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2017-03-12 11:01吴娜
林区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体质

吴娜

(湖南省警察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体育部)系,长沙410138)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吴娜

(湖南省警察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体育部)系,长沙410138)

非体育专业学生接受体育锻炼的机会比较少,加上信息时代许多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所以,现代大学生很少能够自主地开展体育锻炼,学生的健康意识也比较薄弱。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在体育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教育,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质健康水平

一、研究背景

1.调查对象

以某外国语学院2013级在校大学生为例开展调查,共计4 882人,包括1 029名男生和3 853名女生。

2.调查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方法较多,包括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实验法,以及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其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问卷是以研究目的为基础而设计,并聘请有关专家对问卷指标进行认定,认定率高于85%。同时,随机抽取50名学生,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检验次数为2次,第1次和第2次间隔2周时间。根据检验结果,2次检验的相关系数可用R表示,则R=0.89,P<0.01,说明问卷中设计的指标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一套问卷包括三份:第一,体育意识与行为调查问卷;第二,体育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将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评价分级,共分为五级,用A、B、C、D、E来表示,分别代表非常清楚、清楚、了解、不清楚和不知道;第三,体育行为调查问卷。在本次研究中,共发放问卷4 882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4 801份,有效率为98.3%。

二、体育教育调查结果分析

1.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依据相关标准,测试分数以100分计,超过86分为优秀,76-85分为良好,60-75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及格。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中,优秀和良好率都在上升,且大学二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高于一年级学生,而三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又高于二年级学生,整体呈提高趋势。

2.体育意识调查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了解体育健身活动的渠道主要有媒体和网络、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其中1-3年级学生通过媒体和网络了解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分别为78.3%、89.3%和80.5%,通过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了解的分别为37.9%、24.2%和31.8%。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够起到健身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随着年级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痛苦的。对体育动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52.3%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身体,有34.5%的学生是为了调节自己的情绪,12.8%的学生是由于其他原因而选择体育锻炼。

3.体育行为调查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真正产生体育行为的学生却不到50%。其中,85.7%的女生只在体育课上锻炼,有23.7%的学生会参加校内的其他体育活动,且以男生居多。同时,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高于女生,其中主动参加锻炼的学生占68.3%。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体育课中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行为,但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

三、健康教育调查结果分析

1.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结果

在体育健康知识的问卷调查中,设计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安全的运动强度,另一部分是运动强度常用指标。调查结果显示:A类学生仅占0.05%,B类学生占1.35%,C类学生占13.48%,D类学生占58.29%,而E类学生占16.83%。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掌握得比较少,因此,在高校健康教育中,应强化这方面知识的教育,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其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利用运动会、普法日等活动组织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为体育健康知识,结合当前在校生的健康现状和社会发生的健康事件实例,提升高校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重视。

2.健康体育行为的调查结果

大学生在发生体育行为时,需确保其科学性,只有健康的体育行为,才能使大学生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确保通过体育锻炼就能够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依据调查结果,我国很多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在体育运动前的准备活动都不是主动完成,而是在体育教师的要求下进行,这部分学生占68.78%,而能够自主完成准备活动的学生仅占24.38%。此外,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上存在以下几种现象。第一,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根本就不做准备活动,在课外自主锻炼时也同样如此,这部分学生占29.32%,这不仅不符合体育锻炼的流程,还会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肌梗塞、心律不齐等疾病;第二,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大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基本是在体育教师的要求下才表现出来,而且表现结果并不理想,能够自主进行健康体育锻炼的学生则更少。因此,在日后的体育和健康教育中,应强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由此可见,根据高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和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

四、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素质,需要合理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并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和投入力度,真正增强全校师生的重视程度。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体育锻炼情况,合理进行课时分配,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羽毛球运动练习,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羽毛球技能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以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共同提升。与此同时,每个小组之间也进行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增强他们参与羽毛球运动的主动性。其次,通过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健康意识,让他们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有利于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加大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检查力度的情况下,注重高校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在健康教育中,应加强体育健康知识教育,使学生能够产生健康的体育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王京转.体育课对大学生健康意识养成的影响[J].当代教育科学,2015,(11):62-63.

[2]贾灿.从学生体质健康视角探索高校体育发展趋势[J].湖北体育科技,2015,(5):469-470.

[3]袁海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5,(3):146-149.

[4]唐进昌.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洞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3,(36):97-97,101.

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WU Na
(Police Command and Tactics(Sports Departmen),Hunan Police College,Changsha 410138,China)

Non-sports students have less chance of taking physical exercise,and many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can b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network.So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rarely are able to carry out their own physical activity.Students'health awareness is also weak.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hys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article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awareness of the health educa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health education;physical health level.

G807.4

A

1008-6714(2017)07-0079-02

〔责任编辑:钱晓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36

2017-04-06

吴娜(1976-),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从事大学体育训练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