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构建过程中的价值选择问题

2017-03-28 05:12郑纬仁杨树敏
成功 2017年6期
关键词:福利社会保障公平

郑纬仁 杨树敏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构建过程中的价值选择问题

郑纬仁 杨树敏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自从德国建立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后,它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经过历史的沧桑变革和时间的检验,它已经在世界各国生根、发芽,成长为大树,并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各国在构建本国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具体政策的过程中都会受到一定价值观的指导或者影响,即制度是偏重效率还是公平,还是两者都需要兼顾;如果两者都需要兼顾,是公平多一点还是效率多一点,亦或是两者同等重要。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过程中均采用了公平和效率兼顾的理念,只是他们对两者的侧重程度不同而已。从公平-效率程度轴的两极的典型国家来看,以英国、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型社会保障体系和以前苏联为代表的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体系,以公平为指导原则,突出国家在收入再分配方面的作用,社会保障项目比较全面,保障水平比较高;而已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保障型社会保障体系和以智利、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型社会保障体系则更多的是以效率作为其指导思想,突出市场、家庭、个人的保障作用,强调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保障项目覆盖范围有限,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纵观整个社会保障的发展史又何尝不是公平与效率的争锋,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争宠”。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为英国新、旧《济贫法》的颁布指明了方向;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新历史学派突出国家作用,为政府干预社会生活、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做了理论上的探索;此后新旧福利经济学家、瑞典学派从各自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不同的社会保障思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所未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国家干预主义提供了历史契机,国家保障思想大行其道,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诞生了福利国家;七十年代的经济滞涨打破了国家干预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新自由主义趁势复兴,弗里德曼、哈耶克等人提出了极右翼的社会保障思想;二十世纪末,安东尼·吉登斯提出了对两者进行中和的“第三条道路”理论。

综上分析,无论是从纵向的社会保障理论演进的角度开始分析,还是从横向的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探索,探究其本质都主要是围绕再分配领域的两个问题展开:如何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利害之处,全在细节。制度也好,政策也罢,只有当它们符合本国国情,为本国人民所接受的制度才是好制度,才能运行地下去。而对于刚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来说,任何政策或者制度的变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价值选择更是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效仿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在社会保障方面实行劳动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为辅的制度体系,体现国家“父爱”原则,广泛推行“国家-企业”保障模式。但这些制度只适用于城镇企业职工,对农村居民的重视程度稍显不足。1978年,中国开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并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建立起以社会保险为主、最低生活保障为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将“全覆盖、多层次、保基本、可持续”作为其基本原则。中国在构建社会保障制度大厦的时候,正是西方出现福利国家危机之时,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的痕迹明显,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摇摆不定,并导致了制度结构上的缺陷。如果说西方国家(尤指福利国家)出现的问题是福利过度,那么我国的问题便是福利不足: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制度已经全覆盖,人群覆盖率有待提升;制度发展过程中有重形式、轻实质的倾向。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当下的中国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人均GDP达7000美元左右,经济方面的成就令世界所称赞。尽管如此,中国不可避免地走进了“中等收入陷阱”,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有日渐拉大的趋势。在这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过程中,让社会保障制度有所作为是每一个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者都应该有所考虑的问题。而在这之前,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问题。因为它是制度的灵魂,政策的关键。

“公平与效率兼顾,更加注重公平”只是笔者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过程中价值理念的一些看法而已。制度没有好坏之分,全在于细节。价值理念再正确,制度、政策的制定、实施不符合国情,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诉求,它们最终都将是一句空话,一种美好的期盼而已。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和历史文化传统,借鉴国际社会保障领域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修正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走出一条反映我国实际和人们群众呼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发展之路。

[1]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年6月

[2]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抉择[M].王奔洲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福利社会保障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