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研究现状

2017-03-15 04:34韦璐彬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失血性创伤性病患者

韦璐彬

(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699)

浅谈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研究现状

韦璐彬

(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699)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危重疾病。此病患者的病情严重、复杂且进展迅速,其死亡率较高。对此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是挽救其生命、改善其预后的关键。现结合相关的文献,就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研究综述如下。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急诊科创伤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此病主要是因患者受到创伤后失血过多,其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所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因主要是发生交通事故或生产事故。其病情进展迅速,可同时出现多器官损伤或功能紊乱,从而使其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1]。如何提高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水平,降低其死亡率是目前急救护理工作面临的紧迫问题。现结合相关的文献,就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护理评估

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的护理评估,能为对其进行抢救护理提供准确、客观的临床依据。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其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肢体循环状态、皮肤色泽及温度、血压、心率、排尿量及出血量等。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时,护理人员应动态地观察及分析其发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及受到创伤的情况,迅速准确地评估其伤情,并预见性地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2]。在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伤情进行护理评估后,应及时将评估结果报告给医生,并迅速有效地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的紧急情况,以降低其院前死亡率[3]。

2 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的原则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常可同时发生多脏器损伤,其病情危重。在发病的早期,此病患者的阳性体征若不明显,其病情易被误诊或漏诊,进而失去接受救治的最佳时机。调查数据表明,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约有80%的患者死于手术室中,有接近50%的患者在伤后24小时内死亡[4]。因此,掌握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的原则、及时对其进行急救和护理干预是挽救其生命的关键。在对此病患者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优先处置致命性损伤”的原则[3],对其进行抢救的重要目标是:尽可能避免其发生心脏骤停,为后续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5]。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抢救时,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及早解除直接威胁其生命的症状,迅速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及进行紧急液体复苏,尽快恢复其有效循环血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并快速地对其进行止血包扎及给氧等护理操作。

3 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相关措施

3.1 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

3.1.1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进行用药治疗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出血量大,常可因发生血容量不足、微循环障碍等情况而死亡。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应及早为其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保证用药治疗的顺利实施。一般来说,应为此病患者置入静脉留置针(应选择较粗直、远离受伤部位的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循环血量不足,其血管充盈度较低,对其进行血管穿刺的难度较高。因此,参加相关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穿刺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必要时,护理人员可协助医生进行外科静脉切开或中心静脉置管等操作,以更快地对患者进行输液、输血治疗。

3.1.2 进行紧急的液体复苏 进行紧急的液体复苏是抢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紧急液体复苏的常规方法是经静脉为其输入大量的液体,争取在短时间内恢复其血容量,以纠正其休克。在急诊的条件下,应立即使用马上能取得的液体(但应尽量避免使用葡萄糖溶液)对其进行静脉输液。为患者补液的种类应以晶体液为主,同时可考虑为其使用胶体液及血制品[6]。有学者[7]指出,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就诊15~30分钟内,应为其输入平衡液2000 ml。另有学者[8]认为,应对此病患者进行快速加压输液,以确保在45分钟内为其输入1500 ml的液体。李涛等[9]的研究表明,在对轻度、中度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时使用羟乙基淀粉(30ml/kg)及2倍于失血量的LR+HES(比例为2:1)效果较理想。在对重度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时使用3倍于出血量的乳酸林格氏液(LR)效果较好。近年来有学者指出[10],为此病患者输注大剂量的液体不仅无法取得抗休克的效果,还可能因过多的液体渗入其组织中而导致组织水肿,而且在其血液被稀释后易诱发凝血功能紊乱及机体功能严重失调。钟刚研究发现,在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时,输液量的多少不能显著改变其预后[11]。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对此病患者进行延迟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新概念。限制性液体复苏是指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出血的症状得到彻底的控制前,限制为其输液的速度和量,使其血压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对此病患者进行补液的速度应为60~80 ml/(kg.h),其血压应维持在低压的状态(即收缩压为 80~90 mmHg或平均动脉压为40~60 mmHg)[12]。周峰等[13]研究表明,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器官衰竭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其病死率。延迟液体复苏是指,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不建议对其即刻进行快速、大量的液体复苏,而应在对其进行手术止血前仅为其少量输入平衡液(维持其机体的基本需求,使其血压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术后再对其进行大量的液体复苏[14]。上述的液体复苏方案均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输液量、进行延迟液体复苏的时间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损伤的程度、发生休克的程度及基础状况等均有关。护理人员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对其输液的速度和剂量,严防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状态

休克患者均处于缺氧的状态,保持其呼吸道通畅是对其进行吸氧治疗的前提。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是:1)立即清除其呼吸道内过多的分泌物,对其进行排痰处理。2)患者若发生昏迷,应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其因误吸呕吐物和分泌物而发生窒息。在必要时可为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以改善其通气状况。3)及时为患者吸氧,氧流量应保持在4~6L/分以上,以免其发生低氧血症。4)患者若出现严重的低血氧症、高碳酸血症,应立即协助医生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应首先为其吸入纯氧,然后根据对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的结果调节其吸氧的浓度,使其血氧饱和度>95%。

3.3 进行迅速止血、止痛及处理创伤部位

导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失血。因此,护理人员应迅速找出此病患者失血的原因,然后针对其出血原因进行有效的止血处理(包括手术止血及术前压迫止血等)[15]。对于存在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应在对其进行快速输液的基础上对其患处进行加压包扎、使用止血带止血、无菌纱布填塞等处理。对于发生骨折的患者,应使用夹板对其断骨进行固定,以防止其断骨周围的组织及血管受损。患者若发生肝脾破裂或难以控制的四肢大血管损伤及活动性出血,应在为其快速输液、输血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并及早对其进行手术治疗[16]。疼痛是引起休克的第二大原因。对于疼痛原因已明确的患者,要立即去除其病因并进行对症处理,如为其肌内注射吗啡5~10 mg或哌替啶50~100 mg。在为患者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患者若有严重的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伴呼吸困难,应慎用上述药物对其进行治疗[17]。

