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中职”是这样炼成的
——来自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的报道

2017-03-28 07:49罗赵华江新军王振亚龚鹏飞
湖南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醴陵市烟花陶瓷

本刊记者︳罗赵华江新军王振亚龚鹏飞

通讯员︳全丰浪陈少东

“卓越中职”是这样炼成的
——来自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的报道

本刊记者︳罗赵华江新军王振亚龚鹏飞

通讯员︳全丰浪陈少东

学生在学校大汉陶艺馆实习实训

6年前,这所学校办学举步维艰:招生困难,办学规模不足600人;校园狭小,硬件设施陈旧落后,没有一间像样的实训室,学生几乎没法上实训课;经费紧张,负债累累,运转困难;人心涣散,教职工纷纷找门路调出学校;生源流失严重,社会评价极差。

6年后,还是这所学校,已然办得红红火火:全日制在校生达4200人,设备总值达4300余万元,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省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省首批卓越中职学校。

这所学校就是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2010年至2016年的6年间,这所中职学校到底是如何浴火重生、淬炼成一所卓越中职学校的?

一位激情领跑的魅力校长

提起学校这段涅槃重生的历史,老师们异口同声:“搭帮一位激情领跑的魅力校长。没有郭米红校长,学校发展不会这样快。”

2009年,醴陵市职业中专(更名前的校名)发展难以为继,时任校长正式提交了辞呈。谁来担任校长?组织部门经过周密考察,确认郭米红是不二人选。其时,郭米红已是教育局分管职业教育的副局长,又是一位女同志,即使婉拒,人们也不会说三道四。但有着敢于迎难而上秉性的郭米红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尽管她深知学校的困境,尽管家人和朋友纷纷劝阻,郭米红只说了一句话:“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发展好醴陵的职业教育,我义不容辞!”

2010年早春,乍暖还寒,郭米红到学校报到。面对显得有些冷清的校园,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一定要让学校红火起来,办成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履新后第一次在国旗下的讲话,面对全校师生,她庄严承诺:“我将把每一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你们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为学校倾注我全部的心血,让你们都能学到技术与本领,毕业后能找到体面的工作,有尊严地生活。”

“有目标的人都在奔跑,没有目标的人都在流浪。”郭米红十分推崇这句话。为了凝聚人心、提振士气,郭米红经过一个星期的深思熟虑,给全校教职工提出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一年创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两年创建省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郭米红深知,目标好定,实现不易,不脱一层皮、不掉几斤肉是难以实现的。治理一所学校,关键是如何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

于是,郭米红一面召开学校班子、中层干部和各专业负责人座谈会,一面带着学校负责人下企业、进车间广泛调研。办学定位在她脑子里日渐明晰——职业教育只有植根并始终服务于地方产业,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面对湖南省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和500亿花炮产业集群的大好机遇,她果决地提出“立足园区,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和“打造陶瓷花炮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办学定位以及“发展职教服务产业,培养人才支撑企业”的办学理念。

郭米红校长与陶瓷专业学生一起拉坯

随后,郭米红在与班子成员商讨、论证并经上级同意后,将校名更改为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在教职工大会上,她满怀激情地说:“醴陵有着陶瓷、烟花强大雄厚的产业根基,我们就是要让陶瓷、烟花产业的薪火点燃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希望之火。”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郭米红带领校班子成员、全校师生抢抓机遇,破解了学校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切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环境,争取教育部门出台职业学校“三个优先”的招生政策,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校的招生难题;借“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的东风,争取财政部门将各项职业教育政策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扭转了职业教育经费困难的被动局面;紧紧抓住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改变了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局;顺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机,争取了一系列项目支持,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作为一所学校的掌舵人,既要善于抬头看路,也要甘于埋头干事。郭米红深谙此理。凛冽的寒风中,她拿着图纸和工程师一起规划学校建设;炎炎夏日里,她和老师们一起下企业、进车间,查看学生的技能训练情况……在巡视学校的日常教学,看到学生只能在“白纸上做陶瓷,黑板上修汽车”时,郭米红心头有一种对不住学生的强烈愧疚感。这也促使她下决心引企入校。于是,她又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企业之间,即使吃闭门羹、遭人白眼,仍陪着笑脸。最终,她引入6家企业进驻学校,并建成了现代实训室。课堂变成了车间,上课变成了上岗,工人当师傅,学生做徒弟,作品即产品,课堂活了,学校火了!

