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运动500周年纪念专栏主持人语

2017-03-09 22:49朱孝远
关键词:宗教改革路德周年纪念

朱孝远

(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北京 100871)

宗教改革运动500周年纪念专栏主持人语

朱孝远

(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北京 100871)

1500年前后,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剧变。中央政府的软弱、地方诸侯的强大、商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内部的两级分化、农村经济秩序的危机、对天主教正统神学的普遍怀疑——所有这些,都使其时的德意志处于暴风骤雨的前夜。时人并没有忽视这些变化的重要性:那时的传单和小册子常常显现出人们对于基督教福音的期盼和对当前动荡时局的忧虑。它显然是在传递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人们对于动荡的社会普遍不安,除非出现某种巨大的变化,否则,充满不安和竞争的状态将持续下去。

正是在这样的时刻,爆发了由僧侣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人物是马丁·路德,他所创导的核心理念是“因信称义”。宗教改革以后,出现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宗教改革首先爆发于德国。这既是一场宗教运动,又是一场市民和农民的社会改革运动。从当时德国的实际情况看,运动的基本目标是:维护德国国家的主权,促进德国的统一,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创建真正意义上的世俗社会和社会文化,并且在制度上保障德国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

从1517年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运动算起,到今天的2017年,正好经历了整整500年。在世界各地举办宗教改革运动500周年纪念活动之时,我们特地在《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发表一组与宗教改革运动相关的文章,以示纪念。这是因为,宗教改革运动是与其时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是欧洲各国摆脱中世纪束缚、迈向近代国家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宗教改革运动直接推进了欧洲各国建立民族主权国家的进程,不仅协调了教会与政府的关系,还制定出了近代国家处理宗教事务的基本原则。从这个角度看,宗教改革运动堪称一场革命,它把人们从中世纪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站到了更为近代、更为坚实的现实世界的土地上。

本刊发表的这一组文章,或论述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和贡献,或论述苏黎世的茨温利宗教改革,或论述佛罗伦萨的宗教社会改革家萨沃纳罗拉,或论述与德国宗教改革密切联系的德国农民战争,都从一个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层涵义。从文章的角度和观点看,具有一些中国学者的原创性的观点,不仅可以反映出中国学者对宗教改革运动的研究,而且也能够看出宗教改革运动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从这几篇文章的内容也可以看到,并不存在着统一的宗教改革运动,而是存在着一种带着复数的诸宗教改革运动。举例来说,马丁·路德的改革注重于人的灵魂如何得到拯救;茨温利的宗教改革与苏黎世的独立和建立瑞士联邦的使命密切相关;萨沃纳罗拉的“新佛罗伦萨”,实际上是在市民与统治者结盟关系已经破裂后,建立一个基督教人民共和国;最后,在以闵采尔、盖斯迈尔为领袖的德国农民战争那里,宗教改革表现为建立一个由人民掌握政权、推动公益、维护人民福祉的人民共和国。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转化,是在三场政治运动和三次文化运动交替运作的状况下进行的。三次政治运动是尼德兰革命、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三次文化运动则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由于有文化的引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显得较为顺利。与其他两场文化运动一样,宗教改革运动也在思想和政治上摆正了政府与教会的关系,激发了人民的社会改革热情,为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过渡铺平了道路。

(责任编辑 龚 勤)

2017-04-19

朱孝远,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德国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欧洲文艺复兴史。

10.3969/j.ISSN.2095-4662.2017.03.006

猜你喜欢
宗教改革路德周年纪念
又是名牌、又多功能,声音又好听 Mark Levinson No.5805DAC/功放一体机 Focal Spectral 40周年纪念版音箱
110周年纪念版,支持8K,再度升级与优化 DENON(天龙)AVC-A110 8K环绕声功放
石河子大学举行建校7周年纪念大会
有魔力的音箱 Rogers LS3/5A 70周年纪念版
马丁·路德成名多亏险遭雷劈?
午夜来电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英国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DIY小卡片“玩”转思想史教学难点——以人教版“宗教改革”一课为例
Dr.Martin Luther King Day马丁·路德·金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