3.4 维持正常的体温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可因血容量降低、血管收缩而导致躯体产热减少和体温下降,在其肢体长时间裸露或输入大量的液体时其体温可进一步降低。低体温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影响周围组织灌注,增加器官缺血的程度。另外,低体温与发生酸中毒、低血压、凝血功能紊乱及严重出血也密切相关,可显著增高患者的病死率[18]。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密切观察其体温的变化情况(每隔2小时测量其体温一次),并采用为其增加被褥、升高室内温度、提高为其输送液体的温度等方法将其体温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以尽快纠正其休克。

3.5 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

3.5.1 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心律、指脉氧等指标,及时发现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准确评估对患者施行液体复苏的效果,进而为其调整补液的速度和吸氧的流量。患者若出现脉搏细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说明其休克仍存在。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若进行性加重,且血氧饱和度<90%,经吸氧治疗不能纠正,应警惕其存在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可能。

3.5.2 进行其他指标的监测 对患者进行各项休克指标的监测可及时发现其休克的转归情况。护理人员应每隔20分钟对患者进行瞳孔、意识、尿量、四肢末梢血液循环、皮肤颜色等方面的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可反映其大脑中血液灌注的情况。患者若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烦躁或昏迷等情况可判断其发生了脑缺氧。排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注量的早期指标。患者每小时的排尿量若<25ml,可判断其发生血容量不足。患者若出现肢端湿冷、皮肤由苍白转为紫绀等情况,可判断其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定时采集其组织标本,以监测其肾功能、凝血功能、胃黏膜状况、电解质值等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若发现患者存在异常的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为患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6 预防感染及进行术前准备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免疫力较差,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急救护理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范,合理地为其使用抗生素,并保持其创面干净清洁。绝大多数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均有大量出血的症状,对其尽快进行手术治疗是控制其出血的首要措施。因此,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如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备皮、配血等),并及时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的医务人员做好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准备。

3.7 进行心理护理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的特点。因此,该病患者常可出现明显的不良心理。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抢救时使用的医疗仪器较多且气氛紧张,极易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出现不良心理时会增加其机体的耗氧量及代谢率,进而加重其 休克的症状,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此病患者若意识清醒,应将心理护理贯穿在对其进行急救护理的整个过程中[19]。护理人员应动态地评估此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而对其进行安慰和鼓励,及时解释为其采取治护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减轻其恐惧等不良心理。同时,护理人员应以自己熟练的专业技术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从而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4 小结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此病患者的病情严重、复杂且进展迅速,其死亡率较高[20]。伤后1小时是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重要时间段[21]。研究发现,在伤后1小时对此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可挽救其生命,改善其预后。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规范的急救护理可显著增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其预后[22]。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急救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质,熟练掌握对休克、大出血的急救处理措施及急救药品、仪器的使用方法,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使患者得到全面、快速、高效的护理服务。

[1]杜成辉,聂明明,申晓军,等.腹部创伤后胃肠道损伤的院内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12,8(35):188 - 189.

[2]张丽洁,袁秀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16 - 117.

[3]周红娣.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7):1237 - 1239.

[4]Nunez TC, Cotton BA. Transfusion therapy in hemorrhagic sho ck[J]. Curr Opin Crit Care,2009,15(6):536- 541.

[5]林艳,韦武燕.创伤性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501- 502.

[6]Rossaint R ,Bouillon B,Ceny V,et al .Management of bleedi ng following major trauma:an updated European guideline[J].Crit care,2010,14(2):R52.

[7]刘俊波.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04- 1605.

[8]苗金丽,李新玲.创伤性失血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0,23(5):839- 841.

[9]李涛,刘良明,刁有芳,等. 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的适宜量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3):199- 202.

[10]王凌云,吴莉莉,何秀娃,等.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与影响因素[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15- 1516.

[11]钟刚,斐福兴.104例创伤性休克救治的回顾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1):647.

[12]Santry HP,Alam HB.Fluid resuscitation:past,present,and the future[J]. Shock,2010,33(3):229- 241.

[13]周峰,徐鑫,夏森林,等.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探讨[J].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8):910- 910.

[14]Cohn SM,Nathens AB ,Moore FA,et al. Tissue oxygen saturat ion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 dysfunction during tr aumatic shock resuscitation[J]. J Trauma,2007,62(1):44-45.

[15]Rossaint R Bouillon B,Cerny V,et al. Management of bleed ing following major trauma:an updated European guideline [J].Crit Care,2010,14(2):R52.

[16]袁景红.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23(14):1592- 1594

[17]卫伟.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9A):80- 81.

[18]Spahn DR,Cerny V,Coats TJ,et al. Management of bleeding following major trauma:a European guidline [J]. Crit Care,2007,11(1):R17.

[19]周红娣.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进展[J]. 护理研究.2004,18(7):1237- 1239.

[20]黄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506- 507.

[21]邓爱春,孟爱兰.528例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报,2005,26(3):33.

[22]张洪婷.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研究[J]. 西南军医,2010,12(2):370- 371.

R47

A

2095-7629-(2017)11-0159-03

猜你喜欢
失血性创伤性病患者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