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选调生工作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2017-03-09 11:57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组织部门村官基层

刘 毅

(淮阴工学院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江苏选调生工作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刘 毅

(淮阴工学院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选调生制度在实践中促进了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诸如理想与现实反差大、理论与实际接轨难、借调现象严重以及成长周期较长等共性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还需组织部门、高校、相关单位通力协作,从重视选调生工作、加强对选调生的引导、创新选调生招录管理模式以及完善选调生工作管理制度等方面作进一步努力。

江苏;选调生;工作成效

0 引言

选调生工作是指各省级以上组织部门按照年度招录计划,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到基层锻炼工作,其目的是为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大力培养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党政后备人才。在报考条件上,除了当年度的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服务期届满的大学生村官外,还包含其他在基层服务的往届生群体,如西部计划志愿者等。该项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历时50余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3月,全国范围内的选调生数量已突破10万名,其中县处级以上超过1万名,地厅级以上的有近千名,也有部分同志进入省部级行列[1]。江苏作为经济大省,选调生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笔者在对苏北几所高校近几年输出的选调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在充分肯定江苏省选调生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对选调生群体反应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1 江苏选调生工作取得的成绩

1.1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的人员结构

根据江苏省选调要求,大学本科生一般不超过24周岁,该群体虽然年轻,但在校期间一般都经历过班长、学生会主要干部的历练,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也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随着我国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聘制度的日趋完善,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人员“入口”逐渐紧缩,基层一些优秀人员或被提拔、或调动,空缺岗位很难得以及时补充,缺编现象较为严重,加上一些地方为鼓励基层党支部书记勤勉工作,承诺在其工作满一定期限予以转为正式编制,因此,基层干部老龄化趋势较为严重。近年来,江苏省委组织部加强了对选调生工作的顶层设计,明确要求选调生一般要驻村1年,同时在乡镇(街道)工作不得低于3年。基层单位在安排选调生群体的具体职务时一般安排其担任基层支部副书记等职务,随着他们工作阅历的丰富,工作能力也相应的得到凸显,一些理想信念坚定、工作能力突出的选调生很快成长为基层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也有部分人员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因此,选调生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

1.2提升了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江苏省选调生招录和公务员考试相对同步,但两者招录的导向有显著差异。一是,参加选调的人员首先要是中共党员,其次还要经历班长或学生会等主要干部的历练,其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相对较高,而公务员招录对政治面貌、任职经历等不作要求,较难反应出应试者的综合能力;二是,选调生招录的目的是“大力培养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党政后备人才”,所需的是复合型人才,而公务员招录仅仅是满足某一特定岗位的需要,所需的是专业型人才。此外,参加选调人员在笔试和面试后,还要择优进行差额考察,考察的重点是其在校期间学习情况、工作表现、工作实绩。因此,经过组织部门遴选出的选调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适应性较强。一方面,其因专业不受岗位的限制,往往思维活跃,开拓性强。另一方面,其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新知识、新思路在基层有效发挥的同时能促使基层工作者自觉加强知识的更新,促进基层干部素质的提升。

1.3探索了年轻干部队伍的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江苏各级组织部门均摸索出契合地方实际的年轻干部培养模式和方法。如江苏省委组织部2015年起从担任“两委”副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中开展选调工作,拓宽选调生来源渠道之余,也进一步强调了选调生群体的基层工作经历;宿迁市委组织部针对选调生群体制定了“三个一批”工作方案,即:选拔一批到重点工程一线锻炼、选拔一批担任乡镇副科职干部和选拔一批担任乡镇长,使广大选调生工作上有劲头,成长上有盼头。同时各级地方也积极为选调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岗中培训,为他们提供多岗位锻炼,鼓励他们致力于基层发展,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勇于锻造,淬炼成钢。实践证明,经过基层培养锻炼的干部,对党和人民饱含深情,工作作风务实,驾驭和处置复杂局面、突发事件的能力普遍较强。通过各级组织部门长期不懈的努力,一大批年轻干部得以快速成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年轻干部培养管理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

1.4缓解了大学毕业生队伍的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的成功过渡,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已从2001年的114万人上升至2016年的765万人[2],因此,2016年也被直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7年初,中央两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各级地方政府要完善相关制度,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广大青年走向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随着江苏省“苏北计划”、“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持续推进,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为基层带去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他们不纳入公务员、事业编制,随着“苏北计划”2年服务期和“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3年服务期限的渐进,不少青年开始为自身的出路担忧。因此,江苏省及时制定的相关政策,如参加“苏北计划”人员工作满1年,符合相关条件,优先聘任为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3年可再次参加江苏省委组织部选调以及考研加分等政策,均为大学生响应祖国号召到基层建功立业吃下“定心丸”。

