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如何适应数字媒体教学

2017-03-11 14:31吴兴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数字人才

吴兴玺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兰州 730020)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视听享受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在当代艺术设计领域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对艺术设计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只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将数字媒体教学适用于艺术设计中,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当代设计人才。

1 当下“艺术设计”教学现状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艺术设计专业的好多课程都是通过网络帮助完成的,互联网能够使艺术设计更加快捷、高效,同时还能达到手工绘制无法达到的高度。

虽然绚丽多彩的作品给学生们带来视觉冲击,但是计算机使用的弊端也在逐步显现。学生刻意追求互联网的强大使用功能和视觉效果的冲击,忽略了人脑的独立思考和主动设计能力。一些艺术院校,追求生源入学率,开设大量的设计软件课程,而忽略了艺术设计教学对学生的主要教学目标和培养目的。导致最初的办学定位偏离了轨道,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成了计算机软件操作者。假想一下,如果艺术设计教学没有扎实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作为储备,即使计算机学习的再如何优秀,也仅仅是一名精通计算机软件操作的工匠式学生,而不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富有创新型思维的艺术设计人才。

虽然有的院校在教学设计、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可以通过完善教学内容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化、商业化、专业化的就业环境。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模式,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通过举办交流活动、参加设计比赛、利用实验室和校外各实习基地资源,进行艺术设计的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在建设师资队伍方面,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教学理念;也可以通过专业进修,选派接受能力强的教师到对口企业锻炼、实践;还可以定期、不定期邀请专业设计师到校进行授课、开展讲座,进行交流,借以强化人才的社会竞争能力。

2 数字媒体教学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数字媒体的发展无疑给艺术设计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数字媒体已经成为日常教学中最为普及最具有功效的教学工具之一。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新型的与时俱进的艺术设计人才,故,构建和优化数字媒体教学和艺术设计相结合、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数字媒体教学把传统的平面设计、纸质印刷、广播电视还有数字网络等主流媒体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纸质出版物输出的信息逐渐被数字信息所取代,在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上通过媒介展现出来。这种载体的变化需要多种学科的综合知识交叉相互为用。互联网科技在软(硬)件等方面的普及和发展扩展了艺术设计者的创造性创新型思维,革新了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正方兴未艾。它给受众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表现形式精彩纷呈,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新颖思维方式,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在给艺术和科技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方便了艺术创作的同时给艺术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把新型的数字媒体和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有必要地联系到一起,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同时,还培养着具有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想要应对未来市场的需求,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就要试探进行交互式互动体验,进行相互融合,交叉互补。而在当下的教学体系中,各个院校作为独立教学细胞,相互之间缺少联系与合作,即“信息共享”。虽然在软件工程专业有开设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在艺术专业也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但都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没有追本溯源地切磋琢磨,就更别说打破砂锅了。根本没有形成优势互补。

自世界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公立包豪斯学校”(德)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一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1]。应用于艺术设计的技术不仅仅是唯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只有“创新”才是永恒的主题。艺术设计教学的理念要逐步适应数字媒体的发展,在这个学科和领域所需要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深厚的艺术设计素养,还要能娴熟的运用和应对数字媒体技术。这再次证明了唯有持续学习,交叉学科发展,建立复合型教师队伍才能适应数字媒体教学的时代特色,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3 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计算机本身具有多么强大的功能,但它毕竟是机器。互联网和计算机仅仅是一种科技手段,也就是说,它们本身无非是工具而已。身处新时期艺术设计必须有创新意识。技术和艺术之间既相互为用,又互相约束。在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能抛开互联网和计算机数字技术于不顾。数字媒体是艺术设计强有力的支撑,艺术设计者必须掌握熟练的计算机驾驭技巧和操作技能,如此才能把艺术设计的个性创意完整的表达出来,得到最佳的创作效果。

艺术设计教学不仅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还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了解新的设备的技术特点和使用技巧,增加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水平,让学生们懂得:只有满足艺术设计工作的市场需求,应对好实际设计作业,才能成长为优秀的专业艺术设计人才。

我们的教育历来都讲究“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基础、认知结构、和学习力,综合运用数字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优化整合,尽量呈现数字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2]。对于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教学时要适当降低操作的复杂性和降低各种硬件设备故障的机率。为了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达更为流畅,要加强知识点的连贯性,使艺术教学更为严谨。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都需要“灵感”。犹如爱迪生(发明家、企业家)所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99%的汗水,没有这1%的灵感,99%的汗水是徒劳的。这1%的灵感就来源于艺术设计者对艺术创作的浓厚兴趣,引申说,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艺术创作者只有放飞思绪,大胆假设,执著创作,努力挖掘身边的空间环境,重新审视身边的普通事物,,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敢于探索,将自己天马行空的个性化思维展示到作品当中,不要担心别人的嘲笑和不接受。同理,作为指导老师,要充分赞赏学生的创意和作品。鼓励学生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只要能够做到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就是成功的教学行为[3]。

4 结语

将来的艺术设计教学更多会向数字媒体、互联网进行转化,面对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的时代特点,需要我们各高校“信息共享”、协同探索一条符合市场化、商业化、专业化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艺术设计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必然融合到一起。

我们只有通过课堂案例教学提高学生们艺术设计素养,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和知识面,在培养同学们创作、创新、创造的能力的同时,培养既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又有独立创作思维的符合型人才。

[1]刘素芬.数字媒体时代构建新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132.

[2]高聪毅.“微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创新[D].上海师范大学,2016.

[3]刘希.以平面设计类课程构建动画专业基础教学体系[J].艺海,2017(10):119-121.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数字人才
人才云
《星.云.海》
《花月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答数字
数字看G20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