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女性形象变迁解析:从琼瑶言情剧到宫斗剧《芈月传》

2017-03-24 02:22
关键词:芈月传宫斗剧宫斗

任 洁

(重庆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重庆 400074)

电视剧女性形象变迁解析:从琼瑶言情剧到宫斗剧《芈月传》

任 洁

(重庆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重庆 400074)

琼瑶言情剧和宫斗剧是不同时期国内电视剧市场具有广泛流行度的两种女性题材类型剧。《芈月传》突破了宫斗剧原本类型化的“后宫”叙事空间和叙事模式,塑造了更具自主精神的女性形象,提升了宫斗剧的女性形象典范。从琼瑶剧到宫斗剧《芈月传》,反映了电视屏幕女性形象的更替和两种不同的女性文化。这一类型化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屏幕女性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折射出女性社会价值的提升和女性自我意识的构建。

琼瑶剧; 宫斗剧; 《芈月传》; 女性形象; 女性文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琼瑶剧是国产电视剧的重要类型之一,占据我国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掀起一股收视热潮。琼瑶电视剧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从人物形象创作的角度来看,琼瑶电视剧的成功依赖于对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剧情发展的故事张力与琼瑶剧女性形象的特质联系密切。琼瑶剧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构成了琼瑶剧的风格和特性,还是琼瑶剧打通当时电视剧市场和获得观众收视率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的电视剧市场中,随着宫斗剧作品的大量播出,宫斗剧成为当下有较大影响力的国产剧题材。剧情的时空特性和剧中人物关系确立了宫斗剧的类型化特征。《芈月传》是继《甄嬛传》等宫斗剧之后又一后宫女性题材的剧作。与《甄嬛传》不同的是,《芈月传》基于宫斗剧的类型化,针对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评判标准和电视受众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了调整,尤其体现在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的创作上。《芈月传》中的女性形象具备宫斗剧女性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提升了女性形象的塑造,人物活动在宫斗剧基本故事格局的基础上突破了“后宫”的空间局限性。《芈月传》反映了宫斗剧在进入相对成熟的类型模式后的调整,尤其是对女性形象的提升。

在《芈月传》中,芈月的形象能够代表宫斗剧经历一定时间的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的女性形象的范例,是当下电视受众对电视屏幕中女性特征选择的结果。《芈月传》与琼瑶剧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但都代表了一定时期内电视屏幕具有较高传播度的女性形象。从琼瑶剧到《芈月传》,不仅是电视剧类型的变迁,而且是电视受众对女性形象特征选择的发展,折射出电视剧市场机制背后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动机。

一、琼瑶剧中类型化的女性特征

从琼瑶文学到琼瑶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掀起的“琼瑶热”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大多数琼瑶剧是以琼瑶文学为母本改编而成,进而被搬上电视屏幕。琼瑶文学和琼瑶剧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琼瑶”也成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一种类型化的文学形式和影视剧作品。琼瑶剧的故事主线通常是两性爱情,在基于爱情的故事主线上构建男女主人公的活动空间和周边人物关系,并由复杂的人物关系推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发展,使这种爱情获得生动的感召力。《情深深雨濛濛》是琼瑶剧的典范之作,充分体现了琼瑶剧的类型范式和镶嵌琼瑶文化符号的爱情模式。本文以《情深深雨濛濛》为例,解析琼瑶剧的言情风格和情爱关系中的女性形象典范。

琼瑶剧的类型化中纯爱是最为重要的主题。琼瑶剧中的纯爱可以理解为琼瑶式爱情,其中渗透了作为原著作者或编剧的琼瑶对两性情爱的解读和期许。将琼瑶剧的两性情爱称为纯爱,主要原因在于琼瑶剧中的爱情通常架空客观环境,将爱情主线高度强化,有意淡化或略去男女主角爱情关系外的客观环境影响和人物心理。孔庆东指出琼瑶理想的爱情只是两个人的私事,主人公恋爱前后的交往都很简单[1]121。因此,琼瑶剧所表现的两性情爱常常脱离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况,重在表现男女主角建立的爱情关系本身及二者的爱情精神,以此突出这种艺术化人物关系和人物情感的受众感染力。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是构成琼瑶式纯爱情感的基本要素,同时是琼瑶剧类型化的重要基础。在琼瑶言情剧中,纯爱世界的女主角拥有姣好的容貌,温柔善良,宽容隐忍,对待爱情忠贞不渝、奋不顾身,为了爱情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2]。