随着学校“三步走”奋斗目标的逐一提前实现,郭米红的信心越来越足,步子也越迈越坚实有力。她适时为学校勾勒出了“陶瓷烟花人才高地,三湘特色职教样板,全国知名示范职校,国际一流品牌专业”的发展愿景,以此作为全校师生新的奋斗目标。正是在这样明确的奋斗目标的引领下,每一个陶瓷烟花职校人都乐于为学校的发展献策出力,校园处处洋溢着二次创业的激情、创先争优的氛围,学校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了。

一支能教善研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的出路在质量,保证质量的核心在师资。近年来,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校内名师评选”“师徒结对”“能工巧匠进校园”“高校回炉”和“国外研修”等途径,努力打造大师引领、名师带动、骨干支撑的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

大师引领是学校的独门秘诀。其关键词是培养和引进。

培养,即学校重点栽培一批专业大师。目前,学校陶瓷艺术部就有丁佳富、宋华青、肖飞跃、肖卫红4位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彭水根、黄刚2位湖南省烟花工艺大师。这可是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评定的,其含金量不仅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一出手就被企业视为“香饽饽”,而且他们都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这是于己、于企业的好处。于学校的好处就更多了,比如通过大师们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技术更新,能迅速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为快速实现校企合作牵线搭桥,还能精准进行产业开发。

宋华青告诉记者,学校花人力、财力培养我们这些大师,我们尽自己的才智为学校的发展服好务义不容辞。比如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年一修订,2016年11月,大师们下到企业广泛调研,写出调研报告和2017年的调整方案,然后邀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高校教授到学校开研讨会。方案通过后,事情就更多了。比如修坯的熟练工已达到饱和,培养方向如何调整,调整后教材如何编写,师资如何保障,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不过,有压力就有动力。近几年,我们陶瓷艺术部编写了《陶瓷装饰技法》《陶瓷造型设计》等10本项目化校本教材及与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还拍摄了38集陶瓷工艺教学视频,建设了陶瓷工艺专业群和陶瓷机械专业群。

引进,即从企业引进一批能工巧匠。为什么要引进,学校常务副校长肖卫红说:“对于迅速发展的学校来说,学生人数的逐年增长,专业设置的及时调整,仅仅通过内部师资培训挖潜毕竟有限,我们必须向外界招聘人才。”

近几年,学校聘请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被尊称为醴陵陶瓷釉下五彩四元老之一的丁华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醴泉窑艺创办人黄小玲,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醴陵瓷艺堂艺术总监黄永平,湖南省烟花工艺大师、环球烟花有限公司总经理苏骅等,还聘请了一大批企业的能工巧匠。他们既具有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将他们请进校门,极大地缓解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面。为了稳住这些能工巧匠,学校对所有外聘教师进行星级教师评选,根据服务年限和考核结果,由自己申报、学校认定,评选出三、四、五共三个级别的星级教师,学校根据级别发放课时津贴。目前,学校汽修、陶瓷、烟花、建筑工程、酒店管理等专业共有50位外聘教师。比如汽修专业,校内教师10位,聘请了一汽丰田醴陵服务站的丁勇、老友汽车服务中心的王维、醴陵现代卫星服务站的张思维等5位技术骨干。“这条路子为我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解决了紧俏专业的师资难题。”肖卫红说。

陶瓷工艺大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名师带动,是学校的常规武器。在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有一个竞争力非常强的校内名师评选。

说起校内名师评选,郭米红感慨地说:“别看是校内评选,其条件不比株洲市的少。除了基本条件外,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都有硬指标。就拿教学成果来说,在主编1本或以上项目化校本教材、获得市级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称号、拿到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参与技能竞赛或教学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以上、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以上等9个小项中,必须具备三个以上的条件。要拿到入选名师的敲门砖,非下苦功夫不可。”

