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TI对翻译教学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

2017-03-31 15:04王微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3期
关键词:反拨效应翻译教学水平

摘 要:考试与教学关系密切,文章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对翻译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聚焦于测试对教师教学带来的影响,其反拨效应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策略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反拨效应与考试各因素之间呈非线性因果关系,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且呈现动态变化特点。

关键词: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 翻译教学 反拨效应 非线性因果关系

测试和教学密切相关,测试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制约影响着教学。测试(或考试)对于教和学所产生的影响被称为“washback or backwash”,译做“反拨效应”或“反拨作用”[1][2]。大规模、“高赌注考试(high-stakes tests)”的巨大影响使得反拨效应复杂化且变得更为重要,成为考试研发系统的首要考量。

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以下简称CATTI),是由外文局负责管理与实施,为适应世贸组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举办的面向全社会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CATTI考试热度陡升,报考踊跃。以2016年底第27次考试为例,全国报名人数5.8万,比去年增长近41.1%,其中笔译和口译分别有47.3%和14.1%的涨幅。CATTI举办13年以来累计报名超57万人次,近6.7万人次获得资格证书,数据反映了市场上高端翻译人才缺口巨大的事实[15]。目前CATTI与职称评定、翻译专业硕士学位(MTI)实现接轨,学位教育与职称制度及行业规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起到引导服务翻译教学的作用[15]。而国内拥有翻译专业或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高校近1000所[11],于专业发展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内反拨效应研究已逾二十年,大规模高风险测试的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成果累累,教学、测试的改革和研发均不同程度受益[3][4][7][8][10][12]。CATTI作为重要性日增且逐渐成熟的大规模高层次测试,其反拨效应研究并不多见。以中国知网搜索为例,涉及CATTI研究文献共69篇,与反拨效应相关者寥寥。目前反拨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以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以下简称CET)、英语专业测试、高考英语为代表的范围内,较少涉及到其它测试领域。以CET为例,大量反拨效应研究表明,现行CET系列因各种原因兼顾教学测试和水平测试双重属性,多重因素的制约使得大学英语的教与学都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干扰,呼吁测试改革的声音众多[4][7][8][10],反拨效应的研究已具备理论和实践价值。CATTI属于职业化性质水平测试,对于高校翻译学科发展而言其重要性已经凸显,那么翻译资格考试对教学有着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又将带来什么变化,这些都亟需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模型及研究问题

Alderson & Wall[1]从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二方面多角度对反拨效应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了三大类15个反拨效应假设,从理论上奠定了反拨效应实证研究的基础。据此Alderson的15个假设大致可为分为测试对教学的影响、测试对学习的影响以及测试影响的深度和范围三大类。本文侧重研究对教师群体的影响,即CATTI测试是否对教师的心理、观念产生反拨作用从而带来教学内容、方法等的调整和改变。依据测试对教学的影响假设并结合CATTI实际提出四个问题:

CATTI测试是否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影响?

CATTI测试是否会对教学的内容、时间和顺序产生影响?

CATTI测试是否会对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产生影响?

CATTI测试是否会对教师的教学心理产生影响?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笔者外出学习时采访到的9名来自8所不同本科院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4人,女教师5人;31-40岁5人,41-50岁3人,50岁以上1人;讲师4人,副教授4人,教授1人。他们均担任英语专业翻译类课程的教学并参与过专业课程大纲的设计,对翻译教学的现状有较深入的了解。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取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加访谈的方式实施研究。第一部分的问卷调查总共有15个问题,涉及教学心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的访谈涉及第一部分问题的原因剥析和教师评介。

(四)数据采集及分析

本文预先收集了9位老师的授课课程名称、教龄、对CATTI的基本了解和课堂讲授等信息。调查前询问显示老师们均在课堂里有过时间长短不一的指导学生参考CATTI的经历。6位老师表示很了解CATTI,3位老师表示一般了解。调查问卷与访谈同步进行,在问卷填写完成后笔者就部分问题与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入谈话,谈话围绕上文提到的四个问题展开。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份,访谈记录9份,通过SPSS19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統计结果和访谈分析如下:

1.教师对CATTI的基本态度

从表1得知,问题1的均值(means)为3.89,是一个中等偏上值,说明教师们对于CATTI在专业教学中的介入看好但较为谨慎;标准差(SD)为0.601,表明不同教师对此看法仍有疑问,但差异不大。问题2表明了教师们如何看待该测试与学生就业的关系,均值3.89,标准差较小表明大家比较认同CATTI证书是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的保障之一。表1和访谈表明,采访对象比较同意CATTI对翻译教学产生影响这一说法,但较保守意见说明在细则方面有不同看法。

表1:

1=很不同意,2=不同意,3=不知道,4=同意,5=非常同意

序号 问题描述 Means (SD)

1 应该适当鼓励CATTI在外语专业教学中的介入。 3.89 (0.601)

