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技能与艺术表现的关系

2017-03-11 14:31金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歌唱声乐舞台

金刚

(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吉林通化 134000)

1 声乐表演艺术的定义

音乐这门学科包括歌曲演唱归根到底它仍是属于一门舞台表演艺术,舞台永远是它的归属。作品与演唱,不仅要通过听觉传达,而且还要通过视觉进行传达。换句话说,观众既要听到演唱者的声音属性,又要看到演唱者的表演属性才算是完整的。作曲家所创造出的所有音乐音素,只有通过表演者进行合理地、优质地演唱才能使干劣的音符变成活着的、运动着的旋律和音乐语言,从而完整地表达出歌曲的思想情感,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所以作为演唱者来说,其任务有两个,一方面是传达作曲家原意的,而另一方面也担负着二度创造的使命,倘若作品离开了完美的二度创造,就是没有灵魂和生命的行尸走肉。

歌唱艺术是演唱者的舞台综合能力的一次展示,也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其中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歌唱艺术也是演唱者歌唱技能的一次检阅。一个优秀的演唱者声乐技巧精湛是必备的条件,且其各方面的文化知识素养也应是扎实、广阔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歌唱艺术又是一项综合性超强的艺术表现形式。

传统的声乐唱法中流行也好、民族也罢、仍属美声唱法是声乐里各类唱法中最难成就的一种歌唱类别。在声乐教学中亦是如此,如何运用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歌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准确传达作品的内在情愫,是众多音乐教师们始终都在追寻的一门重要课题。而如何把作品演绎得婉转、动听,使听众们能够深刻体验到音乐美感,则要求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演唱技能,而这种才能包括了音乐上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比较不错的声带条件。我们都知道,呼吸与发声训练是学习声乐作品前的重要前提,同样也是提高歌唱技能的必备条件。美声唱法讲究的是打开喉咙、气息歌唱,说起容易,但实际上这对学习者们来讲,也是最难的,凡是学过者,对此都深有体会。也正因如此,学唱者在追求这一原则过程中也往往更加容易出现发声状态不科学的现象,比如:为了打开喉咙则实际上是没有真正打开,位置低,下巴不稳定;为了深呼吸,其实呼吸不深,而过于靠后,堵死;为了高位置而高位置,实际上则不是真正的位置高,声音和气息都很浅;为了得到充分的共鸣而把喉咙撑得很大,反而使声音显得很空、很白等等一系列不正确的发声状态。

莎士比亚曾说:“发声时要用无声的呼吸把喉咙放松,同时,这种感觉要牢记于心,如同打哈欠般的唱着“啊”字,这时的呼吸就犹如情绪激动时的抽搐,声音的感觉位置也要提得高,总的来说,发声时全身的有关器官之间的活动需要相互协调,共同工作。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建议学生经常对着镜子进行自我练习,与此同时,发声的共鸣腔体也要适当地强调起来,必须做到嘴巴张开、微笑、半露上牙、舌头放平且舌根放松,舌尖靠齿,下巴放松稳定,身体呈直立状态,胸要保持挺起不可前倾后仰,总之,就是要在还没有出声的情况下就要先想到要唱的音,随即唱出来的声音要保持好,发声力求集中,平稳,声音走向是靠前的状态,搭载气息的支持运用等一系列正确的歌唱方式。

对于声乐学习者们来说若想在声乐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拥有正确的歌唱技巧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如今,在中国多少有美妙的歌喉和比较不错的歌唱技能的从业者唱着唱着就遇到了瓶颈期,这其中主要就是因为其音乐文化综合素养不够以及作风过于平庸俗气,使其最后不能成为一位真正具有品质的“家”,而只能混迹在普普通通的世俗歌手中,随波逐流。而想真真正正的成为一名大家,不仅需要具备高深的专业技能,更加重要的是需要有更深层次的艺术涵养和人文精神,这对艺术表现力的抒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否定歌唱技巧的重要性,歌唱技能固然重要,它要求演唱者要对呼吸控制方法与正确的发声方法有着透彻的理解并能拿捏的游刃有余,只有做好这些之后才可以谈到作品演唱的环节,才能把自己的天赋、技巧与内心浓厚的音乐感混成一个整体,并将作家的意愿通过流动的乐音传递给听者。此外一名优质的歌唱者还需要有自己对作品独特的理解感,把对歌曲的独到见解表达出来,这点是很重要的,笔者认为,很多遇到瓶颈期不能更好向前发展的歌唱家们究其原因与这点都是有直接关系的,而这点也是那些空有高深的声音条件的庸俗的歌者们所不能理解运用的。