2 江苏选调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理想与现实存在反差

一位作家说过:“理想是蛋,现实是石头。”基层选调生在校期间,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从事一定的学生管理工作。他们希望能在基层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但是在其真正成为选调生群体的一员时,往往也会有不少懊恼和沮丧,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工作、生活条件较差。基层政府往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同时因财力不足,办公条件较为简陋,更有些乡镇连公共厕所都无法正常修建,住宿条件相对简陋,夏季炎热,蚊蝇较多,使得一些来自城市的选调生叫苦连天;二是工作内容简单枯燥。选调生群体一般都安排在乡镇(街道)的党政办,同时兼任某一行政村的副书记或副主任,其主要工作是协助有关领导进行会议通知、相关新闻报道的撰写,很少有机会参与地方上的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矛盾复杂的工作。三是薪酬待遇较低。选调生刚参加工作一般具有1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才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其工资待遇与城市相比要差得多,一些来自农村的选调生还要贴补家用,一些选调生明显感觉到生活压力较大。

2.2所学与所用较难接轨

从江苏30多年的选调生工作实践来看,知识储备的不足是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重要瓶颈。一是,选调生在校期间知识储备不足。选调生由于不受专业限制,且一般只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前些年还掺杂有《公共基础知识》的测试,从考察内容上来看,一般情况下文科学生较理工科学生较占优势。而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急需理工类和农学类专业人才,刚走出校园的选调生,对基层实际知之甚少,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发挥实际作用,因此,往往在党政办从事基础的帮忙打杂工作。二是,针对选调生培训的精度不够。选调生在入职前,省委组织部一般安排为期一周的集训培训。此外,各市组织部门也相应地安排一个简短的岗前培训,然后分配到各县区组织部,由县区组织部再分配到各相关乡镇(街道)。由于岗前培训的覆盖面较广,其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地方历史文化、公文写作、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地方的重大规划等方面,对基层工作的复杂情况及其处理等实战型培训相对较少。此外,选调生在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错过一些单独培训的机会,这就进一步加大了选调生的学习积累与工作需要的脱节。

2.3频繁借调违背选调初衷

在基层“蹲点压苗”是选调生了解基层现状,密切联系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蹲点压苗”的过程中,选调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基层群众的需求,通过协助群众将一个一个的切实困难解决,有利于拉近选调生与基层群众的距离,使其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有利于提升其处置问题能力和个人素养。而现实生活中,选调生往往在基层“捂不热”,上级机关往往因某一段时期业务繁忙,从下面抽调人手,一级一级抽调,因基层岗位往往存在“一个萝卜一个坑”,选调生一般素质较高,且没有固定岗位,因此往往成为借调的热门人选。通过调查2015年前入职的选调生,没有被借用过的占绝对少数。近年来,江苏省委组织部为保证选调生在基层的工作时间,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要求,“选调生一般分配到乡镇(街道),至少工作3年,其中在村(社区)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但是,文件的执行力度仍存在欠缺,借调现象虽然较以前有所减少,但临时借用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至于“在村(社区)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的规定在执行上也折扣较多,绝大多数选调生只是在村里挂名,本身依然在党政办从事秘书等工作。

2.4普遍成长周期较长

在2006年《公务员法》颁布之前,行政区划的调整也相对较多,各地市、县、乡级政府和部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成立,这使得干部职数空缺较多,加之各级组织强调干部年轻化,使得选调生群体在提拔任用上享有较多的优惠政策,他们往往在工作3年内即得以晋升,有些特别优秀人员工作1年左右即可晋升。而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选调生的提拔使用进一步规范,虽然一些地方依然会将选调生“高看一眼”、“重用一些”,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文件支撑,致使选调生与一般公务员相比优势不太明显。加之前几年江苏推广“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使得宿迁市泗阳县大学生村官张秋香、南京市栖霞区大学生村官石磊等得以火箭式提拔,同时一些地方大学生村官不需要考取公务员,通过选举、公开选拔等程序直接提任为乡镇副科级班子成员,选调生与村官相比不占优势,部分选调生心中难免闪现选调生不如村官有出路的想法。此外,论资排辈的现象在党政机关还一定程度地存在,基层“元老”本就较多,而选调生作为“后起之秀”,其成长成才的空间也遭受挤压,其积极性也势必受到挫伤。

