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文学视角的《平凡的世界》分析

2017-03-24 02:22郭德君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路遥世界

郭德君

(重庆医科大学 医学人文研究中心,重庆 400016)

·文学艺术·

基于非文学视角的《平凡的世界》分析

郭德君

(重庆医科大学 医学人文研究中心,重庆 400016)

从非文学视角论述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普通读者群中受欢迎的原因。路遥以城乡二元结构为整体叙述背景,敏锐地抓住了其中一些问题,并从文学角度给予了深度解析,他对巨大社会变迁过程中农村贫困地区人的生存状态及一些人在改变命运过程中奋斗历程的揭示可从哲学层面进行解读。路遥将自己深刻的生命体验融入作品中,对生活世界中一些最基本感情的深入描写很容易打动普通读者。

路遥; 《平凡的世界》; 非文学视角; 分析

2015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播出使小说《平凡的世界》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人似乎重新认识到了这部20多年前获得茅盾文学奖作品的价值。《平凡的世界》在20多年里仍然能产生持续的影响,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比较而言,这种影响其实更多来自民间。就笔者了解的情况,在不同时间段或地域,在刻意或不经意的交流之间,当谈起《平凡的世界》时,周围确有一些很普通的人充满深情地讲述它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并如何让他们保持生活热情坚强活下去。一些调查也发现,在普通读者中,《平凡的世界》依然是比较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据温州市图书馆基于2015年读者借阅量的统计数据显示:《平凡的世界》成为最受欢迎的作品,排名第一[1]。另据2015年各大高校图书馆公布的信息,《平凡的世界》在清华、复旦、浙大、武大等高校备受读者喜爱,在浙大位居年度借阅量首位,而且比后三位借阅量的总和还要多;在华南理工大学同样位居借阅榜首位,而且多次蝉联月、年度以及总累积冠军[2]。不仅2015年该书在浙大图书馆第四次荣登年度借阅排行榜冠军宝座[3],而且随机在复旦大学图书馆网上系统检索,所有馆藏的《平凡的世界》被借阅一空,当代大学生对其的喜好程度可见一斑。陕西华商报在不同年龄段读者群中所做的调查显示:尽管每个人对这部小说理解不尽一致,但小说还是对大多数读者带来了较大影响[4]。不仅如此,在网络时代,《平凡的世界》依然拥有众多读者,2015年多家知名网络阅读媒体基于网络投票发布的排行榜显示,《平凡的世界》排名也比较靠前[5]。

以上罗列的数据或调查结果尽管着眼点不尽相同,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平凡的世界》在普通读者群中受欢迎的程度。当然,这些数据或调查结果更多反映2015年的情况,因此必须考虑该年度电视剧播出所带来的影响,而且对这种影响很难做一个比较恰当的估量。对这部长篇巨著而言,长时间段的调查分析显得更为重要。从一些调查研究的情况来看,至少在普通读者群中,《平凡的世界》一直得到较多人的喜爱,所以小说并不是一下就热起来的,其实是一种自然情况的正常延续。尽管如此,《平凡的世界》也并非受到众口一词的好评,从这部作品问世直到现在,对其评价的冷热交替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邵燕君通过不同时间跨度较有影响的调查数据以及在北京大学所做的一些调查,详细说明了《平凡的世界》在普通读者中广受欢迎的程度;他同时指出,《平凡的世界》在一些主导了文化话语批评权的严肃文学评论家那里备受冷落[6]。李水平针对这种强烈反差进行了思考[7],胡文生、石兴泽对《平凡的世界》在文学界、文学评论界与普通读者群出现的两极对立进行了剖析[8]。如果用复杂深奥的文学批评理论来分析,这部作品的确没有前卫的写作技巧,而是用最朴实的笔调告诉读者发生在一群普通人身上最平凡的一些故事,也许在此点上才拉近了这部作品与普通读者的心理距离。诚然,文学批评领域自有许多理论体系和分析视角,而这些体系和视角不可能与普通读者的心理体验完全一致,由此出现了鲜明的反差。这种现象一些专业人士已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笔者意欲从非文学视角对这部小说的内涵和社会影响进行简单分析,以期为这部著作为何在广大普通读者群中长期受欢迎提供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一、小说叙述背景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小说《平凡的世界》通过异常细腻的笔调详细描述了农村地区的贫苦生活,虽然小说将故事发生的地域主要限制在陕北地区,事实上这并不妨碍将其看成是整个中国农村地区的缩影,因为尽管存在地域、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但在千百年发展过程中,中国农村地区的生活以及农民的生存状态也存在着许多深刻的共通性。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农村地区的社会生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些是可直观体会到的,有些则是在长期潜移默化过程中逐渐发生的。在此过程中,原来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居民要面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平凡的世界》中相当一部分故事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了自发的人口流动后展开的,否则孙少平就不可能走出双水村,王满银更到不了大上海*文中一些涉及《平凡的世界》非具体性叙述部分或穿插于不同章节的内容均来自《平凡的世界》。参见:路遥《平凡的世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就近半个多世纪的情况来看,虽然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在特定历史时期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人口流动,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但这些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并非一种自发的人口流动,且非持续性的社会现象,而是印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趋势相比,上世纪特定历史背景下城市人口大量流向农村是一种逆向的人口流动,因为常态化的人口流动趋势基本上是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这里有深刻的经济学内涵,二元经济理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思想。