琼瑶热播剧《情深深雨濛濛》改编自琼瑶小说和上世纪80年代的琼瑶电视剧《烟雨濛濛》,曾在2001年获得收视狂潮。跨越八九十年代琼瑶剧的发展,《情深深雨濛濛》在两性情爱和女性形象的表现上赋予了较之以往剧作更多的具体内涵,人物性格更为丰满,人物关系表现出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一面。抗战爆发,剧中情意绵长的生死恋人投入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由此,原作中的爱情关系冲突得到一定缓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释放,从而实现爱情的圆满结局。总观该剧,爱情主线贯穿全剧始终,剧中男女主角的爱情发展脉络承袭了琼瑶剧情爱关系的特质,一定程度上抽离了人物关系、人物心理等诸多现实因素,以达到琼瑶剧爱情典范的高度。剧中的女性形象在爱情上同样表现出经由现实生活滤化的特点,具备琼瑶剧纯爱女主角的重要特质和琼瑶剧女性的崇高品格。

琼瑶剧女性形象的类型化特征反映了琼瑶剧的情爱文化内涵,其中的女性形象是琼瑶剧的聚焦点,通过对她们性格和情感的塑造来表现琼瑶剧理想化的爱情观和女性价值。琼瑶剧构建的纯爱故事如果没有这种“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性形象,剧作的爱情主线必然断裂,构建的爱情理想也不能成形。在琼瑶剧理想化的爱情境界里,两性情爱关系从根本上依托于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与道德标准。琼瑶剧的爱情继承和宣扬了中国传统教化对两性情爱的主体价值,爱情故事的女主角具有敢于追求爱情的勇敢精神,对爱忠贞不渝,同时视爱情高于一切,将自身价值和个人情感全部倾注于爱情及爱情中的男性。从本质上看,这一类女性的爱情观反映了女性对男权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高度依附性,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两性关系的价值规范一致。

琼瑶情爱文化所推崇的女性无一不是为爱奋不顾身、对爱坚定执着,而这种情感释放通常隐含了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生活环境提供物质供给的前提或假定性。琼瑶用艺术化的手法意图表现这些女性全然不计较物质生活,在爱情道路上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但琼瑶剧所表现的爱情既定了女性与外在环境的基本人身依附关系,从而使得物质生活供给的充分性在剧中女性形象的爱情精神的渲染下显得模糊化。男性社会的物质供给为女性提供了爱情保障,成为构建琼瑶剧理想化爱情故事和剧中类型化的女性形象的重要前提与隐性基础。因此,琼瑶剧的女性形象高度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和两性伦理规范,迎合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范畴。

剔除具体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琼瑶剧的故事架构和叙事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一致性。支撑故事架构的是纯爱故事主线与类型化的女性形象,因此,类型化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对“琼瑶热”功不可没。商业电视剧的重要特性是作为消费文化的功能[3]。琼瑶剧在一段特定时期内的流行与琼瑶剧对大众提供的文化消费功能分不开,琼瑶剧制造了让电视受众能够产生消费行为的消费文化。电视受众对电视剧最基本的消费行为就是观看,对电视剧的深度消费也是基于观看而产生的情感共鸣。剧中被高度艺术化和理想化的情爱文化及爱情女主角是琼瑶剧消费文化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因而出现“琼瑶热”最为重要的动因在于电视受众对渗透琼瑶剧的情爱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对主导琼瑶剧纯爱故事的女性形象的肯定和喜爱。不容否认,电视观众对琼瑶剧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至今仍然印象深刻,这些女性形象是琼瑶言情剧的文化标识,奠定了琼瑶剧情爱文化的消费基础。

