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2017-03-20 08:23李建全王晓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6期
关键词:角型植入术晶状体

李建全,王晓莉,余 敏,代 艳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四川 绵阳 621000)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高发于老年人群的一种眼科疾病,而白内障在发展与成熟过程中极易引发青光眼,同时在青光眼的治疗过程中也会引起白内障的加重的情况[1],而我国老龄化的加重,使得这类疾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为有效的治疗这类疾病,我院通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8例(53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的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63.5±5.4)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4±2.3)年;男28例,女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28眼)和观察组23例(25眼),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观察组男15例,女8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要先进行检查眼睛的发病情况,然后更具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术前三天都必须采用抗生素眼液滴眼。手术前后要定期检查眼压和视力。

对照组采用周边虹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球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然后从反眉弓形巩膜板层切入,做外切口和阀门式内切口,然后圈出晶状体核,吸出残留的皮质,然后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吸出剩余的粘弹剂,最后缝合伤口,并检查缝合情况[2]。术前及术后6个月检查眼压和视力情况。

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先取巩膜隧道切口,长约5 mm,切口距离角膜缘后约为3 mm,厚度大概为1/2巩膜厚,使用粘弹剂加深前房深度,然后使用撕囊针进行连续环形撕囊,而后进行行水分离,再利用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抽吸出残留的皮质,然后再使用粘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吸出剩余的粘弹剂[3],最后缝合伤口,并检查缝合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检查眼压和视力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标准为,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视力、眼压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视力、眼压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其中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术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术后视力增强、眼压降低,则说明治疗效果良好。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发生率越低则恢复就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以百分率(%)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所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和眼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 n/眼数(眼)视力 眼压(mmHg)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前对照组 25/28 0.22±0.09 0.48±0.16 25.76±3.98 16.32±3.11观察组 23/25 0.23±0.08 0.54±0.17 25.77±4.01 12.45±2.76 t/0.4254 1.3233 0.0091 4.7668 P/>0.05 <0.05 >0.05 <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发生率情况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出现虹膜炎症和角膜水肿各1例,其并发率为8.00%;对照组出现虹膜炎症4例,角膜水肿3例,其并发率为25.00%。故观察组的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率(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发生率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房角关闭,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种疾病,它具有窄房角、浅前房、短眼轴等特点[4],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长期应用缩瞳剂,晶状体就会变大,位置前移,使得其与虹膜的接触面积不断增大,房水经瞳孔排向前房的阻力变大,形成瞳孔阻滞,进而形成闭角型青光眼出现白内障[5]。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严重危害患者的正常生活。

而相较于周边虹膜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但不用打开结膜,而且手术切口还小,术中前房的深度足够稳定,虹膜出球的机会也很低,同时对红魔的机械刺激也很小,还具有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也很低等优点;也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伤害,更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6]。而本次研究也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和眼压的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发率。

综上所述,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更好,也更利于病情的恢复。且P<0.05,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这种治疗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1] 钱俊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3):41-42.

[2] 庄靖玲.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3,33(12):1179-1181.

[3] 李晓鹏,高建伟,王 爽,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2):169-170+174.

[4] 姜 瑾.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4):319-321.

[5] 谢丽莲,朱俊东,陈文芳,周民稳.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6(2):168-171.

[6] 郑尧定,毛丹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31-733.

猜你喜欢
角型植入术晶状体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