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种效应引领班级小团体健康发展

2017-03-23 22:33杨俊生
江苏教育 2017年47期
关键词:进取心小团体团体

杨 云 杨俊生

以四种效应引领班级小团体健康发展

杨 云1杨俊生2

班级小团体是班级的组织细胞之一,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心理学效应,如首次效应、协同效应、龙头效应和蝴蝶效应等,积极引导小团体健康、向上发展,培养小团体成员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从而为班集体建设提供动能。

心理效应;小团体;班主任;健康发展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班级小团体在班级中时有出现,不同个性、兴趣、品格、爱好、特长、禀赋的学生往往因为相同的话题、价值观、愿景而“自由组合”,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朋友圈”,他们外在取名往往带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如“三剑客”“四条龙”“五朵金花”“六兄弟”等。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濡染、相互学习,进而又形成相对稳固的班级 “有机体”。班级的整体班风常和小团体有一定的关联,小团体若能和班级的价值取向相向而行,则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同构共建。为更好地引领小团体的健康发展,激发小团体的正能量,班主任要善于借力心理学效应,牵引小团体的良性成长和健康发展。

一、以首次效应诱发小团体的向师心

班集体形成的关键是班级文化,小团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形成较为稳定的“亚文化”,这是一种内隐的团体文化,成员间在交往中有约定俗成的规定、行为指南和行动契约,它是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班级整体文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集和重叠。若要了解并融入其文化圈,班主任需发挥“首次效应”,即在第一次和小团体的接触中,班主任要尊重、悦纳其团体文化,让学生充分感知老师是因为对自己团体感兴趣,而不是想要督查、打破、伤害、拆散其内部的行为规范才来的。这种怀着欣赏、包容的“首次效应”可以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灵距离,贴近小团体学生的生活,易于被学生悦纳,也会为教师融入团体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相应地,教师在融入小团体后要扮演他们“志同道合”的朋友,融入他们的“文化生态圈”,先建立与小团体的感情,让他们感觉老师也是“自己人”,从而真正疏通与小团体内部个体的人脉,慢慢融入他们的“朋友圈”,架起师生深度沟通的桥梁,为小团体向师心的培植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班主任给小团体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假如班主任以警察的身份去诘问或质疑,则不利于与小团体达成行动和价值观上的共识。同样,学生团体也特别在意自己给老师的第一印象,他们也想让老师领略下他们在团体中的 “存在感”,也会以最佳表现回馈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只有在怀有“好意、善意”的前提下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并在日常交往中“只如初见”,从而潜移默化地将真善美的种子在小团体中培植下去。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在小团体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让小团体“亲其师”后主动“信其道”,从而培植小团体的向师心,让小团体向着主流方向慢慢发展。

二、以协同效应培植小团体的互助心

团体协作是小团体自然内生的驱动力,也是他们共事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小团体一旦形成,团体成员将在共同协商的价值观引领下相互制约、相互牵挂、相互影响。如果小团体内的某一个成员发挥其正能量,则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小团体内部形成积极的价值感召,从而使成员间互相学习、互相协助、取长补短,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团体间往往自发产生协同效应。例如,有一小团体成员A在卫生值日这一块做得不太理想,但在团体其他成员的劝说、提醒、帮助下,A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便自觉“见贤思齐”,逐步改变自己,实现与其他成员的“比翼齐飞”。如果教师能够润物细无声般地加入某一小团体,调动小团体内成员的积极性,让团体成员既互爱互助,又互监互督,最大化地发挥团体成员间的协同效应,再加上班主任以身作则、导之以规、示之以范,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共赢的班集体必将指日可待。

班主任需要在团体间投注一些正面的 “能量源”,播撒一些真善美的火种,使小团体互助的力量最大化,发挥团体协作的独特作用,但班主任也应拿捏适度,不能过多发挥,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教育的意图愈隐蔽,教育的效果愈好”。在协同效应的影响下,团体间的交流多是协商、求同、建议、感召、提醒等,因而他们乐于分享、勇于分担、善于共助,形成互帮互爱的良好氛围,教师有时只要给予他们肯定的微笑、鼓励的神情和善意的提醒即可。这样,小团体成员在长期的协作中彼此心中都有“他人”,秉持一颗利他心、互助心,并在共荣共辱中形成了“共同体”意识,从而实现最大程度上的“齐步走”。