3 江苏选调生工作成效提升对策

3.1进一步认识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

选调生工作从1983年开始在江苏推行了34年,要切实做好选调生工作,还需各级组织部门、高校、工作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协助。一是,组织部门要重视选调生。省市县组织部门应上下联动,切实将选调生工作作为年轻干部和党政后备人才来抓,既为选调生成长铺阶压担,又为选调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纠偏除愚;二是,高校要积极营造氛围。要积极营造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舆论氛围,使他们在校期间提前加强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同时还应对选调生进行追踪服务,在智力上、项目上给选调生给予后续支持;三是,工作单位主动培养。工作单位要将培养选调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不仅给予选调生以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建立容错激励机制,鼓励其大胆创新实践;四是,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选调生由于工作时间短,社会阅历、社会资源不够丰富,在为基层群众服务过程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财政、工商、土地、房管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在政策上向选调生倾斜,以利于选调生群体更好的建功立业。

3.2进一步加强对选调生的引导

选调生要想做到“又红又专”,必须要有坚定地理想信念、过硬的业务能力水平和一颗时刻装着群众的心。这就要求高校以及各级组织加强对选调生的引导:一要引导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定海神针”。理想信念缺失,易得“软骨病”,选调生容易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在利益面前投机钻营,有辱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二要引导加强学习。选调生在校学习期间,既要学好专业知识,还应自觉加强农学、法学等基层工作知识的储备。工作后,还应继续引导其学习“无字之书”,虚心向领导、同事、人民群众请教,积极探索做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三要引导大胆实践。随着当前扶贫攻坚任务的加剧,要引导选调生积极充当“富民强村服务员、村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组织建设指导员、制度建设督导员”的角色[3],多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四要引导总结提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选调生在工作实践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用拿得出、看得见的业绩取得领导、同事和群众的信任,更好地推动工作。

3.3进一步创新选调生招录管理模式

近年来,江苏省委组织部每年面向全国招聘400名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在北大、清华启动了“名校优生定岗特选计划”,每年每校招收20名左右应届毕业生, 此外还面向村(社区)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大学生村官招收300名选调生,选调生的来源较以往有了更大的拓展。为进一步优化选调生招录工作,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一是,加大与名校对接程度。即“名校优生定岗特选计划”不应局限于北大、清华,还可以重点关注农、林、牧、渔以及法律类较为突出的高校,定专业招聘。此外还应加大在相关学校的宣传力度,使广大青年充分了解选调生这一干部制度,知道自己缺什么,应该补什么;二是,实行分类选拔制度。即在保持总量不变前提下,拿出一部分名额专门招录一些农、林、牧、渔以及法律类基层急需型人才,然后根据各地需要进行按需分配;三是,改变选调生选拔方式。不妨根据基层实际探索建立区别于一般公务员的命题考核及面试方式,更多地考察选调生的综合能力,更加注重复杂问题的处置能力。

3.4进一步完善选调生工作管理制度

邓小平同志曾尖锐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4]。因此,各级组织部门应积极探索,出台相关细则,进一步完善选调生管理与培养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选调生以老带新制度。即各级党组织要明确一名政治理论功底深厚,业务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选调生导师,以老带新时间不低于1年,并探索建立以老带新薪酬制度以及考核等制度,促使以老带新制度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推进选调生轮岗制度。江苏省规定选调生在3年工作期限内,上级机关不允许借调,其目的是使选调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基层,在基层锻炼。因此,为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可以安排在乡镇(街道)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轮岗,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推进在乡镇(街道)之间进行轮岗;三是,建立统一动态的培养管理机制。为更加及时有效的掌握选调生动态,各级组织部门不妨单独成立选调生管理处,探索建立区别于一般公务员的奖惩考核机制。

[1] 啸鸣政,卢亮,王延涛,等.选调生政策及其实施效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2):18-30.

[2] 中国教育在线.人社部: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人 就业压力大 [EB/OL].[2016-03-01].http://career.eol.cn/news/201603/t20160301_1370245.shtml.

[3] 李正波.浅谈如何做好选调生工作[N].大理日报,2015-10-17(03).

[4] 袁昊.邓小平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贺 兰)

Researchon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motionCountermeasuresofSelectedGraduatesworkfromJiangsu

LIU Yi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Food Engineering,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Jiangsu 223003,China)

The system of selected graduates in practic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undertakings,but it also causes such common problems as the "large contrast between the ideal and reality","theory separated from practice","severe phenomenon of secondment" and "long cycle of growth".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organization departments,universities and relative units should work together and make further efforts in the aspects like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selected graduates,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of selected graduates,innovating the recruiting management mode to select graduates and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selected graduates,etc.

Jiangsu; selected graduates; Effectiveness of work

G647

:A

:1009-7961(2017)04-0085-04

2017-03-25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SJB710109)

刘毅(1983-),男,江苏盱眙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组织部门村官基层
从组织部门的“五个一”看优良部风
唱村官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把握好“第一工程”的“魂”“纲”“根”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一以贯之推进新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