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竞天择 适者为用
——浅谈中小学书法教材的选择

2017-03-24 01:06张玲珑
江苏教育 2017年29期
关键词:校本书写书法

张玲珑

“材”竞天择 适者为用
——浅谈中小学书法教材的选择

张玲珑

品种多、风格多、版本多的书法教材让书法教育工作者面临选择尴尬。其实,无所谓好与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法。适合,则教学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不适合,则劳心劳力、徒劳无功。一本适合的书法范本,一本适合的书法教材,是要以学校发展实际、教师个人素养、学生个性特征等因素为依据,权衡其中的利弊而定,才能让教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舒心。

书法教材;选择方法;适者为用

一、中小学书法教材现状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教育自汉字源起就逐渐形成,书法教育的实施范本,也几经更迭,由甲骨、陶、青铜,到碑版、绢素、纸张;由纯结果性的作品呈现,到过程性的技法分解,以及文化性的知识渗透。书法教材的变化,从学习内容、方法上,越来越关注学习对象的年龄、个性特征和差异。这既是对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对教学用书的编写建议“要体现书法教育的基础性、实践性、阶段性和规范性”的落实,也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与此同时,书法教材也出现了品种多、风格多、版本多的局面,让书法教育者面临选择性困惑。

(一)社会性出版教材多样,缺乏严谨性

中国人热衷书法的并不少,在书法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之前,书店里关于书法的教材早已多如牛毛。但教材虽多,真正能用于中小学校书法教学的却微乎其微。

有的教材书法艺术的专业性强,选择的字帖风格太强,学生用了,容易沾染习气,走进死胡同;有的教材,将一个笔画的书写动作进行无限分解,复杂化、机械化,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误导学生,容易让学生走弯路;有的教材,范字直接由今人书写,犯了“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大忌,容易让学生不得宗法;有的教材,释文错误、繁简混用、古今杂用、张冠李戴等错误层出,缺乏学术的严谨性,容易让学生走进误区。这些教材的编写,多半是抓住了书法学习者病急乱投医的特点或大众化心理,以出版、销售沽名赢利为目的而进行的。

(二)自主性开发教材缺乏系统性、连贯性、普及性

现在,学校的特色发展意识强,校本的课程开发力度大,成果也非常丰硕。凡书法特色学校,基本都有自己的书法校本教材,在学校、集团或一定的区域推广使用。这些教材经过一线师生的实际运用,结合当地特点汇集而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经验性,也能在一定时间取得显著的成效,为学生、教师、学校带来更多的实惠。

但是,自主开发的书法校本教材,更多的是突出地域、校本、活动特色,流于片面或形式。有些是阶段实施的,缺乏持续学习的连贯性;有些是针对书法的某个点而开发的,缺乏书法学习的系统性;有些是针对部分特殊群体而设计的,缺乏普及性。

书法教材多,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但质量不一定高,用起来不一定得心应手。

(三)部审教材提供基础保障

2013年,教育部印发《纲要》,明确要求对书法教育学生用书进行审查。一年多的时间,近百套书法练习指导教材随之而出,交送教育部审查。经专家严格审查,2014年底,教育部印发了教学用书目录。目前,已有11套国家审定通过的书法教育用书投入使用,为全国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供了必要保障。

二、中小学书法教材的选择及运用现状

书法教育普及以来,书法教材俨然成了一块“香饽饽”,书法教材的面世可谓空前繁荣,社会性质、教育部审定、校本自用的,举不胜举。对于书法教育的发展来说,这是喜事,但对于教材的使用者来说,却也是棘手的问题。

(一)统一教材与个性化教学需要的矛盾

近几年,各地区统一配备了教育部审查通过的书法教材,师生们有了范本,教学活动起来有了参照,便于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解决了书法教育的一大难题,但其中的问题也随之而至。统一配备的教材基本局限于一种字体,而这种字体并非是每个上书法课的教师拿手的,在技法分析和书写示范时,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不准确、不到位的地方。从学生角度来说,一种字体无法适应不同个性孩子的成长需求,有些个性开朗的孩子难于内敛风格的欧楷书写,有些个性内向的孩子难于写出外拓风格的颜楷。统一教材的使用,能让一部分师生省心、顺心,也让一部分师生忧心、费心。

(二)学校教材选择受师资水平限制

有的学校和教师会根据教学进度、学生特征,自己选择一些非配套教材,更多的是选用校外编写的技法指导类教材,这部分教材优劣不等,有的过分注重技法的分析和训练,忽视文化的渗透。教师在选择的时候,受个人主观认知和书法素养的影响,更钟情于自己擅长的字体和自己喜欢的风格。

此外,部分学校着力于校本教材的开发,此类教材由教师个人或一个小团体完成,其基本出发点在于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的高度决定了课程、教材的高度,其中内容的设置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校本教材的运用,强化了书法教育的个性化差异,彰显校本特点,这类教材在使用上具有唯一性。

几年前,说书法进课堂难,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书法教材。现在有书法教材了,但书法教育的实施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也面临着新的问题,等待着大家去解决。

