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坚持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论析

2017-03-27 18:20金德楠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领导群众

金德楠

[摘 要]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新时期,群众路线的主体深刻变化,群众路线的环境错综复化,群众路线的对象多元分化,群众路线的纽带多样并存,群众路线的媒介深入发展等对正确坚持群众路线形成了新挑战。面对新挑战,要不断完善群众路线的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建设,避免制度化缺失, 把坚持群众路线与满足群众利益诉求相结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对群众工作的规划和引导,避免失序的群众运动,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增强其桥梁纽带作用, 坚持网上群众路线,做好新媒介环境下的群众工作。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7)02-0020-05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也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和基本经验。在全国范围执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与群众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線面临着新挑战,呈现诸多的新特点。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科学认识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有助于我们党规避脱离群众的危险,在汇聚民意、集聚民智、凝聚民心过程中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辉煌。

一、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前提。从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演进脉络可以看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角度首次较系统地阐述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P899)1945年,刘少奇在七大修改党章报告中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终极价值追求和价值归宿,将党的群众观点引入群众路线中并作为领导方法的基本前提:“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我们同志有了这些观点,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2](P354)如此看来,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实践形式和党的宗旨性质的重要体现。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P2004)。“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价值取向,属于世界观范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工作方法,属于方法论范畴。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方法论与世界观的对立统一,避免单纯从工作方法或群众观点的角度解析群众路线,这是全面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防止片面性的重要保障。

二、全面把握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新形势

(一)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主体深刻变化。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主体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的主体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和开展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党自身所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4](P11)上述变化改变了党与人民群众同样处于被压迫地位的状态,使党与群众的关系具有了更多的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的性质,这容易导致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出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等脱离群众行为。其次,党的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战争年代的党的干部处在恶劣的环境中,经过了革命战争的考验和洗礼,对群众的地位、作用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夺取全国政权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新老干部交替,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有些年轻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缺乏认识。第三,党的队伍急剧扩大。党的队伍的扩大可以壮大党的力量,也容易加重党的组织纯洁性问题,造成党组织对党员的约束机制弱化,导致损害群众利益、伤害党的肌体之类的问题大量发生。

(二)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环境错综复杂。在战争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共同面临着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双重压力,这种外在环境使党和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把推翻“三座大山”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工作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环境看,政治多极化态势日趋明显,西方敌对势力遏制我国的发展和崛起,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西方敌对势力在全球资本扩张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传播西方的价值体系,蛊惑部分党员和人民群众,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从国内环境看,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并开始进入“风险社会”,党和国家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继续全面推进改革,全面实现依法治国,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构建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和保障机制,有效解决群众住房难、养老难、上学难、看病难等,这是我们党亟待解决的问题;伴随我国社会快速发展进程,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化的任务繁重,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亟待加强,有些党员和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自信。

(三)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对象多元分化。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阶层结构比较简单,群众路线对象也较为单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对象呈多元分化态势。我国社会阶层已从原来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组成的较为单一的结构,发展为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公共事业管理者阶层、经营管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外贸企业主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离退休阶层、城镇失业者阶层等至少十一个社会阶层组成的复杂的阶层结构[5],并且每个社会阶层的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阶层结构的复杂化导致利益格局的分殊和阶层间思想情感的分离,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政治态度的异质性增强,进而增强了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难度。处在这种多元分化态势中,我们党如何准确把握“群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效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这成为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一大挑战。

(四)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纽带多样并存。群众组织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纽带。我国早期的群众组织,如共青团、妇联、工会、工商联等,都是在党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联系群众上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组织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量新的社会组织活跃于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谓新社会组织,“泛指那些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公民自发成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各种组织形式及其网络形态”[6] ,这些群众组织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大多在党和政府之间没有建立起实质性的隶属与领导关系,遍布于经济、法律、教育、卫生、科研、金融、农业、体育、家政服务等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社会组织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党群关系的原初结构,一方面成为党必须联系和团结的对象,另一方面成为党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的重要纽带。在群众组织多样并存的背景下,党如何处理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使其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这成为当前有效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五)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媒介深入发展。在当代中国,信息传播形式深刻变革,网络社会已经形成,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價值观念、工作方式等也随之改变,这种变化对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新机遇角度看,信息和网络的技术进步为党与群众沟通开拓了新的渠道,为党教育引导动员群众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党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提供了新的手段。从新挑战角度看,党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新媒体的多元大量信息在相对开放自由的空间内相互碰撞,加大了党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控制的难度,出现了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网络舆论暴力、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网络民粹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对党应对新媒体和坚持网上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上述新情况,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坚持网上群众路线,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和动员,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成为党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三、有效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致思方向