2 CATTI对缓解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压力而言是一個很好的选择。 3.89 (0.333)

2.CATTI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的影响

表2描述了CATTI对于教师在教学内容宏观上的影响。我们看到问题3均值较小,接近不同意,访谈里几位老师都谈到教学大纲的严谨性和全面性,谈到考试指挥教学的危害,说明教师普遍自觉程度较高。问题4、5、7涉及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更新,均值倾向于同意,但标准差较高,说明该问题上异议较大。访谈中老师们的解释对于问题4是因为CATTI本身试题的保密性而难以确定考试确切内容,问题5多数人表示同意,但对师资表示担心。这同CAT类课程兴起不久有很大关系,访谈里几位年轻讲师都表示愿意重新学习新课程,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这表明考试对教师积极的影响,但年纪较大的教师没有表示兴趣,侧面证明了反拨效应对不同个体有不同表现这个假设[1]。问题6大部分人倾向不增加额外的时间讲授考试,但其标准差为1.13则显示了采访对象之间有较大的分岐,访谈里个别表明同意该类问题的老师表示适当的调整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这取决于老师对课堂的把握。问题8和9均值较小接近不同意,显示绝大部分教师不认同考试可占用挤压其他课程的时间或是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序。

表2:

1=很不同意,2=不同意,3=不知道,4=同意,5=非常同意

序号 问题描述 Means (SD)

3 翻译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应根据CATTI考试目标有所调整。 2.22 (0.667)

4 翻译类课程教材应更新,例如增加考试相关时政经济科技类材料。 3.33 (0.866)

5 应增加翻译课程门数,新开如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类等课程。 3.67 (0.707)

6 应增加针对考试题型的教学和练习,花较多时间讲授考试内容。 2.56 (1.130)

7 应引入多元化教学手段或平台,如微课、APP等。 3.67 (0.707)

8 考试临近期间,可调整课程顺序,优先CATTI的教学内容。 2.00 (0.866)

9 考试临近期间,可适当压缩其他课程的时间,以便复习。 1.89 (0.601)

3.CATTI对教师理念产生的影响

表3几个问题的均值都比较低,采访教师均持谨慎的态度,较难判断CATTI对于教师理念产生的影响,一项测试能否给一个学科带来积极的长远的影响还需要较长时间的严谨的检验。但访谈记录表明,年轻教师均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认为翻译教学能从测试中获取有益效应,自身也有所提升,这主要取决于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发展愿望。某位不同意的老师的解释是CATTI还需成为更成熟更科学的测试体系才能增强影响,该老师从考试的命题、改卷及相关测试报告方面一一做了讲解,认为测试对翻译教学带来的影响目前还是较小。

表3:

1=很不同意,2=不同意,3=不知道,4=同意,5=非常同意

序号 问题描述 Means (SD)

10 CATTI对翻译教学产生较大影响。 2.11 (0.601)

11 CATTI给翻译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提升了学科地位。 2.78 (0.667)

12 CATTI使得教师更重视翻译教学,且教学理念有所改变。 2.44 (0.527)

4.CATTI对教师的教学心理产生的影响

表4体现了CATTI是否对教师的心理造成影响。帮助学生通过CATTI是教师的动力和目标,问题13和14的均值介于3.33至3.44之间,说明教师较为同意这个命题,测试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轻微的压力。关于动力和目标的SD值相对较大,表示这种效果因人而异,而表示压力的SD值只有0.527则表明意见趋于相同。问题15均值3.11,表示CATTI的相关教学研究没有全方位地进入教师的视野,当然这同考试本身的开发使用周期相匹配,CATTI的较大规模流行也只是近几年的事。

表4:

1=很不同意,2=不同意,3=不知道,4=同意,5=非常同意

序号 问题描述 Means (SD)

13 CATTI为教师的翻译教学提供了动力和目标。 3.33 (0.707)

14 CATTI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压力。 3.44 (0.527)

15 CATTI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和研究。 3.11 (0.601)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据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应用反拨效应测试理论同时又证明了反拨效应假设,本文试图对开头四个问题进行回答。第一,CATTI测试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影响,但影响有限;第二,CATTI测试会对教学的内容、时间和顺序产生影响,但影响因人而异。第三,CATTI测试会对教师教学方法产生影响,但对教学理念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第四,CATTI测试不会对教师的教学心理产生明显影响,根本原因是目前该测试本身的影响力有限。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学内容、方法的更新

测试会对教学内容、方法等产生影响[1][2]。传统的翻译教材以文学翻译为主,内容单一且更新不及时。CATTI考试题材内容广泛,时事政治文化经济等最新进展都有所体现,将CATTI测试涉及内容与翻译教学有机结合已引起部分高校教师的重视,同时这也牵涉到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理念的转变[6][13][14]。

从教学方法来看,新开设翻译技术类课程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实现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软件(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诸如SDL Trados,Dejivu X,雅信、雪人等的学习有助提升职业综合技能;MOOC课程与信息化教学有机结合,教学材料更新快速,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语音实训中心或模拟同传室的建立给学生提供了先进仪器和仿真训练;国内外会场志愿者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信心;翻译网站使用和资源搜索的训练同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实战能力及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等。

