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中的作用

2017-03-09 05:43顾新军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民主监督民主党派建设

顾新军

(民革湖北省委会,湖北 武汉 430060)

论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中的作用

顾新军

(民革湖北省委会,湖北 武汉 430060)

社会主义民主监督是在创新和发展中不断成长和完善的。影响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和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治基础、制度保障和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和发展中发挥着主体参与者、实践者与推动者的独特作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从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促进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和发展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创新与发展 影响因素 发挥作用 主要途径

社会主义民主监督是一个动态范畴,其内涵非常丰富,现阶段它主要是指多党合作领域里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的政治监督。自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以来,民主监督始终处于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进程中。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开启了崭新的华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而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亦应与时俱进,在彰显时代特色与突出民主党派特色中进行创新与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充满生机与活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多党合作制度向前发展。

一、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基础

政治因素是影响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的首要和核心因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多党合作基本政治制度是开展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政治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的政治保障。离开了这一政治基础,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也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保持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持稳定合作的政党关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创新和发展。

(二)制度保障

制度因素是影响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的外在环境因素。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各种有关多党合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性规范的出台,为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是为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法理依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社会主义民主监督要在这两个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进行创新与发展,既要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做出贡献,也要为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事业做出贡献。二是为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为党外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协等部门担任实职方面作了安排,并具体规定了任职比例,为民主党派和其他党外人士参与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三是为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实践空间。《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指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协商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渠道程序,规定了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七种协商方式,给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解决了创新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让创新与发展有理可依、有样可学、有据可查、有机可用。

(三)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民主党派自身发展是影响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情况。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是否健全,领导班子“四种能力”建设是否到位,后备干部和实职安排是否充足,党员思想建设是否高效,组织生活开展是否经常,都对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产生影响。组织建设健全、班子配备有力、党员理想崇高、组织生活积极,创新与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就越足,深度和广度就越大,效果就越好。二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情况。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民主党派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民主党派成员掌握的社情民意信息多且好,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细致,参政议政提案与政府中心工作契合度高,都对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三是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情况。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亮丽的名片和服务社会的品牌工程。社会服务工作做得好,党派的影响力就大,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生命力就强,就会为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与实验平台。

二、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与独特作用

(一)主体参与者

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民主党派的参与,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主体。一是确保民主监督的性质和方向。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而其行使民主监督职能,推进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必然会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烙印。二是确保民主监督的可持续性。民主党派行使民主监督职能,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力量。民主党派有自己的章程,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明确的职能定位,这些为民主监督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民主监督的创新和发展也必然如有源之水连绵不绝。三是确保民主监督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民主党派能够借助政党平台、政协平台、职能部门平台等多种载体进行民主监督,这些平台具有完善的民主监督程序和规章,能够保证民主监督在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与发展。同时,民主党派成员都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对民主监督的创新与发展提出更多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实践者与推动者

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的实践者,同时其实践过程也推动着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不断前进。一是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内容。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借助民主监督这一职能,民主党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成为党和国家的智囊和参谋,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空间。民主党派行使民主监督职能是全方位的,既能对国家政治生活进行监督,又能对党际关系进行监督,还能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民主监督的范围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能从大局着眼,又能从小事抓起,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三是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形式。民主党派进行民主监督,有视察、建议、提案、质询、巡访等多种形式,还有结合各自民主党派特色和领域的独特形式,使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

(三)民主党派的独特作用

一是属性的独特作用。民主党派具有政治属性与政党属性两种属性,既能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性质,又能体现多党合作的性质。这在党外政治主体中具有唯一性,因而能在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创新与发展中将两种属性有机结合起来。二是主体的独特作用。民主党派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的主体与参与者,也是其实践者与推动者,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创新与发展的良性互动。三是代表的独特作用。民主党派是联系各自阶层的政治联盟,其成员来源广泛,代表性强,行使民主监督职能也具有广泛性。

