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2017-03-08 14:24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第二中学卢文斌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6期
关键词:品德课校本思想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第二中学 卢文斌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

所谓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专业研究人员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

就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知识内容抽象性、滞后性、艰涩性等特点,在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性、可操作性前提下开发,在联系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接触社会生活的实际经历和范围内予以挖掘,体现校本课程具有的时代性、综合性、探索性、人文性、实用性,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

二、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性

(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迫切要求改革思想品德课程结构

近年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在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变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困惑和分歧。诸如如何协调学科教学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把时间还给学生与现行考试制度的矛盾,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等。

(二)教育者对课程改革认识的深化呼唤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的出台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课程开发采用研究——开发——推广模式。这种状况严重脱离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也不适应学生不同性格特长发展的需要。事实上,思想品德课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类自身发展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开发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具有广阔的课程视野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能充分体现课程设置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和要求。

三、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一)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首先,校本研究的开展为广大一线政治教师带来发展的契机。

其次,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能有效地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校本课程开发在目标上强调了培养创造性,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校本课程在实践中突出了学校“德育”功能的完善,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设置的构想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教师的自主申报,必须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和专业特色,尤其将学科的专业优势转化为课程资源。结合思想品德课自身特点,我认为可以有如下课程设置构想。

《社会调查》: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分工协作和对社会信息准确及时收集和处理,可以使学生真正深入社会、认识社会、学会调查,促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时事沙龙》:通过讲授、阅读、辩论、小论文等形式,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分析现实社会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并初步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提高政治素质。

《公民与法律》:通过提出问题、专家访谈、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现代管理》:通过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社会调查、模拟创业等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初步树立科学决策、有效组织、计划控制等现代管理理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开放、竞争意识。

五、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素养有新的提升

首先,在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应该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打破那种传统的课程执行者的观念,真正意识到自己作为课程编制的参与者与制定者的主体地位,突破那种将课程理解为一种固定的、静态的文本复现,从而类似于工人操作过程的旧思维。

其次,在课程开发中,要认识到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过程。应当加强学科内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互助合作,及时开展专业切磋、经验共享,形成集体参与的研究氛围,真正将教学行为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从学科组内扩散至全校。

六、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设想

1.教师培训

主要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框架、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

2.拟定校本课程设置计划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订学校校本课程学习计划。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设想

1.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实施过程中由教导处通过听课、向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实施考核,确定出优、良、较好、一般、差五个等级,对实施中评价为差的应停止开课。

2.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注重过程评价,可以采用书面知识、制作结果定量定性的评定,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形式。

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每学期都向学生和老师征求意见,校课程委员会自我评价并更改。评价的结果向相关人员公布。

七、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落实。

(二)教研保障

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开发校本课程的环境。

(三)师资保障

学校在落实校本培训的同时,要加强与教研部门、科研部门等机构建立联系,形成有力地推动校本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的网络。要逐步建立起教师共享机制。

(四)课程资源保障

学校要充分挖掘、积极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鼓励联校或联合开发校本课程,逐步实现课程共享和课程资源的共享。

(五)选课指导保障

学校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六)制度保障

学校要制定包括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校内课程评价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等,对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集体或教师个人,给予奖励,并作为聘评教师、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

(七)设备与经费保障

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猜你喜欢
品德课校本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