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詈词特征及发展趋势探究

2017-03-14 01:02张丽红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语言

张丽红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网络詈词特征及发展趋势探究

张丽红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网络詈词由传统詈词演化而来,具有鲜明的网络词汇特征,但仍保留詈词的基本属性。随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网络语言生活更加频繁,网络詈词的发展呈现词族化、去詈化、国际化等特点。把握这一趋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利于网络语言环境的进一步规范,有助于建设网络良好生态。

网络詈词;属性;规范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不同时代拥有不同的语言风貌。在互联网时代,以网络为基础产生了网络新闻、BBS、QQ、Facebook、Twitter、博客、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一批新的媒体。这些新媒体对语言的影响深远,带来了一系列语言问题。近来,网络低俗用语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其中,就包括网络詈词的泛滥。本文借助网络大数据等研究手段对网络詈词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对网络语言环境治理有一定帮助。

一、网络詈词的特征与属性

骂詈是历史悠久的言语行为。对于詈词,学界有不同的定义。早期研究者王希杰对“詈词”的解释很具有代表性:詈词是“侮辱他人的粗野的或恶意的话语”。[1]刘福根认为詈词“指的是粗野或恶意地侮辱人的话,包括恶言恶语、粗言脏语、淫语秽语等等”[2]。曹炜则认为:“詈词是人们在詈骂他人时所使用的一种词语,是构成骂詈话语的最常见、最重要的单位。”[3]作为网络词汇的一部分,网络詈词是在保留詈词基本属性的基础上的一种变形和再造,带有鲜明的网络词汇特征并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有的网络詈词是传统詈词的同音利用,如“牛逼”、“草泥马”等;有的是再造新词,如“屌丝”、“逗比”等;有的是外来词,如碧池(bitch)。

(一)网络詈词新特征

网络语言是现实语言的延伸和投射。网络詈词大多从传统詈词演化变形而来,多是谐音代替,同时又由于输入法造词产生的象形创造、汉语的修辞手段等原因,具有了一些新的形式特征。

1.谐音字

网络詈词在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字的大量出现。比较常见的是将“逼”代替女性生殖器官,如“傻逼”、“逗逼”、“装逼”、“撕逼”、“逼格”等,其他如“尼玛”(你妈)、“草泥马”(操你妈)、“卧槽”(我操)、“碉堡”(屌爆)等亦是谐音字代替的网络詈词。网络一度流行的《草泥马之歌》的歌词中诸如草泥马、马勒戈壁、窝草、狂草等运用谐音字的网络詈词频繁出现。

2.字母、数字、符号代字

用拼音字母、数字甚至符号代替敏感字眼作为詈词使用。这样可以应对网络屏蔽,在输入上较为便捷。例如:

【例1】 SB楼盘,还捂盘惜售,惜NMB,什么JB开发商,CNM。(安居客,2016-03-22)

例1中SB(傻逼)、NMB(尼玛逼)、JB(鸡巴)、CNM(操你妈)都是用拼音字母作为詈词使用,其他如装B、TMD(他妈的)、SJB(神经病)、BC(白痴)等都较为常见。有以数字代替,像438(死三八)、902(就你二)、250(二百五)、74(去死)、213(2B)等;还有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例如“艹”“我屮艸芔茻”“我凸(艹皿艹 )”等符号代替“操”字等。

3.省略

有因节略、保留,导致省略后或保留下的成分词汇化,如常见骂詈语“我操你妈”往往只保留主语、谓语、宾语或其他部分,词汇化成为“卧槽”(我操)、“操”、“尼玛”(你妈)等;有汉语词语缩写后产生新意而成的网络骂詈语,如:蛋白质(笨蛋 + 白痴 + 神经质)、天才(天生的蠢材)、呕像( 令人作呕的对象)等;还有一些通过分离汉字声母和韵母,重新组合新词来指代原有字词,如“靠腰”、“次奥”通过析取汉字“靠”和“操”拼音得来的。

4.隐喻

利用汉语的一些修辞手段创造新词,如“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青蛙”(形容相貌不佳的男性网民)、 “包子”(形容某人笨,或者长相欠佳)等等。

(二)网络詈词的本质属性

我们以人民网舆情检测室《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公布的大数据作为语料对网络詈词的本质属性进行相关研究。

表1 2014年排行前25位网络低俗词语

(数据来源:新浪微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中文报刊系统 数据截取日期: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