(二)教学理念的转变

测试会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影响[1][2],任何理念的转变都不可能短时期内完全转变,因此这种影响是有限的。翻译课本身实践性极强,传统的“教学翻译”被视为外语教学的一種工具,翻译只是用来检查学生对语言点的理解程度。翻译课处从属地位,教学训练方法较为单一。翻译只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学任务即老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讲授理论和技巧,再进行训练检测学生水平,其性质属于第一层次的“教学翻译”;以CATTI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使得翻译课的地位大大提升,课堂里的学习训练直接与职业规划相关,传授翻译方法和翻译训练,目标是培养翻译人才,属于第二层次的“翻译教学”“翻译教学”的开展是为了翻译本身,也就是说,教给学生翻译的知识和技巧[9]。同时,重笔译,轻口译的现象也将得到改善。口译资格的认证推广和切实的市场需求使得各高校或政府加大人才和资金投入力度,以笔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为例,过去五年已建立四个语音实训中心,新增二门口译类课程,基于CATTI导向的翻译教学理念已经得到部分高校教师的回应[6,13,14]。

(三)教师的机遇及挑战

测试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影响[1][2],但这种影响因个体因素区别较大。作为新兴的翻译资格测试,外语专业教师还需要时间进行全面评介。该如何教和教什么,对教师而言都是挑战。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观点来一探究竟。

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 Theory,以下简称DST)基本观点之一是世间万物由大小不一的系统嵌套构成,系统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特征。另一个重要特征乃非线性因果关系,即演变过程中,促变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通常是非线性的(non-linear),因果并非直接相关,输入与输出不一定成正比[12]。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对于教育背景多元化、教学理念和目标清晰的教师,可能是机遇,即正面的反拨效应;对于教学理念老旧、职业目标规划不明、业务能力不高又不愿意提升自己的教师亦有可能是负面效应。笔者所在学校从事翻译教学的老师有部分自愿参加了CATTI的考试,通过备考提升了专业能力,获得备考经历从而教学更有说服力,最后获得资格证书,这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教学循环。

(四)考试与教学、社会互动的格局

DST通过描述以了解系统的结构、发展轨迹以及可能浮现的新状态和新格局,并非预测具体结果。此模式中,测试相关者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其他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都处于一个动态相互作用的关系网中。基于DST的观点来看,反拨效应并不单单是因为考试这个因素引起,而是由社会、各教育部门和教学环节等多重子系统互动产生,考试仅为反拨效应的源头[12]。反拨效应的研究应该置于更大的动态系统中去考察,探求各个相关因子的互动作用,而非狭隘地强调考试的影响,把教学描述为“被动”,而忽略促成负面反拨效应的其它因素。

提高分数的策略因人而异,不同地区政府政策导向会有所区别,根据生源的质量和教育传统,重点大学和职业院校受考试影响不尽相同;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能力背景以及对考试的理解而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天赋和家庭背景调整目标、学习方法以及时间精力。综上所述,考试与教学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因果关系。所述种种都不一定反映测试本身所承载的期望理念,表现出来的反拨效应因不同因素表现各有不同。

综上所述,研究表明CATTI给教师的翻译教学带来了有限的积极正面的影响。不以考试为指挥棒,在翻译教学中适当鼓励CATTI的介入,可使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及时更新,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可得到相应促进[1][2][6][14]。我们已经看到,一方面CATTI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标的CATTI导向式教学可能挽救传统英语专业不景气的现状,还将成为英语专业“复兴”的路径之一[5][11]。另一方面,加强其反拨效应的研究可使考试涉及人员能提前自省,及时的反馈可促进测试系统品质的提升。本文的研究目前只涉及了较小样本的针对教师教学的影响,至于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其它参与因子表现又如何,我们仍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来充实这一研究。

注释:

[1]Alderson,J.&Wall,D:Does washback exist?,Applied Linguistics,1993,(2):P115-129.

[2]Hughes, A. Arthur: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P45.

[3]陈晓扣:《论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40-44页。

[4]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意义和反拨作用》,外语电化教学,2009年,第9期,第3-8页。

[5]蔡啸:《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分析及其对翻译队伍建设的启示》,中国翻译,2009年,第1期,第60-62页。

[6]董晓华:《CATTI三级与翻译专业本科课程的衔接:实践与反思——以西北师范大学CATTI校本课程开发为例》,中国翻译,2013年,第6期,第71-73页。

[7]李炯英:《中国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问题与思考——兼评国内外相关研究》,外语教学,2002年,第5期,第33-38.页。

[8]李蓂:《一些现行外语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剖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44-48页。

[9]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中国翻译,2002年,第7期,第56-58页。

[10]牛强:《现行高校英语测试中的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第140-143页。

[11]束定芳:《高校英语专业“复兴”之三大路径》,中国外语,2015年,第5期,第4-8页。

[12]王初明,亓鲁霞:《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看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山东外语教学,2016年,第4期,第35-42页。

[13]周红:《CATTI导向式翻译教学设计探索》,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第66-68页。

[14]仲伟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中国外语,2007年,第4期,第4-7页。

[15]网址:http://www.catti.net.cn/2013-06/14/content_549080.htm。

(王微 湖南长沙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410205)

猜你喜欢
反拨效应翻译教学水平
张水平作品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测试对听力教学的反拨效应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高考英语听说测试反拨效应的区域性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态度研究
35