三、加强民主党派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

(一)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

第一,实现市级组织全覆盖,加强民主监督的体系建设。民主党派要按照“三个为主”的方针,对发展对象基础较好、统战人士集中、但还没有建立民主党派组织的市州积极进行组织筹备,以市级组织建设为重点,逐步实现全省域内民主党派组织全覆盖,为民主监督搭建创新与发展的平台基础。第二,强化优良传统传承,确保民主监督的性质和方向。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民主党派历史教育、诵读民主党派经典著作和故事、民主党派书画作品展示等多种活动,对民主党派成员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统战理论、多党合作理论、民主党派传统等方面的学习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共识和合作共事能力,使民主监督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前提,达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目的。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民主监督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根据民主党派换届工作要求,积极选好地方组织和基础组织的领导班子,做好政治交接,实现民主党派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新任班子成员、骨干党员、新任党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四种能力”建设,积极做好实职任用工作,将优秀人才放在关键岗位进行锻炼,为民主监督工作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二)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

第一,增强提案议案的科学化和实用性,促进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提案议案是民主党派行使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提案议案切合时政、角度新颖、论证有力、方案可行,对于民主监督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如果提案议案解决了问题,得到了认可,可以肯定地说,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力度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民主党派要认真学习时事政治,掌握舆论民情,关注社会热点,不断发现参政议政的新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推进提案议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第二,增强社情民意调研能力,促进民主监督的创新与发展。结合革命老区精准扶贫、少数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供给侧改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等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发现新问题,通过党派系统、政协系统等渠道,及时将社情民意信息有效传达,引起高层和社会关注,引导全社会关心和解决热点问题,最终实现民主监督的创新与发展。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民主监督的创新与发展。善于发现网络舆情,准确把握社会热点,注重正面引导,将网络舆情信息转化为推动民主监督创新的动力。运用好各民主党派党内系统平台,如“民革e家”、党派“网上支部”、“参政议政QQ群”等,在系统内部提交参政议政提案,集合全国成员的智慧,丰富提案议案的内容和材料,形成高质量的参政议政成果,进一步推动民主监督创新发展。

(三)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第一,打造社会服务品牌工程推进民主监督的创新与发展。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建设,民主党派已经打造出许多具有品牌知名度的社会服务模式,如“同心工程”、“博爱牵手活动”、“宝贝回家”等,这些品牌一方面扩大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使民主监督工作得到创新发展。民革湖北省委会、中共咸丰县委统战部和清坪镇政府共同出资建造的“同心水池”饮水工程,容水量达200立方米,铺设供水管网6000米,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200余户、1200余人的饮水问题;民革湖北省委会打造的“同心书屋”工程,捐赠了书架、办公设施、电脑等设备,赠送了农村科普读物2000余册,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吉林省民革党员秦艳友、张宝艳夫妇于2007年创建的“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全国1100多个家庭找到了亲人。这些品牌工程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推进了民主监督工作。第二,开展脱贫攻艰民主监督,开拓民主监督创新与发展的新领域。2016年6月,各民主党派中央召开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启动会,首次明确将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融入扶贫工作之中。这是中共中央赋予各民主党派的一项新任务,是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新领域。目前,各民主党派围绕中央的安排部署,围绕民主监督这一根本主线开展工作。中央为各民主党派设计了对口支援的监督模式,八个民主党派分别对应八个不同的中西部省级行政区。这就要求各民主党派集中力量,深入调研各对口省区的具体情况,了解各省区中共党委和政府的扶贫思路与举措,因地制宜地开展监督工作。在对口支援中,牢牢把握民主监督这一工作核心,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贫困县摘帽、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重大政策执行、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使用六种重点情况实施监督,确保脱贫攻坚精准有效。在监督过程中,要发挥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和社会联系优势,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参加评估、组织专家学者跟进监督、进行政策宣讲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对脱贫攻坚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第三,利用民主党派自身特色实现民主监督的创新与发展。民主党派都是联系各自阶层群众的政治联盟,代表了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民革可以利用法制领域的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法律援助服务;民盟可以利用教育领域的优势,开展教育助学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和偏远山区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其他民主党派都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和专业资源,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开展活动,从而在活动中促进民主监督实现创新与发展。

责任编辑:贺俊春

D665

A

1671-2803(2017)02-0019-04

2017-03-02

顾新军(1983—),男,湖北枣阳人,民革湖北省委会宣传部主任科员。

猜你喜欢
民主监督民主党派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