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性阅读现状和应对策略

2017-03-28 20:33李苏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3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个性化

李苏

[摘 要]儿童感受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目前,感受性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两个误区——泛化和虚化。在感受性阅读中,要丰富儿童的阅读经验,引导儿童把握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并对文本展开积极的意义创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沉入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感受性阅读;阅读策略;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23-01

“主体意识”进入阅读教学视野,阅读教学因此有了对儿童的理解和观照。感受性阅读更加重视儿童的阅读积累,尊重儿童的阅读感受,注重儿童的情感体验。然而,审视我们的阅读课堂,感受性阅读离儿童究竟还有多远呢?

一、感受性阅读的现状

(一)浅尝辄止,泛化感受

感受性阅读需要尊重儿童阅读的最初感知,尊重儿童的文本解读方式,这是对的。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引导却不见了,儿童囫囵吞枣地解读、蜻蜓点水地分析、叽叽喳喳地交流,凡此种种都表现为一种感受的泛化。如,学习《黄果树瀑布》时,教师往往会在孩子们匆匆地读完后发问:“说说你心中的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还没缓过神来的学生,几乎都是套用文本语言回答,少有自己真正的理解。

(二)无限衍生,虚化感受

在感受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的独特见解。但一些教师却滑向另一极——超越文本,无限衍生,由此形成儿童对文本理解的虚化,好像“怎样理解都可以”。如,教学《狐狸和乌鸦》,学生大谈狐狸的聪明和乌鸦的愚蠢,以致倾向于认同狐狸的做法。教师对此却不加引导。

教学中,无论是泛化感受还是虚化感受,究其本质都是感受性阅读教学不到位的体现。

二、感受性阅读的策略

(一)从儿童出发,丰富解读经验

儿童的感受性阅读离不开儿童的文本解读经验。因此,要丰富儿童的文本解读经验,消除儿童的文本解读无助感。首先是语言的积累,包括字词句,但应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其次是言语的运用,要引领学生从积极语用的视角探析文本;其三是文本的解读规范,要让学生进行适度的文本联想、补白等。如,教学《一路花香》,我们从文本中 “骄傲”一词的理解出发,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价值引导。

师:“骄傲”在词典里有两个义项:一是看不起别人,二是自豪。你们认为这里的“骄傲”是哪一种意思?

生:我认为是第一种意思,好水罐看不起破水罐。

师:好水罐会怎么说呢?

生:你瞧你,装点水都漏,你能干啥?

师:可是课文里这样表达了吗?

生(齐摇头):没有。

生:课文这样写:“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我认为,这里的“骄傲”,作者并不是要展示好水罐得意的心理,而是要做一个对比,更加突出坏水罐的自卑和不安。所以,这里的“骄傲”,应该理解为“自豪”,因为它确实能装满水而且不漏啊!

将文本中熟悉的字词进行陌生化解读,能促进学生的言语理解,打开学生理解文本的另一扇窗。这里的追问,就很好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到深层次的语境中,提高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力,并有效地迁移内化。

(二)从文本出发,关注文本解读的方法

文本形式承载着文本意义,文本意义寄寓于文本形式中。因此,在感受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更要关注文本的主题内容,让文本的内容与形式都受到重视,进而探寻文本的秘妙。如,对《梦圆飞天》《爱如茉莉》等这类充满诗意的题目展开感受性阅读,迁移拟题技巧,对学生来说就不是形式上的被动接受,而是激活灵动的思维和再创造的过程。

(三)从教学出发,激发儿童的文本创造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不是文本意义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文本意义积极的创生者。感受性阅读充分发挥儿童文本解读的主观能动性,让儿童亲近文本。周益民老师教学《九色鹿》一文,首先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和“竟然”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复述,引导儿童梳理文本脉络;其次用下面四个问题引导儿童展开积极的文本探究:要竖起大拇指的,想踹上一脚的,让自己心跳加速的,让自己松了一口气的;其三是用巧妙的设想——设想调达没有发誓、九色鹿没有救调达、九色鹿是很多只,引导学生感受“正义”的深刻内涵;最后引入了《九色鹿》的其他版本材料,提高兒童的文本解读能力。

感受性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真切的感受、领悟。教学中,要重视儿童的语言积累,丰富儿童的语言积淀,引导儿童在文本语境、想象体验中感受文本。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个性化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寒风吹彻》的个性化解读
高考议论文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