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7-03-09 12:32吴建花俞新水柯文斌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4期
关键词:保山市核桃

吴建花,俞新水,柯文斌

(保山市林业局,云南 保山 678000)

保山市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吴建花,俞新水,柯文斌

(保山市林业局,云南 保山 678000)

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分析保山市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针对核桃产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程度低,产业效益不明显;核桃产品源头质量监管工作不到位,品质难以保证;核桃加工企业生存能力弱,带动作用不明显;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影响力小等突出问题,提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保障产品质量;积极扶持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立产品交易、贮运体系,打造名优品牌等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核桃;产业发展;产业效益;经营管理;产品质量;经营主体;保山市

核桃(JuglansregiaL)原产于中亚,又称胡桃、羌桃等,是胡桃科山核桃属多年生落叶乔木,素有“木本油料王”之称[1]。核桃种仁脂肪、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麻酸、碳水化合物等含量较高,且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须氨基酸)以及丰富的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在滋补、抗氧化、防癌抗癌、健脑益智、延缓衰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另外,核桃外果皮、果壳、树枝、叶可广泛用于生产肥料、饲料、工业染料、机制木炭等,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商机。我国核桃栽培利用史较为悠久,品种达40多个,主要分布于云南、新疆、河北、陕西等25个省份,面积和产量均居于世界之首,为我国重要的传统创汇物质之一[4]。云南省作为全国核桃生产第一大省,泡核桃产业基地面积达280多万 hm2,分别占世界、中国核桃面积的39%、50%,成为云南省唯一的产值有望超1 000亿元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5]。

保山市是泡核桃无性系栽培的起源地之一,其栽培利用史达600多年,栽培品种26个[6]。基于较好的群众种植基础、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宽广的开发利用前景,保山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制定了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林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以切实加快核桃产业发展。但由于保山市核桃产业发展较为迅速,而后续工作开展不够及时、深入,导致核桃产业大而不强,经济效益与国内、省内较好的地方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严重影响了核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广大山区群众增收致富。为此,在征求五县(市、区)核桃产业管理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以18户核桃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企业,42户林农专业合作社,20户核桃种植专业大户,20户核桃普通种植户为对象展开深入调查,并通过收集、梳理、归类有关资料,进一步分析保山市核桃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影响核桃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为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1.1 规模及布局

截至2016年底,保山市核桃产业基地面积达30.5万 hm2,(其中隆阳区8.6万 hm2、施甸县3.2万 hm2、腾冲县6.7万 hm2、龙陵县2.7万 hm2、昌宁县9.3万 hm2),较2008年净增20.8万 hm2,年均增长率达31%,共涉及全市61个乡(镇)、185个自然村、52万户农户、206万人,户均拥有核桃面积近0.6 hm2。根据最近云南省核桃产业调查结果,保山市核桃产业基地总面积位列全省第四,位于大理州、临沧市、楚雄之后,成为保山市种植规模最大,分布最广,涉及农户数最多的一项重要产业。从近2年核桃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保山市核桃产业规模发展的步伐已逐步放缓,年均增长率0.4%,产业发展模式已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转变。

1.2 产量与产值

由于核桃种植区自然条件各异,加之种植时间前后不一致、中耕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保山市核桃盛果期面积较少。2016年,核桃投产面积为18.5万 hm2、盛产面积为6.5万 hm2,分别占产业基地总面积的60.7%、21.5%。核桃总产量近10万 t,产值26.9亿元,林农人均核桃收入 1 208 元,较上年增加116元,增长率达10.6%。全市2016年核桃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农户有 187 224 户,1~3万元的 28 267 户,3~5万元的 4 480 户,5~10万元的 1 154 户,10万元以上的有67户,核桃已成为广大山区群众增加收入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摇钱树”和“致富树”。

