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习作的“无米”支招

2017-03-23 20:48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为习作的“无米”支招

江苏省泗洪县明德学校 刘东梅

一直以来,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学生常常谈“写”色变,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也显得捉襟见肘。究其主要原因,不仅在于“怎么写”的问题,而更在于“写什么”的问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不能仅仅将习作教学局限于写作策略、方法的授予,更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维度出发,积累习作资源和素材,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米下锅”的“巧妇”。

一、强化体验,在感悟中丰富素材

陶行知说:“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元素,如果学生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为习作储备丰富的素材。

1.关注生活细节

在一次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写生活中帮助过别人的事,学生选材居然都停留在老一套的捡钱包、搀扶老人过马路等惯有事例上。于是,教师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回家帮家人做一件事,并要得到其赞扬。第二天的交流分享中,学生所做的事不仅贴近生活实际,而且具有时代气息:我帮爸爸煎了鸡蛋、我教会了妈妈发微信、我教会奶奶使用手机、我帮弟弟解决了一道数学应用题……

由此,教师顺势总结:你看,只要我们善于关注细节,就会发现生活中隐藏着很多习作资源,就不会为“不知写什么”而苦恼了。

2.辨析事件美丑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生活元素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收集、整理的初步阶段,更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对事件本身进行性质判断,从而提升学生明辨是非、辨析美丑的能力。

课间,笔者发现学生一见到冲洗厕所都捏着鼻子绕得远远的,于是让学生尝试进入厕所进行体验,让学生意识到环卫工人为厕所的清洁卫生所付出的努力,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其貌不扬,但工作艰辛,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随后,教师再次引领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最可爱的人”“最可恨的人”,学生则纷纷罗列了诸如农民工、警察、医生以及游手好闲、成天搓麻将等各色人。

学生在搜寻、罗列的过程中,是认知能力提升的过程,更是善恶美丑辨析的过程。或许学生的认识尚处于肤浅层面,或许学生的认知还会有所偏颇,但这样的过程却培养了学生关注事件、辨析事件的意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依托观察,在捕捉中聚合素材

很多学生能从生活中选择较好的素材,但就是写不完整,更写不详细。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在于学生不会观察,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就写不出鲜活而动人的细节。

例如在教学“身边的小能人”这一主题作文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了很多典型的小能人素材:溜溜球高手、王牌推销员、飞镖射得准……可谓丰富多彩,各式各样。但当教师满心期待一篇篇精彩的作文时,却遗憾的发现学生对小能人的描写仅仅停留在面上,三言两语,缺少对“点”的展开,缺少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影响了对人物形象的表现。

鉴于此,在学生习作重写之前,教师以一个典型人物为例,引导学生从小能人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做好写前准备。教师还引导学生对小能人进行采访,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获取第一手材料,并告诉学生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观察。如一位同学在描写“打字高手”的作文时,首先,从汉字录入时人物的动作、表情进行观察;其次,从输入的汉字作品进行观察,以数量之多、输入正确作为反衬的平台;最后,对人物进行采访,并从他人的赞许进行观察,借助他人对“小能人”的评价,突出其特点。在这一案例中,学生对描写的对象和场景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地观察与感受,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凸显阅读,在品味中积累素材

除了广泛的生活积累,学生还必须借助广博的课外阅读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很多学生阅读量并不小,却难以从阅读的内容中开掘出具有价值的积累对象,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强化对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的辅导。

一要选择适切读物。学生阅读书籍应该是广博的,但书籍难度应与学生当下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以及兴趣爱好相吻合,只有选对了书籍,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才能以理性的视角关注书籍内容,积累写作素材。

二要摘录佳词好句。课外阅读决不能是泛泛而读,读后一了百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至理名言,这里的“动笔墨”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面对好词佳句要及时整理摘录,诵读积累,让精彩词语沉潜在学生的词库中,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词。

三要引导实践仿写。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之外,更要引导学生关注语段的言语形式,加强训练,形成敏锐的语感。但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对文中经典句式的练习一直滞留在对文本内容的机械模仿上,缺乏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向学生要求,不沿用书本中原有情境、不对原文中的人或事物进行生搬硬套。只有摆脱原有内容的束缚,才能真正建构出丰富的言语模型。

四、激活想象,在创造中拓展素材

起始阶段,习作素材的积累不仅仅在于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与体验,有时也在于学生主动性下想象翅膀的放飞。在中年级段,很多习作教材都配备了形象生动、意蕴贴切的画面。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之外,还应该以图片为原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拓展学生习作的素材。

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形象能力呢?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画画的特点,收集他们的作品,并一一张贴到教室的黑板上,引导学生在评议、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故事创编,最终落笔成文。在这种活动的刺激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自由驰骋,有趣的故事才能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位学生利用了彩塑纸制作了一艘纸船,然后将一块橡皮猪装进去,写出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猫爸爸生病了,不能出海捕鱼,小猫失去了心爱的礼物。而小猪挺身而出,出海帮助小猫捕获了很多鱼儿,却在回来的路上遇到暴风雨迷了路。就在此时,鲸先生托住了小船,安全地将小猪送到了岸边。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彼此之间的帮忙与协助,让人倍受感动。如果没有学生借助事物的丰富想象,这样的习作素材就不会有效地植根于学生的意识之中。

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问题,分析问题。例如有个孩子在课间发现卫生间的水龙头没有关,就及时地将其关了起来。而将这一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写进作文时,很多学生都毫无例外地对该生的行为进行表扬。但事实上,这一事例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感知,开掘出不同价值意蕴。在教师的点拨下,有的同学针对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进行了批评,有的则对其他熟视无睹的学生进行了教育。正是这样引导与关注,一件事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开掘出不同的价值内蕴。

总而言之,解决习作素材积累的问题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学生面对习作要求,只有拥有丰富的习作素材,才能在习作策略和方法的运用上,显得游刃有余,“作文难”的问题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