二元经济理论是刘易斯首先提出来的[9],之后写了多篇与二元经济相关的论文,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二元经济研究的系列。刘易斯提出了二元经济的一个整体性分析框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之后进行研究的还有拉尼斯和费景汉、乔根森、托达罗、迈因特等学者[10-13]。这些学者对二元经济理论不断修正和发展,使其在发展经济学中成为非常重要的一支理论。从实际情况来看,城乡差别只有在二元经济结构实质性消除的状态下才有可能真正消失,但是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讲,这需要一个过程。二元经济理论的提出不仅在理论层面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其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揭示在平衡城乡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虽然经济学初衷或归宿是为了让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让社会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在这种巨大的社会结构分化以及二者相互对立并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中,对处于其中的人有什么深刻影响呢?毕竟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复杂的,都有独特的生命体验,显然这个重任只能由文学、哲学等其他学科来承担。

《平凡的世界》成为一部巨著,是因为路遥从文学家的视角及时抓住非常敏锐的时代话题,将新的时代背景及二元经济框架中有追求的农村人如何克服重重生活难关的奋斗历程鲜活地呈现于读者眼前。在当前城乡人口流动已常态化的局面下,回溯《平凡的世界》主要人物的奋斗历程,孙少平走得其实并不远,他仅仅从双水村走到大牙湾煤矿;哥哥孙少安只能说是走出了家门,告别了传统的以农耕为主的生存方式,其实仍生活在农村;妹妹孙兰香虽然走入了大城市,但即使在当下,通过考大学走入城市在农村尤其在西部一些偏僻农村地区依然是少数人的专利,因此这种迈向城市的方式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即使如此,孙少平等付出的艰辛亦非常人所能想象,作者不厌其烦地通过对这些平凡人物琐碎生活的描述,其实想告诉读者:一个生于落后地区有抱负的农村人,一个生下来没有任何选择、不能依靠父母和他人,每走一小步都要通过自己努力和劳动的人,要想拥有更好的生活方式,或在走向城市过程中是多么艰辛!这样的劳动者确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又是多么令人尊敬的劳动者!《平凡的世界》正是要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读者,城乡二元结构背后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在其中可以用最直白的语言诠释:不能浑浑噩噩地重复着祖辈的生活模式,要过一种比现在更好的生活(走向城市是一种趋势)。对许多农村人而言,这个很遥远的梦想必须要通过毕生辛勤劳动来实现,由此产生的强大力量正是在生活战场上战胜自我的力量源泉,正是这种信念不知激励了多少有梦想的普通人。因此,从小的范围来讲,只要城乡二元结构存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不会过时;从大的范围来讲,只要生活中有苦难,只要你怀揣梦想,奋斗过程中就不可避免要出现相似的故事,而《平凡的世界》必然就有它存在的意义。