(一)完善群众路线的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建设,避免制度化缺失。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7](P333)。有效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建设和完善相关制度。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依靠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来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基本停留在价值理念和组织要求层面上。在新形势下,要有效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以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为切入点,避免相关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的缺失。“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障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8](P63)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党联系群众的制度,推进党和人民群众的情感对接,加快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户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派驻基层制度、民情恳谈制度等具体制度,广泛了解民情民意,拉近党和群众的距离,增强党与群众的感情。其次,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群众中来,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即充分发动群众参加党和国家机关的任务的讨论, 充分考虑群众的各种意见,才有可能做到。没有民主,‘从群众中来就会变成空谈。”[9](P573)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增强政治体制的开放性,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次,要建立健全群众的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主要是建立群众利益诉求的预测机制,健全群众利益诉求的沟通机制,完善群众利益诉求的法律体系,发挥新闻媒体的反映和监督作用,搭建利益表达的制度化平台,通过协商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二)把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满足群众利益诉求结合起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最终价值归宿。“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0](P137)。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要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集中表现在加强和改善民生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指向。民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良好的民生建设局面是各种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一要确保教育公平,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教育权利,改善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二要扩大就业规模,强化政府在就业领域的宏观调控功能,完善就业机制,改善就业结构,保障充分就业。三要加快医疗卫生公益事业发展,让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要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尤其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发展权利。五要实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加强对群众工作的规划和引导,避免失序的群众运动。群众运动指有广大群众参加的、有明确价值取向且具有强烈政治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一种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内容决定形式。群众运动是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贯彻群众路线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有些同志,把群众运动当作是群众路线的唯一方式,好像不搞群众运动就不是群众路线。这种看法, 显然是不正确的”[12](P404)。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前,由于革命思维和群众运动惯性的影响,党在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发动了一系列群众运动,这些群众运动由于忽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且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最终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以往经验教训,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鲜明提出不搞运动尤其全国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在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要不断加强对群众工作的规划、引导和控制,从不断完善以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运动控制体系着手,严密执行群众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和反馈为主要环节的工作程序,准确把握以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自由程度为主要指标的群众运动控制的度,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

(四)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增强其桥梁纽带作用。社会组织是社会个体为了一定的目标自愿组成的社会结构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政府职能不断转变,促进了一系列新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社会自组织不断增强的态势。然而,如何在对新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的政治领导,使其成为党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的同时,充分保持这部分新社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使其更好地体现聚合、维护和表达各阶层群众的利益,成为党联系和团结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直是我们党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坚持群众路线过程中,不断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有利于密切党与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发挥社会组织中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使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邓小平指出:“所谓群众团体的独立性,是在組织意义上讲的,在政治上必须保障其在党的政治领导之下。党对群众团体,应加强其政治领导,不应在组织上去包办。群众团体的工作,应由群众团体自己去讨论和执行。”[13](P7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决定了党与社会组织在政治上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只有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才能保证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为社会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进而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合理定位社会组织内党组织的地位和职责,加强对社会组织骨干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对其进行有效的价值观引领,维护其利益,不断完善新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健全社会组织的相关法律,重新制定或修改社会组织法规,逐步建立完善社会组织法律体系,改善新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实现由控制型管理到培育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五)坚持网上群众路线,做好新媒介环境下的群众工作。“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14](P42)坚持和贯彻网上群众路线,不断创新网络时代群众工作的新形式,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和迫切需要。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15](P7)要坚持网上群众路线,做好新媒介环境下的群众工作,坚持“从网民中来”,打造好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网络问政”,了解网络舆情,集中网民智慧,促进与网民的良性互动,实行领导干部与网民在线交流,开通党群组织与政府机构留言板,组织网民实地调研考察,开展网民论坛、政务微博等,使其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阵地,广泛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体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网民素质。要做好网络服务工作,大力加强网络建设,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督,构建和谐有序的网络世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王 河.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利益均衡机制[J].宁夏社会科学,2009,(7).

[6]王 名.走向公民社会——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及趋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5).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9]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习近平.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12]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5]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领导群众
市领导会见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不怕群众找我,就怕群众不理我
“称职”办公室主任
“称职”办公室主任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