学校从2014年9月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采取个人申报、教研组初评、学校评审的办法,每次评选出2至5位校级名师。2015-2016年度的校级名师是宋华青。

校长助理丁佳富说,近几年来,学校评选的校内名师都要建立名师工作室,学校有5至10万元的项目经费。这些经费可不能乱花,起码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见成效:一是每个工作室要有10名以上的教师参与,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如何,要“吹糠见米”;二是专业建设得怎样,包括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三是带领老师进行产业开发、校企合作做得怎样。我的工作室是2014年挂牌的,这几年工作室的年轻老师快速成长。比如,黄晓芳老师在2016年的“陶瓷成型创新杯说课大赛”中获湖南省一等奖;朱晔亭、徐蓓老师在2015年株洲市微课制作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朱虹老师于2016年10月参加第二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湖南仅3人获此殊荣。

骨干支撑,是学校的重心所在。这里说的骨干,含义宽泛,一是指各学科的骨干教师,二是指专业(学科)带头人,三是指优秀班主任。2015年,学校评选出三个“十佳”,即10名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师德标兵,10名爱生如子、班级管理成绩显著的优秀班主任,10名教学艺术高超、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学能手。去年又评出了瞿蓓、常峰、黎亮等11位2015-2016年度骨干教师,朱虹、李志杰、朱树桃等10名专业(学科)带头人。

“学校之所以大张旗鼓地评选表彰,就是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教师的教育能量,努力建设一支忠诚职业教育,热爱本职工作,受学生尊重、家长信赖、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郭米红如是说。

正因为如此,学校教师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冲天的干劲。

就说朱虹吧。她1998年毕业于湖南师大服装设计专业,来学校已有19个年头了。在郭米红来学校之前,她差一点被下岗分流了。这几年,因为学校的激励政策,她又有了信心和希望。2016年10月,学校派她参加第二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由于她熟悉的是醴陵的釉下五彩,而比赛的项目是景德镇的釉上五彩,她觉得技不如人,想打退堂鼓。郭米红知道后找她谈心说:“不要有压力,只管耕耘不求收获就好。”宋华青也对她说:“一定要参加,错过机会就太可惜了。”在比赛过程中,她看到对手全是企业的技术能手时,心慌得不行,初赛只得了第五名。复赛时,她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结果在133位参赛选手中位居前10名。谈起自己的专业发展,朱虹感慨地说:“这要感谢郭校长的鼓励,感谢宋华青老师每个月逼着我们交作品,才让我在高手如云的大赛中脱颖而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拿教鞭,又拿画笔’‘手上有油,身上有灰’……这些生动的描述,正是我校老师下企业实践操作、取得技能竞赛各项称号的真实写照。”郭米红总结道。

颜小梅,2015年湖南师大中文专业毕业后被招聘到学校。得益于学校开展的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的磨练,她去年参加创新杯说课大赛,获株洲市一等奖、省一等奖,全国中职院校说课大赛一等奖。颜小梅说:“让我参加说课大赛,我是‘亚历山大’。因为前两届的易清云、张莎老师都获得了一等奖,万一我搞砸了怎么办?好在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群策群力,让我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机会。”

如何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校长助理陈健体会很深,他说:“我校的做法主要有四点。一是压担子,定目标。明确要求一年试用、练讲,训练基本功;两年过教学关;三年班主任工作达标。二是先上岗,后上课。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缺乏技能操作实践,除了正常的备课、试讲或练讲外,更多的时间是安排到实训基地或生产企业进行顶岗带班实训,协助实训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通过真情实景的训练,逐步积累第一手实习资料和实践经验,为将来走上讲台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践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三是青蓝结对工程。青蓝结对工程是加速培养青年教师、快捷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师傅们通过一对一帮扶、点对点传授以及各自的人格魅力影响和道德修养熏陶,使青年教师迅速成熟起来,能正确应对和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四是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聘请多位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来校开办讲座,使青年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发展动态、前沿技术、行业的生产发展动向及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信息,为教学、科研把握方向;走出去,就是为青年教师创设更多的外出观摩和学习机会,不仅到同类学校观摩、交流,而且送到高校深造,还送出国门进行国外研修。这需要经费,更需要眼光与胆识!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先后研发新产品、新工艺11项,其中6项获国家专利,8项工艺技术在全市15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率2.5亿元。这是我们打造一支能教善研教师队伍的真情回报。”

