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语文课堂有声有色

2017-03-08 14:24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灯塔镇中心小学朱雪红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6期
关键词:范读语文课堂师生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灯塔镇中心小学 朱雪红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而如今的语文课堂,越来越难听到那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书声了。

为了追求进度,增加密度,师生们埋头于琐屑枯燥的理性剖析,投身于无边无际的茫茫题海。可结果却是语文学习了一大堆,学生却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顺,写不通。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那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巧用范读,树立榜样

教师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而且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对于课文中难理解的句段,教师可以分析、讲解,但对于朗读时语言的轻重缓息,光靠讲解,学生仍不明白,而范读不仅使学生听到了正确的声音形象,还帮助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范读,最好是在课堂上面对面地使学生听到声音,看到神情,较之听录音效果强得多了。当然,范读是随机的,要选择好时机,我一般不在初读课文前范读,而是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处于“愤、悱”状态时,我才范读。我总是说:“让老师也来试试看,好吗?”

二、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们的想象,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可以用教师的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拟情境,用音乐烘托渲染情境……学生进入情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

三、读好词语,提高效果

课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中有含义较深的词语,读懂并读好这些词语才能读好整句话。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如借助动作,或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图片等。当然,在教学实际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朗读,把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实在实处,落实在每一节课,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四、多形式练,激发兴趣

师生对读,问答读是一种效益较高的朗读方式,教师可与全班学生对读或问答读,也可以和一个学生、几个学生对读、问答读。问答读,由教师提问,学生用朗读方式回答教师的问题,既练习了朗读,又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师生对读,可由教师读文中的解释语,学生读描写人物语言的句段,由教师读总起句、总括句,学生读分述、具体描写部分,在这种朗读方式中,教师的读,起到提示、创设情境的作用,体现了对学生的启发、指导。

分角色读,是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常用的方式。特别是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课文中。分角色朗读,既可让学生体会和把握各人物的思想感情,又可展示和检查学生朗读的效果。分角色朗读,可以由一个人或一组同学或男女同学集体朗读某个角色的语句,教师也可参与充当某个角色,并可互换角色,反复练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兴趣。

五、互动评读,提升能力

我们知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点评,互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学生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大胆尝试朗读。”听老师这么一说,原来胆怯的学生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好,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下?”……同时,我也经常参与到学生的评读之中,一段时间下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评读效果明显。

一个班出现几个朗读出色的学生不难,难的是让全班同学能够有滋有味地朗读。只要我们教师真正做一个有心人,多指导,多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感情地朗读,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会更有声有色。

猜你喜欢
范读语文课堂师生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麻辣师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