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的性质、内容及其特征论析

2017-03-09 11:57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群众

张 琴

(淮阴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理论宣讲的性质、内容及其特征论析

张 琴

(淮阴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理论宣讲之实质是用理论掌握群众,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手段。理论宣讲是政治活动,具有一般演讲所不具有的鲜明的政治性。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宣讲的重点内容。理论宣讲要以理服人,要敢于与错误思想作学术性论争,要注重宣讲过程的艺术性。

理论宣讲;性质;内容;特征

理论宣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手段。理论宣讲的任务主要是向群众“讲清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重大决策和对国内外形势的重要判断,其与一般宣传工作的不同是,它是采取面对面的办法,这种办法有助于深度交流与沟通。理论宣讲在性质、内容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笔者试图对此做一些探讨,以期对“怎么评判一场理论宣讲”、“理论宣讲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问题作出思考和回应。

1 立场的政治性

毫无疑问,理论宣讲是政治活动,具有一般演讲所不具有的鲜明的政治性。任何演讲都有政治倾向,不管演讲者怎么澄清其立场的超越性,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政治立场。而理论宣讲不仅具有政治立场,而且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即为谁说话。它不需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给群众以暗示,而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党的喉舌。理论宣讲的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党的历史,了解党的理想和追求,从而相信党、拥护党、跟党走。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1]”

理论宣讲的政治性,要求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习近平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1]”因为“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就难免出现认识上的分歧,产生不同的声音,理论宣讲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清晰地听到主旋律,不为杂音所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信党能够领导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反对那种不负责任,主要传播负能量的宣讲,特别是那些靠负面宣传,企图迎合少数听众阴暗心理的宣讲方式,都是不讲政治的表现,必然为优秀的宣讲者所不耻。

坚持正面宣传,并不是说负面的东西不能说,关键是对待负面的东西的态度。比如,党内腐败问题。腐败是一个历史现象,不仅今天有腐败,过去也有。不仅中国有腐败,外国也有。不仅共产党有腐败,国民党也有,任何党派都有。有没有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待腐败的态度。中国共产党对待腐败的态度是“零容忍”,且这个态度是一贯坚持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正视腐败问题,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高压反腐、科学反腐和依法反腐的统一,使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明显遏制,必须讲清楚这些,这就是党性要求。

能不能坚持理论宣传的政治性,取决于理论宣讲者的政治素养,这主要体现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上。理论宣讲者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就是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真信、真学、真懂,且做到敬党、信党、爱党。惟有如此,才能热爱理论宣讲工作,才能达到高水平,凝聚正能量,增强感染力。理论宣讲者还必须满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因为从微观上说,他们承担着理论和价值观传输的社会责任,从宏观上说,他们承载着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光荣使命,所以理论宣讲者必须牢记职责使命,坚守责任担当,做个高素质的宣讲者;必须服从党、国家、人民的意志,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同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2 理论的科学性

理论宣讲,顾名思义,是宣传理论的。我们要宣传的是党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呢?一是因为理论要发挥作用,就要掌握群众;二是因为群众没有理论的指导,行动就会盲目。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们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群众,也惟有科学的理论才能掌握群众。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这个看似常识的观点,并不能轻易地被认识。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下一番功夫,是不可能对这个观点有深刻认识的。我们讲要有“理论自信”,这个自信从何而来?应该从理论自身而来,不是什么理论都能给我们自信,惟有科学的理论才能给我们自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给我们自信,是源自其理论本身,即其理论的科学性。惟有我们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才能在理论宣讲中建立自信。要建立这种自信,就要深刻地研究马克思主义。

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就要全面地、系统地研究,只有全面、系统地研究,才可能领会其思想精华和精神实质,把握其科学内涵。对马克思主义从来不乏批判的声音,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别有用心之人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也在实践上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理论上,至今为止,没有哪一个理论家令人信服地驳倒了马克思主义。而在实践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习近平指出:“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2]”一个优秀的理论宣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这就要求理论宣讲工作者,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系统、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学习是件辛苦的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尤其如此,要成为马克思主义专家,就要不畏艰辛,甘坐冷板凳。

理论的科学性决定了宣讲的科学性。任何宣讲都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有了科学的理论,还必须有科学、严谨、规范的宣讲方式。一是尊重科学理论的严肃性。在阐释与论证相关概念和理论时,要做到准确清晰恰当,在叙述和描绘事实时,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做到遵循逻辑规则,进行科学推理和论证,揭示出理论本身所蕴涵的内在逻辑联系;二是尊重宣讲内容的科学性。对宣讲所涉及的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回忆录等,做到不随便增删和改写,更不会断章取义,确保引用的材料要真实,列举的数字要准确;三是讲究语言表达上的科学性。理论宣讲需要阐述个人观点时,能够做到不去想当然,不信口开河,不随心所欲,做到用词准确精当。

3 内容的时代性

理论宣讲的内容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1]”这就为理论宣讲指明了方向。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习近平多次指出,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就越多。而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同样,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理论宣讲,就要与当代中国发展结合起来,就要围绕党的工作中心来讲,把党的重大工作部署向群众讲清楚,不仅要讲清楚怎么做,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直面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运用最新理论成果分析答疑解惑,使理论成果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善于把握时代课题,理论宣讲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宣讲的内容要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所想所愿, 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实际为主旨。

理论宣讲要向群众宣传党的最鲜活的理论,理论的鲜活包括两方面:一是最新的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习近平指出:“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实践中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回答的是当代中国最为现实的重大问题,是指引中国不断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是创新宣讲话语体系。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过程中,要摒弃陈旧的不合时宜的不受欢迎的宣讲话语,把学术性强的理论术语转换成日常生活的大众语言,用简单质朴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说明白,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实现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群众,把人民群众团结和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的目的。