1.3 加工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情况

保山市现有核桃加工企业18个,其中:云南优昊实业有限公司、龙陵县碧寨金戈土特品加工厂、云南腾冲杜鹃王旅游产品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为省(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每年消耗核桃干果4万多 t、铁核桃2万多 t,年均销售收入达 68 607 万元,实现净利润 7 697 万元。主要生产经营产品有核桃干果、核桃仁、核桃乳、核桃油、核桃粉、核桃工艺品等。另外,伴随着核桃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科技、人才扶持等优惠政策的纷纷出台,在保山市各核桃主产区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他们通过成立林农专业合作社、集体林场、合作林场、股份林场、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大户等形式参与核桃产业建设,积极帮助核桃种植户解决核桃管理、采收、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户增收的双重目标。截至2015年底,全市经工商、供销社注册成立、备案的林农专业合作社达622个,其中:以核桃种植、收购、烘烤、销售为主的有121个(隆阳区23个、施甸县14 个、腾冲县14个、龙陵县25个、昌宁县45个),每年帮助农户销售、消耗核桃干果3万多 t,销售收入达 5亿元以上。

1.4 品牌建设情况

2000年,昌宁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2012年“昌宁核桃”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云南省、保山市首个核桃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昌宁笑果果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尖白核桃”、“细香核桃”获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优秀产品奖,“天然核桃乳”获金奖。云南优昊实业有限公司和腾冲县和顺鑫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核桃乳、核桃油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0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云南大庄园食品有限公司、龙陵县碧寨金戈土特品加工厂生产的核桃乳、核桃油获得QS质量认证,并完成了核桃绿色食品、GMP的申报工作。通过不断的发展,全市有核桃产品注册商标9个,即:“笑果果”、“沧江果园”、“雅南”、“和顺鑫”、“豪佑莱”、“金戈”、“容易”、“庄园物语”、“百益和”,其它商标26个(隆阳区3个,施甸县2个、腾冲县3个、龙陵县3个、昌宁县15个)。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 集约化经营管理程度低,产业效益不明显

保山市现有33.3 hm2以上集中连片的核桃产业示范基地108个,面积2.8万 hm2(其中:国家级核桃产业示范基地2个,面积266.7多 hm2,“森林云南”省级核桃产业示范基地和科技推广示范基地7个,面积 2 221.1 hm2),年产核桃干果 13 600 多 t,产值2.6亿元,分别占产业基地总面积、总产量、总产值的9%,17%、12%,共涉及5县(市、区)36个乡(镇)、74个行政村、24 962 户农户,户均经营管护面积达1.12万 hm2。除2.8万 hm2核桃产业基地主要由专业大户集中统一管护外,其余的26.7万 hm2核桃则零散地分布在山地、陡坡耕地以及村庄周围、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等,由种植户自行管护,这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集约化经营管理以及机械化生产工作的开展。由于核桃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和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不足10%)、核桃主产区青壮劳力紧缺、生产成本不断攀升[7],导致核桃管理较为粗放,结果期、盛产期推迟,投产率低、单产量少,经济效益发挥不充分。据调查,保山市核桃普遍在定植5~7年后进入试果期,10~15年后进入盛果期,平均单位产量为405~540 kg/hm2,平均单位产值为12 000~18 000元/hm2,低于省内大理州和临沧市的单产水平。而美国由于机械化生产水平高,管理较为精细,核桃定植3年后开始试果,6~7年后进入盛果期。美国核桃盛产期一般产量可达 6 000~6 990 kg/hm2,最高产量可达 10 005 kg/hm2,一般种植园产值可达 132 000~153 990 元/hm2,高产园产值可达219 990元/hm2,为保山市的10倍以上[8]。

2.2 产品质量源头监管工作不到位,品质难以保证

2007年8月16日由昌宁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起草的《昌宁无公害核桃生产综合标准》(DB53/T224.1-2007)正式发布实施,为保山市核桃的规范化种植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的改善、产业效益的发挥奠定了基础。自2007年10月以来,保山市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并按照地方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核桃产业的标准化种植管理工作,建立各类试验林、样板林 1 000 多个,面积3.3多万 hm2,推广无烟烘烤设备1 200多套。但由于保山市核桃产业发展较为迅速,而对产业后续政策研究工作开展不够及时、不够深入,特别是在林产品质量和质量安全检查等方面没有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也没有建立起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林业、农业等部门参与实施的协同配合机制,导致林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不到位,林产品基地检查、生产检查、投入品检测等常规性工作没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核桃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3 核桃加工企业自我生存能力弱,带动作用不明显

