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索

2017-03-11 13:17付玉红
文化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互动式职业生涯教学法

付玉红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文化与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索

付玉红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各大高等院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列入大学生必修课程已成为一种趋势之所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育的主要课程,其课程的开设、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技巧的应用都处在相对不成熟的阶段。我们根据该课程的特点,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运用该方法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水平。

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学;互动式教学;应用探索

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中加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这个课程具有深远性的意义,该课程的开设是在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形成的,它可以减轻我国目前人才建设的负担,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方案,减少他们的迷茫感以供他们今后的发展。

然而,这一课程的开设刚处于初期,尽管我国各界的许多学者都对此有所讨论和改进,但仍然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根据实践经验进行改革,争取将这一课程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特点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作为课程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并寻找适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为大学生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求职路径等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让刚步入大学、处于迷茫阶段的大学生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中,在逐步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设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努力实现的方案。总的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是一门涉及范围比较大的课程,它可以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给学生一定的职业技巧,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可以及时的让学生懂得职业观念,避免学生在大学四年生活中荒废青春。

然而,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不难发现,大学生对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能够很轻易的理解,但是对该课程所表达的真正目的却模糊不清,由此,真正参与进去的学生人数并不多,学习氛围也并没有那么浓厚。如今,大学生作为受教育阶段中的最高层,已不再是懵懂、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孩子了,因此,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一定要选择最优的备课方案,学生在教学中也会在教师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评定和接收,并通过自己的思想进行内容的内化和知识结构的调整。我们都知道,如果强制性的让学生接受学习,学生对学习便会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所以,让学生主动的接受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唯一能够接受信息的主体,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点设计出明确且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活动,还要为学生树立起强大的榜样,使大学课堂逐渐趋向活跃的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渐进步。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也要努力融入课堂之中,在课堂中积极和教师互动,和同学互帮互助,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自己从中受益。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具有互动和交流性质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是一种特定和具体的方法,而是包含了多种具体的方式方法。同样,这种教学要充分带动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之间多进行问题和观点上的交流和沟通,教师要发挥他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的指出学生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及时的改正。这一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最终达到较高的效率水平。同时这一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最大的差别便是互动式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要对象,看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开设以来,互动式教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在我们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问题式互动教学法

问题式互动教学法主要是以问题为主,教师向学生引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出,以此来获取知识,便于学生记忆。教师在课堂上教授课程时,可以适当的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在课程内容比较无聊时。在这时,学生听课的效率并不会太高,课堂氛围也避免不了沉寂,采用问题式互动教学法就可以减轻此类问题的发生,当学生接受到教师引出的一系列问题时,大脑神经便会有感应,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一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一内容时,自己过于平淡的讲述内容会使课堂过于沉闷,而如果向学生提问问题,如,“你认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应当如何改正自己的不足呢?”等等,这微不足道的问题却会给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问题式互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课堂上的效率以及学生的讲课效果,但也仅限于这样。要想带来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在教授时注意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善于提问问题。但是教师提问的问题也不能随意提问,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第二,要学会总结。课上的提问只是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而学生的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而教师如果不能够指出学生的不足且不公示正确的答案,学生便无法改正。因此,教师在恰当的时候,要总结出学生的观点和他们没有想到的方面,并将参考答案告诉学生。第三,问题尽量避免用华丽的语言表示。教师若运用华丽的语言向学生提出问题,而学生并不能准确的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含义,便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通俗让学生易于理解。

(二)交流体会式互动教学法

各大高等院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的主要目的便是为学生确立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制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通常情况下来说,该课程的教授内容主要是以职业的认知、对自己的认识、职场上的认识以及形势分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当大学生面对走向社会时,缺乏社会经验的他们便会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对。而如果他们能够有一个榜样来支撑自己,便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每一个成功的人的背后都会有一些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折磨,这些痛苦和折磨汇集成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件。教师如果在课堂中列举一些名人故事,不仅会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展,而且还会与社会现实相接近。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阅读课外书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教材中的内容加以扩展,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读书心得,这样的交流互动,会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社会能力。

(三)模拟情景式教学方法

看到这一教学方法,我们不难明白,这一方法就是要求教师根据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向学生模拟出特定的情景效果,这一情景会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来做出抉择,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建立模拟情景式教学,要进行现场模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现实中的场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案例。这样在让学生眼界更加开阔之外,也能让学生在感受完模拟的情景之后,态度和认知角度上有所转变。例如,教师在讲授毕业之后学生的求职途径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现场模拟。在模拟完毕后,学生对此会有很多的感受要陈述,例如有的学生平时不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在众多求职者和领导面前便会显得很紧张。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价,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在知道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后,便会对自身有了一定的要求。

(四)练习式互动教学法

练习式互动教学法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导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学会各种技巧来应对。根据学生不同方向的能力,练习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进行区别对待。例如,在这个课程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做一次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练习,该练习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详细的规划,并说出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成功人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所属专业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分别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经过多次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通过这种练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并根据自己现阶段的状况制定出相应的目标或计划。

结语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位教师,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将自己设计的教学任务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以及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教育在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互动式教学法便是这样。互动式教学法不是简单的提问和总结,不是一味的坚持一种方法永不变,而是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具有开放性等特征的教学方式。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阶段的最高层,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的为人处世和做事风格影响着他们今后步入社会的状况以及职业选择的成功与否。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在高等院校中的开设,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该课程是一门相当考验学生综合性能力的课程,而在这一课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并进行合理的运用,提高了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以及效果。将师生之间的关系加以缓和,并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充实且合理的度过大学的四年生活,并为了今后的人生制定出自己的目标。

【责任编辑:王 崇】

2017-02-14

付玉红(1982-),女,山东济宁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2

A

1673-7725(2017)03-0124-03

猜你喜欢
互动式职业生涯教学法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初中美术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曼巴传奇 KOBE20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