2 声音技巧的运用

良好的声音是辅助工具、优质的发声技巧是通过方法、深层次的艺术涵养是本质,加上一部比较不错的作品作为材料,再接下来就是关于声乐的艺术表演问题了。在歌唱舞台表演中首先要做好歌唱前的思想准备。例如熟悉作品。学习一首新的声乐作品,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充分理解作品的背景,并对其细细琢磨、品尝,领会作曲家真正的用意到底是什么,这其中更需要对作品的曲式、调性、速度、力度等要素进行更加具体、深层的分析和把握。歌词是歌曲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将人物情感进行细致的表达,硬生的符号通过歌词使其形象化、具体化。而文学的语言本身就具有艺术特点,每句、每个字都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因此在表达音乐语言时,必须要以内容的表现需要为准确的出发点,使音乐处理同歌词内容的表现做到无缝对接、恰如其分,使处理作品的工作,完全为歌曲表现情感的目的而服务。语言是感情的具体体现,歌唱表演是离不开语言艺术的。有的专家或学者认为说歌唱时的咬字吐字与平时的念字是截然不同的的,而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及其片面的。要知道,每个人都会说话或者是朗诵,而在说话和朗诵时,音的高低、大小以及声音的共鸣、力度、调直和呼吸都是属于下意识的口腔运动,所以它是自然的、松弛的。而歌唱艺术它不仅是音乐艺术,又是一门语言艺术,因为无论是究其其中的语调也好,音色也好,共鸣也好还是节奏也好这些都是歌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音乐要素,而它的运动状态实际上与说话、朗诵时的运动状态是基本一致的。著名的华裔声乐教育家赵梅伯在《歌唱的艺术》中提到:一个有修养的歌唱家,除了有自知之明以外,还要在音乐技术方面做彻底的研讨,才能将歌词中每一字每一句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出来,随后再按诗律把重要的、次要的文字融入乐律中,再以丰富的想象力与完美的音色自然地唱出,这才是正确处理歌曲的方法。其次,在歌唱艺术中,准确地把握演唱的行进速度,对歌曲意境和情感表现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性,此外,声音的力度也很重要,它是音乐表现的物质基础,因为音乐的旋律美和情感美,是要靠声音的力度和强度来具体体表达的。缺乏力度表现能力的歌声,是生硬、缺乏活力的。与此同时,音色的处理在歌唱艺术中也尤为重要,它即是表现歌曲情感的必需品,又是音乐表现的必备条件,实际上人类语言中的音色是受到感情的直接支配的,具体表现为高兴时,音色明亮;悲哀时,音色沙哑暗淡;愤怒时,音色粗糙等等,在这么多的音色状态中,学习者要善于运用“高兴时”的状态进行歌唱,这时候的声音色彩才是正确的,同时要加以科学的发声状态对这种音色进行二度创造,听众才会感受到歌声中的明亮、优美以及愉悦感。当具备了以上的声音条件,基本上歌唱前的准备工作就已经达标了,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便是歌唱的舞台表演了,也就是声乐教学中所经常提到的声情并茂、神形兼备”的歌唱舞台艺术了。

声乐表演属于感情艺术,古今中外的声乐专家及音乐理论家也普遍认为歌唱表演要通过情感表现才能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德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兼作曲家马泰松曾说:“感情作用于人的内心,要怎样用呢?当然不只是通过声音的自然属性,而主要是通过巧妙地、多样地以及类似跳跃中的停顿感、加速感、力量感以及抑制力等数以千计的声音技巧,而决定这些技巧的,不是什么数学计算,而是受过客观环境的熏陶以及后天的主观训练而获得的。”因此,歌唱表演艺术必须也只能通过各种声音因素的变化、对比来把歌曲的情感和内涵传达给听众,起到歌唱最本质的社会服务作用。当然如何将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作品都能够通过巧妙的声音技巧变化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要多听,听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时期的作品适合用什么样的声音变化来诠释了,有些歌曲就是需要思想集中进行二度创作,造成一种的幻想的、意境的感觉,同时要保持这种感觉,使其集中向心,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作品中的角色生动的叙述出来,这时听众就会跟随着你的塑造去往同一个意境中。