相比较大理、临沧等地,保山市核桃加工企业的数量以及经营产品的种类并不少,但是其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却明显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有:1)保山市对核桃干果(仁)质量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在核桃产品加工方面仍存有很大的思想偏差,部分个体经营户、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想当然地认为核桃干果(仁)加工是简单的初级加工,忽视核桃采收、去皮、烘烤、取仁、产品分级等环节的技术投入,致使核桃干果(仁)质量不高、外观不佳、含硫量超标,无法进入国际、国内大市场,最终只能流入核桃饮料等加工企业,而核桃饮品加工企业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占有率低,对核桃原料的消耗相当有限,导致保山市核桃出现滞消等情况。2)核桃加工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能力严重不足,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就目前而言,保山市核桃去青皮、清洗、破壳、取仁等工作流程均采用人工操作,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核桃品质的改善和提高。甚至有的企业因市场竞争能力下降,降低了核桃产品的生产能力,曾巨资引进的核桃鲜食生产线、核桃精深加工生产线也闲置荒废,变成了摆设,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最终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甚至破产。3)保山市核桃主要还是依靠林农专业合作社的力量,以干果(仁)的形式对外进行销售。但由于林农专业合作社大多于近5年来新成立,在运行管理、市场开拓、市场风险评估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融资难、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林农专业合作社的正常运转,致使核桃出现了价格下跌、滞消等情况。据调查,保山市核桃青果收购价格由2014年以前的4~4.5元/kg下跌至2016年的2.8~3.3元/kg;核桃干果销售价格也由30~38元/kg下跌至24~28元/kg。

2.4 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影响力小

保山市核桃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品质优良,曾得到省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昌宁细香核桃是云南省、保山市首个核桃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引领全市乃至全省核桃产业发展的方向标[9]。但在产业发展中,由于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认知度低。加之90%以上核桃经营管理者为种植散户,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缺乏市场观念和品牌意识,不少优质核桃因未创建品牌,无注册商标,致使价格和竞争优势不强,不能在市场上充分体现其价值。

3 对策措施

3.1 提高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保障产品质量

在我国核桃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核桃挂果面积以及盛果期面积分别以3%速度逐年递增,核桃总产量大幅提高的背景下,保山市确定了提高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保障产品质量的对策措施:1)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建立和完善林木权证的核发以及林木的经营流转机制,积极探索核桃产业集约化经营管理新模式,实现核桃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转变;2)降低生产成本,倡导使用机械化操作,严禁采青,大力推广乙烯利脱青皮技术和无烟烘烤技术;3)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与核桃产业后续工作有机结合,充分整合国家、省、市、县扶贫资金和核桃产业发展资金,大力开展核桃提质增效项目,鼓励农户开展核桃无公害生产和管理,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核桃园,解决原料生产的“第一车间问题”;4)学习借鉴龙陵县石斛产业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建立和完善保山市核桃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以及产品安全检测等跟踪服务体系和质量考核体系,从源头上保障核桃产品质量安全。

3.2 积极扶持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企业、林农专业合作社、林业专业大户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助推保山市林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林产业健康发展,带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进一步完善《保山市市级林业龙头企业评选认定及管理办法》和《保山市林农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认定和管理办法》,制定相关的扶持配套措施,大力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的核桃加工本土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体户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切实帮助它们解决现阶段面临的困境,建立健全自身的加工规范体系,改善、引进核桃加工设备,加强对管理及操作人员的培训,逐步淘汰陈旧核桃加工模式;2)在巩固提升核桃系列传统产品生产的同时,鼓励经营主体依靠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绿色保健食品(亚油酸胶囊和蛋白肽、核桃花粉等),组织开展核桃青皮、核桃壳等综合利用[10];3)紧抓国家重视林下产业发展新契机,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及产品的加工等,做强做大核桃及林下产业,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双赢。