二、《平凡的世界》对人的生存状态给予了深刻揭示

人都是有思想的,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差别并不完全来自于生理,个人所具有的思想才证明了生命个体存在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对特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出现一个完全一致的结果,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对《平凡的世界》的评价。笔者十多年前曾和几位中文专业的研究生交流过,他们对《平凡的世界》的评价并不很高,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他们喜欢把《平凡的世界》与另一部陕西籍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进行比较,一些同学觉得《白鹿原》更厚重,更大气磅礴。笔者一度也曾有相似的看法。《白鹿原》正如许多评论认为的那样,是一部史诗性作品,从根本上来说,它仍然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不过魔幻主义等手法的应用又使它具有原先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所不具有的一些比较前卫的写作手法。当笔者有一些生活经历,尤其是经历了种种人生挫折以后,对《平凡的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平凡的世界》也许属于励志型小说,在异常朴实的文风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完全可以从哲学角度来阅读和体验的一部作品。其实,从终极视域整体上对人生意义进行思考不独是哲学家的使命,当许多人从根本上探析个体生命意义和价值时,其中就包含了哲学层面的含义。对生存过程中种种问题进行思考时,生命经历苦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这种苦难固然包含了物质的困顿、情感的挫折、精神的迷茫和彷徨等各种因素,但对苦难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生活态度,而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人生的整体走向。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平凡的世界》通过细致入微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诸多物质生活极端贫乏所导致的异常艰难的生存状态,但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其中的很多人却执着地生活着,从未轻言放弃。而且物质生活的贫困并没有让有理想的人放弃更高的精神追求,许多读者不能忘记的一个场景是孙少平在一个建筑工地揽工时,田晓霞和孙少安去看他,他们看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场景,少平趴在破烂的被褥里,脊背上伤痕累累,却借着豆大的灯光在认真看书[14]。这和当下物质生活愈来愈丰富却给一些人带来更多空虚感的反差形成了鲜明对比。相信许多读者看到这里刹那间觉得自己经历的一些小苦难算不了什么,更为自己虚度时日而内疚。在勇敢、坦然地迎接苦难的过程中,充分彰显了人的存在感和精神力量的强大,这是《平凡的世界》至今为许多普通读者所喜爱的重要原因。换言之,《平凡的世界》其实是为生活中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写的,如此一来,阅读对象当然不再局限于一个狭小的文学圈子里,从而使真正热爱生活的人能与这本书进行真诚的心灵对话。因此,这部小说其实是可以立足终极性,从哲学角度阅读的一部著作。

三、路遥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融入作品之中

尽管路遥的生命只有短短43岁,30出头就因《人生》一举成名,42岁获得中国文学界具有至高荣誉的茅盾文学奖,但路遥也经历了别人没有经历的苦难:7岁时被父亲送给了伯父*关于到伯父家的年龄,路遥所著《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是这样叙述的:“当七岁上父母养活不了一路讨饭把你送给别人……”参见:《路遥全集:散文、随笔、书信》,广州:广州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1页。《路遥传》中是“虚龄九岁”,时间是“1957年深秋”。参见:厚夫《路遥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第11-12页。;上学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后来在文革中虽然短暂到过权力巅峰,但马上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此时让他刻骨铭心的初恋女友又离他而去*路遥的一些经历主要来自他的长篇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参见:《路遥全集:散文、随笔、书信》,广州:广州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97 页。同时参考了《路遥十五祭》以及《路遥传》中相关内容。参见:李建军《路遥十五祭》,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厚夫《路遥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路遥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是虽然备受打击,但他对生活的热情丝毫不减,而且爱得如此深沉,据王安忆回忆,路遥曾深情地说过,初春时节在陕北的山里看到一枝桃花都会留下眼泪[15]。而且许多回忆资料都显示路遥对自己的家人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大妹因挖野菜从悬崖上摔下来,路遥尽了极大努力但还是无法挽救其生命,路遥对弟弟王天乐说:要写出她的人生悲剧,但必须是50岁后,否则难以承受如此大的悲痛;他和弟弟王天乐的感情完全超越了普通兄弟的感情[16];他终身热爱他的父母,临死前还深情地说:“爸妈……最亲……”[17]笔者阅读了大量有关路遥个人生活的资料,觉得他在生活中并不一定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人,但一定是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而且笔者觉得路遥个人生活如果能完全写出来,其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平凡的世界》。非常幸运的是,路遥把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刻体验都融入了《平凡的世界》中。