二、《芈月传》“芈月”的女性形象

继《甄嬛传》等宫斗剧后,《芈月传》延续了宫斗题材的主要叙事线索和人物关系特性,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虚实结合的艺术加工,塑造了又一宫斗剧的女性赢家形象。《芈月传》中的芈月与《甄嬛传》等其他宫斗剧的女性赢家具有一些相似的人物特征,都具有出众的外形、高超的智商和情商,在经历了暗潮汹涌、明枪暗箭的后宫争斗和人生挫折后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宫斗剧作为近年来国产女性剧的重要类型,剧作模式基于古代宫廷的叙事空间和叙事背景,以宫廷女性之间对权力利益的激烈争夺和后宫争斗中对抗性的人物关系发展为基本叙事。宫斗剧的类型化特点和商业价值构建在古代宫廷的虚拟社会空间,聚焦于事关生死荣辱的夸张化的女性争斗;故事集中表现在“后宫争宠”和“女人恶斗”的内容上。剧中人物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是非、善恶观念,其暗含的反人性、反道德、反正义的负能量不容忽视[4]19。剧中女性在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宫廷斗争中的生存之道及人格异化现象是宫斗剧题材的显著特征。宫斗剧中的女性赢家形象随着宫斗情节的推进和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

从宫斗题材的类型化可见,宫斗剧女性的主要特质是其美好外表下攻于心计、权衡利弊的缜密心思。芈月这一人物形象在复杂人物关系的推动下,充分展现了宫斗剧女性赢家的主要特质。较之其他宫斗剧,《芈月传》对剧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即后宫斗争的成功女性)的塑造又做出了调整,跳出了宫斗题材曾经出现的“以恶制恶”的价值怪圈,赋予了后宫成功女性更为重要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从创作模式来看,《芈月传》既是对宫斗剧类型的延续,也有明显的突破意图[5]。《芈月传》在保留宫斗题材基本特性的前提下,尝试突破宫斗题材的叙事思路和空间构建的局限性,以此达到提升宫斗剧文化消费价值的目的。

宫斗剧是近年来国产电视剧中的热播题材。伴随着后宫争斗题材影视作品的大量出现,宫斗剧成为具有显著文化性特征的重要商业剧类型。从商业剧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宫斗剧作为当前国产电视剧市场举足轻重的类型剧,其类型化的文化特性和隐含的价值取向较好地迎合了当下电视受众的文化欣赏情趣和文化心理。宫斗剧不同于历史剧,虽然一些宫斗剧将剧情挂靠于某一历史背景,从而展现包含一些具体历史特征的叙事环境,但叙事通常不根植于史实,不以还原历史真实为叙事目标,旨在通过历史背景的渲染构建高度集权和利益集中的宫廷环境,能够使人物间的利益冲突聚焦化,人物关系的相互作用更加激烈,并且可以使人物关系的艺术表现进退有度,获得充分的艺术处理空间。可以说,宫斗剧是后宫女性争夺利益的战场,剧中女性赢家的成长经历实质上是从第一见证人的视角讲述在残酷的后宫斗争中如何与其他后宫女性展开生死较量,谋求权力和利益的归属权,即最后的“上位”[6]。

宫斗剧叙事的发展也就是女主角在特定环境的阶级“金字塔”从低级阶层向权力高级阶层曲折前进的过程。因此,观众对宫斗剧的消费来源于对剧中成功女性成长史的消费兴趣。宫斗剧成功女性的成长史向现实世界的电视受众编织了一个成功人生的神话,使人们对成功产生憧憬[4]18。显然,这类女性形象是宫斗剧类型化特性的重要表现。甄嬛、芈月等宫斗女性赢家不但有谋略,而且有胆识;性格刚毅坚强,生存于男权社会而不依赖于男性,具有女性的独立自主精神。芈月等人的身上有着现代女性的影子。通过电视受众的眼睛,宫斗剧的成功女性形象能够走入电视受众的内心,满足受众对女性的文化欣赏情趣。现实世界中,社会结构变迁影响着女性生存形态、个体精神和价值规范的动态发展,女性典范的衡量标准随之变化。随着当下社会女性群体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化程度的提高,职业女性在女性群体中占据重要比例,女性的独立生存能力和自主意识增强。职场化的女性形态及其独立意识促进了趋于独立和渴望成就自我的女性典范的形成。现实中职场化的女性群体渴求功成名就的自我成就感,崇尚职场成功女性的品质,而宫斗剧中的女性赢家形象正是现实女性价值标杆下的典范。

