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2017-03-08 09:1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低血压术式血肿

冯 枫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冯 枫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对数模式增长,在心血管病中,约有50%的患者死于冠心病。而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的临床价值得以认可,其具有对体积创伤性小、操作简单、取效甚佳等特点,但其术后的临床干预不容小觑。本文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针对常见的并发症提出对应的护理方法,主要初衷在于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冠心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其经皮冠状介入治疗术式日臻完善,但由于该术式仍是一种创伤性治疗,于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仍居高不下。对此尽早发现并发症和给予处理,是实施PCI术式的基础。护理人员需全面掌握并发症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做好围手术护理工作。近年来,国内外涉及的PCI护理的资料繁多,但未成系统化,故本次将有关报道加以综述,便于临床参考。

1 术后常见并发症和主要原因

1.1 低血压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PCI术后常发生急性低血压并发症,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其一,经腹膜后造成出血;其二,容量缺损;其三,冠状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出现;其四,迫使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其五,可能因术后服用扩血管药物;其六,心包阻塞。另有多数患者经拔管时极易发生拔管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有心率降低,血压异常且伴有恶心、冒冷汗以及呕吐,病重时可出现心跳骤停,若治疗不及时可致死。该并发症和情绪紧张、疼痛剧烈、高龄以及血容量缺失等因素相关、而低血压临床症状较复杂,常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因而护士人员应尽早发现,并遵医嘱给药。

1.2 血管径路相关并发症

在临床中常见的血管径路并发症主要有动静脉瘘病、经腹膜后血肿合并感染、夹层以及血栓形成等以及假性动脉瘤。而出血和血肿是PCI术发病率极高的并发症,其于术后1周内常见,主要体现在突发疼痛以及局部可观包块形成;经超声可确诊穿刺点迟发性出血和血肿病。多数患者对抗凝药物较敏感,该病与服用抗生素相关,故需严密关注患者的创口,一经发现有出血应随即到院治疗。出院7天内嘱咐患者下肢运动量适度,经术后压迫可防止局部血肿。而迟发并出血量相对较大,需经超声波协助下实施止血操作,亦可视情况采取超声探头予以压迫。据相关资料研究,经护理人员通过观察穿刺点而发现的出血现象占比可达46.6%,由此显示并发症的出现和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度相关,其与患者的健康了解程度亦相关。

1.3 其他并发症

在治疗后,尿潴留、腰痛以及过敏反应等并发症易使患者承受着较重的痛苦。其多与手术时间紧急,准备工作不充足或排尿存留、术中紧张心理、对比剂过量、长期的被动体位等相关。

2 临床护理

2.1 心理干预和健康宣讲

据相关报道,冠心病和心理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常产生焦虑、郁闷等负面情绪,并与躯体表现同时存在,造成恶性循环;加之患者对该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治疗效果降低。经黄松霞,郭婉茹等人研究[1],循证护理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短住院时间。护理人员需依据临床参考资料和经验,探寻患者负面情绪的根源,对其及时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如呼吸法、想象法以及转移法;并邀请治疗较佳者现身说法,与患者多沟通,打开患者心扉,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另向患者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采用个性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主要内容涵盖冠心病发病因素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的运动以及应急的方法等。

2.2 术前适应性练习

尿潴留的发病因素和排尿方式不合理、术后饮水量以及对比剂等相关。故余雪梅[2]认为可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于排尿障碍者利用毛巾予以热敷,适度按摩其下腹部,放流水声刺激。此外,于术前应加强适应性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力;改善患者焦虑、烦躁的心理。

2.3 皮下血肿和出血干预

经临床研究[3],护理工作人员,应协助患者侧肢持续制动时间控制在4~6 h,提高巡查力度;查看穿刺位置有无渗血、渗液现象,观察末梢肢体肤色变化、温度和血运情况。对于伤口敷料渗血、渗液者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者,需给药止咳,咳嗽时轻按穿刺部,顺通二便。对于情绪躁动者可采取镇静剂和约束带予以约束,防止发生出血或血肿的现象。而患有假性动脉瘤者,可经超声指导下压迫治疗,严重者实施手术切除医治。

2.4 低血压干预

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展,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反应和生命体征。这与护理人员的洞察力和操作力相关,一旦发生血压下降,应及时对症处理。

2.5 康复指导干预

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受到相应的损害,而经国内外研究,术后康复指导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嘱咐患者保持适量的运动,可改观血流,提高心脏功能。康复活动一般于术后6 h下床活动最佳。

3 结 语

冠状动脉介入术式突破以往的治疗观念,但其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到患者的躯体和心理健康。而以往的护理方式较单一和死板,故临床应革故鼎新,渗入人性化护理观念,不断完善护理方法。

[1] 黄松霞,郭婉茹.循证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12(06):143-146.

[2] 余雪梅.预见性护理预防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5,02(07):63-66.

[3] 杨红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13(08):50-51.

本文编辑:吴 卫

R473.6

A

ISSN.2095-8242.2017.02.396.01

猜你喜欢
低血压术式血肿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