《平凡的世界》在普通读者群中能产生持久影响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路遥对亲情、爱情以及友情这些人类社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感情的深入描写,其中很多细节描写让人读后热泪盈眶。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回过头看书中所描写的农村生活,物质生活的贫乏令人触目惊心,但孙少平一大家人却维系了和谐的家庭生活,而且这种和谐在作者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显得如此真实,因为能让人产生心理共鸣的往往是人世间最真诚的感情。当然,作者也大量描写了一些悲剧性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并没有因为书中的一些理想主义倾向而被刻意回避,因为只要有人类存在,这些情感必然存在,这似乎是人的宿命。另外,理想主义的存在并没有影响整个作品现实主义的基调,例如,如果说少平与晓霞的爱情属于人们憧憬的理想爱情;作品最后的预示则回归到了自然和真实,当读者看到少平结束了牛马般井下劳动到惠英嫂家里欢度1985年元旦前夕一章时,相信许多读者眼睛都湿润了,也会被无比温暖的家的气息所包围[18]。《平凡的世界》在当今仍然被许多读者所热爱,是因为许多普通中国人仍然有强烈的家的情结。尽管当今社会结构、家庭结构、社会意识较之传统社会出现了巨大变化,但渗透在我们民族骨子里的一些传统文化意识并没有消失,即使到现在,无论走多远,绝大多数中国人过年都要回家看看,这其实还蕴含丰富的文化方面的深层含义。在网络社会背景下,在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无论从存在形态还是从发展趋势来看,使传统家庭削弱乃至解构的因素也大量存在,少子化、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农村地区的空心化愈发严重。即使如此,通过新的交流方式,家人之间的情感还是得到了比较有效的联络和维系。总之,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家庭仍然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构成单位,而以家庭为纽带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感情也会继续长期存在。因此,将深刻的生命体验融入其中,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所真诚赞美、渴望的一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的感情不仅没有过时,相反彰显出恒久的魅力,这也是《平凡的世界》拥有众多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结语

可从不同角度思考,而且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仍然被读者所热爱并且能给人带来强烈心灵震撼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优秀作品,至少从问世至今,《平凡的世界》显然具备了这样的特征。虽然受到质疑,在一些领域甚至备受冷落,但《平凡的世界》仍然拥有众多读者,因为从根本上来讲,作者发现了一些深刻的社会问题,并对巨大社会变迁过程中人的生存状态给予了深刻解读和高度的人文关怀,这种解读和关怀不只是文学层面的,而是从生存论角度进行的剖析和思考。只要有人存在,相应的问题就不会消失,这就是《平凡的世界》至今还保持较高影响力的根本原因。

[1] 张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排第一 《盗墓笔记》受中小学生青睐[N].温州商报, 2016-01-03(2).

[2] 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大数据告诉你,2015高校学生爱读这些书[EB/OL]. (2016-01-28)[2016-11-20].http://www.tj.xinhuanet.com/tt/jcdd/2016-01/28/c_1117921037.htm.

[3] 张冰清.关于名著这件事 美国学生比我们爱得更深沉[N].钱江晚报,2016-02-14(A6).

[4] 贺秋平. 不同年龄段读者心中的《平凡的世界》[N].华商报,2015-03-02(A11).

[5] 孙欢.首届中文小说阅读快感排行榜揭晓《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入围前十[N].西安晚报, 2015-12-12(8).

[6] 邵燕君.《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现实主义常销书”生产模式分析[J].小说评论,2003(1):58-65.

[7] 李水平.为何冰火两重天?:浅析《平凡的世界》[J].创作评谭,2008(2):50-52.

[8] 胡文生,石兴泽.《平凡的世界》“两极阅读”引发的思考[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5(4):96-102.

[9] LEWIS W 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J].The manchesterschool,1954(2):139-191.

[10] RANIS G,FEI J C H.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4):533-565.

[11] JORGENSON D W.Surplus agricultural labou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dual economy[J]. Oxford economic papers,1967(3):288-312.

[12] TODARO M P.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1):138-148.

[13] MYINT H.Organizational dual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Asian development review,1985(1):24-42.

[14]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344.

[15] 王安忆.黄土的儿子[M]//路遥十五年祭.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162-165.

[16] 王天乐.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M]//路遥十五年祭.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191-197.

[17] 航宇.路遥在最后的日子:节选[M]//路遥十五年祭.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89-122.

[18]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390-397.

AnAnalysisBasedonthePerspectiveofNon-literatureaboutLUYao’sTheOrdinaryWorld

GUO Dejun

(Medical Humanities Research Center,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literature, the popular reasons of LU Yao’s novelTheOrdinaryWorldin ordinary readers are discussed. LU Yao took the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as the whole narrative context. Under this context, he keenly caught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gave deep analysis from literary perspective. Actually, we can read this novel from th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for LU Yao deeply revealed the survival conditions in rural poverty areas and some people’s struggle course to change their destiny in the process of great social change. Moreover, LU Yao integrated his own profound life experience with his works, and the deep descriptions of some of the most basic emotions in life world are very easy to move the ordinary readers.

LU Yao;TheOrdinaryWorld; non-literary perspective; analysis

2017-03-04

郭德君(1977—),男,重庆医科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外国哲学。

I207.425

A

1674-0297(2017)05-0093-05

(责任编辑张 璠)

猜你喜欢
平凡的世界路遥世界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写给远去的路遥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之魅力评析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