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墨香 “苏式”味道
——江苏省苏州市山塘中心小学校书法教育印象

2017-03-24 01:06惠兰
江苏教育 2017年29期
关键词:苏式山塘苏州市

惠兰

山塘墨香 “苏式”味道
——江苏省苏州市山塘中心小学校书法教育印象

惠兰

书法教育;课程;校园;苏式

山塘是厚重的,唐宝历元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为畅达交通而开凿水道,东起“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3600米,约合七华里,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水道即为山塘河,其淤泥堆积河边就成“白公堤”,天长日久,“堤”演变成“街”,即为山塘街,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山塘是“苏州”的,一街一河、水陆并行,粉墙黛瓦、邻水而居,店肆林立、会馆集聚,吴侬软语、市井繁华……

浸润着这浓郁历史与文化的苏州市山塘中心小学校自有其独特的韵致与风格,“书法教育”更是裹挟着浓浓的“苏式”味道。

一、扎根文化,打造雅致“苏式”校园

山塘中心,百年老校;原地重建、生机焕发。学校将吴地文化前瞻性地融于学校的建设规划、环境布置、办学理念中,使文脉得以延续,传统得以弘扬,彰显其博雅之趣,呈现其儒雅之风,凸显其和雅之谐。漫步校园,牌楼、浮雕、石刻、碑廊……无不诉说着历史的絮语,彰显着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随风潜入。更可贵的,山塘站在学校发展的文化自觉与创新角度,树立了明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尚德、尚学、尚乐”的9字校训既呈现出吴地文化濡染浸润的印记,更体现出办学者对教育独特的理解与实践的勇气。这样的文化孕育出来的“书法教育”,无疑是内生的,是自然的,是适切的。

二、邃密累积,锻铸温润“苏式”课程

几千年来,缜密细致、深邃严谨一直是吴地学者文人的治学态度与风格,这种精细执着的优秀传统甚至成为了苏州一种特有的市井文化。山塘的“书法教育”正有着这样独特的“苏式”气息。从校本课程的研发到实施,从硬笔、软笔的进阶与融通,到学段、学情的揣摩与定位,无不是注重夯实基础,注重点滴积累,注重帮助学生修炼良好的习惯与品性。而这样的气定神闲、这样的不徐不疾、这样的循序渐进,则引领着学生去构筑“闻道、问道、悟道”的阶梯。“闻道”“问道”,往往会形成某种量的积累,而“悟道”则是借助这种积累,通过反观内省达到领悟甚至发现的境地,是量变以后的一种质变。而这种质变,指向的正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学生核心素养。山塘的“书法教育”,摒弃繁华,温润如玉,观照当下,涵育长远。

三、内外兼修,塑造灵秀“苏式教师”

叶圣陶先生是从苏州小学讲台走出去的伟大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教育文化领域的一代宗师,是苏州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导师和行为楷模。“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是苏州教师职业队伍建设的鲜明旗帜。山塘的教师坚定而执着地行进着。他们承继传统、敬畏风骨,努力修炼厚德载物、心怀宽广、修德泽人的“苏式教师”形象。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更为山塘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唤醒了教师的专业自觉。他们深入学习、深刻思考、深度探索,厚积而薄发,厚学而敏行,渊博而雅正。山塘的“书法教育”风景中正是有了山塘教师的身影,而显得愈发动人与温暖。

四、融古铸今,涵育灵动“苏式学子”

苏州文化如水般灵动、轻柔、飘逸;苏州文化“文脉悠久,源远流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浸润在融合、创新、致远、崇文的文化氛围中的“苏式”学子是灵动的、聪颖的、包容的、坚韧的。作为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超过80%的公办小学,山塘正是借助“书法教育”的圆融与仁爱,滋养着学生,使其通晓地域文化,锻铸内敛而灵动的气质。每每听到山塘学子在省市书法比赛中摘金夺银的喜讯,看到山塘学子娟秀、灵动的书法作品,自信阳光的精神风貌,我们就能深切感受到山塘学子已经从文化的触摸、文明的浸润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全的人格成长,焕发着生命的光辉。

“苏式”,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文化和教育风貌,它是独特的教育精神、教育理想的符号。对“苏式”书法教育,我们也有着自己的愿景追寻:愿“苏式”书法教育能真正奠基学生的精神成长,愿“苏式”书法教育能真正优化教师的职业模态,愿“苏式”书法教育能真正改善教育发展的生态。

历史千年流变,姑苏教育人以自己的无限智慧,在“苏式教育”建设的征程中,且思且行,且行且远。

J292.1

B

1005-6009(2017)29-0049-02

惠兰,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苏州,215100)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苏式山塘苏州市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山塘街 一年 24小时
苏式美酒——惠泉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山塘老街上寻味苏式生活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刍议苏式教育在体校英语课堂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