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家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017-03-10 01:36
关键词:受教育者道家教育者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浅析道家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戴义凤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道家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的两大主干之一。道家以“道法自然”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经济时代,道家教育思想从新的视角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丰富教育思想和文化资源。

道家;教育原则;教学方法

道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的学术思想界,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释家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在教育思想中,道家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的两大主干之一,其中儒家以培养理想型人格为标准,而道家则以培养自然型人格为标准。由于儒道两家在培养理想型人格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两家在教育思想、原则和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儒道两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两条主脉,以往学术界多偏重于对儒家教育思想、原则和方法的研究,而对道家的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所以对道家教育思想、原则与方法的探讨,有助于为我国现阶段教育思想、原则和方法提供新的视角。

一、道家的教育思想

“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和核心,“道者,万物之奥也”,[1]267“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本发展法则,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110大道运行的规则就是“自然”,“自然”则是指事物自生自发、自然而然的一种本然的状态,“道法自然”就是要顺应本性,按照规律办事,在教育领域内,“道法自然”就是需要按照教育的规律、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学生的本性、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道家思想中蕴含着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其中道家提倡自然之教,强调顺应事物的自然秉性,通过事物的自然发展,从而达到一种既合乎“人性”,又合乎“天性”的教育状态,这种“道法自然”的要求符合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教育原则和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压制学生,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侧重于促进个人的发展,体现着以个人为本位的教育观点。

二、道家的教育原则

教育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在教学活动中正确灵活的使用教育原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因材施教

“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1]128王弼认为:“世间万事万物,有前有后,有缓有急,有强有弱,有安有危,各有其本性和特点,要顺应其事物自然本性的规律,不违背其本性和发展的规律,顺势而为,顺其自然”,[2]受教育者是有血有肉的人,都有其特有的资质、特长、个性、爱好、兴趣、需求、动机和目的,并且有不同的认知结构特征,因此教育者要有针对性地考虑,采取不同的手段、措施和对策,以便于“对症下药”,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学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1]326教育之道也如“张弓与”,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通过量变达到的质变,学生的学习经验必然有所变化,那么教学所采用的策略与措施必然也是不同的。受教育者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同时,教育者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充实自己,只有在身心俱佳的状态下,才能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淡定自如,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机会,关注到学生的变化,从而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谋于未发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1]274其中说明的是教育中的预防性原则。连用了四个“易”字,强调了万事万物在开头的时候是非常重要并且易于改变的,所以教育者需要了解受教育者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发展阶段,预测可能面临的各种冲突,了解产生冲突的原因,有利于在冲突发生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不至于出现手忙脚乱,不利于教学进行的状况。谋于未发,告诫教师需要在问题还没出现之前就做好准备,也就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1]274

(三)循序渐进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1]208虽然“为学”与“为道”是对立的,但是道家并不是反对教育,此处撇开道家教育的具体内容不谈,就“为学”与“为道”的内涵的教育意义而言,老子客观上都强调了“益”与“损”的现象,“日益”强调的是一天天地增加,而“日损”则是一天天地减少。,二者内在地包含着一种量与质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274强调“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270可以看出道家强调学习的基础和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基础,是受教育者以后的学习基石,如不能积累一定的量,那么在后来的学习中将会受到挫折、打击,不利于学习的进一步进行。循序渐进则是强调学生学习的顺序性,强调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低级到高级的这样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的过程。所以老子告诫世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107表明的就是在教育中,任何拔苗助长、想一蹴而就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是违反了“自然规律”的不当不智之举。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教学要求,是符合受教育者的发展的规律的。

三、道家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原则的具体反映和体现,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及目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行不言之教

其中除了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之外,其更深的意义在于“无为”之教和“自然”之教,它与“处无为之事”相互规定。而“以百姓之心为心”,[1]213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