从内容上看,这25个网络詈词有21个涉及性和性器官;与相貌、身体缺陷有关的有2个;其他2个。可见,这些网络詈词,主要与性、身份、品行、生理缺陷、智力和能力缺乏等有关,其中和性相关的詈词比例较大,这和传统詈词分布情况没有太大的差异。

从使用目的上来看,这些网络詈词存在侮辱受众的家人,尤其是受众的母亲、妹妹等女性,存在女性性别歧视的多达18个;其他词汇则将人极度肮脏化和矮化等等。因此,在属性上,网络詈词与传统詈词在本质上没用区别,同样是粗鄙、低俗、恶俗的不文明语言现象,属于语言糟粕。

总之,与传统詈词相比,网络詈词在形式上更为多样,使用上也较为隐蔽,但其作为詈词的本质属性并没用因为形式的改变而发生根本转变,仍然属于詈词范畴,其对语言规范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同时网络詈词有别于传统詈词,具备新的形式特点和流行特征,需要通过新的视角加以研究和关注。

二、互联网发展与网络詈词泛滥

詈词的出现和发展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詈词是汉语中长期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自古有之。但较之于网络詈词,其使用范围小,形式也比较单一。考查汉语詈词发展历史,学界多认为明清时期詈词的使用就已经相当广泛,刘福根指出:“汉语詈词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达到了泛滥的程度,詈词的使用频率与粗鄙程度都是空前的。这一时期汉语詈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有时简直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4]而与网络詈词相比,仍难以等量齐观。以与女性性器官为例,对使用詈词较多的明代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金瓶梅》语料进行统计(依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计算语言学研究室语料库在线检索),仅仅出现了4次。可见,这一詈词当时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形式也比较单一。借助互联网传播媒介多样、传播速度的快捷性和传播途径的隐蔽性,网络詈词呈泛滥之势,常见有傻逼、2b、装逼、逗逼、逗比、逗b、妈逼、撕逼、碧池、碧莲、逼格、高逼格等,仅牛逼一词就有牛B、NB、牛比、牛X、流弊等多个网络变体,其中常用的“牛逼”、“牛b”、“牛x”的的百度搜素结果就分别达到了96,800,000、24,400,000和19,200,000个(搜索时间:2016年3月23日20:00)。作为传统詈词的延续和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詈词的变化和泛滥则与融合媒体的出现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的飞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一)融合媒体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融合媒体的出现,对网络詈词的传播影响不容低估。媒体融合既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传统媒体,也不是传统媒体+互联网,它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界限,不同媒体之间的信息交互更加快捷。一些网络詈词如“屌丝”、“逗逼”、“逼格”刚一出现就很快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传播和流行。在人民网舆情检测室《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公布的2014网络低俗词语中,“屌丝”一词在中文报刊标题中使用了818次。可以说,融合媒体造成了网络詈词的受众和使用者都极大地扩张,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危害性也越来越大。

(二)移动互联网终端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推进了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让网络詈词的使用在网上网下交互影响,效应叠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

谢满洲认为:“新媒体技术带来信息沟通上的实时性,压缩时空距离,使人们的交往更加不受地域限制。”[5]如果说,原有网络空间尚存在虚拟性,那么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虚拟空间成为现实空间,在网络空间发生的言语行为与现实空间的言语行为的界限也趋于模糊。因此,网络詈词的负面作用不亚于现实詈词。不同国别不同方言的传统詈词会很快进入网络,并经过改造形成新的詈词。陈力丹认为:“新媒体通过对不同语言碎片的反规则拼接,形成一种新的立体式的图景,建构着新的话语体系。很多网络词汇渐渐成了人们的口头语,无论人们是认可它的诙谐或者批判它的粗鄙,它已成为一种现象,渗透在网络乃至生活中的每个角落。”[6]因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詈词的使用人群、使用媒介、使用场合和使用频率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给汉语的规范化带来更大挑战,其消极作用不容低估。

三、网络詈词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人类已经有现实和网络两种语言生活,随着网络语言生活成为现代中国人主要的语言生活之一,网络詈词的发展和传播也呈现出新的趋势。

