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常见的由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

2017-03-15 04:34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类药物抗生素剂量

唐 涛

(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浅析常见的由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

唐 涛

(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近几年,滥用、误用抗生素的情况屡见不鲜。很多患者会因使用抗生素而引起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特异性反应。临床医生应在明确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后,根据药物的适应证用药,并严格把握用药的剂量、时间、途径及联合用药原则,从而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降低因使用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

抗生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的发育功能,从而起到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繁殖的作用[1]。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滥用、误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滥用、误用抗生素不仅会延误患者的病情,而且会使其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从而为其带来较大的身心痛苦,增加其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3]。因此,临床上应严格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情况,避免滥用、误用抗生素。本文对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由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

1 目前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我国临床上对抗生素的应用极为广泛,个别医院已经出现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医院门诊就诊的感冒患者中,有75%左右的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外科手术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95%,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为80%。在中国的医药市场中,抗生素的销量连续多年稳居第一位,年销售额超过200亿人民币,占全国药品销售总额的30%以上[4]。我国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表现主要是:对无明显用药指证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无明显用药指证的患者治疗性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选择错误等。

2 常见的由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2.1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患者发生过敏反应通常与其自身的体质及使用某些药物本身有关。临床上常见的因使用抗生素而发生的过敏反应主要有:1)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抗生素所致过敏反应。头孢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等均可导致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8]。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这类药物前应先对患者进行试敏实验。2)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属于Ⅱ型变态反应。部分患者在使用某种抗生素后,其体内的粒细胞会减少,进而发生溶血性贫血。3)药热、血清病。因使用抗生素而发生药热、血清病的患者,其临床症状主要是关节疼痛、麻疹及血管神经水中等。可引发药热、血清病的常用抗生素有头孢类药物、链霉素类药物等[9]。

2.2 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的发生主要与药物的使用时间及剂量有关。临床上常见的因使用抗生素而发生的毒性反应主要有:1)肝胆毒性。使用四环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易发生肝脏受损的情况。使用红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可出现胆汁淤积的情况,甚至发生肝炎。2)造血功能毒性。部分患者在使用氨霉素等抗生素后会发生粒细胞水平降低的情况,并可出现障碍性贫血。3)神经系统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粘菌素类抗生素会损害人体的眼部神经。克拉霉素可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2.3 特异性反应

患者因使用抗生素而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几率较小。一般来说,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特异性反应与遗传有关。某些患者的机体可因遗传因素而缺少某种酶,导致其在使用抗生素时发生抗生素代谢受阻的情况。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

3.1 明确用药的适应证

在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前,应先明确患者是否发生了感染。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患者,不可滥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对患者进行致病菌检测,询问其病史、免疫状况及过敏史,必要时对其进行试敏实验,然后根据其致病菌的种类、抗生素的抗菌谱等为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严重感染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此外,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不宜使用抗生素[5]。

3.2 合理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剂量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等合理地确定用药的剂量。若抗生素的使用剂量过大,可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若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不足,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杀死致病菌,从而延误患者的病情,影响其身体恢复的速度。此外,临床医生还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的剂量[6]。

3.3 合理掌握抗生素的使用途径

轻度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通过口服的方式使用抗生素。重度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抗生素,待其病情好转之后,再改为口服抗生素。在静脉注射抗生素时,还应合理地选择溶媒。如,红霉素不能溶于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注射,否则会产生不溶性结晶。氨苄西林的稳定pH值为5.0~8.0,宜使用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作为溶媒。

3.4 合理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药效学的相关理论合理安排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可迅速杀灭病原菌,保证治疗的效果。对要求每天使用三次的药物,应间隔8个小时服用一次,而不是在三餐后服用[7]。红霉素肠溶片等抗生素需在餐前服用。罗红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需空腹服用。地红霉素肠溶胶囊等抗生素需与食物同时服用。青霉素类药物和头孢类药物的半衰期较短,一般需每天使用两次。

3.5 合理地联用抗生素

部分患者单纯使用一种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欠佳。此时可为患者联合使用抗生素,从而提高药物的活性,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效果。联合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合理地搭配抗生素,充分发挥其协同作用。如,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使用可加快药物起效的速度,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而将阿莫西林和头孢菌素联合使用会阻碍药物进入细胞,延长患者治疗的时间。

4 小结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重视程度的加深,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确保用药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物滥用对人们造成的伤害,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同时,患者在发病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不宜根据生活经验自行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为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徐明新.浅谈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大家健康,2015,9(19):126.

[2]孙志杰,韩慧琴,高荣.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J].北方药学,2013,10(2):30-32.

[3]李美蓉.抗生素合理应用浅析[J].中国药事,2009,23(1):96-97.

[4]高云.浅谈抗生素的滥用及使用误区[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8):113.

[5]梁娜.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中外健康文摘,2014,(15):75-76.

[6]王锐.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0):78.

[7]王萍.2006—2009年住院部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10):886-889.

[8]魏世强,杨娟.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的危害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13(12):10-11.

[9]邓盛江.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A):77-78.

R95

A

2095-7629-(2017)11-0050-02

猜你喜欢
类药物抗生素剂量
·更正·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抗生素的故事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渔用抗生素类药物(3)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