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批判性思维

2017-03-23 22:28西华师范大学邓金枝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批判性课程标准历史

西华师范大学 邓金枝

1.认识批判性思维

1.1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对于批判性思维有中西方两种定义方式,他们都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于辨析修正的领域,都是对一种思想或行为的评价,将批判性思维看做一个活动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成为一个动词。定义领域可能有些偏向狭窄,而对批判性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合理大胆设问做猜测”为深刻体现。

1.2 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意义

现代教育中对素质教育的注重把学生的能动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终是较少,而通过对国外文献以及案例的研究将有效的思维方式理论和实践应用于我国的教育中。

2.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因素

总结各方面考察结果,可以发现对于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有一下几大影响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认知因素、教育因素。首先是心理因素对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在一对一问答中,问到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原因中?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很在意自己在同学眼中的形象,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即使发现了问题可能也没有勇气将问题提出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是非常需要周围环境的认可,所以心里因素成为影响批判性思维的第一大影响。自古以来我国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历史上一度盛行的中庸文化也在传统意义上限制了大部分人的思维,从而也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另外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便是认知的影响。部分同学认为进行批判性思维无法提高学习成绩,老师书本都是对的,不需要进行批判性思维。这是多数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认知缺失。可以通过对同学的鼓励,对师生的批判性思维的相关教育等方面推动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3.1 教师引导模式

教师作为教育的施行者,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历史教学为例,对于历史的定义而言,一切发生过的事物都是历史,书本上的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更多的便是对于学生品德的教育。以史为鉴明心智,而历史中的人物亦有明德行的道德模范作用。教师可从生活中的生活方式或者节日祭奠等多种案例提到课堂的教学中,组织讨论,在学习课堂内容之前就让同学们对于历史世纪或者历史人物有着一定的向往。以自身教学为例,让学生学会自我批判,启发学生兴趣,再以历史事件结合生活事物或者实时新闻进行讨论,提升他们辨认是非的能力。批判技能可以教授,而批判精神确实需要在长期环境中形成,而在校时间占了一个学生一天时间的60%至80%,而上课时间又远大于下课时间,批判精神的有无与教师的课堂教育呈正相关状态。

3.2 创造批判性思维的环境

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也是需要事宜该思维的生长“土壤”。对于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有两大教学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便是学习本身。校园是一个集中了广大学生即所谓学习者的特殊环境。而如何在有限的教育时间中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怎样让学生掌握离开学校也依旧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在校的时间也是其心智成熟的关键时间段。此时学生最需要的便是他人对其认可,特别是思想层面的认同。不少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都会有不同的创新想法,其想法不一定正确,但是其经自己既有认知而提出的新事物,不论对错都是需要认同的。而此时教师的认同更是对学生而言意义非凡。一个班级中总是会有少数比较积极的同学,以及向对应的少数及其不积极的同学。当老师鼓励积极的同学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时候,便是在班级中树立了一个榜样,与此同时再鼓励几位很不积极的同学,让所有人在他们身上看大可能性,便可以在一个班集体中建立良好的思维风气和学习氛围。这是教师可控范围内与学生的直接接触。

4.修正改进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对学生学习评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反应为考试结果上的分数,二是反应为课堂听课状态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度的综合考量,前者占了大半的比例。而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维,却不能完全通过考试成绩课堂作业表现表示出来的。批判性思维的具备体现在其对所学问题的分析总结判断能力,更体现在老师规定任务以外的专注和创新思维中,而这些却是无法透过分数和课堂表现体现的。更多的是身边同学和家中家长所看到的的,甚至很多只能通过课题研究才会发现一个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深广度。可通过定期的同学匿名问卷和家庭问卷,结合随堂摸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证。

(指导教师 邓秀华)

【1】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北京: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刘长龙.论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特征【J】.学术论坛论月刊,2003(12)

猜你喜欢
批判性课程标准历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