3.3 建立产品交易、贮运体系,为产品走向大市场创造条件

1)学习借鉴保山玉石交易市场、大理漾濞核桃交易市场经验,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的运作模式,在保山市或昌宁县建设1~2个具备电子商务、汇兑服务、配套贮存设施、交通运输、包装材料、客商谈判等功能齐全的核桃专业化市场;2)采取委托代理销售、联营销售、专营店等形式,抓好产品销售网络建设;3)积极支持农民营销组织、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从事核桃产品贮藏、运输、销售行业;4)加强政府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为核桃个体经营户、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供市场需求和价格行情,促进产品适时适价销售[11]。

3.4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名优品牌

品牌优势就是市场优势,市场优势就是产业发展的灵魂。保山昌宁大泡核桃和细香核桃有一定的知名度,要紧紧抓住有机、绿色产品这条主线,准确定位,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开拓市场空间。同时,要深入贯彻执行核桃管理、采收、贮藏、加工、包装等环节质量标准,积极扶持核桃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生态农庄、家庭林场等开展核桃原产地、产品质量、环境管理标志及绿色、有机食品等认证工作以及产品商标注册工作。通过5~10年的努力,争取形成1~2个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的名优核桃或品牌,建成有区域特色的核桃产业带和关联产业带,真正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使保山核桃与国际市场接轨,努力使保山核桃走向世界。

4 讨论与结语

对于保山市近3年核桃市场价格下跌、滞消等情况,主要存在3种解释:1)核桃面积、产量大幅增加,而消费情况变化不大,导致产品饱和,价格下滑,甚至出现滞消等情况;2)低价进口核桃打入内部市场,进而冲击到本地核桃市场;3)保山市核桃产品质量没有保障,加之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各企业、林农专业合作社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各自为阵,难以形成抱团取暖的生存模式。针对以上3种情况,笔者认为,核桃产业要想摆脱困境,首先要在产品加工方面转变思路,不能盲目建设大型或超大型精深加工厂,应大力扶持发展初级加工,鼓励精深加工,即采取以分级核果、分级核仁等加工为主,油、饮料、食品等为辅的发展策略。核桃精深加工主要以残次核果、核仁及铁核桃等为主要原料,通过综合利用促进产业增效和持续发展[10]。其次,从源头上狠抓产品质量,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良好形象。最后,广泛宣传,让保山核桃深入普通大众,并为保山核桃品牌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1] 郗荣庭,张毅萍.中国果树志核桃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32-34.

[2] 郗荣庭,刘孟军.中国干果[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14-125.

[3] 张雨,董润泉,习学良.云南核桃种质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2):38-43.

[4] 赵登超,候立群,韩传明.我国核桃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10,28(1):118-121.

[5] 李留春.云南核桃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理性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3):64-67.

[6] 禹永明,黄佳聪,杨晏平,等.云南保山泡核桃优良品种物候期与主要经济性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32(2):38-42.

[7] 鲁定伟.昌宁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云南林业,2009(4):52-53.

[8] 陆斌,宁德鲁.美国核桃产业发展综述及其借鉴 [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98-105.

[9] 陆斌.云南核桃的特性与品质[J].经济林研究,2009,27(2):137-140.

[10] 高海生,朱凤妹,李润丰.我国核桃加工产业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经济林研究,2008,26(3):119-126.

[11] 李娅,韩长志.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2,30(4):162-167.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alnut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Baoshan City

WU Jianhua, YU Xinshui,KE Wenbin

(Baoshan Forestry Bureau, Baoshan, Yunnan 678000,China)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eveloping status of walnut industry in Baoshan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 as well as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data. For the walnut industry, the 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were ill. For the source of walnut products, the supervision was not enough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For the processing enterprises, the survival ability was too poor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Besides the problems were serious on scanty brand awareness, publicity and market influence. To solve the problems,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guarantee the quality, actively support the new business entity, establish the system for product transaction and storage, and build famous brand.

walnu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dustrial efficiency; management; product quality; business entity; Baoshan City

10.3969/j.issn.1671-3168.2017.04.024

S792.13;F416.88

B

1671-3168(2017)04-0108-05

2017-02-17;

2017-03-16.

保山市第三批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金;保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YB20160187).

吴建花(1977-),女,云南施甸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wjh2166033@163.com

俞新水(1977-),男,福建长汀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产业发展及种苗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保山市核桃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滇西山地城市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以保山市为例
核桃腐烂病巧防治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黄龙核桃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