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套叠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7-03-15 04:34覃立龙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肠套叠流行病学小儿

覃立龙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综述·

儿童肠套叠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覃立龙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肠套叠是指以正常肠管套叠进入相连肠腔内,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行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肠道疾病。此病是引发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多为婴幼儿。由肠套叠所致的肠梗阻约占肠梗阻总发病率的15%~20%。目前,临床上对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对儿童肠套叠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儿童肠套叠提供参考。

儿童;肠套叠;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肠套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患者多为婴幼儿[1]。此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包块、果酱样血便、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等。 在本文中,笔者对近年来临床上有关儿童肠套叠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儿童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儿童肠套叠是儿科的常见病。典型的儿童肠套叠患者可出现四联征,即阵发性腹痛(患儿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表现为哭闹)、呕吐、血便及腹部可触及压痛性包块。儿童肠套叠患者出现阵发性腹痛时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哭闹尖叫、下肢屈曲及出冷汗等。呕吐是儿童肠套叠患者在发病的早期最容易出现的症状之一,是由肠腔后肠系膜受到牵拉而引发的应激反应。

便血是儿童肠套叠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儿童肠套叠患者在发病后的24h内可出现果酱样暗红色血便。另外,对儿童肠套叠患者进行查体时可发现其腹部常存在压痛性包块。包块多呈现香蕉状或腊肠状。

龙雪峰[2]等在临床研究中指出,儿童肠套叠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此病患者在发病时常伴有腹泻和上呼吸道感染,易导致误诊。但根据儿童肠套叠患者的典型临床四联征表现对其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不是十分困难。郭静[3]、杨军[4]等在临床研究中对儿童急性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儿童急性肠套叠的方法及相关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急性肠套叠患者在发病前可出现腹泻、发热等临床症状。年龄较小的患儿可出现突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呕吐、拒绝接受哺乳、进食及饮水等,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或带臭味的粪汁样物。

2 儿童肠套叠的流行病学特征

2.1 儿童肠套叠的性别分布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调查发现,肠套叠患儿多为男性儿童。崔朋伟[5]等在对苏州市2岁以下住院的肠套叠患儿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时发现,在594例肠套叠患儿中,男性肠套叠患儿占比65.5%(389/594),女性肠套叠患儿占比34.5%(205/594)。男性肠套叠患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这一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了肠套叠患儿性别分布的差异性。白雪洁[6]等在《苏州市儿童急性肠套叠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一文中对苏州市急性肠套叠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在439例肠套叠患儿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发病比例为1.5:1。这一研究结果同样证实了男性儿童为儿童肠套叠的主要发病群体,进而也证实了儿童肠套叠存在性别分布的差异性。

2.2 儿童肠套叠的年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

骆文健[7]在临床研究中指出,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的儿童肠套叠患者高达60%以上,发病年龄在2岁以内者高达80%以上。罗利文[8]在临床研究中亦有相似表述。杨纲[9]等对不同年龄段肠套叠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发现,6月龄至1岁是肠套叠的高发年龄段。结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若1岁以内的婴幼儿出现肠套叠的典型临床症状,临床医生应立即对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其是否患有肠套叠。

2.3 儿童肠套叠的发病季节分布流行病学特征

儿童肠套叠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季节性规律。陈帆[10]等在临床研究中指出,儿童肠套叠在一年四季内均可发病,但以3月份至5月份为高发期,而发病原因可能与此时间段内儿童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及其易感染腺病毒有关。于晓琳[11]等在临床研究中对儿童肠套叠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和阐述。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肠套叠的发病季节多集中于4月份至10月份。

2.4 儿童肠套叠发病部位分布流行病学特征

儿童肠套叠可分为儿童小肠型肠套叠、儿童回盲型肠套叠、儿童回结型肠套叠、儿童结肠型肠套叠及儿童空肠胃套叠型肠套叠等类型。其中儿童小肠型肠套叠多为肠道的顺行套入,可分为儿童空肠-空肠型肠套叠、儿童空肠-回肠型肠套叠、儿童回肠-回肠型肠套叠。儿童回盲型肠套叠是指回盲瓣套入到结肠内。儿童回结型肠套叠是指回肠末端套入到结肠内。儿童结肠型肠套叠是指结肠与结肠的相互套叠。儿童空肠胃套叠型肠套叠是指空肠逆行性套叠进入到胃部,多发于胃部手术后,在儿童肠套叠中较为少见。潘胜利[12]等在临床研究中对儿童肠套叠与成人肠套叠的发病类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儿童肠套叠最为常见的发病类型为回结型肠套叠,约占儿童肠套叠总发病率的42.9%。