(一)词族化

网络詈词的很多词语之间的关联性和衍生性很强,呈现出明显的词族化倾向。

网络詈词的词族化的重要表现是谐音字的大量使用,周翠英将此概括为新谐音现象,“新谐音现象产生一个新词后,相类似的词语随后会大量出现,形成一个数量可观的庞大词族”[7]。根据认知语言学,网络詈词词族化则是语言的范畴化引起的。“汉语构词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修饰语+中心概念词’,常被称为‘定中构词法’,这里的‘中心概念词’,常用基本层次词或其上一级范畴词来担当,可直接用它们来构词,这是一种十分常见而又经济的手段”。[8]

在新出现的网络詈词中,以含“逼”字为多,因其使用频率过高,具有明显的范畴化现象,逐渐成为了“中心概念词”。早期出现的牛逼、二逼、妈逼、傻逼、装逼等词还仅仅是作为谐音字使用,到随后的逗逼(意为“挺逗的二逼”)、逼格(意为“装逼的格调”)等词的出现和流行,范畴化特征日趋明显,如下表:

表2 “逼”字的词族化

因为大脑中的认知活动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最节约的方式进行的,“逼”潜移默化中已具有詈词特征。网络造词正是利用语言的“范畴化”,造词速度更快,也造成了詈词的范畴化。如在“逼格”出现后,“格逼”、“高逼格”等詈词随之产生。其他,如由“你妈(尼玛)”导致了“你妹”、“你姐”、“你弟”等詈词的产生,亦是范畴化引起的。由此,网络詈词给社会大众造成了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印象。

可以预见,随着网络詈词的高频使用,新詈词不断产生,词族化现象将更加明显。但也如其他网络词汇一样,大多数网络詈词流行不广,生命也很短,很快会被网络淹没或被其他流行词汇取代。

(二)去詈化

网络詈词大量使用谐音字,有的以字母、数字或符号代替敏感字眼,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詈词,使用比较隐蔽,客观上造成了去詈化,有的詈词对于不经常使用网络的人难以判断是否为詈词。这就造成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1.消极影响

网络詈词的去詈化主观上是为了规避网络审查或是输入上的便捷,但客观上造成了形式上变化,特别是敏感字眼以其他形式取代而更具隐蔽性,使用者不认为是詈词或认为其骂詈性质很轻,从而导致使用者和使用频率的快速增长。这种现象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国外心理学教授Neil M. Malamuth等[9]曾经调查人们针对rape a woman 和force a woman两个词语产生不同的反应。(他们向同一组男性受试者问了两次问题,第一次问的是:Whether they might force a woman in future as a function of arousal-from-force group?第二次问的是: Whether they might rape a woman in future as a function of arousal-from-force group?第一个问题有50%的受试选择肯定回答。第二个问题只有10%的受试选择肯定回答。)事实上,这两个问题只是用不同的词在说同一件事而已,在第二个问题里用了“rape”在恶意程度上要高于第一句的“force”。所以,形式上的去詈化往往让詈词使用者产生并没有在骂人的错觉,从而在心理上更倾向于接受和使用。

因此,从传统詈词的使用者来看,性别、年龄、职业、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都有一定影响,而网络詈词的去詈化正在使这种影响变小,网络詈词的使用者更加广泛。笔者对所教学班级83名大学生(13名男生、70名女生)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进行相关网络詈词使用状况调查,结果发现使用过詈词的人数比例高达100%(如图1、图2所示)。针对部分经常使用网络詈词的女大学生,笔者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她们普遍认为这些网络詈词不同于传统詈词,频繁使用它们就像使用其他网络流行语一样,代表着时尚和潮流,能准确地表达她们的情绪。

图1 男生网络詈词使用状况

图2 女生网络詈词使用状况

2.积极影响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网络詈词朝着去詈化方向发展,特别是非骂詈词义的强化成为主流。诸如一些网络詈词通过一段时间发展,词义更加丰富,一些词义的骂詈性质较轻。常见网络詈词如“屌丝”、“单身狗”等,都有明显的去詈化倾向,骂詈性质变弱,甚至用于自嘲。例如:

【例2】本片讲述了北京一个极品屌丝的生活,他也有梦想,也有喜怒哀乐,屌丝到底是什么?可以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个群体,一种现象,也可以是一种态度,也许只是一个时代的个人称谓。(豆瓣网,2015-01-16)

【例3】马上就是双11了,本人出售单身狗一枚,1993年10月21的!有意粉我!!! (糗事百科,2016-01-01)