4 说理的学术性

理论宣讲,不能空洞说教,不能照本宣科,否则,不会有什么效果,甚至让人反感。空洞说教,照本宣科,只能让人昏昏欲睡,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理论宣讲,不能把党的理论成果作简单的思想灌输,必须给予学理性解析,让大家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有说服力,才能为群众所接受。

理论宣讲要开展学术讨论,是由这样几个原因决定的。

其一,党的理论是在与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形成的,要宣传党的理论,离不开学术讨论。错误理论之所以有一定的影响,是因为它也是有一定根据的。其错误要么出在理论前提,要么出在论证过程。理论宣讲,不是简单地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要对理论形成的背景、理论的深刻内涵作深度解析,并对错误理论提出学术批评,要有理有据,不强辞夺理,让人真心信服。毛泽东同志当年在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时,作了大量的调查分析,论证充分,说理有力,才赢得党内不少同志的支持。这是理论宣传的典范。

其二,理论的深刻内涵需要挖掘。理论宣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理论进行正确的阐释。理论自提出到成熟,其内涵是不断丰富的,这符合认识的规律。理论产生于实践,而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又用来指导新的实践,在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往复中,理论不断得到完善,人们对理论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理论宣讲,就是要讲清楚理论的丰富内涵,而要把握理论的丰富内涵,不作一番学术探讨是做不到的。只有理论得到充分的阐释,其厚度、深度才能得以显现。只有理解了理论的厚度和深度,才能为之震撼,心生敬畏。理论宣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把党的理论立体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之真切地感受到它的伟大。

其三,必须是以严守宣传纪律为前提的学术性。宣传是有纪律的。我们说宣讲也有学术性,并不是说,宣讲就是学术讨论。学术讨论是没有答案的,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行。理论宣讲,是要把党的理论、思想、主张以及重大决策部署、对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等向群众宣传,其要求是正确、准确,不允许挟带私货。我们前面说过,对于理论宣讲者来说,首要的品质,就是要有坚定的党性。没有党性,就可能借口学术讨论,而做出一些违反宣传纪律的事来。

5 宣讲的艺术性

同样的内容,却能讲出不同的效果,给人不同的感染力,这就是宣讲的艺术。宣讲的艺术表现在语言、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从内容到形式,无不彰显宣讲的艺术性。

其一,语言要接地气。讲话和写文章不一样,写文章要典雅,讲话要通俗,接地气。在这方面,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是典范。他们能把要传达的思想,用最浅显的、最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毛泽东解释“治病救人”:“治病救人是说,为了救人而去治病。人本来是好人,但病菌进去了,得了病,就请医生看一看,吃点药,治好了。要救人不治病不行,要治病不救人也不行,无论偏向哪一方面都不好,都应该改正。”[3]这样的表达浅显易懂,准确生动,整风的目的讲得既清楚,又深刻。习近平同志的语言也非常生动,富有感染力。如:“人的身体有了毛病,就要看医生,就要打针吃药,重了还要动手术。人的思想和作风有了毛病,也必须抓紧治。如果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2]”这些不加修饰的大白话,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反“四风”的重要性。

其二,宣讲的主题定下来后,内容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面就有艺术性可言。内容选择的好,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反之,就会影响宣讲的效果。关于内容的选择,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这里举一个案例的选择来略加说明。宣讲通常要借助故事、案例来进行,根据记忆的规律,人对有情节的东西往往记得比较牢固,因此,善讲故事能提升宣讲的效果。但故事是不容易讲好的,讲好了就是艺术。比如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文章时,刚开始选择了十几个事例,因为在朝鲜战场上感动人的事太多了,但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三个例子。这是成功写作的经典范例。宣讲也一样,如果案例太多,就会冲淡主题,使思想淹没在故事中,从而使宣讲的目的得不到彰显。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它讲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影响了无数人。讲什么故事,在什么时候讲,怎样讲,这都是艺术,需要提前设计好,切忌毫无准备的“信手拈来”。在听讲中,会看到一些宣讲专家在举案例时,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以为他们是临场发挥。素不知,越是行云流水,看似信手拈来,越是花了难以想象的工夫。

其三,宣讲的艺术更体现在适应听众上。同一个主题的宣讲,因听众的不同,其讲法也应该不同。这就要求宣讲者对听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关于宣传的针对性问题,毛泽东同志讲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他说:“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呢?‘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4]

当然,理论宣讲的艺术性还体现在现代手段的运用上。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现代手段,无疑会增强宣讲的效果。宣讲者利用现代手段拓展信息传递的渠道,可以通过综合运用图画、声音、文字、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清晰、具体、生动、形象地呈现宣讲内容,激发受众兴趣,让受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增强理论宣讲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有效原则,手段要为目的服务;二是适度原则,适可而止,不滥用,力求适当有度。现代手段只有运用得当,才能达到预期的宣讲效果。

[1] 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张中胜)

AnAnalysisoftheNature,ContentandCharacteristicsofTheoreticalPreaching

ZHANG Qin

(Facul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Jiangsu 223003,China)

Theoretical pr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t doctrine,whose essence is to convince the masses with the theory. It is also a political action with a clear political nature that an ordinary speech doesn't have. The focus of theoretical preaching is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Party. In theoretical preaching,we should convince people with reasoning,argue with those who have wrong thoughts bravely in an academic way,and lay stress on the artistry in the process of preaching.

theoretical preaching; nature;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D261.5

:A

:1009-7961(2017)04-0009-04

2017-04-10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基金项目(16YB03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SJB696)

张琴(1970- ),女,江苏淮安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群众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多让群众咧嘴笑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