2.5 儿童肠套叠的特有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

儿童肠套叠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四联征,即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和腹内包块等。庞恩文[13]等在临床研究中指出,儿童肠套叠患者在急性发病时可伴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临床症状。对于存在上述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考虑其是否患有儿童肠套叠,并及时采用影像学检查对其病情进行确诊。

3 儿童肠套叠的发病影响因素

儿童肠套叠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肠蠕动紊乱、病毒感染、器质性病变等均可导致儿童肠套叠[14]。李仕涛[15]等在对儿童肠套叠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后指出,儿童肠套叠的发生、发展与高胃泌素血症、病毒感染及饮食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另外,儿童肠套叠的发生与肥胖体质亦存在相关性。

3.1 胃肠激素改变对儿童肠套叠发病的影响

宋伟[16]等在对儿童急性肠套叠的病因进行分析后指出,胃泌素、胰高血糖素和胃动素分泌紊乱是诱发儿童肠套叠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正常儿童相比较,肠套叠患儿胃泌素、胃动素的水平均更高,其胰高血糖素的水平更低。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胃泌素可加大胃、肠道的血流量。胃动素可诱发胃、肠道的收缩运动。胰高血糖素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和胃肠的收缩运动。

3.2 饮食结构变化对儿童肠套叠发病的影响

4~10月龄的小儿是肠套叠的高发人群。此月龄的小儿正处于断奶、添加辅食的时期,其饮食结构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有学者指出,添加辅食是诱发儿童肠道蠕动紊乱和肠套叠的主要原因之一。

3.3 病毒感染对儿童肠套叠发病的影响

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儿童出现腹泻的主要因素[17]。赵长安[18]等在临床研究中指出肠道病毒感染与肠套叠的发生并无相关性。但是,多数学者均认为儿童肠套叠的发生与肠道病毒感染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余溪洋[19]等在临床研究中分析了肠套叠与肠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肠套叠的发生、发展与轮状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星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引起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

3.4 肥胖体质对儿童肠套叠发病的影响

刘忠理[20]等在临床研究中指出,体型偏胖的儿童其肠套叠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肠套叠的发生、发展与儿童的体重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但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3.5 生理结构特点对儿童肠套叠发病的影响

儿童的胃肠道组织发育尚不完善,回盲部的游离性相对较大,回肠蠕动异常时极易因牵拉肠壁而发生回盲部套叠现象,从而引发肠套叠。另外,儿童肠道的壁肌较薄、黏膜下组织脆弱、整体固定性较差均是导致儿童肠套叠发生的相关因素。

4 小结

儿童肠套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儿科专家和医务工作者高度关注的疾病之一。本次研究对儿童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儿童肠套叠提供参考。

[1]杨军.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2):51-53.

[2]龙雪峰,李强辉,陈小勋,等.小儿肠套叠364例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3):331-332.

[3]郭静.24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00-201.

[4]杨军,宋展.小儿急性肠套叠417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79-80.

[5]崔朋伟,刘娜,李静欣,等.苏州市2007-2013年2岁以下儿童住院肠套叠流行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3):410-414.

[6]白雪洁,郭万亮,陈文娟,等.苏州市儿童急性肠套叠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2,33(2):116-119.

[7]骆文健.小儿急性肠套叠96例的诊治体会[J].广西医学,2009,31(3):413-414.

[8]罗利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76例诊断价值[J].广西医学,2010,32(8):1019-1020.

[9]杨纲,蒋文军,曹李明,等.不同年龄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2):150-154.

[10]陈帆.门诊小儿肠套叠症状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2):97.

[11]于晓琳,崔亮亮,张济.儿童肠套叠流行特征、病因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论坛,2016,22(12):949-952,958.

[12]潘胜利.儿童与成人肠套叠的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9):1553-1555.

[13]庞恩文,庞家懿,许华莉,等.低压脉冲空气灌肠术整复婴幼儿重型肠套叠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3,35(2):181-183.

[14]石宝业.探究小儿肠套叠的病因及早期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0):90.

[15]李仕涛.儿童肠套叠病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9):1344-1345.

[16]宋伟,江月媛,钱云忠,等.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病因分析与手术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759-1760.

[17]王亚丽,董铎.轮状病毒疫苗和肠套叠关联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15(4):241-244.

[18]赵长安,周红,李仲智.肠道病毒感染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2(2):64-66.

[19]余溪洋(综述),徐兵(审校).病毒感染与小儿肠套叠病因的关系[J].医学综述,2015(15):2762-2764.

[20]刘忠理,张鹏勇,王飞,等.婴幼儿肠套叠与肥胖关系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4):202-203.

R574.3

B

2095-7629-(2017)11-0024-02

猜你喜欢
肠套叠流行病学小儿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小儿涵之三事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