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验式德育的实现路径

2017-03-24 20:51刘伟华王纪安白树新赵振宇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工程系体验式道德

刘伟华,王纪安,白树新,赵振宇,富 婷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党群工作部,河北 承德 067000)

高职院校体验式德育的实现路径

刘伟华,王纪安,白树新,赵振宇,富 婷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党群工作部,河北 承德 067000)

体验式德育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能显著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亲身体验,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互动中接受教育,将现实生活的体验和自己的道德认知结合起来,实现知行结合,从而内化了主体的道德认知,德育效果明显。

高职院校;体验式德育;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习近平同志深刻洞察到这一论断精髓,多次通过与青年学生座谈、回信等形式论述了实践在青少年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阐释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的育人观。因此,探讨大学生体验式德育的实现路径是高职院校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1 背景和现状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高校中负责德育工作的机构比较多,但思政课仍然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传播、各种思潮泛滥、各种文化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思想状况也变得更加复杂[1]。当代青年成长于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庭教育较为宠爱的环境下,他们既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竞争意识、理性态度和表现欲望,又具有个人发展功利化、责任意识淡化、实践能力弱化、劳动能力退化等特点[2]。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他们理想信念尚不坚定、思维活跃、自主性强等。而传统的两课教学,大多还是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不管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还是德育方法、德育效果的评价体系等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3],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德育成长的需要。因此,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德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型德育模式,而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积极创设新的德育模式——体验式德育。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4]。是以经验为基础,但又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经验上,而是对自己已有经验的一种升华和超越的体会。体验式德育更加关注受教育者在社会生活和自然之境中的生存实践时空,导引其沉入生存领地,有所遭遇,有所经历,有所思考,有所领悟,诱发其情绪、情感作用机制,唤醒人际交往、理解等潜移默化的影响[5]。如此一来,体验者德性的发展就是一个生态创生的过程,是不同个体对道德价值的体认和再理解的过程,也是不同个体根据自身的方式创造新道德的过程[6]。体验式德育不是教育者以权威者的身份对受教育者实施种种设计和约束,而是从体验者的生存体验起始,通过导引者的引导,诱发和唤醒体验者的道德体验,使其在体验中领悟道德判断,自主选择,优化行为方式。

2 体验式德育的实现途径

高职院校德育应当从学生对道德现象、道德生活、道德活动、道德情景的感受和体验开始,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同时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这是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必然目标。为此,高职院校在实践体验式德育模式时,必须为学生创设道德情境,并且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发展道德,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准。

我校作为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秉承“道艺兼修,敬业乐群”的校训,坚持“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教学理念,体验式德育的资源和途径非常丰富,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2.1顶岗实习

我校学生大多会在大三下学期有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学生身处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肩负实实在在的岗位职责,需要严格遵守生产劳动纪律,其职业精神和工作技能在现实中得到提升。走出课堂,走进车间、厂房、实验室、办公室、工地,学生的身份即转换成准职业人,需要独自面对工作任务,协调处理各种关系。时间观念、规矩意识、敬业精神等,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

2.2技能大赛

我校作为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在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锻炼人、培养人。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学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石油工程系学生参加的“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热能工程系学生参加的“全国火控运行技能大赛”;化学工程系学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管理工程系学生参加的“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建筑工程系学生参加的算量大赛、机械工程系学生的设计大赛、冰雕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英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这些竞赛大多是以团队形式参赛,在教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共同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奋斗。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团结协作、刻苦钻研、认真细致、锲而不舍等道德品质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拓展专业知识结构的同时,更锤炼了品格、塑造了人格。

2.3志愿服务活动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是进步的起点,更是成长的试金石。广大青年在参与志愿活动、积极服务他人、无私奉献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人的能力、磨练着自己的意志、荡涤着自己的心灵。

我校大学生志愿者秉持“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建立与社区、慈善机构、民政部门、专业相关部门志愿服务关系,建设志愿者服务基地,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道德修养。机械工程系爱心基金会开展“帮助他人,润泽自己”为主题活动,前往爱心驿站慈兴斋进行志愿服务;管理工程系发起的“京津冀大学生献爱心大型公益活动——让旧书化作翅膀”,把毕业生的旧书捐献出来,以义卖的形式得到善款,捐给围场县贫困小学;“乐群社”主要以开展“礼仪服务、会务接待、景区景点指引、翻译、咨询”等活动,服务承德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外语与旅游系“引领文明礼仪风尚”项目被中共河北省委、共青团河北省委、省文明办等11大部门联合授予“河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我校青年志愿者第一分队被团省委、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授予“十佳青春风尚小分队”。