在宫斗剧中,后宫争斗是叙事主线,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发展基于宫廷斗争的的推进而逐步展开。以宫廷为背景,后宫女性具有相同的社会属性,在封闭的社会空间中构建了复杂交错的人际关系网。宫斗剧类型化高度强化宫廷女性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使人物活动和人物心理与外在环境形成紧密的依存关系,因而宫斗剧中女性类型化的一个显著特性是高度的社会化,作用和受作用于极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宫斗剧淡化了以往诸多女性剧的爱情主线,男女情爱关系受制于后宫争斗的叙事主线,对女性形象的构建起到重要的烘托作用。在《芈月传》中,芈月的一生经历了三段爱情:少女时期的纯真初恋,青春岁月嫁入秦宫与铁血君王相遇相知的夫妻之情,人到中年与部族首领热烈的男女激情和伴侣之情。这三段截然不同的爱情作用于芈月的情感和心理发展,有力地推进和烘托了人物在剧情主线上的发展。对两性情感的描绘让芈月变得更加具体化,使女性形象融入更为丰富和细腻的情感特质。从本质上看,这是提升商业剧文化消费价值的有效手段,同时折射出电视受众对多元化情感经历的女性特质的欣赏情趣和价值认同。女性群体的职业化和职场化的发展降低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依附,女性职场化的社会形态对女性意识和社会价值规范产生的影响同样反映在大众价值体系对女性爱情道德的衡量上。《芈月传》描绘芈月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多段爱情经历,反映了电视受众要求女性自主和个性解放的心理动机。剧中芈月说的两句话“我自己的命我想自己做主”和“我芈月前半生都靠在男人身上,这剩下的日子不靠也罢”,回应了剧中男权色彩浓厚的情爱观——“这如今乱糟糟的世道,一个弱女子若想活,只有靠男人”,从而用直白的形式彰显女性的自主精神。

较之以往的宫斗剧,《芈月传》通过对芈月的人物塑造,使女性形象的独立精神和正面价值极大地超越了以往宫斗剧的女性类型化。通过故事构架的空间开放性,打破了深宫的封闭空间和女性活动的局限,女性从后宫的精神桎梏中走到男权政治的权力中心,以女性之力与男性抗衡,从而使作品呈现女性精神和女性价值更深层次的内涵。这部宫斗剧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以往同类作品在宫斗叙事上不必要且不应该极力渲染的“以恶制恶”的叙事套路,消除了以往宫斗类型剧带来的负面意义和消极影响。基于空间格局和叙事手法的提升,将女性形象带出了深宫妇人的角色定位,应是宫斗剧在类型化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同时是当前女性精神和女性意识形态的社会价值使然。

三、电视屏幕女性形象变迁的社会动机和社会价值

琼瑶言情剧和宫斗剧是我国电视剧市场不同时期盛行的两种重要的商业剧类型。具有琼瑶言情文化特性的琼瑶剧广泛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受到同时期广大电视观众的追捧,影响着社会价值形态的发展。琼瑶剧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复苏而逐渐深入电视观众中,以两性情爱的叙事主线和爱情至上的情爱主题引领了商业剧市场。人们记住了琼瑶剧塑造的女性形象,许多演饰琼瑶剧女性形象的演员也获得高知名度,成为流行文化中的大众情人。琼瑶言情剧塑造的女性形象及其类型化的女性特质对情爱主题的构建和传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琼瑶文化的聚焦点和传播点。同为女性题材和以女性形象塑造为主要内容的宫斗剧,继琼瑶剧后的另一时期发展了迥然不同的女性价值和女性文化。当前是宫斗剧的繁盛时期,题材饱受社会关注,其商业价值堪称电视剧市场的翘楚。宫斗剧类型化的故事架构和叙事的中心同样在于女性价值和女性形象的基本定位。从琼瑶剧到宫斗剧,不仅是电视剧市场对类型剧选择的转变,更是电视屏幕女性形象和女性特质定位的变迁。

从琼瑶纯爱世界的女性形象到宫廷纷争中崛起的成功女性芈月,电视屏幕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从爱情至上到女性个体价值至上的女性社会价值的发展,呈现这一特点的背后是电视剧市场及决定市场机制的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电视本身不能操纵电视观众手中的遥控器,电视观众对电视剧的选择从根本上是遵循心理动机和构建在其价值体系上的文化审美,他们拥有对电视屏幕女性形象的选择权。电视剧文化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标新立异,更是对现实社会价值和社会文化的有力呈现,为观众提供适时的心理需求供给。

