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驱动下的流行语传播探索

2017-03-11 13:17乐国斌樊子名
文化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模因总动员流行语

乐国斌 樊子名

(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语言与文化】

模因驱动下的流行语传播探索

乐国斌 樊子名

(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而流行语是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语汇。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从流行语的两种传播途径来看流行语的语言模因现象,旨在为流行语模因现象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深刻理解流行语的传播做出新的探索。

模因;模因论;流行语;传播途径

一、模因论概述

模因论(memetics)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起源于英国学者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发表的著作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模因(meme)这一术语由基因(gene)一词演变而来,意为“被模仿之物”。

自出现以来,模因论相继被引入众多学科,如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不一而足。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模因是一种文化基因,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因此模因是依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的。任何事物,只要能通过模仿得以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何自然认为模因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都有可能成为模因。[1]由此可见,模因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影响(感染)语言的使用者(宿主A)或学习者(宿主B)。

道金斯(Dawkins)用三个指标来衡量模因的强弱:一是复制保真度(copying fidelity),语言具有很高的复制保真度,所以人类知识可以代代相传;二是多产性(fecundity),模因的复制能力很强,传播速度很快;三是长久性(longevity),复制的模式存在得越久,复制量就越大。[2]

Blackmore认为:“让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正是我们所拥有的模仿能力。”[3]由于“模仿”和“创新”的传统对立,很多人认为模仿是一种低级的复制行为,Blackmore却认为人类的每一项发明创造都是从已有的发明创造中演变而来,由模仿开始,及至创新。[4]

Heylighen认为模因要成功复制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记住(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播(transmission)。模因的表现需要稳定的物质载体或媒介,如音频、视频、书本、照片等。他认为强势模因就是能够顺利通过以上四个阶段,且能周而复始地得以复制和传播。[5]

何自然认为语言既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一种显著的文化现象。[6]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指一些特殊的词语在较短的时期内成为一种时尚或者热门词语,引发人们竞相模仿并广泛传播。可以说,流行语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语言先锋,体现了时代的气息和社会文化的更替。在现今这个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流行语的出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频繁。流行语的创意性与趋同性是语言和文化发展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复制和模仿而传播的一种语言模因。本文试以模因论为基础,按照流行语传播的两种主要途径,即传统媒体和网络,对流行语传播中的模因现象进行探讨。

二、流行语的主要表现形式

根据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生的定义,凡是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地区、一定的语言群体中流行的词语就是流行语。[7]与此类似,《现代汉语词典》对流行语的定义为:“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语汇。”语用学者冉永平也认为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一定社会群体中被广泛使用和传播的语汇。[8]

流行性是流行语的基本特征。随着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词汇不断发展变化,流行新词不断产生。有人甚至说如果莎士比亚活在当今的英国,可能是半个文盲。流行语同语言系统中的其他词语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它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还能及时反映生活,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极强的生命力。凡是生活中新出现的事物、现象、观念都会投射在流行语言中。比如,“绿色”原本只是一个颜色词,如今流行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且贯穿于各个学科。由它组合而成的词语从之前的“绿色植物”到现在表示“绿色环保”的一系列词语,如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服务等,甚至还出现了绿色化肥、绿色工业、绿色家电、绿色汽车、绿色冰箱、绿色包装、绿色效益、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消费、绿色审计、绿色管理、绿色开发、绿色治疗及绿色批评。

刘红曦认为,从词语的来源上看,流行语一方面吸收外来词,另一方面则更多地是利用语言系统中的词语组合成新的词语;从构词的特点看,流行语大多采用复合的方式类推生成新的合成词。[9]例如,爽、酷、拇指一族、低头族、煲电话粥、PK、YY、海选、零距离、斑竹、作秀,等等。按照流行范围划分的话,流行语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民流行语,另一种是局域流行语。[10]全民流行语是指在全民范围内被复制和传播的流行语,如十八大、奥运、反恐等。局部流行语是指在某个区域或某个社会群体中被复制和传播的流行语。校园流行语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范例,如枪手、考研、挂科、重修、烤鸭(专心考雅思出国的学生)、卧谈会(就寝后躺着交谈);广告流行语,如地球人都知道、谁用谁知道、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网络流行语,如大虾、菜鸟、灌水、置顶。下文将依照流行语传播的两种主要途径来分析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