屌丝(亦称“吊丝”、“叼丝”、“刁丝”、“屌厮”),开始通常用作称呼“矮矬穷”(与“高富帅”或“白富美”相对)的人,最显著的特征是穷,生活境遇较差,被广泛应用于年轻人群体间的语言文化中。相对于屌丝最初的定义,如今却已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自嘲现象。单身狗是单身人士对自己的一种自嘲,寻找同类以找到一丝温暖,与“屌丝”类似。把屌丝和单身狗纳入詈词应无异议,但其语义去詈化已非常明显。

此外,如“逗逼”(“逗比”)一词,根据合成词原则可以理解为:挺逗的二逼。这个詈词在语义上骂詈程度很轻,一般指某个人很逗,有点犯二犯傻,有点可爱。随着它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越来越多人将它用作中性词。逗比一词使用越来越宽泛,逗比人生、逗比图片、逗比餐厅等关联词汇屡见不鲜,詈词属性日渐削弱。例如:

【例4】如果某人做一件事,这件事被我们认为是犯二的,我们可以说他是逗比。如果对陌生人说,指别人是傻叉的意思多一点。如果是好朋友之间说,那就是调侃和玩笑的意思多一点。(百度知道,2015-03-18)

“逗逼”与“逗比”语义基本相同,逗比在逗逼之后出现。

图3 “逗逼”与“逗比”使用频率对比

从表3可以看出,在对2011到2015年的五年数据统计中,只有最初的2011年,“逗比”的出现频率低于“逗逼”(原因是“逗比”晚于“逗逼”出现),此后的使用频率则越来越高于逗逼。显然,在对两个词的使用上,网民更倾向于去詈化程度高的“逗比”。这可以看做詈词的雅化,体现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即用委婉、悦耳、平和的语言代替不悦的意义,同时也反映了网络语言的确有自我净化机制和社会选择认同的过程。由此,我们也要对其自我净化的积极意义予以肯定,对网络语言粗鄙化的自我净化持乐观态度。

(三)国际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交通、通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速度加快,交流范围加宽,语言接触更加频繁,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加深,表现在一些语言词汇成为汉语外来词,同样,一些汉源词进入其他语言。聚焦到网络詈词,亦不例外。

其一,其他语言的詈词汉译后成为汉语流行詈词。近来,fuck、shit、bitch 等英语詈词在网络上被中国年轻人广泛使用,有的汉译后成为更加流行的网络詈词,其中比较典型是bitch 的汉译词“碧池”。“碧池”的汉语本意是是水色清澄的池塘,最早出现在一些古典诗词中,例如:

【例5】拂露金舆丹旆转,凌晨黼帐碧池开。(唐 李适《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例6】红芳暗落碧池头,把火遥看且少留(唐·吕温《衡州夜后把火看花留客》)

“碧池”在现代汉语中词义没有发生变化。但作为英文bitch的音译后,逐渐转化为网络詈词,其原意很少使用。bitch在英文中有母狗、淫妇、牢骚事、坏女人等多种含义,“If someone calls a woman a bitch, they are saying in a very rude way that they think she behaves in a very unpleasant way.”(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

【例7】 That Harriet is a cold-hearted bitch. (那个哈丽雅特是个心肠冷酷的婊子。)

【例8】 She is the bitch from hell.(她是个坏得冒水的泼妇。)

“Bitch”这一词汇在英语中流行甚广,含义也曾发生变化,甚至被女权主义所肯定。但其性别歧视的根本属性没有发生变化,也没有被主流社会所认同。受美剧影响,这一英文词被汉译后,借助于网络平台,流传特别广泛,含义比较复杂,使用人群较杂,既有男性对女性的虐称,也有女性之间的戏称,甚至女性的自称。

其他网络詈词,如逼格(bigger)、妈蛋(Madman)等,也有人认为受英文词汇影响。

其二,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越来愈大,一些汉语詈词也在英语中使用,如puo-foo(泼妇)、hundan(混蛋)、 Juh ta ma(真他妈)等。冯学锋(冯学锋、陈熹,2015:245)等调查发现美国在线俚语词典收录了很多常规词典里面查不到的流行俚语、俗语,除了“no zuo no die”等汉源“热词”以外,还有一些汉语流行网络詈词也赫然出现在美国在线俚语词典中,如erbility:二逼(汉语拼音erbi+名词后缀-lity);niubility:牛逼(汉语拼音niubi+名词后缀-lity);shability: 傻逼(汉语拼音shabi+名词后缀-lity);shenbility: 神逼(汉语拼音shenbi+名词后缀-lity);zhuangbility: 装逼(汉语拼音zhuangbi+名词后缀-lity)。