以身施教。“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1]246为什么教育者的“无为”,而受教育者却能“自化”?老子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暇谪”,[1]119可见,受教育者的“自化”来源于教师的“善言”与“善行”,最好的教育者一定是一个“善言”和“善行”的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180说的也就是这样的道理。《老子》中分别以不同的章节强调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和能产生的效果,其中存在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对教师教学要求的规定,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教学德行、教学技能和教学情感等方面要求。其中所主要表达的教育思想与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相同。

“无为” 。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内在的发展态势,这就叫“知常”,而如果我们凭一己之好恶或某种先入之见而主观妄为甚至胡作非为,就必然招致教育的失败,[4]故老子曰:“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1]72在道家的眼中,教育者不需要设计什么固定的教育模式或者探索什么抽象的教育法则,强调教育规律不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是一种内在的推动。这就要求教育者按照教学规律办事,不能以自己的主观状态来改变教学过程,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学习。因此教育者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他的最大功用在于让教育规律“自然而然”地呈现,让教育活动“是其所是”地进行。因而他是受教育者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要以受教育者为发展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需要遵循受教育者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年龄发展等方面的规律。按照教学活动各方面的规律进行教学,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要求,符合现代社会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提出的要求。

“以百姓之心为心”。[1]213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教学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对教师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和情感上的共鸣度有关。从道家的观点来说,就是“以百姓之心为心”,“自化”与“他化”是相对而言的,“他化”就是“外化”,就是指受教育者通过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而受到教化,而这种以别人在教学中、学习中的要求和目标来代替受教育者自己的要求和目标,是不可行的,这种教学是一种外部强制的、压抑的教学活动,通过这样对学生设置要求和目标,是明显不能够达到有效教学的教育目的的,同时教学活动也会呈现一种事倍而功半的效果。而“自化”也就是“内化”,是受教育者根据内在的需求而实现的自我教化,这就是一种内驱动力,是受教育者自身有学习的欲望,有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这种内驱力能更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学习,更好地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达到一种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自化”不能依靠外在的强制规定,而需要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需求与自觉,教育者需要实现“不言之教”以达到“自化”即“内化”,这不但需要教育者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情感,还需要教育者能自觉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了解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理需求。

(二)正言若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1]14由此引导出教人为善的同时也教人为恶的结论;又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1]14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双方中相互依存和发展的,这些都突出了道家教育思想中的“反”字。警醒着教育者应在进行显性教育的同时,要重视隐性教育的影响,注意显性教育在到达明显的教育目标的同时,查看其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是否顺应了学生的发展规律,是否有促进学生正面向上的发展。在其他教育工作方面,如课堂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同样需要注意同一事物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用矛盾的方式对待教学中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更好地进行教学。道家强调以“正言若反”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揭示出了现在社会中教育存在的局限性和深刻悖论。

当前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受教育者如何才能做到对知识真正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和应用呢?其中固然有很多因素,但教师掌握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只有教师掌握了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才能利用恰当的策略和措施进行教育,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只有个体自身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形成丰满的个性。具有丰满个性的人,才是能充满活力的人,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能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人。[5]只有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充满活力、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瞬息万变,才能有助于构建未来社会的主体。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儒家教育思想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论观点,在受儒家教育思想深刻的影响下,通过对道家教育思想的阐释,以期能提供全新的视角认识到教育活动中的教育思想、原则和方法,认识到受教育与教育者这两个主体之间的正确关系。

(责任编辑 远 扬)

[参考资料]

[1] 王凯.道德经释解[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326.

[2] 郭庆祥.老子详解[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122.

[3] 张燕婴.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189.

[4] 唐劭廉,吕锡琛.“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家教育思想的当代合理性阐释[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6-31.

[5] 柯闻秀.浅论儒道教育思想的互补性——兼谈对现代大学教育思想的启示[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4):8-11.

G422

A

1671-5454(2017)02-0117-04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7.02.031

2017-03-01

戴义凤(1991-),女,安徽滁州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5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道家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