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2017-03-28 05:12郑艳芝
成功 2017年6期
关键词:圆柱体动手解题

郑艳芝

保山市龙陵县龙山小学 云南保山 678300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郑艳芝

保山市龙陵县龙山小学 云南保山 678300

本文着重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培养学生提出疑问、新思路、实际动手、不同方法四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疑问;新思路;实际动手;不同方法

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如通过一题多解,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定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要培养学生提出疑问的习惯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教师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之中缩短师生之间情感上的距离,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课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学生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他们畅所欲言,自由发挥,敢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其次,在教学中要提供素材,让学生想提问,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知识的魅力,提供素材,创设情景,启迪学生思维,教师要善于提供富有思考性的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就可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

再次,在教学中,学生即使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可笑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接纳,教师这样做,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便会抢着提问,极大提高学习主动性。

二、要培养学生提出新思路的习惯

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要成为最积极的学习者,除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况境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独立自学新课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让学生先自学新课,明确新课学习的内容,理解新课的知识要点,初步掌握新课的解题方法,并记录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弄清“三个什么”,做到“两个尝试”。即弄清“学什么”、“为什么”,“是什么”,尝试仿照例题“做一做”和尝试练习中的“做一做。

其次,提供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探索各种解决方法。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再通过合作交流的计算,找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再次,全班交流讨论,在比较中形成新知。在小组讨论后,组成汇报本组计算方法,使各种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概括、抽象后形成新知。

三、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习惯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脑,动手,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直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智力,增强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预先让学生准备几个大小完全相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如在学习圆柱体的特征时,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1)出示圆柱体实物,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圆柱体;(2)动手剪下本教科书第147页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3)制作成一个圆柱体后,观察它的侧面积有何变化;(4)同桌相互介绍自己制作的圆柱体的特征;(5)请一名学生向大家介绍圆柱体的特征。在这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创新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自始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动手操作,大胆实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个梯形面积公式和圆柱体的特征,而且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究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了有困难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发展了学生创新思维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要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题的习惯

例如,我出了一道题:一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和是36立方分米,求圆的体积各是多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合作讨论,学生通过研讨得出三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圆锥:36÷=9(立方分米);圆柱:36×=27(立方分米)

方法二:圆锥:36÷(3+1)=9(立方分米);圆柱:9×3=27(立方分米)

方法三:解:设圆锥的体积为X+3X=36,X=9(立方分米);圆柱:3X=27(立方分米)

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解题思路而得出的解题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对学生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思维训练,可以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转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教师要充分利用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出供自主探究、猜测、操作、分析和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创新中不断成长。

[1]管建福.《小学数学教学艺术》

[2]汪祖绳.《小学数学教育学》

猜你喜欢
圆柱体动手解题
我也来动手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用“同样多”解题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找出圆柱体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