3 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的关系

声情并茂,这是歌唱艺术永远遵循的一条“法则”。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在歌唱学习的初级阶段往往还是对学习掌握声音的方法有所侧重,而对作品的表达,音乐的处理,情感的流露并不重视,觉得那是以后需要面对的学习任务,可是当到了需要面临这些要点的时候,声音又走了样,仿佛一点都没学过,不会唱了,所以说,情与声应当永远是一对孪生兄弟,而如何让这对兄弟能够很和谐的相处,这个方法也应当是贯穿于歌唱学习的每个阶段的,这不仅是关乎作品诠释,就是发声练习笔者认为也同样地需要两者共存,正确的发声方式笔者认为也应带着乐感去练习,这样发出的声音就会充满律动感,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说的好:“作为一个歌者来说,如果没有情感,就只能是一个歌唱匠人,而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歌以咏言、声以宣言,哀乐托于声。”从老先生的片刻词语间足以见得,歌唱艺术不是为了歌唱而歌唱,而是通过声音,将词的原意生动地、具体地、带有感情地充分表达出来。可又话说回来,道理固然都懂,可是又要如何落实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呢?笔者认为,这其中唱词这个环节很重要。首先要深入到唱词的情景中,也就是说要把歌词的意境牢牢地刻在记忆中,其次是要自我感动。”感动他人是歌唱艺术追求的目的,而“感动自己”是歌唱艺术中的核心,它来源于二度创作中内心、灵感的投入,没有这种投入,就不会是真情的流露,也就称不上表演艺术了,那种“无病呻吟”、“皮笑肉不笑”的表演是欺骗不了观众的,那种拙劣的表演只会使他人感到反感。因此,歌唱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必须要足够准确,要掌握歌曲的情感变化与发展,并保持真性情地流露。绝不能是空洞的“热情”或“悲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曾指出“冷淡无情的表面技巧,与声名狼藉的“灵感”(只是装作热情)其营造出的恶果是相同的。”

歌唱艺术不仅是听觉艺术,也是观赏性很高的视觉艺术。在歌唱舞台上,歌唱表演者也需要像舞蹈表演者一样,要有一些身体曲线的艺术造型。当然与舞蹈动作不同的是歌唱舞台动作讲究的是简练、准确,要根除歌唱中所不应该做的一切,经验不足、心态较差的歌者,在舞台上往往会出现手脚豪无意义的乱动,好像无处安放的感觉,要知道这会造成欣赏者眼花缭乱的感觉,十分影响观众的舒适感,歌唱表演动作要求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歌唱舞台动作如同声、情相结合的道理一样。歌唱表演中,良好的肢体动作是用来补充歌唱语言的一种传递形式。任何一种动作都不宜离开内心中的真性情,没有真情的肢体动作是空洞的、机械的,只有准确、真实的肢体动作作用于歌唱当中,才会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精湛的演唱技巧与完美的舞台表演在歌唱艺术中是相辅相成、必不可少的两方面。没有良好的演唱技巧,舞台表演就无从谈起,反之,脱离了舞台表演,纯粹的演唱技巧也就成了机械、杂耍,失去了歌唱艺术自身的价值。对于一名歌者来说,技巧不是目的,而是加强歌唱艺术的手段,而这所有的手段都应服务于作品情感的表达。歌唱者应当根据作品中艺术表现的需要,将声音技巧灵活自如地、创造性地运用到演唱中去,使歌唱与表演真正地达到和谐、统一。

[1]薛良.威廉·莎士比亚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音乐,1994.

[2]叶德敏.语言、情感对歌唱艺术表现的作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4):107-108.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4]袁文.歌以咏言 声以宣意-谈声乐的情感艺术[D].青岛:青岛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歌唱声乐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