一套服务经济的办学方略

2016年11月1日上午,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大汉陶艺馆内一片繁忙,陶瓷工艺专业的80多名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拉坯训练。轰鸣的拉胚机前,334班学生宋骄正在专注地做一个毛坯花瓶。经过两年的学习,宋骄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他的自信正是源于学校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也经历过专业无特色、无法适应产业经济转型和用工市场转变的发展低谷,甚至一度面临停办的窘境。

临危受命的郭米红看到了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坐落在有着“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美誉的醴陵。陶瓷、烟花两大支柱产业绵延千年、生生不息,既是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更是老百姓的“金饭碗”。于是,她带领校班子迅速调整了办学定位,“为劳务输出服务”的办学思路被坚决抛弃,“对接产业发展特色专业,为醴陵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办学思路随之确立。专业布局也马上调整,撤销文秘、电子电器等没有特色的专业,增设陶瓷工艺、花炮生产与管理等专业并作为主体专业,将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技能方向调整为陶瓷花炮机械、花纸设计与制作、工业旅游等方向,构建对接整个陶瓷花炮产业链、覆盖陶瓷花炮前后市场的专业布局。

为做强陶瓷工艺和花炮生产与管理专业,让职业教育真正为地方经济服务,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又“放了一个大招”——引企入校。

在学校实训大楼一楼,湖南省醴陵市红玉红瓷陶瓷研究中心的牌子映入记者眼帘。走进研究中心的珐琅彩彩绘室,303班学生田紫纯正拿着画笔在素胚花瓶上专心致志地彩绘。

2010年,融“产、学、研”于一体的红玉红瓷陶瓷研究中心入驻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一家“校中厂”。按照校企双方约定,学校为研究中心提供场地、展厅,必要的技术指导,与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研究中心为陶瓷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用的素胚、实习岗位,为学生实训和教师顶岗实践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参与陶瓷专业建设。

位居实训大楼四楼的御品坊瓷业有限公司是另外一家“校中厂”。这是一家电商企业,目前已成为醴陵市最大的艺术陶瓷电商企业,也是该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习基地和学生创业的“试验田”。

花炮生产与管理这个专业比较特殊,在人员集中的校园里开展教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校采取将课堂搬进烟花厂,办“厂中校”的方式办学。目前,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在湖南环球烟花有限公司、湖南将军烟花鞭炮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有现场教学基地,设立专业教室、研发中心、大师工作室,开办各种冠名班。这种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在“厂中校”学习技能,又能够为企业量身培养人才。各专业学生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部分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抢订一空,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本地就业率达91%。

目前,该校的陶瓷工艺、花炮生产与管理专业已成为教育部重点建设专业、省示范特色专业,陶瓷工艺专业群成为省示范特色专业群。“依靠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良性循环已经形成。

而为寻找校企结合的有效途径,该校各专业科室也积极行动起来,大胆探索“科办企业”的途径。陶瓷烟花科主动介入红玉红瓷研究中心,主攻陶瓷工艺与设计;信息工程科成立卓艺公司,面向文印、广告设计;机电工程科创办广信公司,对接机械设备维护、产品加工……

作为全市唯一一所公办职业学校和示范性职教中心牵头学校,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还经常承办全市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助力经济、服务民生。学校培训服务科科长杨先文介绍,学校承担过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等培训任务,让数以万计的醴陵百姓拥有了实实在在的技能。

阿尔及利亚陶瓷制作技术培训在学校进行

一“家”德技双修的阳光学子

走进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记者看到学校干干净净,教室里的档案角、卫生角纤尘不染。学生科科长贺生龙告诉记者,学校并没有请环卫清洁工,所有的校内区域都是学生打扫的。在学校采访,还有一个感受特别深刻。学生见到记者,都主动打招呼:“老师好!”让人感到暖洋洋的。“我与文明同行”“微笑是我们的名片”“文明是我们的信念”“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整个学校都是这样的话语体系。贺生龙认为,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必须德技并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环境卫生、文明礼仪等基本素养,就是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提升其职业素养奠定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

