫后,要清扫鸽粪,并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2 鸽毛细线虫病

鸽毛细线虫病是由毛细科毛细属中的封闭毛细线虫寄生在鸽(鸡、鸭等禽类也可寄生)小肠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又称鸽封闭毛细线虫病。

2.1 鸽封闭毛细线虫虫体特征

鸽毛细线虫虫体呈细线头发丝状。雄虫长8.6~10.0mm,交 合 刺 长 1.2mm,交 合 刺 鞘 长2.5mm,有细横纹,尾部两侧有铲状的交合伞。雌虫长10~12mm,体内有1~2排未成熟的虫卵,生殖孔距食道末端0.06~0.10mm。虫卵呈腰鼓状,两端有盖,大小为(48~55)μm×(27~31)μm。

鸽封闭毛细线虫的发育属于直接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到鸽体内后需经过22~24d发育为成虫。成虫的寿命约10个月。

2.2 流行特点与临床症状

鸽封闭毛细线虫可感染鸡、鸭、鸽子、鹅等家禽。以2月龄以上的鸽子多见。发病程度与饲养场所卫生条件有关。此外,饲养场所中鸡、鸭、鸽子等禽类混养更易发生本病。

病鸽主要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排出带红色黏液性的稀粪。此外,病鸽还有消瘦、贫血症状,严重时可因脱水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小肠黏膜增厚,出血,肠管膨大,肠内容物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刮取内容物镜检可见头发丝状细长的虫体。

2.3 诊治方法

根据肠道镜检发现大量腰鼓状虫卵以及头发丝状细长虫体即可确诊。

本病的防治同鸽蛔虫病。

3 鸽四射鸟圆线虫病

鸽四射鸟圆线虫病是由毛圆科鸟圆属种的四射鸟圆线虫寄生于鸽等禽类小肠内的一种寄生虫病。

3.1 四射鸟圆线虫虫体特征

新鲜虫体呈红色,虫体纤细,口孔周围有6个乳突,体表有许多纵线,虫体常回旋卷曲如螺旋状,头部角皮膨大而形成头泡。雄虫交合伞背叶无明显划区,有伞前乳突,被肋粗短;雌虫尾端有一小刺突起。

四射鸟圆线虫属直接发育型寄生虫,不需中间宿主。虫卵随粪便排到舍外,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时,经20h即可孵化出幼虫,有时在肠内也可形成内含幼虫的感染性虫卵。当鸽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经5~7d即可发育为成虫。

3.2 主要临床症状

病鸽表现羽毛松乱,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头颈萎缩,眼闭,不愿活动,贫血,消瘦。同时,常排出绿色稀粪,有时粪中带红色或黑色。此外,还有呼吸困难症状。剖检可见小肠膨大,肠壁增厚,肠内容物呈黄白色糊状,刮取内容物镜检可见大量虫体。

3.3 诊治方法

根据剖检时发现肠道膨大、绿色稀粪,镜检发现四射鸟圆线虫的虫体即可确诊。

本病常发的鸽场要定期驱虫。驱虫药可用:左旋咪唑,按20~25mg/(kg体重),混料1次/d,连用2d;阿苯达唑,按10~25mg/(kg体重),混料1次/d,连用2~3d,均有较好治疗效果。

(孙皓)

猜你喜欢
混料蛔虫乳突
马副蛔虫的中草药防治试验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野猪源蛔虫分子鉴定
新型功能吸水性高分子材料对袋装干混料性能的影响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基于PLC的混料罐控制系统设计
利用D -最优混料设计优化浓香型白酒生物发酵液的配方
立式锥型混料机在陶粒行业混料效果的研究*
乳突线边沿细节的观察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