琼瑶言情文化在上世纪80年代随港台通俗文化进驻大陆,适逢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饱含真挚情感的生动爱情故事及其婉约可人的女性形象打破了此前几十年来教化文化一统天下的格局。这一时期政治不再是人们的生活中心,女性形象的模板卸下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不论是琼瑶剧的世俗情爱主题还是剧中的女性形象,都表现出世俗世界中人的真性情,契合人的基本情感需求。基于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变化,人们渴望脱离政治色彩浓厚的宣教主题,琼瑶剧的特质成为人们情感宣扬的正面趋向。琼瑶笔下的女子美丽婉约、楚楚动人,充满柔情和坚贞的品性,这种形象回归了对女性审美的传统文化价值,与此前宣教文化中的女性特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文革动荡时期对女性的审美标准从外形到性格都趋向于带有特殊时代标识的男性化的女性形象,健壮的体格、丰沛的体能、男性化的着装、具有强烈政治觉悟的勇武气质是该时期女性的特征典范。随着这一女性形象典范的打破,琼瑶化的女性形象的传统美从电视屏幕走进了电视受众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处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步发展阶段,此时的女性群体尚未被浸入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激烈竞争和女性职场化的滚滚洪流当中。女性价值和女性文化从政治波动回归推崇人间真情的平和生活,毋庸置疑,爱情主题很好地取代了教化文化。琼瑶化的女性形象对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琼瑶剧经历了八九十年代的辉煌期后,“琼瑶热”的浩荡声势不复存在,其间诸多其他类型剧逐渐抢占了电视市场。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带动产业调整和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悄然变化。琼瑶剧中的纯爱女性形象典范不再受到推崇是琼瑶剧热度下降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女性世界的基本格局被再次打破,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女性随同深入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到自我谋生的职场生涯中,不仅职业女性群体庞大,女性高管等职场领袖也层出不穷,打破了男性一统天下的职场构成。女性以职场为生活重心成为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职业女性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成为女性群体的精英,因此,职场女性所推崇的社会价值严重影响着当下女性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女性价值和女性社会规范的衡量。呈现在社会结构中的女性职场化直接促进了女性的经济独立,有助于女性个体价值的意识发展。激烈的职场竞争又对女性的独立生存能力和独立精神提出了巨大挑战。试想纤细柔弱的琼瑶女性如何应对这种竞争性社会的生存要求呢?琼瑶女性爱情至上,除爱情之外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通常忽略不计。琼瑶人物在爱情之外的交际能力很有限,表现出普遍的遁世情节[1]121。与琼瑶剧极力渲染的女性品质不同,宫斗剧类型化的女性特质重在“争”,不论是主动的争还是迫于形势反击的争。宫斗剧塑造的女性典范拥有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能够在所处环境中很好地表现自我和表达自我,有面对复杂环境作出充分、有效回应的应对机制。例如,宫斗剧中的芈月有充分的个人能力掌控手中的人际网,有挑战对抗性人际关系的气魄和谋略,还有面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抗压能力,最终凭借这种性格特质成为成功女性的典范。宫斗剧成功女性形象的类型化特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职场化女性独立精神的写照,契合了女性世界的发展形态和女性价值的重要导向。在宫斗剧中,类型化的成功女性形象表现的首要特质就是社会性,这奠定了她们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的生存基础,并且反映了当前现实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要求。现实世界对女性独立精神的认同强化了女性自我生存能力的重要性,与之对应的是,宫斗剧的女性们通过宫斗经历和宫斗手段展现自我生存能力的强大。值得一提的是,以往较多的宫斗类型剧将女性自我生存能力表现得过于极端,使得本是正面性的女性价值被极度物欲化,且失去基本道德底线,从而形成“以恶制恶”的恶性循环。对于艺术创作而言,这种叙事手法不应该被提倡。架空文化艺术性必然美感全无,失去艺术创作的基本立意和格调。这种急功近利的类型化叙事手法违背了真实的社会动机和社会价值,必然使宫斗剧的发展陷于瓶颈。《芈月传》的出现使这种不良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观,在对宫斗剧成功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摆脱了“以恶制恶“的局限思维,使人物特征的立意回归现实世界女性价值的正轨。