三、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

(一)传统媒体传播的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

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现今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语,如绿色、纳米、双赢、三个代表、酷等,都是借由传统媒体传播开的。依靠传统媒体传播的流行语,其语言模因很容易成为强势模因,被广大受众接受和使用。如电视剧中经典的台词对白“世上无难事,只怕狠心人”(电视剧《武林外传》对白)源自谚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自从美国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Toy Story,1995)在国内取得骄人的收视率后,进卡通电影的中文译名就与“总动员”不离不弃,如《昆虫总动员》(A Bug's Life,1998)、《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2003)、《华纳巨星总动员》(Looney Tunes Back In Action,2003)、《超人总动员》(The Incredibles,2004)、《汽车总动员》(Cars,2006)、《蜜蜂总动员》(Bee Movie,2007)等。在生活中,直接被引用的广告语也是多不胜数,例如:我的眼里只有你、爱你等于爱自己(娃哈哈纯净水),一切皆有可能(李宁牌服饰)。在报刊中,由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带来的标题不胜枚举,例如:“德、智、体”一项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少(扶贫工作)。前者保留了原语言模因的全部形式,后者则保留了原语言模因的基本结构。斯宾塞·约翰逊的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也快速成为一个独特的语言模因,并产生“谁动了我的……?”“谁动了……的奶酪?”和“谁动了……的……?”这三种标题格式,如:谁动了我的联赛?(《青年报》)、谁动了保险业的奶酪?(《国际金融报》)、谁动了孙英杰的钱包?(《华西都市报》)。依靠传统媒体而传播的流行语不仅覆盖范围广,而且能在人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因为传播时的流行语通过直接或间接引用各种号、台词、歌词、名言警句、引文等创造出强势模因,于幽默中见机智,平淡中显新奇,易受大众的追捧。有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流行语的模因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复制和传播为流行语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通道。

(二)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流,网络语言也就应运而生。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让语言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变革。在网络上,网民可以少有顾忌地直抒己见,其中有一部分语汇成了语言模因,并通过网络被快速地复制和传播。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文化传播的产物,模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说,语言模因是网络流行语复制和传播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带有强势模因的网络流行语人们都耳熟能详。例如,网络流行语中的“青蛙”(丑男),源自丑陋的癞蛤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与“青蛙”对应的是“恐龙”(丑女)。有些流行词是根据汉语的谐音而模仿的,例如:人参公鸡(人身攻击)、虾米(什么,来自闽南语发音)、挽尊(回帖帮助别人挽回尊严)、有钱人终成眷属(它的原始信息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有些流行词利用数字的汉语谐音来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例如:88(拜拜)、9494(就是就是)、520(我爱你)。由于网络语言具有快速、便于理解、沟通方便、信息量大等特点,网络上的流行语在生活中几乎同步传播,产生了大量的语言模因。强势的网络流行语模因会引起网络受众的关注,并最终被受众接受、传播。通过网络传播的流行语模因不仅丰富了词汇,而且还因其时尚新颖、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特点,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网络语更丰富、形象。

四、结语

流行语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顽强的生命力。它反映了社会现象、特定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等,是一种简洁易懂、时尚有趣、具有权威性的强势语言模因。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现代媒体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使得传播业无论在传播的速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得益于此,流行语的传播在语言模因的驱动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被复制、传播。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4(6):54-64.

[2]道金斯著,卢允中、张岱云译.自私的基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20-23.

[3][4]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2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15-27.

[5]Heylighen, F. 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Proc[A].Congress on Cybernetics (Association Internat. de Cybernétique, Namur[C].1999.418-423.

[6]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6(2):94-103.

[7]陈原.新词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1.

[8]冉永平.语用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4.

[9]刘红曦.论流行语[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1):114-119.

[10]张颖,马连湘.流行语略论[J].学术交流,2003,(11):134-136.

【责任编辑:周 丹】

2017-01-03

本文系怀化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模因论视角下商务英语写作新探”的研究成果。

乐国斌(1975-),男,湖北黄冈人,讲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研究。

G206

A

1673-7725(2017)03-0190-04

猜你喜欢
模因总动员流行语
夺花总动员
夺花总动员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海底总动员
巧借 流行语
海底总动员2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