三、以龙头效应激发小团体的进取心

无论是“三人一群”,还是“五人一伙”,只要是团体,往往是以某一核心人员为首的,他往往扮演着小团体“平等中的首席”角色,他在团体活动中占据一定的话语权。因而,团体的驱动力也往往来自于这只“领头羊”,如果班主任能与“领头羊”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依靠“龙头老大”带动小团体的整体发展,则对小团体成员进取心的培养大有裨益。

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为培养小团体的进取心,班主任需要有专业眼光和专业智慧,借助各种班集体活动,以核心成员为支撑和纽带,让成员在合作的同时开展良性竞争,相互“比学赶超追”,并不定期在小团体中评选出“龙头老大”,让成员间良性互动,实现优势互补。班主任要以团体精神为旗帜,激发小团体成员的进取心和上进心,这样,团体成员才能在班级事务中发挥各自的潜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

小团体进取心的激发离不开班主任的引领,需要班主任睿智地扮演好“重要他人”的角色,协助他们锐意进取、争先创优。在团体的影响下,如果小团体中的某一成员积极进取、表现过人,则其他成员必将“三省吾身”,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和发展。同样,如果有团体成员“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班主任不妨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暂时吊销其“团员证”。“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只有将小团体这股活水激起浪涛来,使小团体形成你追我赶、良性竞争的氛围,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进取心,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四、以蝴蝶效应培养小团体的合作心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孙雨林的一只蝴蝶偶尔振动翅膀,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小团体文化如果发展良好,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则对建设一个合作型的学习小组意义重大。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强调三人或五人一组的小组讨论,而小团体正是这一学习方式的最佳载体。合作学习需要大家互相配合,互通有无,成为他人学习的伙伴,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充分考虑小组成员间的差异,充分利用小团体的优势,发挥其易于合作、乐于分享、善于交流的团体优势,让平时业已形成的小团体树立起小组讨论、合作的典范和榜样,从而激发其他小组迎头赶上或超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今时代,合作已成主旋律,所以每个人都应在各种小组或团体中找到自己合作、分享的场所,培养一颗“合作心”。小团体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它既是提高智商的手段,也是培育情商的土壤。但班主任也不能囿于小团体固有的发展模式,面对千变万化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学会挑战自我,善于寻找新的学习团体或小组,从而在新的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体会到不同团体带来的价值感。为此,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时要充分利用蝴蝶效应。一方面要在小组内部激发小团体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强大的学习力,另一方面要调动班级每个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不同的小团体能即时、应景地生成,让个体能因需、因时、因境找到或加入新的小团体,实现小团体的动态化生成。动态的小团体能让每个个体都能 “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营造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他,他中有你的生态圈,这也为每个人充分展示其别样的风采提供了别样的舞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在面对小团体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适当的方式温柔地打开他们的心门,和他们走心交流,同唱一首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慢慢地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也许,小团体这个“小王国”里还有很多成长的奥妙、秘密正等待班主任去发现、学习、借鉴。也许,班主任有一天也会成为这个神秘“朋友圈”中重要的一员。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韦红疗.对班级小团体进行引导的技巧和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1(6).

[3]刘晓平.关注班级小团体现象 构建和谐班风[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5).

[4]田悦妍,隋强.浅谈中职学校班级小团体的现状及解决策略[J].职业,2016(5).

[5]任文芳,贾楠.团体动力学视域下提升班级建设有效性的探索 [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

[6]郝红英.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微观教育的有效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3(7).

G455.7

A

1005-6009(2017)47-0036-03

1.杨云,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江苏宜兴,214200)教师,一级教师;2.杨俊生,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江苏宜兴,214251)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进取心小团体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引领班级小团体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领导干部要有进取心
破机关化立群众性 以危机感换进取心
你是有进取心的人吗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浅谈对班内特殊小团体的认识和管理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