三、中小学书法教材的选择方法

早在18世纪,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观点,此观点原指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书法教材的选择也是这样的道理。教材虽多、虽好,但不一定能对所有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有利,只有从自身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佳化。

(一)扬长避短,适合教者

书法艺术风格多样、字体繁多,不是每一位书法教师都能掌握所有的书法技法,但他们总会有自己擅长的一两种字体。由于对某种字体的风格认识和技法体验更深,就能在书法教学中将相关知识和技能传授得更准确、到位,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纲要》中也提出“学校要充分发挥本校优秀书法教师的专长”。如果选择的教材是教师自己不熟悉的,那么教师要么在教学前花更大的精力先自己学好了,要么就只能在教学中囫囵吞枣、滥竽充数,难以胜任该教材的教学任务。

(二)突出个性,适合学生

现在的教材,对学生年龄的特征很关注,低年级硬笔、中年级楷书、高年级行书、初中书法欣赏,教材从普遍意义上来说适合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可忽视了每个学生是特征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书法美的认同和需求不同,他们书写的生理表现形式不同,要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有适合学生个体的书法学习教材。一个班、一个学校、一个区域都使用同一种教材,也就是同一种书体,对于孩子的书写特征,对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并非益事。如果能将个性特征相近的学生分成组,每组选用不同的教材,这样虽然难度会大些,但对于学生来说是各美其美,对于书法来说能百花齐放。

有的在校学生参加校外书法学习,已经学过好几种字体,写得非常好了,甚至比有些老师还写得好,而有的学生还从没摸过毛笔。难道差异如此大的学生也只用一种教材吗?显然是不合适的。书法教材的选择,还要适合学生群体的书写基础。

(三)强化特色,适合学校

学校的书法特色化办学,也让书法课程亮点层出,有的学校不仅营造出浓厚的书法艺术环境,还打造出多样的书法活动体验设施,如地书、水书、摹拓、装裱、砖刻等,形成隐性的教材。有的学校通过外聘专业或根据本校专职书法老师的书法专攻方向,而进行相关教材的开发和引进,不仅能突出特色,也能将老师的专业素养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对学生的培养也更得心应手;也有的学校结合课题的研究方向,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形成专题性的书法教材,如趣味书法教材、书法欣赏教材、书法读物等。

(四)学以致用,适合作业

《纲要》的基本理念第一条:“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第三条:“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书法教育的实施有一半的功能就是让学生写规范字、写美观字。所以,书法教材的选用,也要直接对学生写作业的字有帮助、有促进。而常规书写,一方面是要规范工整,另一方面也要具备相应的书写速度。就目前配备的书法教材来看,更多的是关注书写的规范和字形的美观,而对于书写速度的改善很少关注。比如:将以欧楷、柳楷为范本的教材和以褚遂良、智永千字文为范本的教材相比较,后者教材实施下的学生会更关注运笔的连贯性,从而提高书写的速度,也容易达到气势的贯通,直接对学生作业书写的速度产生影响。

所以,书法教材的选择,不能一味地关注艺术性、规范性,还应该关注书写性,让书法的学习既能提高艺术修养,又能作用于日常学习。

(五)培养人才,适合艺术

《纲要》中说:“要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适合学习、发展的方向,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适合书法艺术专业方向的发展,这些学生能吃苦、悟性高、观察能力强、手脑调控能力好,对于书法的学习,老师只要稍作点拨就会,配备的教材当然不能满足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就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书法专业发展特性的教材,如篆书教材、隶书教材、篆刻教材等。适合书法艺术专业性发展和有志于书法艺术专业性发展的,毕竟是少数,并且基础层次不一,也要结合学生自己的审美选择意见来定。所以,教材的选择基本是因人定教,因材施教。

我从事20余年的书法教育,从无配备教材的施教,到有多套教材的施教,都在甄选着教材,有时因班而定,有时因人而异,我更多是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选择。如今,我执教的每周一节课的班级,用的是教育部审定通过的配套教材,校本课程班用的是自己开发的教材和学生个性选择的教材,兴趣社团班选择的是学生纯个性化学习的教材,各种班级的教材实施后,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对书法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书法技法也有了多样的体验和掌握,对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也有了一定的促进。书法教材繁多,以学生为中心,从个性发展角度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教材,才能有更高效的书法教育。

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怎么能承载不断变化的世界和个性多样的孩子,况且现在使用的书法教材,在各地经济基础、教学条件、师资状况、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差异中,根本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教学的对象。而教材中的内容,也不一定适合所有学校、师生的教学,从一般意义上说,我们在教学时还应考虑到相关因素,选择教材中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内容,选好教材,也要选好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孙晓云.书法有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3]马云鹏,孔凡哲.教育研究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肖川.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5]周庶民.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高峰论坛论文选集[C],澳门:中华出版社,2016.

J292.1

A

1005-6009(2017)29-0017-03

张玲珑,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江苏常州,213161)发展中心副主任,一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校本书写书法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