尽管社会生存能力是宫斗剧女性形象典范的首要特质,剧中塑造的成功女性形象诸如芈月至情至性、敢爱敢恨,对待爱情同样真挚和有付出精神,但是爱情并非宫斗剧女性的生存方式和情感的唯一寄托,且不再拘泥于“一段式”的爱情模式。较之琼瑶剧的纯爱女性,宫斗剧女性对爱情的理解表现得很不同,传统社会的爱情道德在宫斗剧中被弱化。在这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两性道德要求通过艺术的方式被弱化和模糊化:爱情可以转移,情感也可转移,女性在爱情和自我实现的社会使命中有选择的可能性。宫斗剧的成功女性追求“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爱情理想,而这种美好的初衷又往往在其社会化的人生发展中一次次落空,爱情无奈被生存或社会使命所取代。宫斗女性心中有爱,但爱情被置于社会性之后。这种人物形象的特征烘托了宫斗类型题材对女性社会化的立意,切中了女性现实生存状况的命脉。

从琼瑶剧到宫斗剧,电视屏幕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女性价值和女性形象。电视的市场运行机制基于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模拟、炮制、表现电视受众的审美形态、社会需求和社会价值。电视以其广泛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一面镜子[7]。从琼瑶剧的纯爱女性典范到宫斗类型剧的成功女性芈月,呈现的是市场机制对女性价值的描摹。这两种女性题材的类型剧既呈现了女性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又通过艺术创作和艺术加工影响着女性文化的发展。在电视剧市场机制的运行中,消费文化与消费价值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引导商业类型剧社会意识的表达、思想立意的构建、文化价值的取向。在艺术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电视屏幕上类型化的女性形象刺激着电视受众掌控电视遥控器的选择权。电视屏幕所呈现的女性形象重构了大众媒体架构下的女性价值,是女性文化的重要参照物。基于电视媒体的广泛传播性和文化渗透性,电视屏幕类型化的女性形象对现实世界所产生的参照作用和影响力必然广泛而深刻。因此,在电视屏幕女性形象的构建和呈现上,必须以整个女性文化与女性价值的正面导向和积极进步为衡量尺度,充分合理地发挥电视屏幕的社会影像呈现功能和文化引导功能,从而促进电视剧市场的持续发展。

[1] 孔庆东.街前街后尽琼瑶:论当代港台言情小说[J].学术界,2010(1):119-124.

[2] 刘玉霞.琼瑶小说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维护[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7(4): 49-51.

[3] 高一然.古装电视剧:历史与商业的双重诉求[J].当代电视,2010(8):23-25.

[4] 贾启红.国产宫斗剧的审美价值、困境与出路[J].当代电视,2015(8):18-20.

[5] 戴清.人民日报影视窗:虚实结合的传奇剧[EB/OL].(2016-01-15) [2016-08-16].http: //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115/c1003-28055973.html.

[6] 任洁.宫斗剧的类型化构建及其文化特征:兼谈宫斗剧文化品味的提升[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3-27.

[7] 石静.“宫斗”剧流行现象的传播学解读[J].今传媒,2014(2):79-81.

AStudyofTransformationofFemaleImagesinTVPlays:FromQiongyaoRomanceDramatoPalaceFightingDramaLegendofMiyue

REN Jie

(School of Humanities,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Romance drama by Qiongyao and palace fighting drama are two types of domestic feminine drama with wide popularity in different periods. By breaking through the narrative space and pattern of the original typed ‘palace’,LegendofMiyuecreates a female image with a spirit of higher independence. From Qiongyao drama to palace fighting drama it reflects transition of typed women images and two types of feminine cultu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se two typed female images is the development of screen feminine culture, which illustrates promotion of social value of women and construction on self-consciousness of female.

drama by Qiongyao; palace fighting drama;LegendofMiyue; female image; feminine culture

2016-09-19;

2016-12-06

任洁(1986—),女,湖南郴州人,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伯明翰媒体和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影视文化、文化创意产业。

J905

A

1674-0297(2017)05-0098-06

(责任编辑李晓梅)

猜你喜欢
芈月传宫斗剧宫斗
宫斗剧“泛滥成灾”了吗?
宫斗剧被批影响负面
宫斗剧风靡映射了什么
宫斗剧重度中毒
女性题材宫斗剧热播原因探析
论《芈月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美国军情系统闹“宫斗”
巴西危险的“宫斗”
《芈月传》在港台酝酿“战国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