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现实问题。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是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表现。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感受到人们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热忱、渴求与尊重,对自己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认同。有助于培养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2.4社会实践

学校每年寒暑假都会安排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包括走访老校友、走访企业、“三下乡”服务等。在与校友的联系中感受他们杰出成就背后的个人魅力,通过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用人的条件,尽早培养职业精神。在“三下乡”服务中,大学生通过深入农村、社区,以创新创业实践、“中国梦”理论宣讲、红色教育、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与专业结合紧密,如建筑工程系的“砼筑之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改造危房;热能工程系的“CDPC热工系天逸”,宣传普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理念;管理工程系的“乡村信息化与互联网+”为农村电商提供帮助等。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内涵。

2.5三大文化节

学校自1996年起设立“体育文化节”,后相继设立“艺术文化节”和“科技文化节”,三大文化节,每年举办一个,每次历时近一年,三年一循环,主要活动内容有报告讲座、文体展演及竞赛、社团活动与才艺展示、科技制作与技能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润物细无声,“科技与人文互动,体育与艺术相融”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竞相争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蕴涵其中,高职大学生在保持技术技能特色的基础上素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每位在校生大学期间都能参加三个文化节的活动,既丰富了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艺术修养和科学精神。

2.6各种社团活动

高校社团是德育教育的新载体和有力抓手。大学生可以跟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件事本身已经是德育了。在此基础上,“环保协会”、“创业协会”、“读书协会”、“书法协会”、“戏曲协会”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传递和扩散环保理念、传统文化等积极的正能量。特别是学校新近成立的一批思想类社团,如马克思主义研习会开展了“青年、历史、信念”主题演讲比赛、“倾听历史故事 追寻优秀党员足迹”、“重走红色路”等实践活动;24知行社举行“校园友善系列活动”,通过征集“友善十条”、“友善瞬间”营造校园友善氛围;法学社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并开启了法律咨询微信平台;国风社举办端午诗会、中秋吟诵会、着汉服等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校情与文化传习担当校史馆义务讲解员,帮助新生及学生家长了解学校历史和文化。在此过程中,不仅社团成员受到了教育,也辐射和带动其他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7劳动技能课

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要“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指出劳动实践是宝贵的人生财富,是成长和进步的起始,“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 引导青年加强劳动实践,养成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传承民族优良品德的必然要求。我校劳动课内容包括食堂帮厨、校园植树、校园保洁等,很多从来没有做过家务的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知道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了解了保洁师傅的辛苦付出。劳动技能课帮助青年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与劳动人民之间逐渐建立深厚的情感。

除以上途径外,学校体验式德育还有素质拓展训练,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最受欢迎的户外体验式学习方式之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或个体的道德意志,对于大学生体验各种道德情感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7]。另外,勤工俭学、大学生运动会,包括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体验式德育的重要途径。

3 结语

体验式德育从传统的理论型模式中走出来,走向更为广阔、更为开放的空间。相对于传统的知性德育,体验式德育更符合当代高职大学生思想活跃、积极主动,理论知识欠缺、但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有利于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假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更加开放的、体验式的德育实践,全身心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亲身体验到林林总总的道德规范,在与真实的社会环境的互动甚至冲突中接受教育,将现实生活的体验和自己的道德认知结合起来,继而萌发、修正并发展自己的道德素质,势必会显著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从而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张勇.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模式的困境与构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 杨晓津,胡丽明.高校德育模式教育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0(28):472.

[3] 韩冬.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模式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4(31):166-167.

[4] 张鸿燕.体验式高校德育有效路径之新探[J]. 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8-151.

[5] 孙利天.21世纪哲学:体验的时代[J].长白学刊,2001(2):36-40.

[6] 李红美,王学娟. 浅析高校德育新模式——体验式德育[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58-59.

[7] 赵娟,吴志勇.让体验性德育成为每个教育者的一种自觉行动[J].科学文汇(中旬刊),2011(1):21-22.

ImplementationPathofExperienceTypeMoral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LIU Wei-hua, WANG Ji-an, BAI Shu-xin, ZHAO Zhen-yu, FU Ting

(Party-Masses Work Office,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

Experience type moral education conform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combin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ocial practice, and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or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receive education in society by taking part in post practice, skill competition, social practice, club activities, volunteer service, outward bound, which they combine with their morality cognition to realize more efficient mor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perience type mor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G641

A

1008-9446(2017)05-0060-03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高校文明建设探索与实践):HB16DD015

2017-01-04

刘伟华(1975-),女,河北深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E-mail:liuweihua@cdpc.edu.cn。

猜你喜欢
工程系体验式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聚焦“教室照明”
电子信息工程系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机电工程系简介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