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组教学:语文教学新探索

2017-03-23 14:15孙艳冰
教育家 2017年18期
关键词:整组白鹅习作

文|孙艳冰 张 威

单元整组教学:语文教学新探索

文|孙艳冰 张 威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知识的规律是不可能从一个知识点去揭示的,而是从许多相同的、相关的、相似的内容上抽象概括出来的,即所谓触类旁通。优化教学结构,强化教学内容,可从根本上便于学生掌握规律。”那如何将语文教学中那零散的知识点化为知识块或知识链,从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呢?我采用了单元整组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单元整组教学,就是围绕单元(组)教学目标,将单元(组)内的几篇课文根据单元(组)教学目标点进行统筹整合,围绕一个教学点在一个(或几个)课时内对几篇课文进行同步教学。课前让学生以一个单元(组)为整体进行充分预习,将课文读熟;课堂上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逐步落实各篇课文相关联的各个知识点和训练点。

制定明确、可行的单元目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为“作家笔下的动物”。教材编写了四篇文学作品:丰子恺的《白鹅》、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老舍的《猫》和《母鸡》。“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经过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后,我确定了本单元如下教学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本单元三篇课文中动物(白鹅/母鸡/猫)的特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能结合课文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将动物写具体的;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提供的一种小动物(如乌龟),运用从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把这个动物(或自己熟悉的动物)写具体、写生动(包括细节描写)。

根据单元总目标,精心设计教案

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总和就是单元目标,所以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甚至每一篇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全盘考虑,时刻为达成单元目标服务,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整体意识。

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它们既是独立的,又是互相融合的。每一课的教学任务成螺旋状上升,但是都指向同一目标,那就是学习作家的语言,从作家那里学习状物的方法,学习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逐层落实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现以《白鹅》一课为例,说明怎样在每一课中达成单元目标。

课文学习 在第一、二段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很快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和“文眼”——“高傲”;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不仅承接了第一段的内容,还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引出了鹅的“高傲”。

学习第三自然段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体会出白鹅的叫声不仅声音大,很凶,而且还很严肃,说明他们能够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语的意思,从白鹅叫声的特点中也能感受到鹅的高傲。有的学生还能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鹅对主人很忠诚,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句子看出鹅的勇敢和尽职。本段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作者表面写鹅很高傲,叫声很大很凶,实际上是在赞扬它的勇敢和尽职。可见,学生已经透过字面去理解课文,体会到作者喜爱白鹅、赞扬它的思想感情。

在第四自然段步态的学习中,我尝试着根据鸭子和白鹅步态的特点进行表演,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改变了学习方式,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同时,通过表演,学生对词语把握更加深刻,大部分同学感受到了作者观察的仔细和用词的准确。

本节课安排学生活动时间多、形式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课上监控 语文课学生学的效果怎样,往往不能及时体现。课上热热闹闹,课下又仿佛一无所获。所以在现代教学设计指导下,我在进行每篇课文教学时,都选择与所学文章相近的美文,进行及时监控。这样既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又能巩固所学的写作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设计课后作业 小练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要求从特点、外形、脾气以及进食、嬉戏、休息等角度做细致描绘。本组课文都是写小动物的,每篇文章都进行这样的读写整合技能训练,举一反三,使学生真正掌握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单元整体回顾,习作检验目标达成情况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着力去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下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

整体探求学习规律 四年级开始,语文园地里“我的发现”由以往发现字词的规律转变成了关于阅读、写作方法的对话,由“小林”和“小东”两个学习伙伴,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谈。教师要充分运用这样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入他们的谈话交流。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发现要点”,先个体概括,再小组筛选,最后全班讨论。以下是我们师生在课堂中讨论得出的动物单元的学法:仔细观察写具体,明贬实褒显亲昵,遣词用语要合理。

这是由本单元课文支撑起来的阅读、写作的方法,散落在各篇文章里,看不出是珍珠,一串起红丝线,就感到它在熠熠生辉。学生明白这些精练的语言来自他们自己的思考和甄别,非常乐意回顾和汲取,并有意识地将这些方法用到自主阅读和自由习作中去。

整体提升表达水平 生活是学生最大的课堂。孩子的生活永远是阅读、写作体验最重要的源头。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单元整组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我们不能等到教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

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在悄然酝酿。学生从回忆体验开始,经历了吸纳、感悟的过程,又与有意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用文字记录下美好的足迹,可以说,学生经历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就经历了一段弥足珍贵的生命体验。语文学习完全可以和孩子靠得再近些,没有比让孩子在阅读写作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回味生活并抒写生活更自然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了。

习作检验目标达成情况 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是零散的。感性知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教师引导学生回首两周左右的学习历程,通过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强化单元目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获得整体性的认识,融会贯通,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种混合式的单元(组)整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单元(组)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几篇内容、结构相类似的文章,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课内课外两种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创新空间,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当然教学之前,要让学生充分地预习每篇文章,将课文读熟,在有一定自悟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点拨、练习,花费时间就更少,收获就更多,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整组白鹅习作
“忘恩负义”的大白鹅
大白鹅
基于单元整组 用好习作支架 落实语文要素
一只大白鹅
论前置作业的目标性和实践性——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为例
白鹅写生记
青海某陆军预备役步兵旅严密组织整组工作检查验收
浚县人武部扎实抓好民兵整组工作落实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