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语言接触的速度与频率更高,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成为常态,不同语种的网络流行詈词进入彼此语言体系的情况将更加普遍。

四、结语

詈词的泛滥客观上造成了网络语言粗鄙化倾向,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任由网络詈词泛滥,必将给民族语言带来伤害。要结合网络詈词的流行特点,对网络语言粗鄙化进行治理,以促进语言规范化有着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是加强网络语言规范教育。随着网络语言的快速发展,传统语文教育与现实语言环境存在严重脱节,而中小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更容易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并倾向于选择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急需把网络语言规范教育纳入语言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规范语文和网络文明用语的自觉意识,减少网络语言中粗鄙化表达造成的消极影响。如新修订语文版教材中学课本里新增了《网络表情符号》一文,就更加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语言生活。此外,社区、媒体特别是主流网络媒体要积极开展多角度、多形式的网络文明用语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语言环境。

二是加大网络语言环境治理力度。网络语言环境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虽然不能禁止网络詈词的使用,但是对其使用要有严格的限制。其他国家有相应的做法。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明令禁止在电视或公共媒体上使用“shit、piss、 fuck、 cunt,、cocksucker、motherfucker、tits”这七个词之一的任何话语,否则就应当承担责任[10]。俄罗斯总统普京2014年5月签署新法令,禁止该国在文化、艺术以及娱乐领域出现低俗语言。根据新法,任何带有淫秽语言的新电影将不能通过审查,难以在影院上映。带有低俗语言的书籍、光盘或电影只能以密封包装形式发布,其上显著位置必须注明“含有低俗语言”字样。[11]因此,有必要修改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律规章,针对全国的广播电视系统、报刊、网络以及一切新兴媒体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监测,每年发布包括网络詈词在内网络低俗用语清单,对于具有窗口、导向作用的关键部门内部,如大众媒体、教材出版等,则可在尊重语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规则标准,加大监管和审查力度。

三是加快网络詈词研究。网络语言日新月异,相关研究要跟上脚步。研究不局限于传统语言学领域,需进一步拓展到网络用语的新特征以及新媒体的传播机制、传播手段和传播规律等方面。因此,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运用大数据研究方法,对于网络詈词研究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有效、系统、超前的网络语言治理举措,从根本上消除网络语言粗鄙化倾向,建设网络良好生态。

[1] 王希杰.论骂人话[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0,(4).

[2] 刘福根.汉语詈词浅议[J].汉语学习, 1997,(3).

[3] 曹 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刘福根.《汉语詈词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5] 谢新洲. 新媒体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革[N].人民日报,2015-10-11(5).

[6] 陈力丹.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与悖论[N].人民日报,2015-10-11(5).

[7] 周翠英. 新谐音现象特征分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3).

[8] 王 寅. 《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 Ricento, Thomas.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in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J]. 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 2000, 4 (2).

[10] 王晓民.网络对骂及约架的法律界限[M].检察日报,2012-7-23(3).

[11] 熊文新.世界语言生活大事述略[R]//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5).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责任编辑 何旺生)

A TentativeStudy on the Feature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yber Vulgar Words

ZHANG Lihong

(SchoolofForeignStudies,Anhui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Cyber vulgar words evolved from traditional vulgar words, and have noticeable features of cyber terms. Meanwhile, they still keep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traditional vulgar word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new media has made cyber language life more frequent. The trend of cyber vulgar words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being categorized, de-vulgarized and internationalized. It will be beneficial to further the regulation of cyber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build better cyber ecology if pertinent measures are taken.

cyber vulgar words; attributes; regulation

2016-11-28

国家“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留金发[2012]3043号);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AHSK11-12D48);安徽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02303301);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5A460)

张丽红(1976-),女,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H136

A

1674-2273(2017)01-0072-06

猜你喜欢
语言
(n,k)-语言及左-(n,k)-语言的一些性质
语言是刀
语言的魅力
用鲸鱼“语言”通信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日常语言与播音语言
语言技能退化与语言濒危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