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也是学校着力强调的基础性工作。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饮食安全、防校园欺凌、实践实习操作安全教育,这些都是该校培养学生安全素养的重要抓手。“生命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之职校学生将来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从事生产劳作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职业风险性,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贺生龙介绍道。

在贺生龙看来,现在的职校学生不是旧社会里谋生的工匠,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因此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内容上来说,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缺一不可;从形式上来说,每天一次的跑操、每周一次的升国旗、每月一次的职业素养讲座、每期一个的德育主题活动、每年一次的技能节,学校将之形成常规。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既让学生写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的亲情作文,也让学生算账,自己的学费、生活费、零花钱等一年有多少,而每一分钱都凝结了父母的血汗,从而让学生树立感恩之心。

“全员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的一张闪光名片。学校规定每个老师都负责3到5名学生的德育辅导工作,既采取有效的手段,通过谈心的方式解决学生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又负责与这几名学生的家长联系,与家长一起,解决学生遇到的思想瓶颈。

烟花专业理实教学

活动育人是学校蓬勃生动的旋律。除了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漫画比赛等开展得有声有色外,校团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也颇具声势。每年醴陵的陶瓷艺术节和陶瓷博览会,学校都有200多名志愿者参加。2015年中央电视台在醴陵拍摄的《端午乐三天》,学校有1000多名志愿者报名加入。2016年,全省全民终身教育社区活动周总开幕式在醴陵召开,学校也有1000多名志愿者在会场“穿针引线”。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优化学生的职业行为。为了达到这一育人目标,学校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实行“理实一体、生产育人”培养模式。在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这一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三条:校内实训、顶岗实习、上岗生产。

结合这三条路径,郭米红向记者娓娓道来:“实行校内实训,就是为了按照企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来锻炼学生。学校与企业一起联合制定学生实训制度,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知识之后,在学校引进的企业和学校各科部举办的企业进行实训。此过程完全对接企业相应岗位要求,对学生的着装、用语、行为规范、服务要求、工作要点等作出严格规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实行顶岗实习,就是为了按照职业标准来完善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安排老师和学生一起到企业顶岗实习。他们在企业专业人士的指引下,完全按照职业标准参与企业工作流程,积累工作经验,锤炼职业技能。这让学生既学到了本领,又领悟到了团队精神、诚信品质、吃苦意识的真正内涵,简而言之就是既学会了做事,更学会了做人。实行上岗生产,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增长生存本领。三年级下学期,学校绝大部分学生均在企业上岗参与实际生产。彼时,他们就成了实实在在的企业人,得在此过程中学会观察社会、分析形势、权衡利弊、融入团队。这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孩子结识了优秀的企业家、技术员,认清了真实的自我,找准了努力的方向。这些都为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郭米红坦言,作为一校之长,要对学校全体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负责,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也就是说要把德技并重的职业素养融入学生的血脉。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每月举行一次技能比武、评选出“技能之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脱颖而出的学生,即在全国、省市获奖的学生载誉归来时,学校在校园内挂出祝贺的条幅,组织学生敲锣打鼓列队欢迎。学校还请电视台对他们进行采访,给他们初中就读的学校发送贺信。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醴陵营造学职业教育有奔头的浓厚氛围,让学生把学校当成家,当成快乐成长的大本营、德技双修的拉练营。

6年,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能褪去了懵懂;对一个青年来说,可能增加了阅历;对一个中年人来说,可能参透了爱情;对一个老年人来说,可能读懂了人生。但对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却实现了精彩的华丽转身。

这是醴陵之幸,职教之幸,更是学生之幸!

(注:通讯刊发时,郭米红已任醴陵市教育局局长,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由徐峰接任)

学生志愿者

“深度报道”伴您溯向思想的更深处,延伸阅读请继续关注“湖南教育新闻网”。

网址:http://www.hnjyxw.com

猜你喜欢
醴陵市烟花陶瓷
国庆烟花秀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放烟花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烟花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烟花
陶瓷艺术作品
醴陵市龙韬瓷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